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中国 B. 日本 C. 韩国 D. 印度 ABCD457、欧美大西洋市场的煤炭出口国主要有()。A. 巴西 B. 南非 C. 俄罗斯 D. 阿根廷 BC458、世界石油资源分布很不均衡,其中()三个地区石油资源最为丰富。A. 中东地区 B. 中南美地区 C. 北美地区 D. 非洲地区 459、世界石油产量最多的三个国家是()。A. 伊朗 B. 美国 C. 沙特阿拉伯 D. 俄罗斯 460、在世界石油贸易中,()和()是重要的出口地区,非洲和中南美的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A. 中东 B. 俄罗斯 C. 澳大利亚 D. 加拿大 461、全球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是主要产区。A. 欧洲 B.
2、欧亚大陆 C. 非洲 D. 北美 ABD462、天然气世界贸易量增长较快,世界天然气贸易主要有()两种方式。A. 固化天然气 B. 管道天然气 C. 液化天然气 D. 罐装天然气 463、目前,()是世界天然气产量最多的国家和地区。A. 中东 B. 俄罗斯 C. 美国 D. 加拿大 464、全球页岩油技术可开发量471亿吨,主要分布在()。A. 中国 B. 澳大利亚 C. 俄罗斯 D. 美国 CD465、清洁能源主要包括()等。A. 水能 B. 风能 C. 太阳能 D. 核能 466、世界各大洲中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排在前三位的是()。A. 南美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亚洲 467
3、、北美洲水能资源量居前三位的是()。A. 美国 B. 加拿大 C. 阿根廷 D. 墨西哥 468、太阳能技术可开发量主要取决于()等因素。A. 太阳辐照强度 B. 太阳辐射角度 C. 转换效率 D. 可利用面积469、太阳能发电是实现太阳能高效利用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按照发电原理,太阳能发电主要包括()两种方式。A. 光伏发电 B. 辐射发电 C. 辐照发电 D. 光热发电 AD470、()和()是目前的两种核能产生方式。A. 核裂变 B. 氢聚变 C. 氢裂变 D. 核聚变 471、世界海洋能资源主要有()。A. 潮汐能 B. 波浪能 C. 温差能 D. 盐差能 472、地热能主要有()等几
4、种类型。A. 热水型 B. 蒸汽型 C. 地压型 D. 熔岩型 473、目前地热的利用主要有()和()两种方式。A. 热利用 B. 地热发电 C. 工业采盐 D. 农业灌溉 474、电力供应结构仍以()等化石能源发电为主,但逐步呈现清洁化趋势。A. 油电 B. 水电 C. 煤电 D. 气电 475、全球发电机主要分布在()等地区。A. 亚洲 B. 北美洲 C. 欧洲 D. 南美洲 476、全球煤电装机主要分布在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和(),占世界煤电总装机容量的73%。A. 欧洲 B. 亚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477、世界能源向()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凸显,但现有电力配置能力明显不足。A
5、. 清洁化发展 B. 电能远距离 C. 大范围配置 D. 小范围配置 478、()和()的随机变化会引起叶片攻角不断变化,导致风电机组输出功率波动,影响电能质量和电网稳定性。A. 风速 B. 风强 C. 风力 D. 风向 479、变桨距功率调节技术取得重大进展,进一步提升了风电机组的()、()和()。A. 平稳性 B. 安全性 C. 高效性 D. 经济性 480、风力发电经济性取决于风力发电成本,主要影响因素包括:()。A. 投资成本 B. 运行维护成本 C. 风能资源条件 D. 电网消纳能力 481、风机成本下降一方面依赖于(),另一方面依赖于()。A. 规模化程度 B. 技术进步 C. 企
6、业优惠 D. 国家补贴 482、美国主要通过()政策和()等政策颉风电发展。A. 生产税抵免 B. 度电补贴 C.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 D. 优先上网、标杆电AC483、太阳能电池的种类有()。A. 晶体硅电池 B. 薄膜电池 C. 聚光电池 D. 镍氢电池484、光伏发电度电成本快速下降的原因有()。A. 光伏发电技术不断成熟 B. 设备利用小时数不断提高 C. 政府补贴力度不断加大 D. 系统造价降低 485、化石能源在生产、运输、使用的各环节会向大气排放大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A. 二氧化硫 B. 氮氧化物 C. 粉尘 D. 汞和其他有毒金属 486、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是各国()、()
7、的共同选择。A. 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B. 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C. 提高社会就业率 D. 增强综合国力 487、受开发利用技术的制约,目前风能、太阳能等开发利用的特点有()。A. 经济性较好 B. 经济性较差 C. 利用效率不高 D. 利用效率高 488、从发展趋势看,全球风电、太阳能发电呈现出()与()并行发展的态势。A. 大基地式开发、大范围消纳 B. 分布式开发、大范围消纳 C. 大基地开发、就地利用 D. 分布式开发、就地利用 489、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配电网成为有源电网,将对()等带来一系列技术问A. 电压稳定 B. 继电保护 C. 短路电流 D. 电能质量 490、清洁替代的关
