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9.64KB ,
资源ID:189381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9381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场科学与宗教信仰间的精彩对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场科学与宗教信仰间的精彩对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自1993年起,接替华生担任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院院长,在他的领导下,曾经共有2,400名科学家齐心协力为人类基因组的破译日夜奋战。他提出的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选克隆法一直是人类遗传病基因克隆的主要策略,应用这一策略,已有1千多种遗传病基因被克隆。他本人的工作则是为发现囊氏纤维基因和亨廷顿氏症基因作出了主要贡献。上述的科研经历足以证明柯林斯是当代一位颇有成就的主流生物学家,不过他却逆流而行,从一名无神论者转变成一名基督教徒。以一名生物学家的身份,他刚完成一部新书上帝的语言:一名科学家呈示的关于信仰的证据(The Language of God:A Scientist Pressrnts Evid

2、ence for Belief),为基督教信仰进行辩护。更有意思的是,在2006年9月,他与另一位英国生物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纽约的时代周刊办公室,就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辩论。理查德道金斯1941年出生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主修动物行为学,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牛津大学主持过多项学术研究工作。不过道金斯的主要兴趣却是以生动通俗的语言向公众普及宣传生物学知识,尤其是达尔文进化论,并因此而享誉盛名。1995年道金斯成为牛津大学“公众理解科学”教席的首任教授,可见他专攻科普居然也修成了正果。道金斯的不少着作已有中译本,如自私的基因,解析彩虹

3、,伊甸园之河等,还有其他的着作如盲人钟表匠,攀登不可能之山等,最近刚出一本新书上帝之幻觉(The God Delusion),已跻身欧美读书界畅销书之行列。毫无疑问,道金斯是以一名坚定、好斗的无神论科学家形象而闻名,他在当代对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辩护,有些类似于19世纪以达尔文主义的斗犬而着称的赫胥黎所做的工作。本文将着重介绍并适当点评柯林斯与道金斯之间展开的那场精彩辩论。但在介绍两位的辩论之前,先扼要叙述柯林斯的生平。原因有二:其一,如前所述,当代主流科学家、尤其生物学家的信神比例呈下跌趋势,柯林斯却逆流而行,由一名无神论者皈依基督教信仰,因其反常,所以值得关注;其二,对于国内读者来说,柯林斯的

4、名声或许远不如道金斯,道金斯的主旨即在于让公众理解科学,而柯林斯只是一名实验室中的分子生物学家,更多与试管而不是与公众打交道,他的知名度或人气自然难以与道金斯相提并论。有鉴于此,有必要先让读者来认识一下柯林斯。一1950年4月,柯林斯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的一个小农庄。双亲都酷爱戏剧和艺术,但与科学却沾不上边,不过他们都极富主见及想象力。柯林斯及其三个哥哥的小学教育都是由母亲在家完成的,因为父母不愿让孩子的创造力被学校的刻板教育所窒息。父母鼓励孩子的求知欲望,但从未培养孩子对上帝的信念。在6岁时,柯林斯被父母送至教堂,那是出于一个特殊的理由,即参加教堂的唱诗班,以便学习音乐。柯林斯还记得父亲这样对

5、他说,“你去那儿是为了学习音乐。关于神学,那是另外一个令人困惑的话题。不要关注它,它会让你糊涂的”。 (Collins, Francis S. 2003,页109-112)这就是说,在柯林斯的成长生涯中缺乏来自神学、信仰等方面的熏陶,他树立起了对音乐的兴趣,但并不关注这些音乐背后的意义所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无信仰的人。在中学里,柯林斯爱上了化学,而生物学对他则毫无吸引力,这是因为在他看来,生物学仅是一大堆需要记忆的材料,缺乏条理,纯粹只是描述性的内容。在大学里,柯林斯主修化学,后又获得耶鲁大学化学物理学的博士学位。在物理化学这一领域,起主导作用的仅是微分方程,上帝似乎无用武之地。转变

