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03.14KB ,
资源ID:189761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9761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动宾搭配教学应用研究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动宾搭配教学应用研究Word下载.docx

1、表浅的感觉分析涉及刺激的视觉或听觉特性,而在较深的、语义水平上得到加工的刺激,涉及意义的提取,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加工的深度愈深,记忆痕迹则愈持久。Craik和Tulving(1975)扩充了加工水平说,他们认为精细化(elaboration),即在某一认知水平上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能够增进对信息的提取。每个认知水平上都会出现精细化的情况。在感觉水平上经历了精细化的记忆痕迹,必定还有视觉的或听觉的加工。例如,当我们特别留意一个单词的语音特征(像它的元音和辅音)时,在感觉水平上就出现了精细化的情况。当我们用指定的单词回答问题时(回答必须是有意义的),就会出现语义的精细化(Perry,1982

2、)。“信息的保持关键依赖于编码方式的实质最少量的语义分析,其记忆效果都会好于精细的结构分析”(Craik and Tulving ,1975: 291)。可见,我们是否有意识地去记忆某事物对记忆效果影响不大,真正有影响的是我们的编码方式。当我们感知、思考和行动时,编码都会自然而然地发生,编码方式决定记忆效果。在二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注意所输入语言材料的意义,还会注意到“差异”,即注意母语者的语言形式和学习者自己典型使用的语言形式(interlanguage)之间的区别。有研究显示,汉语学习较为成功的外国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即使在他们主要精力用于理解阅读内容的时候,他们仍然会有意识地注意词语的

3、搭配、尤其是注意他们认为重要、有用、值得学习的搭配。他们经常有意识地努力记忆词语搭配,并且通过试验性的应用来学习如何在他们自己的口语和书面语中正确运用这些搭配。学生学习和记忆词语搭配的这些具体做法实际上都是对搭配信息进行深水平加工,进行各种心理操作,使之融合语法、语义和语境等,将原本语言单位组块化成更大的语言单位,以整体的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之中,从而达到较好的记忆效果。1.2 范畴化与词语搭配学习 人从一出生就在不断地认识其周围的世界,积累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经验。这是一个不断地把世界范畴化、把知识系统化的过程,这是一条基本的认知规律。人们总是不断地对所学对象进行组织加工,把当前的认知对象归入到一

4、定的范畴,在已有的知识框架之中纳入新的信息或把信息作为合并单元而组合为某个新的知识框架。具体策略包括类别群集、联想群集、主观组织、心象化等。关于信息的范畴化系统化过程,认知心理学也有不同的假说。这些假说主要是比较学习材料的原有结构和学习者回忆的相应内容及其组织特点的差别而提出来的。E塔尔温(1968)描述了两种研究学习者内部范畴化过程的实验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由实验人员控制和改变学习材料的结构和系统特性。例如W鲍斯菲尔德(1951,1953)的实验表明:相互关联的词语被随机安排在词表中, 被试也能够找出其间的关系,按照其间的内在关系和分类标准进行组织和回忆,他称之为“分类组合”;第二种方法是,采

5、用缺少内部联系和组织特性的学习材料, 如随机词表、数码表等, 学习者不是去发现学习材料的结构, 而是用自己的方法组织和回忆材料内容。 如果我们把“范畴”理解为“类型”,那么范畴化就是把各种不同的事物归类的过程。我们在认识新事物时,必会有分类的心理过程来记忆和辨认,这个分类的心理过程即范畴化(Categorization)。人的个人经验和想象决定了范畴化的认知过程。其中感知及大脑思维过程与文化有关,另外隐喻式思维模式也起到关键作用。范畴化是一种基于经验,以主客体互动为出发点,对外界事物(事物事件现象等)进行主观概括和类属划分的心智过程,是一种赋予世界一定结构,并使其从无序转向有序的理性过程,也是

6、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词语搭配习得中,将属于同一类别的词语搭配集中在一起识记,识记效果更好。学习者通过范畴化、系统化等策略把词语搭配进行组织编码,使之更有意义并和以往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比如把一部分跟动词“打”搭配的名词短语进行总结归纳(使用手的球类运动),再比如,把新学到的词语搭配和以往所学的表达在形式、意思或用法方面进行比较等等。这样,新学习的词语搭配不但会融入学习者既有知识体系,而且留下了更多的信息提取线索,使提取更迅速,因而有助于提高二语输出的自动化水平。2. 有提示加工法与无提示加工法一般来说,母语的范畴化体系已经储存在认知潜意识层面,都是由人这个主体自觉调动起来运用到语言的

