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8.35KB ,
资源ID:189907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9907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俄罗斯经济安全中的经济结构问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俄罗斯经济安全中的经济结构问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21世纪以来,俄罗斯许多学者以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解分析方法为基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消解畸形经济结构的思路,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对俄罗斯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及调整经济结构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2006年,盖达尔(.)提出了俄罗斯未来发展模式有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即欧洲模式、墨西哥模式或尼日利亚模式。俄罗斯的优先选择是第一种模式,但要对包括经济结构在内诸多方面进行改进,否则,俄罗斯只能被迫选择后两种模式6。2007年库兹克(.)和雅科维茨(.)提出了一种定量计算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方法,并通过俄罗斯19002004年各个部门增长数据的分析,预测俄罗斯未来经济结构的动态及

2、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7。2008年沃洛申(.)则提出了六部门发展模式。他从经济结构角度划分出六个部门,即原料开采、原料初加工、原料深加工、机器制造、新材料合成、军工,考察其科学技术变化对经济增长质量变化的影响。结论是,科技发展现状说明,社会价值的分配倾向于初始原料加工程度深、增加值大的部门,具体表现为这些部门的就业率呈扩大趋势。反之,则反是8。2008年叶缅里扬诺夫(.)提出了应把农业改革作为结构改革重点的观点9。一俄罗斯经济结构现状本文将俄罗斯经济变动的周期分为三个时间段,对俄罗斯经济结构、再生产结构和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行投入产出分析:沙俄时期为第一阶段。这是后两个阶段分析的起点和参照标准;苏联

3、时期为第二阶段。苏联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经济快速增长,之后增速减缓。伴随着1985年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苏联GDP年增长率递减,到1990年出现负增长,陷入危机;1992年至今为第三阶段。(一)俄罗斯经济结构动态三个阶段中消费、创新、能源与原材料、基础设施等4大产业总产出增长与结构变动呈现如下特点:1.沙俄时期(1900年)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势大体与全世界正相关 消费部门(农业、食品工业、轻工业等)在总产出中的比重为45.3%,世界平均为53.3%,发达国家为52.6%;创新投资部门(机器制造与金属加工业、化学与石油加工业、建筑业)占比为6.8%,世界平均为6.5%,发达国家为6.8%;能

4、源等原材料部门(采掘业,冶金业,木材加工与纸浆造纸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电力、天然气与水供应)占比为11.1%,世界平均为9.0%,发达国家为7.3%;基础设施部门(运输邮电业,贸易与市场服务,金融、信贷、管理)占比为31.0%,世界平均为32.2%,发达国家为31.4%。2.苏联时期(1950年)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势基本保持了沙俄时期的走势消费部门在总产出中所占比重最高,为53.2%,比1950年增长7.9个百分点,世界平均为53.3%,发达国家为53.2%;创新投资部门在总产值中的比重为11.5%,世界平均为12.9%,发达国家为9.7%;基础设施部门在总产值中的比重略有下降,为22.0%,世

5、界平均为32.8%,发达国家为31.5%;能源等原材料部门的动态与全世界呈负相关:其在GDP结构中的比重从11.1%增至13.8%,而该比重在全世界和发达国家则略有下降(分别从9.0%降至8.7%,从7.3%降至7.0%)。这说明俄罗斯经济的原料化趋势加强。3.当代俄罗斯(2000年)出现结构危机,经济结构的变动趋势大体与全世界呈负相关消费部门在总产出中的比重下降为30.8%,而世界为53.4%,发达国家为47.3%;同时,能源等原材料部门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呈增长趋势,达到25.7%,超过全世界指标(7.6%)2.4倍,超过发达国家指标(6.7%)2.8倍;创新投资部门在总产出中的比重为25.5

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6.6%)和发达国家指标(19.9%);基础设施部门在总产出中的比重下降为18.0%,同世界(29.7%)和发达国家(28.8%)走势基本一致。(二)俄罗斯经济再生产结构三阶段中消费、农业、食品工业、轻工业、住房与公用事业、社会服务、投资创新、科学与科学服务、机器制造与金属加工业、建筑业、能源等原材料、运输邮电、贸易与市场服务、金融等14大部门在就业总人数、固定资本投资总额和总产出中的比重,呈现如下特点:1.从各部门在就业总人数中的比重来看,因为扣除了价格因素,结构变动相对较小(1)消费部门在就业总人数中的比重实际上没有变化:1980年为37.6%,1990年为37.7

