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84.25KB ,
资源ID:1890213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9021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一个深入、全面的美术欣赏应包括:感受作品的基本氛围:沉重、灰暗、恐惧,等等。(就像我们刚才所做的)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位和艺术风格。立体主义这种创造绘画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以二维空间来诠释物体,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象征是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

2、和意义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比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描述:这件作品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画面上为什么表现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逃的猪、举油灯的人、抱着婴儿号陶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诠释:看课件具体介绍格尔尼卡,通过介绍重新认识这件作品。分析: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恐怖的气氛。构图饱满,以不安、冲撞的动势和强烈的破碎的形象、惊恐的气氛和灾难的象征混合于一体,打动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这一切使格尔尼卡成为上世纪少数几件真正具有大众意义的大众作品之一。评价:画家采用半抽象(意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寓意和象

3、征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发指的暴行揭露出来。这些超时空的形象,蕴含了画家愤谩懑的抗议,以一种史诗般的悲壮触动着观众的视觉和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为了20世纪美术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下面请同学看一段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纽约事件的录像。9II”事件虽然与格尔尼卡事件不同,但性质却是一样的。让我们学习毕加索,以“9I1”事件为题材创作一幅画。形式不限,单色、着色、漫画、抽象、写实、电脑创作、拼贴资料均可。 (出示几件台湾学生的作品。 第二课时 继续播放“911”录像,并让学生创作一幅以“911”事件为题材的绘画,教师提供技法上的指导。 让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链接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

4、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推进和开展。这次改革将引发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发生根本的变化,并促进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化。在诸多新的教学观念中,提倡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应该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包括他们在实际的生活空间中所经历的学习与生活,这种经验已内化为他们的知识,并与他们的感情发生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发展的生长点,是新知识、新经验生成的基础。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习的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有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识。如果学习内容远离他们的生活经验,超越他们生活经验范围,就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上的人民

5、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3册的格尔尼卡。本课深受学生的欢迎,究其原因就是我有意识地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这一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第二课时学习毕加索的方法或采用其他方法以11”事件为主题,进行创作练习。第一课时的欣赏活动引导学生由对格尔尼卡的初步印象开始,通过积极参与、讨论,最终理解作品的意蕴和风格特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从哪些方面深人了解作品?学生的回答尽管五花八门,但背景、内容、方法、色彩、作者的作画动机等主要问题均已涉及。我告诉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感觉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依赖感觉,还要注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接着,我将学

6、生所提的问题融人到欣赏的几个步骤中,即感受、认识作者、描述作品、分析诠释、评价等来加以解答在这一过程中,我还十分注意直观性,通过课件显示作品的视觉特征和形象例释,让学生对作品中的多视点表现、超时空组合、意象造型、象征手法和黑白灰运用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认识到作品表现出的恐怖、强烈、悲惨的气氛。在这一基础上,我在第二课时根据“911”事件与“格尔尼卡”事件的相似性,要求学创作一件作品,以此加深对格尔尼卡的理解,将欣赏活动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运用毕加索的创作手法以及其他的方法,表现自己对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态度和认识。为此我结合“911”事件一周年纪念日,放了一段纽约世界贸易大厦遭受袭击的

7、录像,让学生感受它给人类带来的恐怖与灾难。学生虽然没有亲临“911”现场,但却能感同身受。这种气氛以及与格尔尼卡学习后的体会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家在学习大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创作了许多有质量的美术作品。经统计,6个班同学的作品完成率达98%。不仅如此,学生还按要求写出了自己的创作心得,描述了自己的创作过程及采用的方法(见图1、2、3、4)。通过两课时的学习,学生对大师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以及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将这些风格和手法运用到创作练习中。这的确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也让我感受到适当的教学方法对

8、取得良好的教一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与单纯的灌输和硬性的要求相比,“引导”和“导演”在教学活动中的确要好得多。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并将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经验联系在一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评析: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最容易上成以教师为主角的讲授课,教师从时代背景、画家生平、作品的形式等角度全面分析作品。学生在下面拼命地记笔记,他们只有听的资格,在许多教师眼里,作品的意义、表现手法在美术史中有了一些定论,学生没有必要再进行探讨。新的课程标准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既然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欣赏课上,就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学习

