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来说,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或属于功能方面的皆为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或属于有形的器质方面的皆属于阴。天为阳,地为阴,水为阴,火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阳化气,阴成形。把对于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对于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二、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阴阳学说,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疗。人体脏腑组织,就部位来说,上部
2、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泄,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确定治疗原则(2)归纳药物的性能第三节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含义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故五行最初称作五材五行各自的特性;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二、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常关系:相生、相克;异常关系:相乘、相侮。1.五行相生的概念和次序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
3、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联系,称之为五行相生。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火-土-金-水-木。2.五行相克的概念和次序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和制约的联系,称之为五行相克。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土-水-火-金-木。3.五行相乘的概念和原因4.五行相侮的概念和原因以木为例图示如下:金是木的所不胜,土是木的所胜。二、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1.五行学说说明生理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五行学说还用以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
4、食五味等的关系,也都是运用五行学说来加以说明的。2.五行学说说明病理五行学说也用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互相影响。3.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4.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三、确定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时,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有:(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治法补母:母子关系失调的虚证。泻子: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治法:滋水涵木、培土生金、金水相生、益火补土等。(2)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则治法抑强:因相克或反侮太过所形成的乘侮病证。扶弱:因相克力量不及,或因虚被乘,或因虚被侮所形成的病证。扶助其弱,则有助于恢复其相互制约关系的协调。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第四节藏象
5、五脏,即心、肺、脾、肝、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胞宫、精室)。五脏主藏精气,以藏为主,藏而不泄;六腑传化水谷,传化物而不藏。奇恒之腑,虽名为腑,但其功能却有异于六腑,并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具有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特点。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第五节 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的生理功能(1)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维持脉道通畅(2)主神志,主管精神活动心主神志,又称心主神明,或心藏神。即是指心有主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2.肺的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指肺具有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的作用。(2)主宣发与肃降肺
6、主宣发,即是指肺气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发散的生理功能。肺主肃降,指肺具有排出肺内各种异物,使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从而保持肺脏清虚之性的功能。宣发和肃降的关系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在生理情况下,两者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能宣能降,则使气能出能入,能升能降。在病理情况下,则又常能相互影响。如二者的功能失去协调,即可出现肺气失宣肺失肃降等病变,临床可见胸闷、咳嗽及喘息等病症。(3)通调水道,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肺通调水道的功能,是指肺气宣发和肃降对于体内津液代谢具有疏通和调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一是肺主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肺气宣发,不但将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于周身,而且主司腠理的开
7、合,调节汗液的排泄,使汗液的排出正常。二是肺气肃降,可将体内的水液不断地向下输送,经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这就是肺在调节津液代谢中所起的作用,所以,又有肺为水之上源和肺主行水等说法。此外,还有肺朝百脉的说法,是说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内,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的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所以,血液的正常循行,亦有赖于肺气的正常敷布和调节。肺主治节。3.脾的生理功能脾与胃同属于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而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和胃相为表里。(1)主运化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饮食物)化为精微,并将
8、其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的功能两个方面。(2)脾气主升脾气主升,是指脾气的功能是以向上升散为其特点。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脾主升清,是指精微物质的上升和布散。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经吸收后,在脾的升清作用下,上输于心、肺,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二是脾主升提,以维持机体内脏的正常位置。内脏组织器官,存在于腹腔内,都有各自的固定位置而不下陷,主要依赖于脾气的升提作用。(3)主统血脾主统血,是指脾能统摄、控制血液,使之正常地循行于脉内,而不溢(逸)出于脉外。脾之所以能统血,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密切相关。脾的运化功能健旺,则气血充盈,气的固摄作用正常,
