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44.44KB ,
资源ID:189514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95143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息烽县12五扶贫规划结合报告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息烽县12五扶贫规划结合报告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1。到2015年,力争实现贫困户人均2亩经济林(园)或每户有一项以上增收项目,初步建立基本覆盖贫困村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产业最大限度覆盖贫困区域、贫困群体,实现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到“十二五”期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的规划目标。一、息烽县自然地理条件及社会经济状况(一)自然地理条件息烽地处贵州省中部,省城贵阳市北郊,贵州第一大河-乌江南岸。地理座标为东经1062729至1065343,北纬265742至271945。东临开阳,南接修文,西北与遵义、金沙两县相望。息烽县境内峰丛山地与丘陵、小盆地相间,海拔最高1749.6米,最低609.2米,相对高差1140.4米,南望山、西望山两大山脉东西

2、排列,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全县土地面积10万公顷,其中有耕地3.3万公顷、林地4万公顷、园地0.03万公顷、草地l万公顷,水域0.17万公顷。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磷、铝、硫铁、褐铁、硅、水晶、重晶石、高岭土等,其中尤以煤、磷储藏最丰、品位最高。生物资源已查明的树木有104科263种,野草61科227种,药用植物110科227种,水生、陆生和两栖动物数百种。县境北濒贵州省储水量第一的乌江库区,境内河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7.8公里,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2条,多年平均流量5.85亿立方米,平水年常年保有储水量4.65亿立方米,水资源十分丰富。息烽县森林覆盖率达52.8,境内原生天然林多,

3、大部分地区林木丰茂,水土保持良好,有“天然氧吧”之美誉。息烽县南高北低,属北亚热带和南温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2-16,年降雨量950毫米-1200毫米,大部分地区全年无霜期在270天以上。由于海拔高、纬度低、高差大,气候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适宜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多种农作物生长。由于土地破碎,大田坝少,十年九旱,中低产田土较多(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0),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少,农业生产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抗灾能力弱,严重制约了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4、,也对扶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影响。到1994年,全县农村贫困面仍高达70,有14万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1994年国家开始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息烽县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以来,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许多地方仍很贫困。(二)社会经济状况到2010年,县域地方生产总值完成55.49亿元,在2005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年均增长达18.51%。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43亿元,年均增长13.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6.22亿元,年均增长19.1%,在2005年基础上翻了一番;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84亿元,年均增长19.7%,在2005年基础上翻了一番。人均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9

5、074元增加到23218元,折合3572美元,年均增长20.6%,跨过3000美元大关。全县工业进一步优化,三产迅速崛起,农业发展不断加快,三次产业比重从2005年的14.2:63.8:22调整为2010年的11.6:65.3:23.1。农业总产值完成9.74亿元,年均增长13.5%。工业总产值完成117.30亿元,在2005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年均增长2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115.30亿元,年均增长2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38亿元,年均增长19.1%,在2005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84元,在2005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6.5%,城镇居民

6、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0元,年均增长12.2%。财政收入完成3.08亿元,跨越3亿元大关,在2005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年均增长2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1亿元,在2005年基础上翻了两番,年均增长35.6%。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153.39亿元,创历史新高。二、息烽县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一)息烽贫困地区的发展现状息烽县总面积1036 .5平方公里,辖4镇6乡(其中1个民族乡),1个社区161个村13个居委会,1575个村民组,总人口2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22万人。“十一五”期间息烽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过去的5年,息烽县在省

7、、市扶贫办的领导和大力支持帮助下,圆满完成2006-2010年扶贫工作任务,五年共整合资金上亿元,实施扶贫项目408个,上级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342万元,84个贫困村有56个已实施整村推进,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及广播电视。贫困人口从2005年的65588人减少到2010年的35750人,尽减少29838人。到2010年息烽县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9.74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84元,在2005年基础上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6.5%。但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农村人口返贫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农业发展水平仍然落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人均纯收

