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03.14KB ,
资源ID:189260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9260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Word文件下载.docx

1、而美国借助于先进的新兴工业技术及“效率革命”加快了跨国经营的步伐。1914-1938年美国187家大公司新建了785家海外子公司,超过世界跨国公司总数的50%。到1945年世界各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为200亿美元 二战结束后,由于科学技术的显著进步,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欧美各国的跨国公司重整旗鼓,日本也开始大规模地开展海外经营,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印度、墨西哥的跨国公司日益增多。企业再也没有必要在空间上集于一处,而是在成本最低的地点落脚,以高效的通讯设施组成整体,以求得产品价值链各环节总体最大收益。跨国经营的类型企业跨国经营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和面向海外经营的性质,可分为以下6种类型。1、资源确保

2、型一些企业为了取得本国稀缺的原材料等资源,直接投资于资源国进行生产开发,以确保廉价而稳定的资源供应。2、市场开拓型向海外投资经营的目的旨在开拓新市场,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覆盖面。3、劳动力指向型企业将劳动密集的产品生产或加工转移到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去,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来降低产品成本,获得比较利益,以谋取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4、贸易壁垒对应型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平衡国际收支,保护本国经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为了绕过种种障碍,企业都将产品出口改为在国外投资办厂生产、销售。5、技术指向型通过到技术先进国家投资设厂的方式,利用当地科研机构和人才资源,获取国内难以

3、得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能。6、全球战略型经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为了以自己的优势称霸世界,采取全球性的发展战略,将企业的商品贸易、技术贸易、资本进出进行全球统筹,并根据不同的国际市场类型,采取多种发展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最佳的生产地区、销售地区和原材料供应基地。全球战略型,是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标志。跨国经营的发展阶段企业跨国经营发展大都是从扩大商品出口为起点,逐步走向国外投资,向国外搞跨国经营的重点转移。美国到20世纪60年代已基本完成这一重点转移,其发展过程经历以下3个阶段:1、建立国外营销网点,扩大国外销售。2、通过在国外投资设厂,在国外进行直接生产和销售。3、在国

4、外进行直接生产和销售的同时,实现企业内部的国际性分工。跨国经营的发展战略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战略,如下:1、市场经营战略1)开拓阶段的特点。可考虑选择有利的目标市场,作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突破口,注重出口产品的适应性,加强促销活动,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确定合理的国际销售渠道。2)成长阶段的特点。可采取的战略措施是改良产品质量、品种、款式、进一步促进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寻找和开拓新市场,扩大产品的国际市场的覆盖面;在广告宣传方面,重点从介绍产品转向树立产品形象,争取创立名牌,从建立产品的知名度转向培养对产品的信赖度,保持老顾客,争取新顾客;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以吸引更多的

5、消费者;建立国外销售、服务机构,增加新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点,便利顾客购买及售后服务。3)成熟阶段的特点。通常可采取如下的战略措施:实行出口产品多样化和出口地区多样化;在广告宣传上,重点转向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建立和完善国际市场销售网点,并凭借企业雄厚的实力,通过对价格、促销手段以及其他市场营销因素的巧妙运用、合理组合,以求得到更大的销售额;发展国外投资,直接到国外建厂进行生产和销售,采用对外投资、技术输出、产品出口同时并举的方式,加速企业跨国经营进程,大大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2、技术发展战略在不断扩大出口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替代,把出口创汇、技术引进、消化创新、现

6、出口、现引进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不断地采用新设备、新工艺,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不断地扩大出口创汇能力,从而形成出口创汇技术引进消化创新扩大出口创汇再引进消化创新这样一种技术发展的良性循环扩大机制,实现企业逐步由低级向高级的阶梯式跳跃发展。3、组织进攻战略建立和发展多种形式的企业集团,形成联合的整体优势,发挥集团的群体功能,改变势单力薄的状况,以达到共同占领国际市场的目的。这样做有利于在短期内迅速形成生产能力,扩大出口创汇,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产品的深加工程度,增加附加价值;形成一个有弹性的生产经营体系,适应国际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4、人才开发战略人才开发包括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和培