8、键发展机制包括()。A. 清洁能源技术创新机制 B. 清洁能源完全成本核算机制 C. 清洁能源市场培育机制 D. 清洁能源开发合作机制 491、电能是清洁、高效、便捷的二次能源,终端利用效率高,使用过程()。A. 无损耗 B. 无危险 C. 清洁 D. 零排放 492、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进工业、交通、商业和城乡居民生活等各领域的电能替代,不仅能够(),还能()。A.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 增加经济产出 C. 提高社会整体能效 D. 促进社会发展 493、电能替代的重点是()。A. 以电代煤 B. 以电代油 C. 电从远方来 D. 来的是清洁电 494、衡量电气化水平通常使用的
9、两个指标是()。A. 发电用能的转化效率 B. 发电用能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 C. 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 D. 电能与石油的比例 495、以电代油一方面可以(),另一方面可以()。A. 减少燃油带来的污染 B. 减少运油带来的污染 C. 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D. 减少石油引发的环境问题 496、以电代油,主要是指在()领域用电能替代燃油。A. 电动摩托 B. 电动汽车 C. 轨道交通 D. 港口岸电 497、中国目前通过特高压输电技术把西部和北部的()发电和西南水电远距离、大规模输送到东中部。A. 风电 B. 火电 C. 水电 D. 太阳能 498、“两个替代”是能源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在(
10、)方面,都将带来巨大变革。A. 能源消费 B. 能源供给 C. 能源技术 D. 能源体制 499、纵观世界能源发展史,能源转型呈现出两大趋势是()。A. 能源密度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型 B. 能源密度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型 C. 能源载体由高碳向低碳转型 D. 能源载体由低碳向高碳转型 500、新一轮能源革命是在破解()困局等形势下,顺应能源发展大势、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而做出的选择。A. 能源供应 B. 气候变化 C. 环境污染 D. 人口压力 502、世界能源在不断的发展进步,经历了()的深刻变革。A. 从高碳到低碳 B. 从化石能源到清洁能源 C. 从低效到高效 D. 从局部平衡到大范围配置
11、 503、在现有和未来可预期的技术条件下,()转换为电能是最便捷的利用方式。A. 太阳能 B. 生物能 C. 水能 D. 风能 506、能源配置逐步从点对点输送向()方向发展,呈现强烈的网络化趋势。A. 电力网 B. 环网 C. 物流网 D. 管网 BD507、()大型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大多距离负荷中心数百甚至数千千米。A. 北极 B. 南极 C. 赤道附近地区 D. 各洲内 508、全球能源观坚持以()的观点和立场来研究和解决世界能源发展问题。A. 全球性 B. 历史性 C. 差异性 D. 开放性 509、全球能源观更加注重能源与()的协调发展。A. 政治 B. 经济 C. 社会
12、 D. 环境 510、全球能源观的总体目标是保障世界能源()供应。A. 安全 B. 清洁 C. 高效 D. 可持续 512、要在清洁能源充足供应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发展新局面。A. 政治和谐 B. 经济合作 C. 环境优美 D. 社会共赢 513、全球能源的发展趋势是() A. 清洁化 B. 电气化 C. 网络化 D. 智能化 514、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互联网理念构建的()高度融合的新型能源体系架构。A. 能源 B. 市场 C. 信息 D. 服务 515、全球能源互联网平台向()开放,不同主体都可以平等接入网络、进入市场。A. 集中式与分布式等各类电源 B. 各种规模企业用户 C. 居民用
13、户 D. 各国电网516、能源生产者可以根据海量消费信息分析结果,向消费者提供有()的产品和服务。A. 选择性 B. 针对性 C. 差别化 D. 个性化 517、全球能源观中的全球性包括()。A. 能源开发的全球性 B. 能源配置的全球性 C. 能源安全的全球性 D. 环境影响的全球性 518、全球能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的能源()等差异很大。A. 种类 B. 资源量 C. 品质 D. 开发难易程度 519、全球能源观的历史性体现在()。A. 能源发展与社会发展历程紧密关联 B. 能源发展与技术创新历史进程紧密相连 C. 能源发展各环节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演进 D. 能源利用从低效的直接燃烧向
14、高效的终端电能利用发展 520、全球能源观统筹考虑各个国家和地区在()等方面的差异性,注重合作共赢、协调发展。A. 能源资源禀赋 B. 社会发展水平 C. 政治经济 D. 环境 521、全球能源观的差异性体现在() A. 能源资源禀赋的差异性 B.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C. 能源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D. 能源地缘政治的差异性 522、能源开发利用的中心和配置格局将从一些国家和局部地区主导,向()转变,逐步消除资源禀赋差异对能源发展的影响。A. 合作共赢 B. 全球互联互通 C. 均衡发展 D. 按需配置 523、全球能源观的开放性体现在()。A. 能源使用的开放性 B. 能源资源的开放性 C.