8、入居贵阳市后列。(二)贫困地区的总体特点1、农业基础条件薄弱。交通闭塞是阻碍脱贫致富的关键因素。部分村组地处偏远,村道修建工程自然难度大、耗资大,立项建设困难,要求解决的问题很多。每年全县的基础扶贫资金相当有限,而目前的国家财力要想有大的投入是不现实的,僧多粥少的现象制约了基础项目建设。部分村道、农田、农网等基础项目修建过程中,更难免因资金短缺而中断,成半拉子工程、尾巴工程。2、村民整体素质较低。农民是扶贫开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环境、经济的影响,大多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实地调查,受教育体制的制约,60%的贫困家庭子女受条件制约就学难,接受教育时间少,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3、自

9、然条件恶劣。部分贫困村地处山高坡陡,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耕地条件差,生产成本明显偏高,农业综合能力也较落后,长期没有摆脱“雨养农业”的束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4、区域经济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贫困村受发展条件制约,接受教育程度低,导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针对现时产业市场发展较快、要求高,单一的粮食种植结构,只进行简单的传统农业生产,收入低且不稳定,贫困农户增收难度越来越大。其次劳务经济因缺乏有效的培训与组织输出,自发地组织外出务工,从事的岗位大多是体力型的工作,收入偏低,劳务输出未能凸现经济效益,基本生存受到社会经济影响较大。5、缺乏有效投入。一是因扶贫资金有限,扶贫不够到位,

10、投入过于分散。二是面上村难以享受到扶贫资金的扶持,基础项目建设仍缺乏投入,发展环境得不到改善。三是由于扶贫方式改变,围绕产业搞基础,重点投入到产业扶贫的基础上,而公益性路、水、电、桥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少。四是信贷扶贫资金虽然是政策性扶贫贷款,但是实行商业性经营,银信部门因不愿承担风险而不轻易放贷,信贷资金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致使信贷扶贫资金小额贷款到户很难,贫困户无法享受到扶贫贷款贴息的优惠政策,但目前采取“互助资金”进村入户也难以满足贫困村的需要。(三)发展潜力1、有四张享誉全国的名片。一张是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全国100个,息烽2 个)。一张是养龙司堡子“半边天”文化发祥地全国妇女教育基地

11、。一张是“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中国绿色名县”。一张是“天下第一神汤”的息烽氡温泉群。在这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同时又是红色旅游、“半边天文化”及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一体的革命老区县,强力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促进贵阳市唯一的革命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政治意义十分深远。2、区位优势越来越突出。息烽地处贵遵城市带上,是中央领导人、省委、省政府领导到贵州遵义的必经之地,川黔铁路、贵遵高速公路、210国道以及拟建的黔渝快速铁路、开阳至息烽高速公路、息烽至金沙公路等“4纵2横”纵横交错的快速交通主体骨架在息烽形成十字交叉,按目前的发展形势,随着交通格局的变化,贵阳的城市中心向金阳移动,息烽整个城市的发展方

12、向也向南移动,而遵义作为省内第二大经济强市,必然要主动对接贵阳的发展形势而城市北进。而息烽正是处于两个城市主动连接的“凹地”之处,从而遇上了这样一个“凹地”的机会。加之息烽处于贵州中部,这样的交通区位优势,为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基础,扶贫开发“十朵金花”项目安排在息烽,能够很快抓出成效,在全省产生更为明显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3、丰富的旅游资源可转化为经济优势。县内旅游资源丰富,分布着以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乌江峡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景区、以西望山为代表的蓝色旅游景区、以息烽温泉为代表的绿色旅游景区。其中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息烽县乌江景区被国家发改委等13部委列人