6、的契机发生于柯林斯进入医学领域之后。说起来,一个对生物学毫无感觉的学生竟会转而投入医学,这似乎不合情理。但柯林斯之所以会弃化学入医学,只是因为他关心人类的事务超过纯粹的自然界。理论化学或物理学不可能切近人类自身的生活,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而医学却是一条切近我们自身的捷径。于是,他开始修医。在医学领域,柯林斯要面对两大工作:临床医学和实验室研究。正是临床实践,为柯林斯提供了重新认识人生的机会。他接触到一些病人,他们也许正身患不治之症,饱受躯体折磨,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依然拥有对上帝的深切信念,且正是这一信念帮助他们面对人生的逆境。然而,在当时的柯林斯看来,若真是有上帝的存在,他们为何还遭

7、此厄运?对于上帝的这一绝情,他们本该抱怨才是呀!柯林斯为此而倍感困惑。当有病人问柯林斯信什么时,他答不上来,只好困窘地说道,我不知道。作为一名科学家,柯林斯明白,结论必须建立在确凿的事实基础之上。然而,就信念问题来说,他却从未收集过任何事实,因而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拒绝的是什么。怀着这样的困惑,柯林斯求教一位基督教牧师。后者推荐他去读刘易斯(C. S. Lewis)的着作,纯粹的基督教信仰。正是这本书使柯林斯的信仰发生了根本的转折。 刘易斯的书让柯林斯产生了共鸣,并促使他重新反思“信仰”这一概念。什么是信仰?在这之前,柯林斯从未意识到,信仰原来可以是一种基于理性而达到的结论。与大多数的科学家一样,

8、他从来都这样想当然地认为,信仰的确立,要么基于儿时的灌输;要么来自某种情感;要么是出于文化的压力。直至与刘易斯相遇,柯林斯才意识到,信仰的建立,那是因为它带来意义;是理性使然;是面对事实时一种最明智的选择。这就意味着,皈依一种信仰,可以是一种基于理性的选择。这恰与科学家的天性相吻。当然,要与从小就树立起来的无神论信仰决裂,并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在经过近1年的犹豫挣扎之后,柯林斯终于成为一名基督教徒,那年他27岁。自那以后,他的信仰没有再发生任何改变。那么,柯林斯所谓的对信仰的理性考证是指什么呢?指的恰恰是道德问题。基督教神学面临的一个棘手难题就是,上帝的全能与至善难以兼得,犹如“方”与“圆”难

9、以共存一样。世界上不时在发生着种种悲惨事件,以上帝的全能,他又怎能任凭它们发生?这样的上帝还谈得上是善吗?对此,基督教早期神学家奥古斯丁曾以“自由意志”来加以解释。这就是说,上帝造人,同时赋予人以自由意志,人有了自由意志,他就能自主选择是行善还是作恶,这就解释了世上“恶”的根源。但这种恶,也许仅与人祸有关,事实上,还有大量天灾的发生,这又该当何种解释?对此,刘易斯在纯粹的基督教信仰一书中如此论证上帝之善:为何人性中有向善的欲望?为何这种向善之心又是普遍存在的?若是如此,它来自于何处?结论是,它的源头只能来自于上帝。换言之,正是神将善性植入于人心之中,这是人类道德得以萌芽的前提条件。于是,在刘易

10、斯这里,上帝之善仅体现为他将“善性”赋予人类,而不是让世界无条件地表现出善。经过这样的概念转换,上帝的“能”与“善”之间的矛盾就此化解。柯林斯被这样的论证所打动。作为一名生物学家,他熟悉社会生物学家的结论。在社会生物学家看来,人性,在某种意义上,是进化的结果。进化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有自然选择,而自然选择的驱动力又是自私的基因,然而,从自私的本性中又如何演化出利它的道德之心?因此,科学所给出的论证,无法让柯林斯信服道德的起源问题。相形之下,刘易斯给出的论证才让柯林斯心悦诚服。尤其是刘易斯在书中的这一说法:“我们更多是从道德定律而不是从宇宙中去寻找上帝的存在,正如你对一个人的判断是基于同他的交流而不