7、养人才等。开发适应跨国经营需要的人才,是实现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一、中国企业实行跨国经营的必然趋势新世纪之际,世界经济正处于重大转折时期,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国与国之间的生产经营活动更加频繁,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更加密切。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之一,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充分利用入世后贸易优势的有利条件走出国门,更好地开发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更充分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并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对中国企业来说,将是一个

8、全新的、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一)跨国经营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当前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大背景。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在贸易、金融、生产、投资、政策协调等方面超越国界和地区界限,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流动更加自由和充分,生产资源的配置已经超越民族国家的范围,在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全球范围的国际经济联系和合作进一步加强。据统计,目前已有2/3的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经营,或即将进行全球化经营;金融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内容。国际财团掀起了兼并和收购的浪潮,据联合国贸易开发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在2000年,跨国企业

9、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合并与收购的资金达到11438亿美元,比1999年增加了49.3%;另外随着劳动力资源和管理要素国际化、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运行规则逐步建立起来;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监督作用突出;全球经济信息化使全球经济活动速度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表 1 全球跨国并购额(单位:亿美元)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1866227030495316786011438资料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经济全球化要求企业进行全球化经营,这是不可逆转的世界趋势。英国金融时报曾报道,企业全球化已成为过去十年的重大

10、课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兼并和收购外国企业及对未开发地区进行投资等方式向国外扩展。随着国际间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许多跨国公司已渗透到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他们不断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各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点,将全球看成一个大的“生产体”,从而形成了各国经济的高度相互依赖性,有着很大的互补关系。正是全球经济这种不可逆转的形势的形成,进一步激发了企业的跨国经营要求。任何国家的企业要想加入这一国际经济大循环中,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地组织生产和销售,就必须顺应这种潮流,进行跨国经营。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表现为企业的跨国经营。企业的跨国经营是指企业置身于世界市场,以世界市场为导向,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参

11、与国际分工、国际协作与竞争,进行包括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技术授权、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劳务输出等一系列的跨国经营活动。(二)加入WTO为跨国经营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加入WTO意味着中国企业将面临新的经营环境,为中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加入WTO的确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这种新的原则下生存,中国企业必须积极“走出去”。世贸组织的基础是市场经济,入世后,依据世贸组织的原则,我们要按照承诺实行市场经济,即中国必须遵照市场准入原则向世贸组织成员方逐步开放国内市场。贸易壁垒的降低和消除为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创造了

12、有利条件和可能性,企业必须打破传统的、封闭的经营理念,树立国际化的经营目标,把国外市场当作企业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全球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思考企业的市场布局、资源的全球整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否则,企业就等于放弃了WTO所提供的互惠互利的权利,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更是陷入危机当中。在提供机遇的同时,新的世界经济环境和贸易规则向中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首先,中国企业将失去享受多年的政府政策保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在财政和政策上长期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加入WTO以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将受到严格的控制。WTO的规则明确要求:政府必须放弃对国有企业的经济支持,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经济机

13、制,是国际规则。其次,中国企业将与国外跨国公司展开抢市场、争人才的激烈竞争。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一个在概念和性质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国市场的大门向国外竞争者打开,国外企业拥有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权利和在中国国内市场的运作权,并受到WTO协议的保障。中国企业在科技实力、经营规模、管理经验等方面都比不上国外的跨国公司,加上旧体制约束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经济一体化和世界贸易组织提供的有力条件,在国际市场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应对千变万化的挑战。二、跨国经营理论的发展跨国经营理论的发展是随着经济学和跨国公司经营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现代西方跨国公司的经济理论产生于20世

14、纪60年代。1960年史蒂芬海默提出垄断优势理论,标志着现代西方跨国公司经济理论的诞生。海默认为,一个公司在国外进行直接投资和经营时必须具有同东道国当地厂商进行竞争的相对优势。这种带有垄断性质的特定优势,来源于跨国公司的知识资产,比如技术诀窍或商业秘密等,从而使它们能够成功地在国外进行生产经营。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发表了产品生命理论。弗农认为, 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创新、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产品的技术特点、市场供求关系与市场竞争状态各不相同,于是生产者选择不同的生产区位,需要考虑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1987年,以英国的伯克莱和马克 卡森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学