13、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和经典景区名录。全县森林覆盖率45.8%,息烽还是恐龙的家园,传说中龙脉天马的故乡,新中国“农业社男女同工同酬”的发源地,更兼有底寨车田河新石器、流长古汉墓、西望山麓的盟誓碑、川黔古驿道等众多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之“等量齐观”的是,该县还有以温泉天台丛林为首的八大景观,以九庄多缤洞为主的地下溶洞群,以俏山秀水著称的乌江峡谷天然风光,以奇峰异石见长的西望山独特景致。特别是领军筑北的石硐苗族芦笙舞,古老的流长阳戏和花灯文化,贵州古爬行动物中形体最大的龙崩山恐龙化石群,神秘莫测的“陨石坑”等,这些都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4、全县的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推动城乡统筹的扶贫发展进程。2011年

14、未息烽人均GDP按现行汇率计算,已经超过4000美元,息烽社会的主导产业将逐步转变为现代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传统农业将向现代农业和都县农业发展。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于煤磷化工业的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5、有较好的扶贫开发工作基础。息烽曾是贵阳市唯一的国家级贫困县,1994年4月起,新华社定点帮扶息烽县8年,省委先后派出5批党建扶贫工作队帮扶息烽。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曾庆红、吴官正、罗干等先后到息烽视察工作,息烽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变苦熬为苦干,变实干为快干,变小干为大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扶贫开发工作经验。6、有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条件。(1)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初步显现。现

15、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其中一家为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省级龙头企业4家。苗姑娘辣椒系列食品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并形成了400吨/年生产能力,味美食品是中国鲜调味油、纯天然香精香料最专业的生产企业,已形成1500吨/年生产能力,两家企业可辐射带动农产品基地面积4200亩。息烽雨花瀑虫茶,被评为多彩贵州十大特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北京茶博会优质奖、2011上海茶博会健康茶类金奖。“息烽阳朗”辣子鸡是贵州十大名菜,成为风靡黔中、影响川渝滇湘的名吃,年需要优质鸡500万羽。(2)五大县级示范基地形成雏形。西山万亩蔬菜基地。以润龙公司为龙头,投入1500万元,建成了1万亩供港澳蔬菜基地,冷链设

16、施和物流网络完备。息烽县又是省扶贫办确定的兰海高速路上的十个蔬菜基地县之一,该基地将辐射带动息烽蔬菜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养龙司幸福堡子农业产业基地。围绕养龙司“半边天”文化建设,通过“半边天”蔬菜合作社组织,建成了贵阳市万亩保供蔬菜基地。葡萄生态示范基地。通过葡萄标准园示范建设,形成了“红岩葡萄沟”,目前种植面积0.7万亩,年产量可达到600万公斤,产值达到3600万元。阳朗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依托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形成了以花木和蔬菜为主的现代生态农业1000亩示范板块。特驱养殖示范基地。通过企业的“六统一”农户零风险模式,已发展优质鸡养殖300余户,今年户均纯收入3万元以上,最高达到15

17、万元。形成了以九庄等贫困乡镇为主的养殖示范基地,年出栏规模达到300万羽,目前正在建设占地22亩的辣子鸡美食文化城和年产1500万羽鸡苗的种鸡场,总投资7.5亿元。7、有充分的整合投入基础。“十二五”时期,规划投入45.22亿元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农业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目前已成为全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小农水试点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还有投入贫困乡镇的烟水配套建设项目,已落实的资金就达到2亿元余元。拟规划投入3亿元以上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农村扶贫开发,通过整合各方面投入,必将使息烽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扶贫开发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三、息烽县“十二五”扶

18、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一)面临的形势面临的机遇分析:“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也将进入一个攻坚克难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了2011-202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将逐步提高扶贫标准,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并在扶贫对象瞄准、制度安排、主要任务和工作格等等方面都作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同时,“十二五”期间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泛株江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我县产业升级的条件更加有利;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我县得到的政策支持将更加有力,为

19、扶贫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等种种原因,部分群众还没有稳定脱贫或因病、因灾致贫返贫;部分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和深山区的基础设施依然脆弱,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较缓慢,农民增收依然困难,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这充分表明,我县扶贫开发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还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进行扶贫攻坚战。(二)任务 “十二五”期间,息烽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和集中连片特困区域扶贫攻坚,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大力推进基础条件改善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贫困乡村“五小水利”、乡村道路、人畜饮水、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电力等建设步伐;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优