11、是看他所建造的房子。”(Collins, Francis S. 2003,页109-112)由此柯林斯才意识到,他的科学生涯仅仅关注外在的房子,事实上,与上帝的交流才是上帝存在的明证。柯林斯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作为一名成功的当代科学家,柯林斯的意义在于,他的信仰是经由无神论而转向有神论,这恰恰与本文开头所指出的趋势相反。由于这一特殊的身份,柯林斯对基督教信仰信仰的辩护,就获得了某种非同寻常的意义。二接下来我们重点介绍道金斯与柯林斯就科学与宗教信仰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精彩辩论 。时代记者首先提出的一个问题是,站在科学的角度而言,上帝是否正如道金斯的书名所言,是一种幻觉(delutio

12、n)?道金斯的态度极其鲜明,在他看来,这一问题,即是否存在上帝这一超自然的造物主,这是一个科学问题。对此,他的回答只能是“不”。柯林斯的看法却是,若把上帝的存在与否看作是一个科学问题,那就意味着借助科学的方法能够提供答案。但他紧接着说,上帝不可能完全包容于自然界之中,因而上帝的存在就是一个科学无法企及的范畴。其实就科学与宗教的关系而言,还有另一位生物学家古尔德()的看法在此值得一提。古尔德与道金斯一样,也是一名达尔文进化论的扞卫者,曾写过许多这方面的通俗读物,如熊猫的姆指、自达尔文以来等等。不过与道金斯有所不同的是,古尔德在进化领域中还以提出“间断平衡”论而着名。在古尔德看来,科学与宗教倒是能

13、够共存,因为两者占据不同的领域从而互不冲突、互不干涉。对此,柯林斯不能认同,因为他不能想象生活怎么能被分离成两大互不相干的领域。在他眼里,正是上帝从一开始创造了这一世界,于是,研究自然界就为考察上帝在创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神圣、简洁及优雅、精致提供了机会。道金斯同样不能认同古尔德的观点。在他看来,这种分离论纯粹只是一种政治策略,以吸引中间派人士投奔科学阵营。事实却是,宗教决不愿意向科学拱手相让某些领域,比如,对奇迹的信仰就不仅是对科学事实、而且也是对科学精神的一种冒犯。由此看来,道金斯与柯林斯在这一点上倒是达成共识:科学与宗教确有交界,即体现为如何看待上帝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由于圣经创世纪的巨

14、大影响,基督教中的自然神学认为,自然界、尤其生物界的精致与和谐无不体现上帝的用意所在,就宇宙而言,它的设计者就是一个智慧的造物主-上帝。这就是自然神学中所谓设计论的论据。最早从哲学层面对设计论提出质疑的是休谟。在其自然宗教对话录一书中,休谟指出,设计论基于类比,而类比却是一种不可靠的论证方式。人工制品确实出自于人之手,但有限的人工制品如何与无限的宇宙相类比?人心又如何能推出神意?为何不把宇宙类比为一个有机体,而有机体就不需要一个设计者的存在。概而言之,宇宙有一个设计者和宇宙没有一个设计者(意即宇宙没有开端,它恒古以来就无所谓原因地存在),这在逻辑上是两个平等的命题,无法判定它们的真伪。就前苏格

15、拉底的哲学家而言,他们大多认为宇宙是一个自恒古以来就有的存在,无始且无终。尽管有了休谟的质疑,但设计论在19世纪的欧洲依然兴盛。这是因为设计论的背后有基督教的信仰作为支撑,站在信仰的立场上,设计论显然就成为一种强势证据,从而胜过其反面命题。使情况发生根本性扭转的是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的出现。就自然界的秩序从何而来这一问题,达尔文提供了一种基于科学层面的解释:秩序源于自然选择这双看不见的手。为何说这是一种科学的解释?因为自然选择机制与神意或有目的的操纵无关,它仅基于下述自然现象作为前提:1)个体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2)生物体普遍存在着过于旺盛的生殖能力,而可供个体存活的资源却是有限的,于是就有了激