7、%,1998年为40.2%,2004年为37.1%。(2)农业和轻工业就业人数占比下降,食品工业和社会服务则增长:农业1980年为11.6%,1990年为12.9%,1998年为13.7%,2000年为13.0%,2004年为10.4%;轻工业分别为4.0%、3.3%、1.5%、2.3%、1.4%;食品工业分别为2.3%、2.2%、2.4%、1.3%、2.5%;社会服务分别为12.9%、15.2%、18.0%、17.9%、18.8%。(3)创新投资部门比重明显下降:从1980年的29.3%和1990年的30%降至1998年和2004年的18.9%。其中,机器制造业部门降幅最大(主要是国防和投资

8、部门),从14.7%和13.9%降至8.2%和7.7%。(4)科学和科学服务部门比重持续下降:从1980年的4.1%和1990年的3.7%降至1998年的2.0%和2004年的1.8%。这意味着严重老化的固定基金无力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投资更新,经济严重依赖向俄罗斯市场提供技术的跨国公司。(5)能源等原材料部门在就业总人数中的比重略有下降,按人均计算的增加值则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倍,燃料工业更是超过5.56倍。(6)基础设施部门在就业总人数中的比重呈增长态势:从1980年的20%增至2004年的31.4%,增幅为57%。主要原因是从投资等部门转移大量剩余劳动力。例如,贸易与市场服务部门就业人数从59

9、0万增至1 140万,增幅为0.9倍,高于按人均计算的产值增幅(35%45%)。在基础设施部门中,管理部门就业人数增幅最大,从1980年的110万增至1990年的160万,2004年又增至320万,增幅为1.8倍。部门冗员滋生了腐败,导致管理效率低下。2.从各部门在固定资本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来看,指标分化和结构变动比较明显(1)在1998年金融危机前(1990年),消费部门在固定资本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最高(39.3%),能源等原材料部门其次(20.2%),基础设施部门位列第三(19.3%),创新投资部门最低(13.7%)。(2)1998年的投资危机使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总额下降80%(为1990年的

10、21%),资本和国家的投资偏好急剧变化。能源等原材料部门在固定资本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最高(从1980年的13.2%增长至1990年的20. 2%, 2000年的29.3%),其中燃料工业从8.6%和11.6%增至18.5%。(3)2004年的投资结构仍然继续上两个阶段的走势。基础设施部门比重从1990年的19.3%增至2004年的42.9%;创新投资部门占比显著下降,从1990年的13.5%降至2004年的9.5%;消费部门从29.3%降至27.7%;农业部门从15.9%降至4%,降幅高达75%;轻工业部门从1.2%降至0.2%,降幅高达83%。国家实际上放弃了对农业和轻工业的有效支持,把市场让

11、给了国外商品生产者。3.从各部门在总产出中的比重来看,结构变动非常明显(1)基础设施部门占比达到创纪录的水平,从1990年的16.7%增至1998年的35.8%(增幅为1.14倍),2004年更增至38.1%。其中,贸易与市场服务增长最高,从1990年的4.6%增至2004年的23.3%(增幅为4.1倍)。基础设施部门比重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就业人数增长(1.2倍);二是进口商品大幅涨价;三是具有寄生性质的中介组织比重增长。(2)根本性的结构变动有利于面向出口的能源等原材料部门。能源等原材料部门的生产呈下降趋势,但在总产出中的比重却从1990年的17.6%增至2004年的23.1%,增幅为

12、31%。增幅最大的是冶金工业(从3.7%增至7.5%)和燃料工业(从6.2%增至8.5%),降幅最大的是建筑材料工业(从2.2%降至1.4%)和林业(从1.7%降至1.5%)。(3)社会服务占比增加。由于医疗和教育产业化,社会服务比重从1990年的3.6%增至2004年的5.4%。(4)消费部门占比急剧下降,从1990年的35%降至2004年的18.5%,降幅为41%。其中,轻工业下降最大,从5.5%降至0.4%;其次为农业,从10.7%降至4.7%。消费部门比重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民族经济受到外国商品的强大冲击。例如,进口的轻工产品占其消费的比重2002年达到80.7%。(5)投资创新部门损