20、质高效增收产业,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水平提高行动”,全面推进贫困乡村林果、肉鸡养殖、优质蔬菜种植、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科技智力扶贫和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力推进部门定点对口帮扶和社会扶贫济困工作,对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进行整合,优先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并力争部门和单位对口帮扶覆盖所有扶贫重点村;早日实现与贵阳市一同进入小康的目标。四、扶贫规划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规划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的战略机遇,集中优势兵力,突出工作重点,以“开

21、发式扶贫”为抓手,创新工作机制和扶贫模式,以扶贫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围绕到2015年基本消除贫困人口、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贫困乡镇全部摘帽、未来五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贵阳市平均水平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大幅提升的目标,加快改善经济薄弱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加大工作和投入力度,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积极动员和组织农民参与扶贫开发,不断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二)规划原则本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贫困优先、典型示范;整体规划、分段实施”的原则,以五个贫困乡镇、84个贫困村为重点,精心组织,认真实施,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贫困地区经

22、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与贵阳市一道实现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三)规划目标1、围绕到2020年稳步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重点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力争达到25%,到2015年达到1.5万元,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缩小到 2.6:实现5个贫困乡镇全部脱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0%以上,返贫率控制在15%以内,贫困人口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努力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贫困人口健康水平、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明显提升,稳定发展后

23、劲显著增强,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发展差距。2、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内。农村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每年开展农技培训3.5万人次,绿色证书培训1200人次,农村劳动力雨露计划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2500人次,其中妇女所占比重不低于40%,努力提高农民素质,着力提升农户发展能力。3、100%的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村村通客车,基本实现自然村寨通进组公路。实现人均旱涝保收耕地面积0.5亩,安全饮用水覆盖率达96%,保证率达80%,全县蓄水量达4千万立方米,初步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基础设施等领域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大幅提升,与全国总体水平的差距明

24、显缩小。4、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实现森林覆盖率48%以上,农村清洁能源(太阳能和沼气)利用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五、扶贫开发模式1、龙头企业助推扶贫产业发展模式。一是依托润龙蔬菜公司以西山供港澳万亩蔬菜基地为核心,统一蔬菜种植技术标准,建立外销蔬菜平台,搭建通港澳的直通车,辐射带动养龙司幸福堡子蔬菜、永靖阳朗现代农业示范园,扩大规模,提升品质,带动南山山脉、青山、石硐等乡镇发展秋淡蔬菜,小寨坝瓮沙、鹿窝乡发展次早熟蔬菜。二是依托希望集团特驱家禽养殖公司,以九庄优质鸡养殖场为核心,以公司建设的辣子鸡美食城和在西南地区的50家超市网络为保障,采取公司加农户和统一圈舍建设

25、标准、统一供苗、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回收等“六统一”农户零风险模式,解决贫困户资金周转和市场风险问题,保证农户每只鸡最低收入1.5元,平均2.5元,年最低收入3万元以上,辐射鹿窝、流长等贫困乡镇。2、生态资源开发产业互动模式。按照开发生态资源、带动果品产业、发展旅游产业的思路,促进旅游业与扶贫开发的良性互动。一是开发生态资源。依托重庆渝万集团“爽爽乡村旅游”公司,打造“西山九寨爽爽乡居”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幸福乡村游.红透半边天”中国堡子半边天文化、“红色经典.生态乡村”息烽集中营旧址周边城郊型市级乡村旅游示范区和小寨坝镇潮水红岩、青山、流长乡大塘渡、鹿窝老窝田坝等7个乡