16、烈的生存竞争;结论就是:在这场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个体哪怕只要有略微优势的变异性状,它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存活机会从而成功生殖自己的后代。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的结果则是适应性状的获得及物种的起源。这就是秩序的自发起源过程,它与有意设计无关。上帝作为设计者的地位就此被自然选择机制所替代。在道金斯这样的进化论者看来,上述这幅图景是明明白白的事实,在有了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机制之后,何须再劳上帝出场来为自然界的秩序进行有意设计呢?但柯林斯在辩论中却坚持认为,上帝处于时空之外,上帝以其全知全能,启动了这一进化历程,于是,一切尽在上帝的掌握之中,甚至还包括眼下这场谈话。尽管上帝明察秋毫,但同时上帝却依然

17、赋予我们以灵魂以及自由意志。说到这里,有必要略作解释,因为柯林斯的观点似乎不太容易理解:既然上帝操纵一切,所有的被造物如同上帝手中牵着的木偶,那么我们的自由意志又从何谈起呢?要澄清其中的费解之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上帝与自然界的关系。在柯林斯这里,上帝在自然界之外,上帝超越于时空及因果关系,故上帝不受自然规律束缚,而自然规律本身却出自于上帝意志。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对上帝的理解想象,有些类似于一个生活于二维空间中的动物,去理解想象三维空间为何物,这自然是一个费解的问题,因为我们完全缺乏这方面的体验。以此作为类比,或许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柯林斯心目中上帝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回顾历史,就在达尔文提出自然选

18、择理论时,当时即有不少神学家声称完全赞同达尔文理论,比如金斯利牧师,他在写给达尔文的信中写道,由于曾经观察过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杂交,所以他从来就不相信物种不变这一说法。“现在有两种信念:第一,相信上帝创造了原始类型,它们能够自我发展为当时和当地所需要的一切类型;第二,相信有过另一次的干预行动以便补足他自己所创造的那些空隙。我已逐渐认识到,前一信念和后一信念同样都是神的崇高概念。我怀疑的是,前者是不是一种更崇高的信念”。(达尔文生平,1998,页306)另外有一位美国的博物学家兼神学家阿沙格雷也是达尔文理论在北美的有力倡导者,但他同样有此想法,即“自然选择不是一个真正的原因”(达尔文生平,19

19、98,页307)。在这些神学家看来,物种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而产生,但自然选择原理本身或许正是上帝用来创造物种的一种方式,就此而言,自然选择机制并不与他们的神学信念发生冲突。这就触及了科学与宗教的分界线:科学仅涉及用特定的自然机制去解释特定的自然现象,比如用自然选择原理去解释物种的起源;但就自然机制的本身起源而言,比如自然选择机制从何而来,它是否出自上帝之手,以便让人类得以出现?对此科学只能保持沉默,因为一旦涉及到“起源”或“为何”问题,科学解释则无能为力。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宇宙是这样,这是一个科学问题;宇宙为何是这样,这就是一个神学问题。当神学把起源问题追溯至上帝这头时,其实这已关乎到信仰,

20、而信仰是无法拿到科学的天平上去称量的。因而作为无神论者的道金斯就完全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在道金斯看来,把起源问题归结为神的用意仅是一种放弃科学解释的借口而已。上帝为何要以这样一种迂回的方式来创造世界,即耗费数十亿年的时间来创造物种并让人类诞生?对此,柯林斯反驳道,我们怎么能说那就一定是一种奇特而不可理喻的方式?我不认为上帝的目的就是要把它的用意明显无误地呈现给我们。如果他就是一个我们必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去寻找的神,对他来说,用进化这一方式,其间绝不留下他的明显用意的线索,这样的设想难道就不能成立?确实,对于柯林斯的观点只有从这一角度来理解,即上帝超出于自然界,他以一种人类难以理解的方式影响着自