13、失严重,其在总产出中的比重从1990年的27.6%降至2004年的18.3%,降幅为67%。其中,科学部门降幅高达69%,机器制造业降幅达50%。(三)俄罗斯经济相对价格结构所谓相对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如果相对价格上升,则绝对价格升高;反之,则反是。前面我们从供需角度分析了商品的名义价格变动对经济结构的影响。这里我们加入相对价格因素来分析对经济结构的影响,因为从理性预期的角度看,只有相对价格才会实际影响经济体系,而预期一般价格水平的改变不会对实际经济产生实质影响。在19912004年的两阶段中,生产者价格和货物运输价格相对于消费价格的变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投

14、资部门相对价格高,消费部门相对价格低。同1991年相比,2004年工业产品相对于消费价格指数增长1.15倍,货物运输相对价格增长1.27倍,而建筑业相对价格却下降31%,农业下降65%。投资部门和消费部门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短缺,不仅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就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为继。2.价格动态有利于高额垄断部门。2004年燃料工业相对价格同比增长3.19倍,电力增长1.41倍,黑色冶金增长1.92倍,有色冶金增长1.44倍,货物运输增长1.27倍,付费服务增长3.36倍。总而言之,在奔腾的通货膨胀条件下价格对比急剧变化,价值结构比例严重失衡。新所有者的出现和跨国公司进军俄罗斯市场,成为再生产部门与社

15、会各阶层之间价值再分配的发动机,而奔腾的通货膨胀则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渠道。与此相关,在不同产业及部门中的价格的非均衡增长是影响结构转变的最重要因素,同时也反映了收入的实际分配与再分配过程。二俄罗斯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俄罗斯经济结构从1992年转轨以来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根本变化,主要表现在:市场经济改革冲垮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单一产权结构向多元产权结构转变;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封闭型经济结构向开放型经济结构转变。应该指出的是,俄罗斯经济结构在取得上述进展的同时,从苏联时期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不断调整的非均衡状态,经济结构畸形的局面并未得到彻底改变。具体来看,当前俄罗斯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

16、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产业结构不合理从生产角度来看,2009年经济大幅下挫。2009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2008年下降7.9%。其中,农、林、牧业增长0.3%,渔业增长1.5%,采掘业下降3.1%,加工业下降15.3%,建筑业下降17%。第一、二产业均呈下降态势,第二产业降幅最大。第三产业情况好于一、二产业,其中,宾馆和餐饮业下降16.3%,运输邮电业下降3%,金融服务业增长2.4%10。如果从动态的 角度看,如前所述,俄罗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显著。资源倾斜配置的重点并不应该是固定的,在一定时期倾斜于工业、重工业,在下一个时期就应适度地转向农业、轻工业。俄罗斯长期以来将资源倾斜配

17、置的取向固化,造成比例失调和结构失衡。现行的产业结构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突出表现在能源工业的产值比重异常高,大大超过世界和发达国家水平,而农业、轻工业等部门的产值比重仍具有典型的低收入国家的比重。按俄罗斯学者的说法,甲类部门和乙类部门的这种发展差异,根源在于“低估了经济发展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固有联系”11。在这种结构不均衡基础上推动的经济发展必然是非均衡的过程。(二)市场商品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俄罗斯经济已从供不应求的“短缺型经济”转向“过剩型经济”,因为市场功能基本符合哈耶克所说的消费者主权和科尔奈提出的需求约束。然而,通过对该市场的分析发现,现有的买方市场是结构性的,实际上存在许多卖方市场。因为