15、 能源系统的开放性 D. 能源市场的开放性 524、未来能源系统将是()的全球能源互联网。A. 全面开放 B. 全球覆盖 C. 相互融合 D. 互联互通 525、实施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全球能源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总的方向是()。A. 生产清洁化 B. 配置全球化 C. 消费电气化 D. 使用智能化 526、经济社会发展、能源资源禀赋、能源环境约束、()是能源供需最主要的五大影响因素。A.地缘政治差异 B.能源技术进步 C.能源政策调控 D.能源发展水平527、全球经济政策向()发展。A. 差异化 B. 全球化 C. 均衡化 D. 低碳化 528、()水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是未来水电发
16、展的重点区域。A. 亚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赤道地区 529、未来全球以电为中心的清洁能源的发展,将带动全球()的形成,并对电力全球化配置带来新的要求。A. 电力贸易 B. 电力网 C. 电力市场 D. 电力产品 530、全球能源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等方面。A. 化石能源燃烧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 B. 环境污染 C. 土地沙漠化 D. 生态系统破坏 531、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同行动,将促进()向更加全面、深入、协同的方向完善。A.全球能源技术 B.全球能源配置 C.能源政策 D.全球能源治理体系532、能源技术进步体现在()。A. 技术进步促进能源需求增长 B. 技术进步促进能
17、源利用效率提高 C. 技术进步促进能源供应能力提高 D. 技术进步促进污染排放减少 533、电力作为一种独特的高品质的能源形式,()。A. 利用效率高 B. 使用过程无污染 C. 易于实现精密控制 D. 可以在终端广泛替代化石能源 534、技术进步可以推动能源终端消费和一次能源消费中电力的比重提升,()。A. 优化能源需求结构 B. 减少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影响 C. 缓解能源环境约束 D. 降低能源需求 535、能源政策调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能源政策推动能源技术创新 B. 能源政策引导能源生产和利用 C. 能源政策鼓励清洁能源发展 D. 能源政策促进能源环境改善 536、能源政
18、策调控是社会和公共管理部门调解能源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关系的()工具。A. 宏观引导 B. 整体控制 C. 微观管理 D. 局部调整 537、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识的推动下,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能源科技的发展,从资金、政策、税收等方面大力支持()的发展。A.一次能源开发技术 B.节能技术 C.清洁能源技术 D.化石能源技术 539、能源政策通过()等措施,一方面大力促进能源资源开发,保障更加充足的能源供应;另一方面鼓励节约和高效利用,控制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A. 环境约束 B. 技术进步 C. 市场调节 D. 制度引导 540、一次能源需求总量与()和能源政策等密切相关,客观上存在不确定性
19、。A. 全球经济增长 B. 产业结构变化 C. 城市化进程 D. 人口增长 541、能源需求结构的不确定性,主要取决于()。A. 能源供应领域的清洁替代 B. 终端用能领域的电能替代 C. 技术、成本、政策等因素影响 D. 社会经济政治发展 542、随着()陆续进入和完成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以及人口规模较快增长,其能源消费占全球比重将较快上升。A. 亚洲 B. 南美洲 C. 非洲 D. 北美洲 544、下列对电力需求总量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 全球电力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B. 电力需求增速与经济增速相当 C. 电力需求增速高于能源需求增速 D. 电力需求增速取决于能源政策调控 545、预计
20、在2020年之前,()等领域电气化水平稳步上升,电力需求持续增长。A. 农业 B. 工业 C. 建筑 D. 交通 546、随着经济布局调整,世界电力格局将发生哪些重大变化?() A. 世界各大洲的年人均电力需求差异增大 B. 欧美发达经济体占全球电力需求总量的比重大幅下降 C. 欧美发达经济体的电力需求将不再增加 D. 亚洲、非洲、南美洲电力需求所占比重大幅提升 547、各大洲电力需求水平差距缩小收敛的快慢取决于()的速度。A. 清洁能源开发 B. 地区电力需求自然增长 C. 电能替代其他能源 D. 电力技术创新 548、以可再生能源作为主导的全球能源开发新格局是()。A. 以基地式为主 B.
