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详解】唐玄宗于712年即位,年号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称为“开元盛世”。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使用唐朝由盛转衰。根据材料“ 黄金年代(公元712-755年)”可知,与“黄金年代”有关的是开元盛世,故C项符合题意;隋文帝开创开皇之治,唐初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康乾盛世是清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治世局面,排除ABD。故选C项。4. 对于武则天历史贡献,概括最准确的是A. 继续贞观政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B. 鼓励士人报考,始创考试选拔人才C. 明确机构职权,开创了三省六部制 D. 民众生活安定,国家进入鼎盛时期【详解】根据所
2、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得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A项正确;隋文帝鼓励士人报考,始创考试选拔人才,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排除C项;唐玄宗前期,民众生活安定,史称“开元盛世”,国家进入鼎盛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5. 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其中,反映当时耕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的生产工具是A. B. C D. 【详解】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故
3、反映当时耕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的生产工具是曲辕犁,故B项正确;耧车是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排除A项;筒车是唐朝出现的灌溉工具,排除C项;秧马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排除D项。6. 新唐书曾记载:武夫悍将即使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也占据险要、专制一方,既有百姓,又有甲兵、财赋,分布在天下。这一现象导致了唐朝A. 藩镇割据 B. 重文轻武 C. 宦官专权 D. 外戚干政【详解】J据材料可知,“武夫悍将即使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也占据险要、专制一方,既有百姓,又有甲兵、财赋,分布在天下”,结合所学这说明在唐朝中后期武夫悍将在地方拥有较大的权力,最终导致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局面,A
4、正确;材料未涉及重文轻武的政策,且“重文轻武”是宋代中央集权的特征,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武夫悍将,与“宦官”“外戚”无关,C、D排除。7. 据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 增加财赋 B. 分割相权 C. 控制地方 D. 抑制武将【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凡兵钱、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段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中守臣指的是知州,由“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以看出,通判的作用是分知州的权力。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 一职,故C项正确;宋太
5、祖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与题干“通判”不符,排除A项;宋太祖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与题干“通判(地方)”不符,排除B项;通判的作用是分知州(文臣)的权力,排除D项。8. 由于打了败仗,宋神宗想要处死一个后勤文官,但遭到当时宰相的拒绝,理由是“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这反映当时宋朝A. 武将受到多方牵制 B. 政府行政效率低下C. 读书风气非常浓厚 D. 士人受到普遍尊重【答案】D【详解】据材料“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重文轻武,文官受重视并被尊重,故出现了材料中“由于打了败仗,宋神宗想要处死一个后勤文官,但遭到当时宰相的拒绝”的现象,D正确;材料
6、反映的是对待“文官”的问题,未涉及“武将”的内容,A排除;材料未涉及“政府行政效率”的内容,故B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对待“文官”的问题,未涉及“读书风气”的情景,C排除。9. 在栾城三集中,苏辙评述王安石“为了满足贫民的要求,特意损害富人的利益,自己都没有认识到这样是行不通的等到他掌握了权力,专门就干这事”。据此,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A. 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B.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C. 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 D. 触犯了官僚地主利益【详解】根据材料“为了满足贫民的要求,特意损害富人的利益,自己都没有认识到这样是行不通的等到他掌握了权力,专门就干这事”可知,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特意损害富人的利益”即
7、触犯了官僚地主利益,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国家军事力量,排除A项;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与材料中“为了满足贫民的要求”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国家赋税收入,排除C项。故选D项。10. “冻死不拆屋,俄死不掳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等名句,出自A. 寇准 B. 岳飞 C. 陆秀夫 D. 辛弃疾【详解】据材料可知,材料内容出自岳飞的词满江红,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寇准是北宋时期宋真宗在位时期的宰相,排除A项;陆秀夫是南宋时期的丞相,与文天祥、张世杰等并称“宋末三杰”,排除C项;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抗金将领,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11. 据记载,宋真宗景德年间昌南镇的瓷器作为
8、贡品进贡朝廷,底部落款“景德年制”。由于瓷器精美,影响很大,时人皆赞称为“景德瓷”,而昌南的称呼逐渐被忘记了。 据此推测,“昌南”是今天的A. 开封 B. 南昌 C. 杭州 D. 景德镇【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景德镇昌江之南,旧称昌南镇,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瓷业兴盛赐名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D项正确;开封古称汴州、汴梁、汴京,排除A项;南昌古称豫章、洪都,排除B项;杭州古称临安、钱塘,排除C项。12. 纸币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它表明了政府信用能力和社会繁荣的状态。追根溯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 “飞钱” B. “交子” C. “会子” D. “宝钞”【详解】据所学可知,世
9、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期在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的“交子”,B项正确;飞钱,亦称“便换”、“便钱”。唐宋的汇兑券,排除A项;会子,是南宋于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的货币,排除C项;“宝钞”是中国元、明、清时代所发行的纸币的统称,排除D项。13. 汉代时“江南人虽然不用担心挨饿或技冻,但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家”,至宋代时“江南地区经济实力强大如果某一年丰收的话,可以让几个郡的人免于饥俄”的说法。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商业繁荣超过前代 B. 北方人口大批南迁C.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详解】据材料可知,汉代时期江南并未得到开发,因此有“江南人虽然不用担心挨饿或技