7、显意识层面。因此在二语的动宾搭配习得中,学习者常常会运用母语中的宾语范畴来理解并产出目的语的宾语范畴,从而造成母语负迁移现象。本文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学过程中力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认知心理学的“加工水平说”和“范畴化”理论为依据,提出了“有提示加工法”,以及与之相对照的“无提示加工法”。 有提示加工法指,在指导动词时通过列举可与动词搭配的名词性宾语,让学生思考此动词与哪些名词性宾语一起使用,并对所搭配的宾语进行归类总结的一种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的目的在于加深学习者对具体动词含义的理解,强化其对所搭配名词的准确运用。无提示加工法,即所谓的“重复法”,指语言学习中惯用的通过多次反复朗

8、读来记忆的方法。3实验3.1 实验假说依据有提示加工法与无提示加工法在认知心理学上的联系,本实验在开始时提出了2个假说。有提示加工法的目的在于加深被试对动词的理解,掌握该动词可以与哪一类宾语搭配使用,提高动词运用的准确度。如果该目的能够得以实现,那么即使是第一次接触的宾语,也能够通过归纳出的可搭配宾语的特点来判断是否可以与动词搭配。因此,我们提出了假说1:通过有提示加工法学习后,学生比通过无提示加工法能更准确的判断该动词与哪些名词性宾语搭配。与之相对,我们提出了假说2:无论学生通过有提示加工法还是无提示加工法学习,对该动词与哪些名词性宾语搭配的判断的准确性没有影响。3.2 实验调查对象被试为日

9、本大阪府两所大学和大阪市一所汉语教室的初级汉语学习者。参加人数为74人,获得有效分析数据为64名1)。被试汉语学习时间为平均1年4个月(8个月2年1个月)。3.3 实验方法(1)教学实验法:通过教学实验,观察4个因素(语群A、语群B、小组1、小组2)交叉组合后的4种情况(语群A小组1、语群B小组2、语群A小组2、语群B小组1)在两种方法的指导下被试成绩发生怎样的变化,并通过其变化分析学生在不同指导策略下的学习效果。(2)问卷调查法:实验后让被试判断“有提示加工法”和“无提示加工法”哪种更好,并实施关于动宾搭配学习策略意识及使用的问卷调查。3.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excel录入,使用系统中

10、的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5 实验内容3.5.1 实验计划由于无法判断影响指导方法的其他要素,因此不能将被试者平均分成两个水平相当的小组。本次试验为了避免被试者母语水平的差异,采用了ABBA法来平衡学习方法的顺序效应(Sequence Effects)2)。具体内容为:将被试任意分成两个小组(小组1、小组2),并设置了两个语群,如表1所示,所有被试均使用有提示加工法和无提示加工法两种方法进行指导。为了防止学习效应(learning effect),每组一半人在学习单词时用正序,另一半人用倒序。如:小组1的一半人数16名先用有提示加工法指导语群A,然后用无提示加工

11、法指导语群B;而剩余的16名则先用无提示加工法指导语群B,然后用有提示加工法指导语群A。小组2也类同进行。分析结果时,将小组1的两部分成绩的数据整合,与小组2同样整合后的成绩进行比较。表1.小组、语群、指导方法的组合 小组语群A语群B32名有提示加工法无提示加工法32名表2.为防止顺序效果的小组、语群、指导方法的组合小组32名16名语群A有提示加工法语群B无提示加工法小组语群A无提示加工法语群B有提示加工法3.5.2 实验流程图1.实验流程本实验分三步进行:1)熟悉阶段。笔者首先简单说明实验内容,然后在实验开始以前,调查被试的汉语学习履历和已知单词,确认两个的语群中的单词是否含有被试的已知单词

12、,如语群中含有已知单词,即使一个词,也将此被试从分析对象中排除。2)学习阶段。包括动词意思指导和动词用法指导两部分。在指导动词意思过程中,首先简单介绍动词的日语意思(不超过两个词),然后提示3个该动词的动宾搭配。此步骤的目的是让被试对动词意思和该动词可搭配的宾语有一个大概了解。如动词含有多种意思时,取中日大辞典 第3版3)中的第一个意思进行指导。在此阶段没有对动词意思进行全面指导有两个理由:其一,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因时间关系不能对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做全面、详细的指导;其二,全面指导动词的意思将会加长本实验的进行时间,加重被试的负担。因此,在本阶段仅对动词意思做简单说明。在指导动词用法时,使

13、用“有提示加工法”和“无提示加工法”(具体内容在下一小节中论述)。3)测试阶段。学习结束后休息10分钟,然后进行测试和问卷调查。3.5.3 有提示加工法和无提示加工法的指导流程无论哪种指导方法,笔者都在实验开始以前进行流程说明,并以一个语群外的词为例,做模拟指导。两种动词指导通过PowerPoint或学习任务册(Task Sheet)进行。每个词的指导时间为2分40秒,指导内容分动词意思指导和动词用法指导,共计26页。动词用法指导包括两个问题:问题1和问题2。两种指导法中问题1完全相同,问题2有所不同。具体为:问题1中,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可搭配宾语,在学习任务册的下一页中公布问题1的答案。问