21、然界。当然,一个完全的无神论者也可以不要那个存在于自然界之外的上帝。在柯林斯和道金斯的书中都提到了“宇宙常数”这一问题,并指出若它们略有不同,那么,生命的起源将成为不可能之事。对此,柯林斯和道金斯分别作出了解释。比如引力常数,柯林斯说,只要稍有偏差,那么大爆炸之后的宇宙膨胀就不会以现今这种方式发生,而那正是生命起源的必要条件。面对这样的证据,你实在难以承认这只不过是一种巧合这种说法。但如果你愿意考虑一位设计者的存在,那么所有的难以可能之事,比如我们的存在,即成为顺理成章之事。但道金斯却如此说道,在那些相信上帝的人看来,必定有一个神在暗中操纵摆弄这些常数使它们恰到好处。这就等于说,因为某些事情几

22、乎是不可能的,我们需要一位上帝来解释它。但上帝本身却又是更不可能的事情。而物理学家对此倒是拿出了其他的解释。一种解释是,这六个常数相互牵连不能任意变化;另种解释就是多重宇宙的存在,亦即我们身处的宇宙仅是大量宇宙中的一个,其他的宇宙因为缺乏合适的常数从而无法演化出生命。但在柯林斯看来,假设上帝的存在要比假设多重宇宙更为可取,他引用了奥卡姆剃刀原理-选择最为简单明了的解释,剃去多余的说法。就此而言,相比于多重宇宙,想象上帝的存在要简单得多。当然,道金斯是无法接受这一说法的。在他看来,把上帝看作为万事之因,那就是一种逃避解释的借口。在此柯林斯援引上帝其实就是终止了解释,而科学家却是要弄明白并回答明显

23、的不可能性恰恰出自于何处。在此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柯林斯的这一看法颇能反映基督教徒对于神创宇宙的认同。若不是神意的干预,宇宙、生命乃至人类出现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如今这些稀罕的可能性居然成真,可谓是天作之合,岂不正是神意存在的明证。针对这种说法,不由得令人想起费曼在一次讲座中举过的一个例子:今天我来这里停车,居然发现一辆车牌号为ARW357的汽车,你能想象吗?在全国几百万个车牌中,我看到这个特殊车牌的机会有多大?(费曼,2004,页15)费曼的这一看似随手拈来的例子含意却极为深远。他要解释的是为什么不可以用提出观念的同一组数据来检验这一观念。神创论犯的错误恰恰就在于此,人类已经诞生是一既成事

24、实,现在它却既是神创论的前提(由人类的存在证明上帝的不可缺少),又是神创论的结论(是上帝让人类得以诞生),这样的解释等于什么也没说。这就是设计论在逻辑上面临的一个死结。至于柯林斯引用奥卡姆剃刀原理,从表面上看来似乎言之有理,但实则却违背了一个更基本的法则,即科学研究中的自然主义原则。科学研究的底线就在于不能引用超自然的解释,当牛顿引入第一推动时,其实牛顿也已越过科学的底线了,他是在谈论一个神学问题。接下来,柯林斯果真就引出了若干非科学的问题。他说,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为什么在这里?我死后会是怎么样?存在上帝么?如果你压根就否认这些问题的合理性,那么即便你考察了自然界,也会认为上帝存在的可能性为零

25、,因为这种考察不会使你自动信服。但如果你的心灵对于上帝也许会存在这一问题是开放的,那么你就能看出宇宙的某些方面确实与这样的结论相符。道金斯则坦言,对我来说恰当的方式就是忽略这些问题。所需要的只是研究,但猛然间蹦出个答案说就是上帝,这就等于终止了讨论。在此柯林斯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已与科学无关。若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或信仰去看自然界,亦即心灵对于上帝的存在持开放态度,那么同样的事实或证据在他眼里就会有不同的意义。科学哲学也有“观察渗透理论”这样的说法。由于怀着不同的信仰,在柯林斯与道金斯的眼里,同样的事实或许就会呈现不同的意义。时代记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上帝的可能答案是什么?道金斯说,可能有某些事情,