18、在买方与卖方的竞争中,买方占优势,只能说明生产能力概念。在俄罗斯消费市场中进入买方市场的产业的技术等级太低,买方市场是在生产能力不足而不是过剩的条件下形成的,许多消费品和食品还依赖进口就是明证。例如,俄罗斯进口的食品 及农业原料从1992年的96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352亿美元。按实物量计算,肉类进口从1992年的28.8万吨增至2008年的171吨,禽肉从4.6万吨增至122.4万吨,黄油从2.5万吨增至14万吨,鱼从4.1万吨增至88.1万吨。(三)二元市场结构矛盾比较明显所谓二元市场结构,是指某一产业大中企业与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市场力量等方面的差距。作为处于

19、转型之中的“追赶型”国家,俄罗斯存在明显的二元结构,2006年以来这种趋势得到进一步强化。一是政府通过司法程序或扩大国家控股监管国家财产,即加强对战 略性部门的控制,能源和军工大型企业是其中的代表。这样,市场中形成了所谓的国家垄断。二是国家尽可能减少对小企业的控制,或者将其私有化,或者下放给地方管理。俄罗斯有学者认为,这种管理方式与20世纪20年代初布尔什维克采取的新经济政策极为相似12。俄罗斯目前存在的这种二元结构,加剧了市场分割的程度。从国家垄断来看,俄罗斯市场结构经历了由20世纪90年代初自由竞争市场结构和90年代中期的寡头垄断向目前的国家垄断为主体的转变过程。鉴于俄罗斯存在的垄断(包括

20、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石油天然气等基础性的自然垄断行业)表现为行政性垄断占主导地位的事实,垄断行为尤其是合谋定价行为,有利于高额垄断部门的利益,但不利于技术进步、组织创新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这样,垄断力量不会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优化产业结构。当然,对于垄断市场结构而言,不能一概认为是无效率的,至少它符合俄罗斯国家战略的需要,为国库提供了巨额的财政资源。从小企业发展来看,改革至今,俄罗斯小企业迅速发展,说明市场约束作用增强,小企业能自主地根据市场需求自我调整,不断改善内部管理,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这对活 跃市场、促进生产和流通领域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对俄罗斯经济的正常运行和企业

21、整体效益的改善都起到十分明显的推动作用。问题是,俄罗斯小企业发展还很有限,国有经济的垄断地位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再有,小企业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小型化、分散化和个体化的生产与贸易领域。这类市场虽然适应市场经济,但因其物流和商流活动的层次较低,不是现代市场,其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会造成过大的交易成本。(四)地区发展不协调地区(主要是东、西部)发展不协调,是当前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有三:一是不同的工业化历史进程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工业发展机制。西部地区工业化起步较早,生产力水平远远高于东部。以中央联邦区和远东联邦区19992008年经济增长为例,中央联邦区除个别年份外

22、经济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远东联邦区除个别年份外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西部是改革受益的地区。市场经济给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人们提供了更大、更多的发展机会。社会中的精英和巨富大多集中在这一地区,同时,广大的极北、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资源丰富,但气候条件恶劣,劳动者工资相对较高,而物价也高,因此实际收入水平呈恶化 趋势。近几年来大批居民的“出走”便是明证。三是由于地理位置不同,两地区工业化所能获得的外部资源和外部推动力也不同。西部地区在工业化进程中已形成发达的对外经济联系,获得了比东部地区优越的聚集资金的环境,外资投入和出口带动成为西部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强大拉力。目前,仅欧盟

23、在俄罗斯外贸总额中就占有约40%的份额,在外资投入中占60%以上。东部地区由于位置偏远,其邻国大多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国家(日本、韩国除外),所以东部地区缺乏西部那样发达的对外经济联系,缺乏外资投入(远东的萨哈林州除外)和出口带动(远东出口多,但多为转口贸易,而且波动大)。四是要素禀赋差异,西部地区由于资本和劳动力相对丰富,储蓄率和资本积累率相对较高,人均收入高于东部。(五)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单一由于俄罗斯国内资源(尤其是能源等原材料)丰富,国外市场需求旺盛,加之受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特性的驱使,从事能源等原材料出口的企业开始扩大生产规模。以原油为例,1999年3.05亿吨,2009年4.94亿吨,1

