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4 ,大小:36.77KB ,
资源ID:188470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8470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准则内审检查表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准则内审检查表Word下载.docx

1、事业法人是否有法定主管部门的批建文件;2、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是否工商注册,工商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范围应有检验检测或技术服务内容);3、其登记、注册文件中的经营范围应包含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或者相关表述,不得有影响其检验检测活动公正性的诸如生产、销售等经营项目;4、试验室作为检验检测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应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5、当机构法人不是最高管理者时,应对最高管理者授权并有授权文件,同时机构法人承诺承担法律责任。3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及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4.1.21、有无组织机构框图、质量职能分配表、质量保证框图;2、组织机构

2、框图表述是否正确;质量职能分配表是否合理;3、质量保证框图是否明确,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是否明确。4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4.1.31、是否有公正性声明;2、有无违规现象(含信用等级等行业规定)。5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不受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和可追溯。若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并采取措施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检验

3、检测机构不得使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的人员。4.1.41、是否建立保证检验检测公正和诚信的程序,以识别影响公正和诚信的因素,并消除或最大化减少该因素对公正和诚信的影响;2、管理层和员工不会受到不正当的压力和影响,能独立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3、试验室是否确保及其人员与检验检测委托方、数据和结果使用方或者其他相关方不存在影响公平公正的关系;4、是否为所属法人单位的其他部门,从事与其承担的检验检测项目相关的研究、开发和设计时,是否明确授权职责,以确保各项活动不受其所属单位其他部门的影响,保持独立和公正;5、是否以文件规定或者合同约定

4、等方式确保不录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试验室从业的检验检测人员。6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信息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对其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密措施。4.1.51、是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制定有关措施,并有效实施,以保证客户的利益不被侵害;2、对进入试验室现场、计算机的安全系统、传输技术信息、保存检验检测记录和形成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等环节,是否执行保密措施;3、是否保护客户的图纸、样品、技术资料等财产,对检验检测过程中获得或产生的信息,以及来自监管部

5、门和投诉人的信息是否承担保护责任。7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4.28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对人员资格确认、任用、授权和能力保持等进行规范管理。检验检测机构应与其人员建立劳动或录用关系,明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和工作关系,使其满足岗位要求并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履行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4.2.11、是否制定人员管理程序;2、是否对人员的资格确认、任用、授权和能力保持等进行规范管理;3、是否与人员建立劳动或录用关系;4、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和工作关系予以明确,使其与岗位要求相匹配,并有相

6、应权力和资源,确保管理体系运行。5、是否有为保证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出具正确检验检测数据和结果所需的技术人员(检验检测的操作人员、结果验证或核查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质量、技术负有管理职责的人员,包括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6、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结构和数量、受教育程度、理论基础、技术背景和经历、实际操作能力、职业素养等是否满足工作类型、工作范围和工作量的需要。9检验检测机构的最高管理者应履行其对管理体系中的领导作用和承诺: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检验检测的全过程;确保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满足相关法

7、律法规要求和客户要求;提升客户满意度;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管理体系和分析风险、机遇;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4.2.21、是否有最高管理者应对管理体系全面负责,承担领导责任和履行承诺。2、最高管理者是否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客户要求;3、最高管理者是否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4、最高管理者是否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5、最高管理者是否配备适宜的资源,分析风险、机遇,并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10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全面负责技术运作;质量负责人应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保持;应指定关

8、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4.2.31、技术负责人是否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同等能力,胜任所承担的工作。2、是否赋予质量负责人其明确的责任和权力,确保管理体系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实施和保持。3、质量负责人是否与最高管理者有直接接触和沟通的渠道。4、是否有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的职责。5、是否指定关键管理人员(包括最高管理者、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等)的代理人,以便其因各种原因不在岗位时,有人员能够代行其有关职责和权力,以确保试验室的各项工作持续正常地进行。11检验检测机构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并经资质认定部门批准。非授权签字人不得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4

9、.2.41、授权签字人是否经资质认定部门考核合格后,在其资质认定授权的能力范围内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2、是否有非授权签字人对外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且设置非授权签字人的代理人员。12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抽样、操作设备、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以及提出意见和解释的人员,依据相应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进行能力确认并持证上岗。应由熟悉检验检测目的、程序、方法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实习员工进行监督。4.2.51、是否对所有从事抽样、操作设备、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以及提出意见和解释的人员,按其岗位任职要求,根据相应的教育、培训、经历、技能进行能力确认。2、是否对人员