14、题2中使用的指导法各不相同:有提示加工法让学生再度思考可搭配宾语的特点,将其总结的内容填写于空格处,日语汉语均可;而无提示加工法则将要求被试把每个正确的例句朗读三次,然后把记住的搭配宾语填写在下一页空格中。3.6 实验材料3.6.1 实验用词选词依据为:雷妤(2014)从HSK六级大纲词汇中的1157个及物动词中,归纳出了107组易混淆的动宾结构,笔者从107组中随机选取了6个动词,设置了两个语群:语群A:担当、达到、隐瞒;语群B:妨害、筹备、缺乏。3.6.2 搭配宾语的选择正确例中的宾语直接取自汉语动词用法词典4)。错误例中选择使用的宾语为,属于日语的宾语范畴但不属于汉语宾语范畴的名词,即该

15、宾语虽然在日语中可以搭配使用,但汉语中却不能搭配使用、或使用起来不自然。每个词提供4个正确搭配和两个错误搭配。3.6.3 动宾搭配的举例在动宾搭配的举例方面,动宾搭配中的动词意思均在动词意思指导中提示的意思范围内,特别是当动词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时,例句只使用动词意思指导中出现的意思。宾语也尽量使用被试(汉语初级水平)较易理解、可以简单归纳出范畴的名词。在指导和测试中,宾语均标注了日语意思。所搭配的错误宾语,一般选择日语中成立,但汉语中却不能使用,或者使用起来不自然的搭配。例如:“担当”一词,日语意思为“引受”,而且日语中也存在同形动词担当,学生在使用该动词时常常误用自己母语中的动宾搭配来套

16、用汉语,因此本次实验特别选择此词,并将学生常常出现的错误例“王老师担当今天的课”作为错误例之一。本实验中的错误例,均经由7位汉语母语者判断为不能使用或不自然而采用。3.7 测试 试题中,在短文的动宾搭配部分加下划线,让被试判断句中的搭配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例:他筹备明天的考试( )。在测试中,考虑到被试的负担,共设置18道题,每个单词3个问题,满分18分。测试中使用的动宾搭配与测试前动词指导中出现的搭配完全不同,其目的在于确认被试在接触一个新宾语时,哪种指导法更能有效地帮助被试判断出该动宾搭配的正确与否。3.8 实施方法 实验时间为2014年10月2015年2月。实施地点为被试所属教

17、育机关。以个人或2、3人一组进行,最多人数为班级(17人)进行的情况5)。实验内容:交与被试者一台iPad或一本学习任务册(多人数进行时),按照指示翻页,不得提前。每个单词的学习时间为2分40秒6)。指导结束后,休息10分钟,然后进行测试(Post Test)和问卷调查,测试不设时间限制。4结果4.1 测试结果将被试成绩输入Excel 2013中,采用统计学中的可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可看出,语群和指导方法的交互作用对成绩有显著影响,F(1,88)3.95,p0.05;语群对平均成绩没有显著影响,F(1,88)2.82,p0.05;指导方法对平均成绩有显著影响,F(1,88)3.

18、47,p0.05。假说1成立,假说2不成立。结论为指导方法的不同对成绩有显著影响,有提示加工法的学习效果好于无提示加工法。表3.测试结果 32人平均分 10.13平均分 7.85平均分 9.86平均分 8.36图2.测试的交互作用图4.2 问卷调查结果在问卷调查调查中,64名被试中55名(86%)认为有提示加工法更为有效,其余的9名(14%)认为无提示加工法更为有效。认为有提示加工法较好的原因中,有表示促进记忆的“容易记忆”、“印象深”等回答,还有表示加深对动词理解的“很好地理解了动词”、“除了学习的例句搭配外,还学到了其他知识”等,更有“有意思”“思考有助于掌握”、“以后也想把这种方法用到学

19、习中去”等回答。而在认为记忆法较好的原因中,主要理由为“简单”、“好记忆”、“习惯了这种记忆方式”等。5讨论5.1 有提示加工法的效果在测试中,用有提示加工法指导后的学生回答正确率高于无提示加工法,效果特别明显的是“筹备”、“隐藏”和“担当”这三个词。从问卷调查和问题2的回答情况来看,通过无提示加工法学习,虽然学生能记住动词本身的意思,却不能发现该动词在汉语与日语中所能搭配的宾语的区别。相反,有提示加工法将搭配宾语的特点归类,帮助学生发现了“即使汉语与日语的意思相近,在搭配的宾语上却存在着区别。”例如“筹备”一词的日语解释为“準備”,被试很容易将该词与日语的用法等同化,但通过有提示加工法,很多

