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文一:看此书的缘由是因为对改编版电视剧的莫名好感,加之林语堂本就在心中是一个头戴光环般的存在,扪心自问总觉得不看原作着实是一件对不起作品的举动,若是别人问起来你有没有读过京华烟云我却开始褒贬赵薇的演技,委实不妥。细细咀嚼这本书的过程正伴随着我考前复习雅思的十几天,于是在网上大搜了林先生的英文资料,作为一箭双雕的补课。此书本是英文著成,其英文名则为moment in peking。细细品来中文的译名虽着眼于短暂的时光,却又勾勒出一幅宏大的意向。似乎仅是看这名字,便能回想起几十年的一切,那么庞杂繁复,却又那么简洁明快,亘古消失于一瞬,再大的痛苦与欢乐也被滞留于地面,借以后代人高空俯瞰,品其滋味。
2、那些活生生的人物形态,曼娘,红玉,阿满,素云,都已作古,但唯似音容笑貌犹在。三家之主曾文璞,牛思道,姚思安各自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不同注脚。林语堂讲,小说本就是个小故事,但就是这样平实而谦卑的态度,将这作品写成了一本哲学著作,一本人物品鉴,一本宗教浮图,一本历史凝结。有人说京华烟云是红楼梦的投影,此言甚是。传说当初林语堂是欲译红楼梦之于西方人品读却不成,转而写就此本小说,以达成初衷。然而,当初读巴金先生的家的时候,听说过甚者将其归为一本抄袭之作,后人盲目的比较和浮躁地贬低,也就略显偏颇。但我确实认为,林语堂是想以红楼梦的形式,以几大家族的浮尘隐喻社会变迁和历史改革,形的借鉴却并非神的抄袭,过多的对
3、比甚至是人物间的对号入座便大可不必。林语堂的一生都在作为一个搭桥者存在,他努力地填补东西方沟通间的障碍,写出京华烟云,也像是以一个亲民的故事,打开了中国面向世界的大门,让西方民众可以直观而深刻地品味到这异域特色,以及浓浓亘结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的社会形态,风土人情。京华烟云的历史时期大概是在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的几十年间。本书从一个战争起笔,写姚家举家南迁,又以另一个战争收尾,写木兰携家眷北上。其间穿插了多个历史事件,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系奉系战争,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等等。旧式人物慢慢隐去,新式人物渐渐崛起,西洋文化浸润到中国文化的侧面,新旧的交锋实为残忍却也好看。小说中还不免穿插了真
4、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画家齐白石,一生主张旧思想的学者辜鸿铭,他们的出现都让读者心觉饶有趣味。此书人物关系并不复杂(较之红楼梦几百号人浩浩荡荡),也并无过多强烈的戏剧冲突。电视剧版的改变商业化十足,赚足了观众的兴趣点,若是从电视转战书本,不少人就会觉得索然无味了。但是书籍本就是个慢热品,当你发现性格特征鲜明的每个人都成为那个时代的不同写照之时,电视直观却又不需大脑思考的弱智游戏,就远远不敌这引人丰富联想的书海畅游了。接下来就说说书中的几个代表人物。姚家两个小姐姚木兰,姚莫愁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但性格相异。木兰一生以妙想家著称,她不拘泥于死板的条条框框,勇于写就个性化的规则。而莫愁则隐忍慎重,贤
5、惠持家,她没有姐姐较强烈的情感起伏,但是大智慧也在平静的外表现显露无疑。立夫和木兰都是彼此一生的挚爱,无需过多言语,只是走在一起就能心灵相通。但木兰却嫁作荪亚之妻,立夫则成为莫愁之夫。木兰对莫愁一句妹妹,你比我有福则成了彼此一生的心底最痛处。可敬的是这样的爱情却如此内敛地深藏于四个人的内心,彼此明知,却也彼此隐晦。甚至木兰面对丈夫的外遇竟然处理得灵巧聪明,毫不失自己大小姐的风度高雅。莫愁和立夫相敬如宾,把爱情演绎成了最臻美的调理磨合。两家人的生活安安稳稳,从最初的富庶千金小姐,到最后归隐田园成为了朴实的农村人,甘于化为朴实人民大海中的一滴水,木兰的大境界和莫愁的大隐忍,成为了书中最让人啧啧称奇
6、的精华。人也可以至美如此,便真是让众人心生敬佩,却也面上无光。代表旧的,男性之于牛思道,曾文璞,女性之于曼妮,红玉。前两者作为家中掌权,甚至是政界名流,却一生碍于自己不敢放开的眼观,接受西洋文化如切腹止痛。牛大人痛在自己作恶太多,却被这涌动的新思想和奋起的新青年打倒。曾大人则痛在自己一辈子珍如爱物的古典文化竟先是被子女视若无物,又是被民众慢慢淡忘。后两者则是切切实实的传统女性代表。曼妮一辈子守寡,认为这是自己表达爱情的唯一方式。矜持谨慎,不关心政事,但最后却发出了这仗不可不打的疾呼,这样的字句从曼妮嘴里说来,便甚显严重。最后可怜地死于日本人刀下,甚至死后还被糟蹋,一家的惨状让人不忍直视。红玉自
7、幼多病,喜爱写诗,一身的闺怨气,一脸的苦命相,最后也只是听信了一纸签文,为爱的人投江自尽。这几位无一例外的悲剧结果也隐隐暗示着拘泥的旧思想是无法立于当世之道。代表新的,环儿,陈三,黛云。其种种作为大家一想便知。木兰,莫愁,立夫,荪亚则处于过渡期,敢于接受新思想,却也拥有固守的一套原则。比如莫愁致死不愿意立夫参与政事,明哲保身。木兰也因为长女的死亡拒绝了儿子的参军。立夫政治欲望强烈,但也被妻儿所限,最后看到在军队的儿子不免留下热泪。荪亚为人老实本分,自觉生平的最大成功就是娶了木兰为妻,也并无其他作为。我始终觉得,京华烟云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快乐和灵性。姚老先生敢作敢为,竟然抛下儿女只身云游,归来时