9、方式。当前,教师的一个重要责任就是在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努力进行教学实践,把教育新理念落到欣赏教学的实处。李老师在格尔尼卡的欣赏课上,以“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链接”为基本思想,对欣赏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第一节课,她对作品的分析不但强调学生的感受,而且还强调了理性分析。第二节课,她抓住了“911”这个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写创作心得。我认为她的这两节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的地方:第一,在第一节课中李老师用的欣赏程序为:感受、认识作者、描述作品、分析诠释、评价,在这一程序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讨论,但又有教师的讲解,这是一种非常适合中学生的欣赏程序。我们必须认识到学

10、生的潜质,不能低估他们对美术作品分析的能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反应绝不是单向的,被动的。他们对生活、对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些感受是有待开发的教学资源,是课堂教学中的宝贵财富。教科书中,一张再好的美术作品,知果失去了学生,失去了学生的感受,还有什么价值?充其量只是一张印刷品而已!只有学生,才能赋予这张印刷品的生命力。所以,必须通过双向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释放出能动作用。第二,此次课程改革虽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但接受性学习仍然是一种有效的习方式。正像肖川教授所指出的:“对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不仅个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李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讲解

11、,把“立体主义”、“象征”等美术知识传授给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我不认为,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就完全否定接受性学习方式。在适当的场合下,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李老师在备课时,精心地为学生准备了有关毕加索、立体主义等资料。如果没有这些资料,学生的理解的程度就会降低。第三,李老师的创作课,是建立在学生对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以及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的。有了欣赏课作基础,学生的创作就能从自发的状态进入到自为的状态。他们就会发生观念上的变化,尝试运用新的视觉语言去创作,这一点从学生的作业就可以体现出来。图1把飞机画成了一把剑,把大楼画成了一个人

12、,小作者用的是拟人、象征的艺术手法。图3是以吉祥物流泪象征着“911”人类悲剧的发生,以及人类对和平的期望。这些创作手法在格尔尼卡中都不难找到。如果不是教师刻意地让学生理解毕加索的艺术手法,学生很难自发地使用这些艺术手法进行创作,看来欣赏的效益显现了出来。我一直认为,要想跟学生要东西,必须先要给学生东西。也就是说,要想提高学生的创作质量,必须先要“武装”他们。学生没有新的艺术观念,没有新的视觉语言,他们的创作也就了无新意。长此以往,他们就会渐渐失去创作的兴趣。甚至会出现“无病呻吟”的苍白画面。第四,格尔尼卡只是一节欣赏课,李老师把它上成了和创作联结的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她认为“911”是学生

13、的重要的生活经验之一,他们在一年前经历的这个事件,至今记忆犹新。虽然那时他们的年龄还不大,但是从报刊、电视上他们不止一次地目睹了这历史性的惨剧他们还从人们的街谈巷议,从整个社会的反响中,感受到它对人类社会的震撼。所以,他们画来,一定会言之有物,有感而发。李老师的课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欣赏课应该怎么上?李老师的做法是把学生在欣赏课上学到的东西,通过创作课把它们巩固和运用。也就是说,欣赏课不单要教给如何欣赏一幅艺术作品,了解艺术家的手法和艺术主张,还要通过创作进一步地理解和消化这些手法和艺术主张,只有会运用了才能称得上是真正地理解了。这是否也给我们如何增强欣赏课的有效性一些积极的启示呢?由格尔

14、尼卡一课想到的新的课程标准,新的实验教材,给人以振奋。回眸本学期的授课历程,格尔尼卡一课令我感触良多。为了切实体现探究性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在认真研习了教科书、教参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预想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毕加索的艺术表现形式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个人独特的见解;运用联系、比较等方式,了解作品的意义及审美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隐性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远离战争的情感。对教学环境也很费了一番心思:由于毕加索的作品受非洲黑人艺术、原始艺术、东方艺术及塞尚的影响较大,所以,在教室的显眼位置张贴了半