9、则能统摄血液,使血液循行于脉内,不逸出脉外。4.肝的生理功能(1)主疏泄肝主疏泄,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肝的疏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是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的重要环节。肝的主疏泄功能,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调畅气机(最重要的功能)促进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通利三焦,疏通水道,维持津液代谢的平衡。促进消化吸收(促进脾胃运化)调畅情志促进男子排精与女子排卵行经(2)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肝内必须贮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防止出血。调节血
10、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发挥血液的营养作用,肝藏血、血摄魂。与女性生理活动关系密切:发生月经、孕育胎儿。肝的调节血量功能,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的,只有血量的储备充足,才能有效地进行调节。将贮藏于肝内之血输布于外周,实际上是肝疏泄功能在血液运行方面的一种表现。5.肾的生理功能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藏精,是说肾对精气具有封藏作用。肾所藏的精气包括后天之精主生长、发育主生殖(2)主水液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肾的气化作用有赖于肾
11、阳和肾气,肾之阳气的蒸腾气化,使水液中清者上升,浊者下降。清者上升,是指含有营养物质的津液,在肾阳的蒸腾作用下,经三焦水道而上升复归于肺,布散周身,浊者下降,则指经过代谢后多余的水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注于膀胱而为尿。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在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中又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故说肾主水液。(3)主纳气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从而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由肾摄纳,才能使人体的呼吸保持一定的深度。肾的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保证呼吸均匀和调。(4)濡养温煦脏腑肾中除藏有精气外,还有肾阴、肾阳。肾阴,对机体各组织
12、器官起着滋养和襦润作用,肾阳,对机体各组织器官起着温煦和推动作用。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脏腑阴阳的相对平衡,是各脏阴阳的根本。肾阴、肾阳又称为元阴和元阳、真阴和真阳。第六节 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关系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2.心与脾的关系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3.心与肝的关系血液、神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4.心与肾的关系一是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二是心血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5.肺与脾的关系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6.肺与肝的关系气机的调节。7.肺与肾的关系津液的代谢和呼吸运动。8.肝与脾的关系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9.肝与肾的关系肝肾的精血、
13、阴阳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协调平衡。10.脾与肾的关系先天后天的相互滋养。第七节 腑的生理功能六腑的生理功能,亦有专司,但其共同的生理特点则是受盛和传化水谷。这里所说的传化,有传导变化之意。所以,六腑主要是主管饮食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并排泄食物的糟粕。所以说六腑以通为用1.胆的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饮食物的正常消化2.胃的生理功能受纳与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胃为太仓、水谷之海脾胃为3.小肠的生理功能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小肠主液4.大肠的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并吸收部分水液大肠主津5.膀胱的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6.三焦的生理功能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机和气化,为通行元气、疏通水道、运行水液之通路孤
14、府上焦如雾主气的升发和宣散。中焦如沤,为气血生化之源。下焦如渎第八节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似脏非脏,似腑非腑。1.脑(1)脑的生理功能脑是人体的生命活动中枢,能主宰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诸如呼吸、心跳、吞咽等。脑主管精神活动。人的思维意识和情志活动,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反映到脑的结果。故有脑为元神之府之说,记忆力亦为脑所主。(2)脑与五脏的关系脑的生理功能分属于五脏。五脏,也称为五神脏,还提出五脏藏神的理论观点。由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而调节情志活动、肾藏精而生髓充脑的缘故,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与心、肝、肾三脏的联系更为密切。2.女子胞(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女子胞是发生月经和孕
15、育胎儿的器官。(2)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肾中精气和天癸的作用冲任二脉的作用冲为血海之称,任主胞胎心、肝、脾三脏的作用女子以肝为先天第九节 五脏与六腑的关系五脏与六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关系。脏属阴,腑属阳,脏为里,腑为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并有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即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互为表里相属,或脏腑相合。1.心与小肠的关系小肠分别清浊,其清者可转化为心血。心主血脉,将气血输送于小肠,有利于小肠的受盛和化物。心火移热于小肠2.肺与大肠的关系肺主肃降,肺气的下降可以推动大肠的传导,有助于糟粕下行。而大肠传导正常,腑
16、气通畅,亦有利于肺气的下降。气虚便秘3.脾与胃的关系(1)纳运相合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一纳一运,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以营养全身。胃主受纳,饮食物进入胃腑之后,由胃进行腐熟,即初步消化,为脾的运化水谷精微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脾主运化,即消化、吸收、布散水谷精微,则又为胃的再一次受纳创造条件。脾胃不和(2)升降相因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一升一降,相互协调。脾气上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下降,则饮食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脾升胃降,气机调畅,方能维持饮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3)燥湿相合(济)脾属阴喜燥而恶湿,胃属阳喜润而恶燥。两脏燥湿相合,相互为用而协调共济,方能完成饮食物的腐熟和运化过程。4.肝与胆的关系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胆汁的正常排泄和发挥作用,又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胆主决断,与人之勇怯相关。5.肾与膀胱的关系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均依赖于肾脏的气化。肾气充足,则固摄有权,膀胱开合有度,以维持津液的正常代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