10、冻,但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家”;据材料宋代时“江南地区经济实力强大如果某一年丰收的话,可以让几个郡的人免于饥俄”可知,宋代时期出现“如果某一年丰收的话,可以让几个郡的人免于饥俄”,这说明宋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商业繁荣”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北民南迁”,只是强调“经济中重心”南移的现象,排除B项;“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而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中重心”南移的现象,排除C项。14.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相符的选项是A. A B. B C. C D. D【详解】据所学可知,赵匡胤“陈桥兵变”后,进行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改革,其特点是“分化事权
11、,加强皇权;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守内虚外,内外相制”等,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唐高祖;李渊建立的唐朝,故A说法错误,排除A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排除C项;明成祖朱棣建立东厂,迁都北京,排除D项。15.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虽然一百年不到,但对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一点也不逊于其他朝代。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 四等人制,阻断各族交融 B. 创设郡县,影响地方管理C. 结束分裂,首次统一全国 D. 因地制宜,有效治理边疆【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
12、区的统治,故D项正确;总的来说,在大一统局面下的“四等人制”为各民族的相互交流融合创造了条件,不仅在初期对于维护元朝的统一及强大起了积极作用,而且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故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秦朝创设郡县,首次统一全国,与题干“元朝”不符,排除BC项。16. 下列示意图中,反映元朝做法的是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设立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
13、地区军政事务。在地方,设立行省制度。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A中央是三公九卿制,地方是郡县制,故是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排除A项;B相权一分为三,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排除B项;D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设有督察院,是明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17.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豪迈、飘逸的词,出自北宋词人A. 苏轼 B. 李清照 C. 辛弃疾 D. 陆游【详解】据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可知,这是宋代词人豪放派代表苏轼的作品,A正确;李清照是婉约派代表,排除B;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但材料与其
14、无关,排除C;陆游的词是现实主义为主,与材料无关,排除D。18. 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较大发展,潮汛、信风、气象等规律知识的掌握,直接促成了A. 四通八达驿站的建立 B. 海上交通范围的拓展C. 陆上丝绸之路的鼎盛 D. 大量外国使团的到访【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之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B项正确;驿站与航海技术等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海上交通的发展与陆上丝绸之路无关
15、,排除C项;大量外国使团的到访不是直接结果,排除D项。19. 明代宦官汪直权倾朝野,“从京城到全国各地,到处侦查隐秘的事情,即使是亲王府邸,也不能幸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 大兴文字狱 B. 分封诸子为王 C. 施行廷杖处罚 D. 设置厂卫机构【详解】据材料“明代宦官汪直权倾朝野”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为加强皇权,设立了厂卫特务组织,除了锦衣卫由皇帝的亲信掌管外,东厂、西厂都由宦官统领,他们的权力来自皇帝,故其权力很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明代宦官汪直权倾朝野”,材料未涉及“文字狱”内容,排除A项;材料只是强调“明代宦官汪直权倾朝野”,未涉及“分封制”,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廷杖”处罚
16、,排除C项。20.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的害处跟焚书一样,而对人才的迫害和影响比当年在咸阳郊区坑儒四百六十余人更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科举制始终败坏人才 B. 统治者偏爱严刑酷法C. 八股文阻碍思想进步 D. 答卷内容脱离了实际【详解】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内容到形式都演变成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因此顾炎武痛斥明朝的八股取士危害远远大于秦朝的焚书坑儒,故C项正确;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非一概败坏人才,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不是统治者偏爱严刑酷法,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八股文答卷内容脱离了实际,排除D项。21. 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沿海岸南下,穿越马
17、六甲海峡,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对此事件,评论正确的是A. 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B. 加强了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C. 开创了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线 D. 增加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详解】据材料“郑和的船队从刘家港出发,沿海岸南下,穿越马六甲海峡,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并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途径地多,航程远,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A正确;据材料“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可知,郑和船队并未到达欧洲,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郑和的船队”,故C说法错误,排除C;郑和下西洋采取的是不计经济成本的朝贡贸易,导致明朝国力的衰落,排除D;22. 明朝军队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轮
18、流运用长兵器和短兵器,协同作战,攻防两便,得名“鸳鸯阵”。与此相关的英雄人物是A. 寇准 B. 文天祥 C. 戚继光 D. 郑成功【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倭寇出现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C项正确;寇准是北宋的政治家,排除A项;文天祥是南宋爱国官员,排除B项;郑成功是明末清初上的军事将领,收复了台湾
19、,排除D项。23. 漫画“君权与相权的历史变化”(如下图),反映了 A.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 地方权力增强C. 君臣关系日益紧张 D. 皇权不断削弱【详解】根据图中宰相面见皇帝的方式由坐到站再到跪的过程可知,宰相的权力不断削弱,而皇权不断加强,这反映了君主专制不断强化,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地方权力无关,排除B项;漫画中无法体现君臣关系日益紧张,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不断加强,排除D项。24.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这首歌谣反映了A. 军队腐败引发农民起义 B. 起义军为民除害C. “免赋”得到农民拥护 D. 起义军推翻明朝【详解】据材料“杀牛羊,