8、一身禅悟。姚家新买王府花园,家人趁着兴致齐写对联,诗兴大发。齐登泰山,杭州夜游,立夫证婚,木兰求情,种种事件有欢快,有沉重,却只好感慨这浮生若梦。恍恍惚一生已尽,恍恍惚家人作古,恍恍惚昔日重现,如梦方醒,虽是横尸遍野,但是木兰还是曾经的妙想家,带着无涯的人生,带着无尽的希望融入山野。范文二:花两个星期读完了京华烟云,的确是好书,对于我高一的阅读水平恐怕是个挑战。读完了,第一感觉是,书中故事娓娓道来,平淡如水,但是蕴藏着极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尤其原文以英文著成,不啻是向外国打开一面解读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窗子。看书前就看过新版的京华烟云电视剧,读过原著,才知道,电视剧改编的实在是太离谱了,简直把
9、应有的内涵一扫而光,也许作为电视剧,要改编这样一部缺乏戏剧矛盾的作品,非如此不能引来观众,恐怕也是很无奈的。对于书中关于中国的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细致如怎么用凤仙花染指甲,怎么裹脚,妻妾地位的差别,怎么抽大烟、抽白面,壮阔如天南地北的美景、美食,政治上的勾心斗角,投机钻营。这些知识的介绍只是自然而然的串场,更大的成功还在于一个个颇有个性的人物。红楼梦人物之多煞是壮观,这部小说被称为现代版红楼梦,任务数量虽远远不及,但每一个都很成功。木兰崇尚美的事物,喜欢奇思妙想,而又通情达理,心地善良。莫愁温婉聪慧,身为富家之女却毫不骄纵刁蛮,相夫教子以为乐。这两姐妹可说是中国传统的大家闺秀了,实在让人喜爱。
10、而立夫正直、爽朗、满腹才情,又急躁易怒,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近代那些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他把妹妹嫁给陈三那一段叫我这个现代人看来都太过现代了。故事主要描写的是主人公们生活的变迁,背后的大幕却带有十足的政治色彩。讲那一阶段的事,是不得不于政治相关的。他们因战争而逃离,因政变而恐慌,正是因为发生在那个年代,故事才更具现实意义。书中的木兰想过平凡的生活,而纵观整个历史,若是真有这么一个大家族,在动荡的岁月里,他们也真的是平凡的逃难者、挂念骨肉的父母、思乡的游子。正因为是从平民的视角,而非纯粹战争的描写,才更能体会到那种惊心动魄的可怕,因为读者和他们一起成长,那种体会也更加深了一层。其实真正让读者
11、觉得描写生动的,不是渲染血腥,而是让读者对遭遇恐怖的人熟识,仿佛他一直在你身边。这真的是一本好书,它包含的丰富的知识超越了一般的小说,也许还有些我现在没能深刻体会的内容,n年以后,也许我想起某一页、某一段,又会心生感慨吧!范文三:小说中二人的夫妻生活是波澜不惊,轻松快乐,心旷神怡的。虽然各自的内心深处,各有各的隐秘空间,也出现了一些涟漪,但木兰对生活一直有一种淡淡的笑意,并主动调整了彼此间的不和谐因素,巧妙化解了可能出现的感情危机,坚守了婚姻围城,坚守了爱情阵地。有人说,人的一生会遇到的四个人,第一个是自己,第二个是你最爱的人,第三个是最爱你的人,第四个是共度一生的人,但很悲哀的,在现实生活中
12、,这三个人通常不是同一个人。姚木兰也同样遇到了这种困惑。小说中姚木兰与孔立夫互相爱慕,本是绝好的一对,但却阴错阳差,姚木兰嫁给了曾荪亚。孔立夫与姚木兰的情感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他们相知、相爱得很深,却有着细腻的情感和冰雪一样的纯洁。姚木兰抱定了绝不伤害他人,也绝不伤害自己的宗旨,把这种爱只是视为一种自我享受的记忆。但在孔立夫被捕的关键时刻,她还是难以抑制的挺身而出了。对自己心仪的孔立夫,她用几乎是自我牺牲的方式,担起应负的拯救责任。她救了立夫的命,虽然由于有些冲动,有些显得不顾一切,甚至因而惹起了丈夫的猜疑,但她并不后悔,既没有影响大家对她的认同,也没有影响夫妻关系。一个女性能把道德情感与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妥善处理好是一件高尚的艺术,而林语堂笔下的姚木兰的优雅情怀也恰恰在这里得到了很好体现。姚木兰深知爱情绝不是一种占有,她把微妙的感情变成了自己生命的一个绚丽火花,深深隐藏在内心的角落里,尽量不让别人察觉。尽管她与孔立夫互相欣赏、互相爱慕的情愫若隐若现,但那种彼此之间默默的深爱,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真情的自然流露,而且是可以超越时代的。姚木兰与孔立夫的爱,虽然含有一点个人私情,但更具有深怀国家与民族大义的爱情,它留给了人们很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心理悬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