15、家,从企业形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市场内部化理论,即跨国公司是内部化经营超越国界的产物。内部化经营使跨国公司的控制权和支配权在国际上得到扩大,精心选择的内部转让价格成为收入最大化的增值器。在众多跨国经营理论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约翰邓宁教授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优势、区位优势,否则企业便可能采用其他策略,如出口贸易、许可生产或直接出售所有权优势等。邓宁认为,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竞争优势可以理解为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总和与其他竞争者优势的对比。所有权优势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所有权优势,如技术、规模经济、政府补贴、市场和信息渠

16、道、金融和货币优势等。二是多国化经营本身带来的优势。邓宁后来将这一优势命名为“共同管理经济”。内部化优势可能带来的收益有:一是产品交易费用的降低。二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三是避免或利用政府干预。区位优势主要包括三个因素:一是要素禀赋,二是政府政策的影响,三是社会文化环境。邓宁在1993年总结的共同管理经济是跨国公司所独有的,这对分析跨国公司间竞争有着特殊的意义。共同管理经济指的是跨国公司对全球各地的分支机构进行管理协调而带来的各种额外收益。它与传统的所有权优势如专利权、先进技术、独有的市场和信息渠道等的区别在于:共同管理经济是源于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本身,无法为单纯的国内企业所拥有;而传统的所有权

17、优势与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没有必然的联系。共同管理经济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各国要素禀赋差异带来的经济效益。企业的跨国经营使得企业有机会利用东道国的要素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对于同一产品各国生产函数不一致的情形,跨国公司的共同管理活动也有助于实现成本最小化。一些产品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要素投入要求。跨国公司可比较不同国家间生产方式,主动选择最优的方案。三是跨国公司各分支机构的资源和信息共享也是共同管理经济的一部分。跨国公司的全球信息网络一方面使得公司内部的各部门可以很低廉的成本和便捷的方式获得信息和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保护知识产权,防止信息扩散给竞争对手而贬值。四是跨国公司对一

18、些流动性较强的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调配,提高资源的产出效率。五是以更经济的方式满足全球化客户的需求。跨国公司对各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和协调有助于公司在全球建立统一的形象,这对于采用差别策略的跨国公司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共同管理经济的存在是跨国公司击败当地厂商的根本原因。共同管理经济也是跨国公司间竞争的关键性因素。共同管理经济可以形成自我促进的良性循环,还会促进其他优势的形成,使得在同一地区投资的不同跨国公司往往有大不相同的业绩。三、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现状与面临的问题(一)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1、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发展表现迅猛,许多部门

19、、地方政府和企业把发展跨国经营提高到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地位来考虑。到1999年底,我国的海外投资企业已经接近6000家,协议中方企业投资总额达69.51亿美元,其投资领域广泛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工程承包等行业。企业跨国经营的足迹已遍布世界五大洲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仅仅一年后,即到2000年底,经外经贸部批准和备案的境外企业已经增加到6400多家,协议中方总投资额达116.3亿美元。这一年之中增加的海外投资额,大大高于80年代的总和。表2 中国企业境外非贸易直接投资情况表(19921998.6)年份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

20、企业累计数(个)136316571764188219852220年投资总额(亿美元)3.511.914.94累计投资(亿美元)35.036.9240.2345.17累计中方投资(亿美元)15.916.8717.118.6920.36926.3中资比重()539.046.290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1996年各版国际商报 1998年12月1999年1月2、一些行业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健康、快速的发展,企业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进入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建厂,取

21、得了积极的成果,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从行业来看,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在产出能力、产业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而且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19861997年,中国制造业平均每年以15的速度快速增长,这个速度令全球瞩目。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制造业的出口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据1999年的统计数据,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是89.8,中国制造业在世界排名第四位,仅次于美国、德国和日本。在企业方面,目前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跨国经营的优秀企业,它们积极从事跨国经营活动,在与国内外企业的竞争中,表现出比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以海尔为例,1985年海尔引进德国技术,开始了