21、 以分布式为辅 C. 加快开发“一极一道”大型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基地 D. 加快开发各大洲大型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基地 549、未来能源供应的总体情况是()。A. 光伏发电成为最主要的能源 B.清洁能源将成为未来主导能源 C.化石能源发电比重大幅下降 D.分布式发电成为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550、亚洲太阳能资源主要分布在()。A. 蒙古国 B. 中亚 C. 中东 D. 中国西北部地区 551、亚洲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以及北极地区的喀拉海、白令海峡和勘察加半岛等。A. 蒙古国 B. 中亚 C. 中国“三北”地区 D. 中东552、中亚地区未来可建成()基地。A. 风电
22、B. 太阳能发电 C. 水电 D. 海洋能发电 553、欧洲有较为丰富的()资源。A. 风能 B. 太阳能 C. 水能 D. 海洋能 554、欧洲的风电基地主要有()。A. 格陵兰岛风电基地 B. 挪威海和巴伦支海风电基地 C. 南欧地区风电基地 D. 欧洲北海风电基地 555、北美洲的太阳能资源主要集中在()。A. 美国西南部 B. 墨西哥北部 C. 加拿大 D. 美国中西部 556、北美洲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主要有()。A. 美国中西部地区风电基地 B. 美国西南部地区太阳能发电基地 C. 墨西哥太阳能发电基地 D. 加拿大水电基地 557、南美洲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主要有()。A
23、. 东西海岸太阳能发电基地 B. 安第斯山脉风电基地 C. 南美北部和南部风电基地 D. 亚马逊河和巴拉那河流域水电基地 558、非洲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主要有()。A. 非洲南部风电基地 B. 非洲太阳能发电基地 C. 刚果河等流域水电基地 D. 非洲东部和西北部风电基地 559、分布式能源一般(),是包含能量产生、储存和控制的能源综合利用系统。A. 独立运行 B. 接入配电网 C. 接入高压输电网 D. 与配电网连接 560、亚太贸易区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天然气市场,消费集中在()等国,天然气出口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及中东、俄罗斯等地区。A. 中国 B. 印度 C. 日本 D.
24、俄罗斯 561、在研究全球电力流布局时,要坚持()。A.低碳发展原则 B.本地优先原则 C.经济高效原则 D.技术可行原则562、在研究全球电力流布局时,要做到()。A. 统筹考虑集中式和分布式清洁能源开发 B. 统筹考虑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互补 C. 统筹考虑本地和远方清洁能源开发 D. 统筹考虑大洲内电力平衡与洲际能源互补563、远期来看,()将在电力供应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564、从世界各大洲电力供需平衡情况来看,()是电力受入地区。A. 南美洲 B. 亚洲 C. 欧洲 D. 北美洲 565、(),形成全球电力流总体布局,对未来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非常关键。A. “一极一道”能源基地电力外送
25、 B. 相邻洲之间的电力交换 C. 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在洲内平衡消纳 D. 以清洁能源为中心 566、未来“一极一道”可再生能源基地送出电力流,总体呈现()特征。A. 北极地区向南辐射 B. 赤道地区向南辐射 C. 赤道地区向北辐射 D. 赤道地区向南北辐射 567、2030年前,亚洲的洲内跨国电力流主要有()向中国等东北亚负荷中心地区输电。A. 蒙古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B. 俄罗斯水电 C. 印度可再生能源基地 D. 中亚可再生能源基地 568、在实际发展过程,受()等因素影响,未来全球电力流规模存在较大不确定性。A. 世界各国能源政策 B. 洲内清洁能源开发 C. 清洁能源开发技术经济性 D
26、. “一极一道”电力开发与输送经济性 569、北极地区具有非常丰富的风能资源,但存在着()等方面的问题。A. 开发、建设、运维条件艰苦 B. 输电距离长 C. 输电成本高 D. 开发难度大 570、预计到2050年,全球清洁能源的发电情况为()。A. 全球清洁能源的发电量将达到66万亿千瓦时 B. 太用能发电量达到66万亿千瓦时,比重提升到35% C. 风能发电量22万亿千瓦时,比重达到31% D. 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总电量的90% 571、( )等是关系特高压交流输电发展的核心技术。A.系统电压控制;B.潜供电流抑制;C.外绝缘配合;D.电磁环境控制 573、中国在智能电网( )等技术领域实现全面突破。A.设备监控;B.系统运行;C.智能互动;D.通信信息 574、在大电网运行方面,智能调度在技术上实现了( )四个突破。A.在线化;B.精细化;C.一体化;D.实用化 575、成都配电自动化工程全面实现了配电网( )等功能。A.运行监控;B.馈线自动化;C.配电网模型管理;D.配电网应用分析 576、中新天津生态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通过( )等新技术,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与安全性。A.配电自动化;B.设备在线监测;C.智能调度;D.智能变电站 577、世界各国智能电网的发展有( )四个重点领域。A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