20、被试在问题2正确地总结出了“筹备”的宾语特点:計画大掛、長期間準備様。例如“隐瞒”一词,词典中的解释为隠,日语中搭配的宾语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日記引出奥隠”,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如“過失隠”。而汉语中“隐瞒”的宾语多为抽象事物,如指导例文中的“隐瞒过去”、“隐瞒错误”等。在有提示加工法指导后的,很多学习者明确了这一区别。又如“担当”一词,由于日语中存在同形动词,因此学生常常在宾语搭配上出现母语负迁移中“泛化”的现象,在本次实验中,通过所给搭配,很多被试(19名)意识到:汉语中“担当”的语义比日语中担当的语义重;宾语多为“责任”、“艰巨的任务”,“并非可以轻易完成的工作”等。在这种意识的指导下,测

21、试中判断“担当教练”正误与否一题的回答中,用有提示加工法指导的回答正确率到达了95%,大大高于无提示加工法。表4.测试中各问题的正确率 数字为%;“有”为有提示加工法;“无”为无提示加工法。妨害达到隐瞒宾语公共安全走路学习终点楼顶一流水准错误病情雀斑有91.763.994.472.277.883.388.982.4无82.560.087.590.067.573.083.792.568.0担当筹备缺乏未来教练重任宴会盒饭资料理解道德铅笔95.072.575.983.262.578.087.364.354.361.240.736.169.65.2 实验的总结和不足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实验证明了“有提

22、示加工法”在指导动词时的有效性,实验中发现仅通过例句很难让学习者发现动词所搭配的宾语的特性与日语中的宾语特性有何不同,而“有提示加工法”通过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总结所搭配的名词性宾语的特点,加深了对动词意思的理解,提高了运用可搭配名词的准确度。本次实验对“有提示加工法”在二语动宾搭配习得中的作用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是一次设计性的指导学习方式的实验。在实际的学习指导中,为了提高指导效率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善。具体探讨内容,笔者认为有如下三点:第一,选词的标准和方法;第二,指导时选择名词性宾语的标准和方法;第三,指导的程序。特别是在选择可搭配名词性宾语的标准和方法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母语的影

23、响。本次实验结果的数据分析,将为今后改善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本实验设计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测试的题数较少,测试中一个单词仅设置了三个问题,因此结果的信赖度略低。在今后的调查试验中,应增加试题和参加人数,以便提高数据的可信度。6. 结论对教学的启示汉语教学的目的是不但要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形式和使用规则的语言能力, 而且要培养学生恰当地、有效地、灵活地在交际中运用那些语言知识和规则的能力。在汉语教学中, 应让学生掌握各语法范畴中典型成员的用法, 学会使用边缘成员用法, 遵循从有序到无序、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从一致现象到隐喻现象的认知过程。在教授词语搭配的结构和意义时, 必须强调各种语言形式

24、的语用功能, 并注意语言形式与语用功能之间的多重关系, 使学生在实用、真实的情景中有意义地学习词语搭配的实际运用, 既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又注重语言的流利性, 把教学变成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范畴化的应用典型并非一成不变, 而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并依赖于储存在我们心中的认知模型, 而认知模型又最终依赖于文化模型。在汉语学习过程中, 学生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母语迁移的现象, 用学习母语的文化模型、认知模型去代替汉语语言环境的文化模型、认知模型, 这时运用范畴化理论可以帮助汉语学习者进行汉语文化模型的划分与归类, 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汉语学习窍门。但是在引入范畴化理论时要注意灵活性, 比如在汉

25、语交际中, 词语的含义往往需要和现实语境联系起来才能理解, 语境是确定语义的先决条件, 离开具体语境不仅无法确定词义的具体义项, 而且也不能确定语境意义,词语搭配中的很多动词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才能确定其义项。因此在词语搭配教学中运用范畴化理论时就要注意将不同的动词进行归类, 将同一动词的不同义项归类,以最适宜学生记忆和掌握的归类方法为佳, 不可千篇一律的采用同样的认知方法, 那样的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范畴化的过程是心理过程, 这个结构虽说是心理的, 但不是任意的, 而是受到事物特性及人们对事物的经验的限制, 是人的生理感知和大脑机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对语言教学内容进行范畴化是一种强

26、调经验和感知的认知模式, 因此, 在词语搭配教学时应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 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教学模式。在研究型教学中, 教师不仅仅传授词语搭配知识, 而是遵循认知规律, 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的需要,要求学生自己或以小组合作方式对词语搭配进行研究, 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 然后, 师生一起对问题的研究结果以及采用的方法和途径进行评价,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式讲授。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过程中, 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 不仅建构了知识结构, 而且提高了词语搭配的运用能力, 同时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希望本次实验的结果对对外动宾汉语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根据本文实验推导出的结论,教师在动宾搭配教学时,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运用“加工水平说”、“范畴化”等认知理论,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动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