15、山彩陶壶、龙山陶姗、八十七神仙图、(科特迪瓦面具及塞尚的风景、静物等作品的图片,并将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并置其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毕加索的作品中找到与其他艺术相同之处及不同之处,充分理解毕加索艺术风格的形成并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借鉴了其他不同的艺术形式并与之融会贯通,且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艺术个性。在实际授课时(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使用教科书),我并不直接进行欣赏教学,而是先请同学们观看了由我精心编辑的一个短片:我选取了二战纪实片中的空袭镜头,那如雨点般呼啸而下的炸弹;凄厉的防空警报;在火海中的断壁残垣和仓皇奔逃的人们;痛苦地呼号哭泣的伤者;惊魂未定、抱头痛哭的妇女和儿童;绝望无助的男人;横

16、七竖八、残缺不全的尸体;满目狼藉的城市以及国外枪战片中爆炸起火人们坠楼的镜头。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场面,给同学们以强烈的震撼。这时,我让同学们取出纸笔,限时两分钟凭印象画出刚才看到的:惊魂未定、抱头痛哭的妇女儿童;残缺不全的尸体;从起火的楼中坠落的人;一盏亮着的灯。只要求传神,不必拘泥于是否像,有兴趣的同学尤其是那些受过专业训练的同学可以用左手画。同学们虽然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但十分钟不到,绝大部分的同学已经完成了作品。这时我才抛出正题:“让我们来看看西方现代美术最具创造性和影响力的大师毕加索对这些场面是怎样处理的。”我播放了自己制作的FLASH课件:红色的血从屏幕上方缓缓流下,继而覆盖整个屏幕

17、,出现四个霹雳体大字格尔尼卡。我将这四个字设成按钮,点击后文字变成碎片四散飞去,渐渐淡出格尔尼卡整幅画面(遮幅式)。画面外左下角注有作品名称、作者、尺寸大小、现藏地。为使学生更好地分析、比较作品的局部,我分别将画面中的灯、举灯的女人、从楼上跳下来的人、牛和马、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躺在地上的战士等局部设成按钮,每个按钮后都由有与之相关的链接,其内容包括毕加索为创作画的草图及生活中的素材等。丰富的素材会让学生们从中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的变化历程,体味艺术创作的艰辛。在逐个分析作品局部时,我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画,对照毕加索的作品,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毕加索这样画,他的方法在表现力上与你的方法哪一个

18、更具震撼力?火焰的形状再具象一点好不好?战士手中的短剑和剑旁的花有什么寓意?手持油煤灯的女人象征着什么?画面上方高悬的灯泡像什么?谁这样画了?代表什么意思?牛和马的表情有何不同?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抱着已死的孩子的女人的眼睛像什么?为什么这样画?画面用黑、白、灰的处理方法,用色彩的处理方法好不好?画面的表现手法如果不用几何形,效果会怎样?看看教室墙上挂的图片,同毕加索的作品有哪些相同之处?在同学们分组讨论的时候,我给大家播放了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作品1812序曲中描写战争的片段,并简介了这部作品的历史背景。同学们讨论的结果千奇百怪,有时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我趁热打铁布置了课后作业:认

19、真读教科书,并搜集有关毕加索的资料及其他作品的图片,进一步理解毕加索的艺术风格。教学反思:通过本谋教学,我体会到在“欣赏评述”课中融入“造型表现”课的内容的作用,它一改以前欣赏课上教师“一言堂”的尴尬场面,学生用自己的作品与大师的作品相对比,直观性强,学生感触深,有利于激发兴趣,课堂气氛热烈,教学效果明显,而且为以后的手绘图像的表达方法一课理下了伏笔,学生的兴趣得以延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学环境的正确设计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是保障教与学质量的主要条件之一。一名教师恰知一位导演,教材、教参好似剧本,学生就是演员和观众。一出戏的成功与否,主要在于导演对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转