20、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自称“闯王”,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得到人民的相应,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军队腐败引发农民起义,据所学可知,明末政治腐败是引发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排除A项;材料中的民谚反映了人民拥戴闯王的原因是“闯王来了不纳粮”,而不是“为民除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明朝灭亡是起义军所致”,排除D项。25. 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见下表)。这一变化趋势会导致 A. 粮食产量提高 B. 人地矛盾突出 C. 推行垦荒政策 D. 土地兼并严重【详解】据表格信息可知,康熙五十年到乾隆三十一年的人口总数激增,人均耕地数在迅速下
21、降,这导致了“人地矛盾”突出,B正确;材料未涉及“粮食产量”问题,而是强调人口增长和人均耕地数的变化,排除A;材料未涉及任何“政策”,排除C;材料未涉及“土地兼并”内容,排除D。故选B。26. 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这表明军机处的设置A. 便于皇帝独掌朝政 B. 利于中央集权强化C. 催生官僚腐败之风 D. 强化满洲贵族权力【详解】据材料可知,“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大臣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只是上传下达的工具,这样进一步加强了皇权,A正确;
22、材料主要体现“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而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B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腐败”的原因,只是强调在军机处设置的情况下,皇权加强,C排除;材料未涉及“军机大臣”的身份,故D排除。27. 1757年,乾隆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有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管理外国商人。这样做,是为了A. 获得高额利润 B. 巩固清朝统治 C. 彰显天朝雄风 D. 顺应世界潮流【详解】据材料可知,这是清朝时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只有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结合所学可知,任何政府采取政策的出发点都应该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维护自身统
23、治,B正确;材料中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与海外市场的联系,并不能获得高额利润,A排除;据材料可知,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与海外市场的联系,并不能“彰显天朝雄风”,C排除;据所学可知,当时的世界潮流应该是加强联系,发展资本主义,材料未涉及此内容,D排除。28. 张帆在中国古代简史一书中提出:康乾盛世在文治、武功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也使它成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王朝“回光返照”的最后黄金时期。作者意在说明A. 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 B. 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C. 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D. 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发展【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康熙年间到乾隆时期,清朝国家疆土达到顶峰
24、,传统经济继续发展,传统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取得巨大成就。从这些角度讲,康乾盛世是传统封建社会的盛世。康乾盛世也是中国走向没落的时代。这一时期,以军机处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外交上采取闭关锁国政策;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冲击封建经济基础;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文字狱钳制了人们思想,摧残了文化。这些措施导致了中国与世界隔离,逐步落后于世界,C项正确;晚清政治仍然是按照封建专制模式运转,排除A项;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发展,排除D项。29. 下列历史人物与其贡献,搭配正确的是A. 李时珍天工开物 B. 王祯齐民要术C. 宋应星梦溪笔谈
25、 D. 徐光启农政全书【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政全书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因此,D项历史人物与其贡献搭配正确,故D项符合题意;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王祯撰写了农书,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因此,ABC项历史人物与其贡献均搭配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30. 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的是A. 杂剧 B. 元曲 C. 昆曲 D. 京剧【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26、。京剧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故D项正确;排除ABC项。第二部分非选题(3题,共40分)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 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刘昫等旧唐书材料二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网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十八 材料三中国古代边疆政策,在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进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王朝主要措施元朝设置了(1),负责管辖澎湖和
27、琉球;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2)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清朝1684年,设置(3),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1727年,在西藏设置(4),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 结合所学,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说明当时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欢盟”是指什么?其带来了哪些影响?据此判断,材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3).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三中的表格。(4).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主要方式。并谈淡自己的认识。【答案】(1). 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带去中原先进文化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民族友好相处,民族友好关
28、系进一步加强。(言之有理)开明的民族政策;(2). 宋辽议和,订立澶渊之盟;宋辽之间出现了百余年的和平局面,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有利于宋辽边境贸易的往来,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各民族间的友了解,促进了民族交融;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众的赋税负担。(两点,言之有理即可)。政权并立、民族交融、民族关系发展等(言之有理)(3). 澎湖巡检司;宣政院;台湾府;驻藏大臣。(4). 议和;和亲;战争;册封;设置机构等;(任意两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详解】(1)根据材料“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及所学可知,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根据材料及所学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