24、1年间增长了62%。国外对俄罗斯原油的进口需求弹性增大为俄罗斯产品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原油出口保持增长势头:2000年1.451亿吨,2009年2.47亿吨,10年间增长了70%。近几年来,俄罗斯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有所提高。受九一一事件影响,外贸对GDP的拉动系数一度从2000年的31%降为2001年的16%,2002年升至43%, 2003年以后大约为50%。其中出口的拉动系数从2000的20%提高到目前的30%以上。特别要强调的是,俄罗斯出口结构比较单一,燃料能源占出口的一半,石油出口提供了国家1/3的外汇收入。出口强劲对活跃经济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在充分肯定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

25、的地位不断上升、拉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必须指出,外部市场行情的变化容易引起俄罗斯经济的波动。三俄罗斯经济结构发展前景根据俄罗斯学者库兹克和雅科维茨的研究成果,2030年前俄罗斯经济结构转变不外乎两种模式:保守模式和创新模式。按照第一种模式,俄罗斯畸形的经济结构将继续存在;按照第二种模式,如果国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创新经济,能源等原材料比重过大的经济结构将会得到优化13。(一)就业结构库兹克和雅科维茨认为,就业人数减少(到2030年将减少20%)将是制约俄罗斯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瓶颈。国家解决人口减少的措施有两个:一个是吸引外来移民,另一个是提高出生率。两项措施短期 内都

26、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吸引移民来看,外籍劳动力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无法弥补俄罗斯因人口减少而导致的劳动力技能的损失;从提高出生率来看,国家鼓励生育的措施只有到预测期快结束时才能产生效应,届时劳动力会增长。如果实行保守模式,目前再生产部门之间的低效劳动分工结构将基本保持下去。其一,受扩大燃料出口的影响,一系列低效的劳动密集型矿床将得到进一步开发,管道网络规模会增长,能源等原材料部门在就业总人数中的比重增长。其二,由于运输邮电服务的超速增长,基础设施部门在就业总人数中的比重会略有提高,同时带动房地产部门、社会服务和建筑部门就业人数的扩大。其三,消费和投资创新部门在就业总人数中的比重会下降,主

27、要原因是,食品、轻工产品、机器和设备进口扩大。如果实行创新模式,即通过再生产部门之间劳动力资源的再分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经济增长。具体措施有二:一是仅在保安和影子经济部门就业人数就高达百万,从竞争性经济的角度看,他们的劳动不经济,应该大大缩减;二是国家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抑制垄断部门的高额利润;三是国家采取严厉措施精简臃肿的官僚机构。这样,劳动力 不足的局面会大大缓减。其一,创新投资部门主要是科学和机器制造业在就业总人数中的比重会急剧提高0.5倍,为实现经济特别是国内技术与投资设备的创新提供保障;其二,消费部门在就业总人数中的比重基本稳定;其三,能源等原材料部门在就业总人数中的比重由于一系

28、列矿产地的枯竭而略有增长。(二)固定资本投资结构经济的竞争能力取决于固定资本投资及其创新方向的规模与结构。1990年代的创新投资危机使投资规模下降了80%,创新数量急剧萎缩,大多数部门和企业的固定基金严重老化并失去了竞争能力。所以,两个模式都要求投资的超速增长。然而,两个模式所规定的投资分配比例不一样。如果采用保守模式,模仿和引进技术将使国家的发展完全依附国外供应商,本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扩大,本国加工部门丧失竞争能力。具体来看,其一,基础设施尤其是运输邮电及能源等原材料部门的优先地位将保持,因为,要保障对西欧和中国等东北亚国家的油气供应,资本须投向油气勘探、开采、运输和加工部门;其二,消费和创新投资部门特别是农业和机器制造业部门在投资总额中的比重将减少,其产品将被进口挤出。如果采用创新模式,投资将主要用于基础创新,开发国内外市场上的大型创新项目,从而实现现代科技的变革,保障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必需的经济增长速度。具体来看,其一,创新投资部门尤其是科学与机器制造业用于研制、开发并推广新技术的投资将增长0.8倍,为科技的复兴和国家安全的巩固创造条件;其二,消费部门投资比重将提高,这样,食品、药品、轻工等部门将率先实施积极的进口替代政策;其三,社会服务在固定资本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也会增长。(三)价值结构如果实施保守模式,价值结构将向利于得到国家扶持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