22、家电产品的生产。八年后,当海尔成为中国冰箱第一品牌之后,开始向外国出口产品。1996年6月,海尔获美国优质服务协会颁发的“五星钻石奖”,成为亚洲唯一获得此殊荣的家电企业。1998年7月,美国家电杂志精选出19951996年世界主要家电公司在世界范围内销售增长情况,海尔产品销售增长位居第一,超过GE、西门子等一些世界著名大公司。家电杂志公布了2000年全球排名前十位的家电制造企业,海尔超过日立公司入选第九位。此次评选的标准是企业的综合国力,这表明,海尔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世界范围内最具有竞争力的家电企业前列,已经能够与这些百年巨子并肩而立。表3 2000年世界家电前10强名次公司名称国

23、家1惠而浦(Whirlpool)美国2伊莱克斯(Electrolux)瑞典3通用电气(GE)4松下(Matsushita)日本5西门子(Bosch)德国6美泰克(Maytag)7夏普(Sharp)8东芝(Toshiba)9海尔(Haier)中国10日立(Hitachi)马春光,国际企业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版3、在不同企业之间,跨国经营的不同发展阶段同时并存国际化经营理论认为,任何国家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四个阶段:产品出口阶段跨国生产阶段国际企业阶段全球经营阶段。各个阶段既有联系性,又有相对独立性,也就是说,对外投资的发展阶段有先后顺序性。由于中国是

24、一个经济大国,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存在差异和不平衡性,同时,企业的技术水平也不同,因此,不同企业所处的跨国经营的发展阶段不同:第一,少数起步早、规模大、实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大型企业比如海尔集团、联想集团等已进入国际企业阶段;第二,一些企业比如江苏春兰集团、广东格力集团、深圳康佳集团等进入了跨国生产阶段;第三,大多数企业像青岛双星集团、广东美的集团刚刚进入产品出口阶段。(二)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问题目前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虽然给中国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与此同时,这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改革开放的时间并不长,企业跨国经营起步晚、经验少,目前仅仅处于初级阶段,所

25、以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带有一定的劣势。1、企业研发水平低,缺乏技术优势据统计,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在1990年时平均为1.38%( 近年来最高值 ),而“全球 500 强”美方上榜企业是 5%-20%。据有关部门测算 ,约有 2/3 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没有建立研发机构,各类工业产品中新产品销售额的比重平均只有8% 。这表明国内广大企业还远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直接结果就是,我国的对外投资企业,多数为贸易加工型,产品也大多只能进入低端市场。2、境外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偏低 , 投资领域重复据1996年底的统计数据,我国批准海外投资企业1985个,户均投资额仅为227.6

26、万美元,中方投资额户均为108万美元。投资规模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户均800万美元的水平,与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户均450万美元的水平相差近一倍,这表明中国对外投资总体上仍以中小项目为主。其次,大多数海外企业仅是国内企业在外的窗口和接待站 ,经营业务很难开展 ,效益不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海外企业中盈利的占55%,其中多为非生产性企业;收支平衡的占 28%,亏损企业占17%,以生产性企业居多。这与国际上工业类企业在跨国公司中所处的主体地位形成鲜明对照。这些都说明中国的跨国公司还只是处于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3、传统体制的桎梏是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最大制约因素从所有制看,目前占主导地位

27、的海外投资企业是大型国有企业,尽管这些企业大都进行了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变革,但企业改制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仍未根本解决。企业的产权、制度、体制方面的深层次改革远未到位。大部分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晰、体制不活、各种制度不健全,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导致一些企业的自身机制与国外跨国公司通行体制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从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来看,一些企业沿袭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模式,缺乏信息,盲目地进行投资决策,以致造成重大经营亏损;风险投资没有约束,造成境外逃资现象严重。4、对外经济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导致管理上的混乱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起步晚,有关对外经济法规不健全、不完善,一些重要的经济规定和政策没有形成法律。涉及跨国经营的财务、税收、信贷、外汇、统计等制度不完善,各部门制订的法规不配套,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和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5、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过于繁琐,严重影响企业海外发展的积极性我国政府现有的对企业境外投资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审批制。据不完全统计,现有1000多项审批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