26、它是如此的不可思议、难以理解,超出了我们现在的理解能力。柯林斯立即回应:那就是上帝。道金斯承认,是的。但它可能是无数上帝中的任意一个,恰好是特定的一个上帝,如耶和华,那样的机会是相当罕见的,至少,你有责任证明为什么你相信的恰好是这样一个上帝。道金斯的这一反驳相当有力。这令人想到如今在美国尤为兴盛的“智能设计论”,它的源头可直接追溯到基督教自然神学中的设计论,不同仅在于它更多地披上科学的外衣,以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尤其是生物界的精致有序,来证明某种智能设计者的必不可少。或许自然界的有序确是出自于神意的设计,但又如何证明这种神意恰好就是犹太-基督教中的上帝呢?毕竟智能设计论的提倡者无一例外都是基督教

27、徒,他们竭力为之论证的上帝也只能是圣经中的那位上帝。时代记者转换了一个话题:许多保守的新教徒根据创世纪反对进化论并坚持地球的年龄仅有6千年。柯林斯解释说,有些真诚的信仰者,他们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创世纪,坦率地说,这种理解与我们对宇宙年龄的看法及其有关的生物学知识是不相符合的。奥古斯丁曾经写道,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不可能理解创世纪中所描写的事情。因为它不是一种科学文本,它只是要问答这些问题,如上帝是谁,我们是谁,我们与上帝的关系等等。奥古斯丁曾明确地警告,如果持有一种狭隘的视角,那么我们的信仰将会沦于荒谬可笑。如果你放弃这种狭隘的解释,那么圣经所描述的就与大爆炸理论相一致。在这一问题上,早期的基督教

28、神学家奥古斯丁确实极有远见。他早就指出,圣经中对自然界事实的描述仅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类似于父母对小孩所编的童话。若拘泥于具体的细节,就会成为别人眼中的笑柄。不过道金斯却有些尖刻地说这种保守主义的理解只是乡下人的见解。柯林斯显然有所不快,在他看来,这正是无神论的傲慢之处。记者面对柯林斯提了这一问题:死后复活以及处女怀孕,是基督教信仰的基本证据,但它们难道不是严重地颠覆了科学方法,因后者取决于自然定律的一致性?柯林斯回答,如果把上帝看作位于自然界之外,答案就是其间没有冲突,上帝只是在极其罕见的场合以某种方式干涉自然界从而表现出奇迹。如果是上帝规定了自然定律,那么,在重要的特定时刻,为何他不能违背

29、它们呢?如果你承认基督是一位神,那么,他的复活就不是一种巨大的逻辑跳跃。记者继续追问,奇迹这一概念难道不是对科学的偏离?柯林斯回答,根本不是。如果你处在像我这样的立场,那么科学与信仰的相互接触正是要研究这样的奇迹事件。但在道金斯看来,正是奇迹的引入,关闭了研究之门。对于一个中世纪农民来说,收音机就是一种奇迹。所有在今天的科学看来顺之成理的事情在中世纪的科学看来就是奇迹,如波音747。不过柯林斯会坚持说“从信仰者的角度来说”事情就是这样。一旦你陷入信仰的立场,你突然就会发现自己失去了所有自然主义的怀疑论及其科学的可信度。柯林斯的回答是,我实际上认同你开始所说的观点。但我不能认同的是这一说法,我的科学本能就要比你的更弱。区别只在于我认定上帝有存在的可能性,因此超自然就不是为零的事件。也许值得指出的是,柯林斯作为一个成功的科学家,他当然有足够的资本可说,他的科学本能一点都不比道金斯要差。在实验室里克隆人类基因组的基因时,他遵循的当然是严格的科学方法,相信自然定律的不可违背性。仅对圣经里提到的关键性事件,如复活和处女怀孕,他才相信此时定有上帝的干预,那当然是在特定的罕见时刻。如何看待奇迹,或许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奇迹。可以从纯物理的和非宗教的角度,把奇迹定义为对自然法则的违反或中止;也可以从特定的宗教的角度,把它定义为“不寻常的、给人以深刻印象的事件,它激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