20、化、相互影喻的整合。专家评析:美术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欣赏课怎样上?是每一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由被动到主动,这是毫无提义的。但是在具体到教学中怎么改变?教师就要考虑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了。鲁老师选择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尝试性地将造型表现课的绘画内容融入欣赏课,又设计了参观展览图片、观看短片、讨论、欣赏1812序曲等活动,改变了以往欣赏课教师“一言堂”的局面,使得欣赏课出现了气氛热烈的场面。探究性学习不排除教师的指导作用。但这里的指导不是命令式的,而是服务性的。教师通过创造一种学习和研究的氛围,给学生创造探究的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充分考虑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鲁老师

21、认为,欣赏格尔尼卡这幅画,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画家毕加索和当时的历史背景基础上,没有对这两点的了解,就不可能对这幅作品有真正的认识。所以,在欣赏格尔尼卡之前,他就为学生布置了有关毕加索的作品和相关的艺术品,观看了他精心编制的一个短片,为欣赏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从他张贴黑人面具艺术品,并突出了亚威农少女来看,他对毕加索艺术风格的形成有深切的了解,这正是一个教师上好欣赏课的应该具备的知识底蕴。一个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美术史知识,否则,他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作为“切入点”,将探究性学习引向何方。教师的美术史知识越是丰富,教学上的“切入点”越多,创设的学习情境就越容易使学生感兴趣。这就好比攻打一个城市,指挥

22、员对城市了解的越多,选择攻进城区的道路就越多,如果能从兵力最薄弱的道路攻入,获胜的机会就会大。反之,他对城市了解的很少,只知道地图上标明的一条公路,非要从这个重兵把守的地方攻入,付出的代价肯定要多许多。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表现在鲁老师为学生出了一些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画想一想、说一说。这些问题都很具体,学生在回答时,必须先要仔细地观摩作品。应当看到,许多学生不知道认真地观摩作品,也不知道探讨作品中的什么问题。但是,欣赏活动的第一步骤就是对作品的看,没有看,也就没有说。看,是吸收,是感性的活动;说,是付出,是理性分析的结果。这一进一出就构成了欣赏的活动,它绝不是单纯的感性活动,而是两种活动的综

23、合。这也是美术课程标准为什么在欣赏之后加上了评述二字的原因。把作品中的一些形象和艺术手法进行分解,一个一个地提出问题,这也是促进学生认真欣赏、积极表达的好办法。美术课程标准已把欣赏和评述合二而一,这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拥有越来越多的主动性的具体体现。教师在今后的欣赏课中必须积极地应对这一新的形势,想方设法为学生的欣赏和评述活动创造条件。从这一点来看,鲁老师的这一做法可供教师借鉴。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此次课改的目标之一。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实现这一改革的重要方面。鲁老师在这节课中,使用了自己制作的课件,加强了视觉效果,引起学生学习的普遍兴趣,也是使他

24、获得成功的原因。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一名教师恰如一位导演,教材、教参好似剧本,学生就是演员和观众。”这句话是否值得考虑呢?记得一位专家说过,新课程要求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一名演员。我认为这种比喻更为恰当,更适合当前的课程改革的新形势。因为教师以导演自居,势必会把自己凌驾在学生之上,使课堂教学失去真正意义上的平等、自由、尊重、和谐、信任等关系。把自己看成是导演,也看成是一名演员,就意味着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共同参与、相互建构,只有这样做,才能创设出一种理想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五、美术欣赏教学设计1熟悉教材、分析教材 美术欣赏课不像美术常识课那样强调教学的知识性、科学性、逻辑性,而更富有情感性、审美

25、性和趣味性。为此,美术教师要能很好地掌握美术史的知识和相关的文化科学知识,同时也需要深人地钻研教师参考用书、熟悉教材,找出课中的要点。2教材的知识结构 一节美术欣赏课中有许多美术作品,而美术课的时间有限,平铺直叙地逐一分析,既不能让学生学会欣赏,也不受学生欢迎。因此需要找出一个欣赏的侧重点,并为之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同样是美术欣赏教材,可以侧重于一个画种的发展演变史,如中国画欣赏中可以结合中国画由人物到山水到花鸟的兴衰轨迹;也可以侧重于技法发展史,如中国画从传神到写意、从工笔重彩到水墨写意的变化历程;或突出分析某一流派的某几个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如突出介绍后印象主义的塞尚、高更、凡高三位