26、村旅游示范区。二是带动果品产业。为了配合打造“爽爽乡村旅游”品牌,为旅游提供优质干鲜果旅游产品,按照省扶贫办规划,大力发展核桃种植,覆盖石硐、九庄等贫困乡镇,发展梨、桔橙、葡萄、虫茶等种植,覆盖流长、小寨坝、西山等乡镇。三是发展旅游产业。通过生态资源开发产业互动,积累旅游产业发展的能量,推进息烽温泉、西望山、乌江峡等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反过来推进扶贫开发,形成良性互动。六、重点扶贫产业规划(一)以红色旅游、自然风光、观光农业为主线,打造息烽乡村旅游经济圈。乡村旅游是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依托五大文化旅游景区(息烽集中营红色文化与新萝温泉体育公园康体健身度假旅游区、乌江峡长征文化与水上游乐度

27、假旅游区、半边天文化幸福乡村休闲度假与温泉疗养旅游区、西望山佛教文化与森林生态养生旅游区、柏香山黔商文化与乡村度假旅游区)精心打造六个乡村旅游示范区:以红岩葡萄沟为核心的小寨坝镇潮水红岩乡村旅游示范区;以半边天文化为依托的养龙司乡幸福堡子乡村旅游示范区;以西望山佛教文化为依托的西山乡乡村旅游示范区;以乌江峡红色经典为依托的流长乡大塘渡和鹿窝乡老窝田坝乡村旅游示范区;以县城环团圆山和息烽集中营红色经典为依托的永靖镇城郊型乡村旅游示范区;以苗族民俗文化为依托的青山苗族乡乡村旅游示范区。通过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建立,形成以西望山这座文化名山为依托,从县城入口(阳朗辣子鸡美食城、美食一条街)西山(蔬菜基地

28、、虫茶基地、杨梅基地、葡萄基地观光农业,浪漫西望山爽爽乡居游、佛教文化旅游)小寨坝红岩(葡萄基地核心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漂流)养龙司幸福堡子(保供蔬菜基地,幸福乡村游红透半边天)南山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马铃薯基地、避暑旅游)-永靖阳朗(蔬菜基地、花木基地、辣子鸡美食,红色经典生态乡村旅游)的乡村旅游经济圈。打造乡村旅游产业聚集区,推出乡村旅游品牌。运用农旅联动模式,着力培育七大系列特色旅游商品:阳朗辣子鸡系列;西望山虫茶系列;味美苗姑娘食品系列;核桃干果系列;息烽木烙画系列;青山苗族刺绣系列;中药材系列特色旅游商品。规划到2015年,创建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2个市级乡村示范区、10个乡

29、村旅游示范点、100家乡村旅游示范户,建成200家乡村旅舍、200户农家乐,实现乡村旅游接待人数每年保持30%左右的速度递增,实现乡村旅游接待人次突破200万人次,产值10亿元,乡村旅游从业人员3000人以上。(二)精心布局,以干鲜果为主,科学规划四大产业带。建成以流长、鹿窝为重点的乌江沿岸鲜果产业带,重点发展梨、枣、桔橙等鲜果,连接流长乡大塘渡和鹿窝老窝田坝乡村旅游示范区;贵遵高速公路两侧“退粮进经”产业带,重点发展生态观光经果林;以青山、石硐、永靖、九庄等为主发展高山干果产业带,重点发展核桃,连接青山苗族乡乡村旅游示范区;以西山山脉为核心的生态经果林产业带,重点发展葡萄、虫茶、药材等产业。通过四大产业带的建设,在现有面积3.3万亩的基础上规划到“十二五”期未,核桃面积达到15万亩。同时建立苗圃基地、核桃试验站和核桃交易市场等产业配套设施或基地。梨、葡萄、柑桔主的鲜果产业面积达到5万亩。到“十二五”期未,干鲜果总面积达到20万亩,核桃干果产量达到1500万kg,产值2亿元以上;鲜果产量达到5000万kg,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规划中药材面积达6.55万亩,其中种植中药材4.55万亩,抚育2万亩;新增虫茶茶园面积1.5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