26、艺术家,而简述其前后的印象主义和现代主义;或着重介绍某一国家某一时代最有造诣的几位人物画家,而简述其他静物、风景画家等。所以,教师要整体地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学目标、教材中各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组织。现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术课本第一册第十一课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为例作一分析,它的知识结构如图15一2所示。3、提炼出知识点从课程中提炼出最关键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如这一课的知识点是:(1)、(1)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的主要特点;(2)、中国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点;(3)、欣赏古代绘画与雕塑的基本知识与方法。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绘画

27、与雕塑)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古代雕塑人 山 花 陶 陵 宗 墓 教物 水 鸟 雕 雕画 画 画 佣 塑 塑 工笔重彩 陶佣、唐三彩浅绛、写意 石雕、泥塑图152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的知识结构图 4确定教学目标 一般说来,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也要按照教学目标的四个领域来设计,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可以是:(1)了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和主要特点;(2)选择一件你喜爱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可以从课本中或其他地方选择绘画或雕塑作品),写出从形式、内容以及文化层面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赏析的短文;(3)通过学习后,谈谈对我国古代绘画、雕塑艺术成就的感想。这三条教学目标都具有可操作性并全

28、面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四个领域。其中都包含了美术欣赏的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美术欣赏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对美术作品的全面欣赏并表达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是一种再创造的行为,同时体现出创造性目标和情感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都围绕着中国古代艺术欣赏,又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这是本节课中最为深刻而崇高的情感目标。教师也可以进一步思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呢,还是培养欣赏的能力、学会欣赏?或是引发出对立的观点和个性化的见解?甚至是引发出新的问题?这是从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上设计教学策略,那么教学目标又应该如何设计呢?5、设计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先思考如下问题,并根据问题的性质设计

29、教学策略:(1)教学内容设计策略。教材中中国古代绘画和雕塑所包含的内容和图片都很多,一幅幅地欣赏必然支离破碎,并不能真正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古代陶俑、陵墓雕刻、宗教雕塑的主要特点,那么应该如何更有联系地设计教学内容?(2)教学资源或技术设计策略。从时间资源考虑,教学内容是否考虑分成中国古代绘画欣赏、中国古代雕塑欣赏两节课来上?从信息资源考虑,如分成两节课来上,是否有更多的图片、幻灯资料来补充,增加信息量,提高兴趣?是否可以提前开出书单(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做好笔记,然后到课堂交流? (3)教学活动主体设计策略。教材中提供的资料是否充分?(如较充分)能否以学生

30、自学为主?能否有准备地让某些学生充当“小老师”?还是必须以教师的讲解为主?(4)教学方法或教学组织形式设计策略。是着重深人地欣赏一幅,然后以点带面地波及其余;还是先以教师讲授为主欣赏一幅人物,然后师生合作欣赏一幅山水,然后由学生自己欣赏一幅花鸟,由教师的教逐步过渡到学生的学;或者各小组讨论着重自学欣赏一类(如古代人物画或陵墓雕刻),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等等。(5)提问的设计策略。为实现教学目标,应设计哪些学生有兴趣的问题提问,或设计哪些会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如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教学引向深人?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欣赏内容和学生素质,根据教师自身的能力和优势设计出具有特色的教学策略,使教学更有个性特色,更富有创造力,使教学效果更好。四、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1美术欣赏方法之一尹少淳在(美术及其教育)一书中介绍了美国乔治亚大学教授、美术理论家和批评家费德(Edmund Burke Feldman)提出的美术鉴赏程序叙述(Description)、形式分析(Formal analy-sis)、解释(Interpretation)、评价(J ndgement )四个步骤后,介绍了费氏的欣赏程序。(1)作品给了你什么感觉?面对一件美术作品,要求学生用一个简单的词汇来描述,比如:偷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