10、进行上岗资格的确认,明确其检验检测工作签发范围。3、是否设置覆盖其检验检测能力范围的监督员。监督员应熟悉检验检测目的、程序、方法和能够评价检验检测结果;4、是否按计划对检验检测人员进行监督。监督结果对人员能力是否进行评价并确定其结果;5、监督记录是否存档;6、监督报告是否输入管理评审。13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培训程序,确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并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培训计划应适应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4.2.61、是否根据质量目标提出人员教育和培训要求,并制定满足培训需求和提供培训的政策和程序;2、培训计划是否对人员以及其他与检验检测活动相关人

11、员的资格、能力、经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3、是否通过多种方式对培训活动有效性持续改进以实现培训目标。14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技术人员的相关资格、能力确认、授权、教育、培训和监督的记录,并包含授权和能力确认的日期。4.2.71、是否对从事抽样、操作设备、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以及提出意见和解释等工作的人员,在能力确认的基础上进行授权;2、是否建立并保留所有技术人员的档案,并有相关资格、能力确认、授权、教育、培训和监督的记录,并包含授权和能力确认的日期。15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4.316检验检测机构应具有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的场所,包括固定的、临时

12、的、可移动的或多个地点的场所。4.3.11、管理体系文件是否全覆盖(固定、离开其固定设施和临时或移动设施的场所)各类场所;2、管理体系的运行是否覆盖到相关场所。17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其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在固定场所以外进行检验检测或抽样时,应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以确保环境条件满足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要求。4.3.21、试验室应识别检验检测所需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对结果的质量有影响时,试验室应编写必要的文件。2、是否有相应的环境条件控制措施,并确保环境条件不会使检验检测结果无效,或对检验检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3、是否有在固定设施以外的场所进行抽样、检验检测时,以保证环

13、境条件符合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的措施。18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或环境条件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不利于检验检测的开展时,应停止检验检测活动。4.3.31、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对环境条件有要求,以及发现环境条件影响检验检测结果质量时,试验室是否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2、是否在从事抽样、检验检测前应进行环境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3、是否对诸如生物消毒、灰尘、电磁干扰、辐射、湿度、供电、温度、声级和振级等予以重视,使其适应于相关的技术活动;4、是否在环境条件存在影响检验检测的风险和隐患时,停止检验检测。19检验检测

14、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场所的内务管理程序,该程序应考虑安全和环境的因素。检验检测机构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干扰或者交叉污染,对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区域的使用和进入加以控制,并根据特定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4.3.41、是否有内务管理程序;2、是否有对检验检测场所的安全和环境的评价,并符合标准或者技术规范提出的要求;3、当相邻区域的活动或工作,出现不相容或相互影响时,试验室是否对相关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采取措施消除影响,防止干扰或者交叉污染。4、是否对人员进入或使用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区域予以控制。5、是否在确保不对检验检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的同时,保护客户和试验室的

15、机密及所有权;6、是否有保护进入或使用相关区域的人员的安全,并有防范措施。20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4.421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满足检验检测(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的设备和设施。用于检验检测的设施,应有利于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检验检测机构使用非本机构的设备时,应确保满足本准则要求。4.4.11、是否正确配备检验检测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包括抽样工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2、所用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和功能是否满足要求,量程是否与被测参数的技术指标范围相适应。3、设施是否满足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要求,避免影响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4、租用仪器设备的管

16、理是否纳入本试验室的管理体系;5、租用仪器设备本试验室是否可全权支配使用,即:租用的仪器设备由本试验室的人员操作、维护、检定或校准,并对使用环境和贮存条件进行控制;6、在租赁合同中是否明确规定租用设备的使用权;7、是否有同一台设备在同一时期被不同试验室共用租赁。22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以确保设备和设施的配置、维护和使用满足检验检测工作要求。4.4.21、是否建立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的相关程序文件;2、试验室是否确保设备在运输、存储和使用时,具有安全保障。3、试验室设施是否满足检验检测工作需要。23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检验检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

17、的设备,包括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等辅助测量设备有计划地实施检定或校准。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采用检定或校准等方式,以确认其是否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并标识其状态。针对校准结果产生的修正信息,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在其检测结果及相关记录中加以利用并备份和更新。检验检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应得到保护,以避免出现致使检验检测结果失效的调整。检验检测机构的参考标准应满足溯源要求。无法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测量标准时,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检验检测结果相关性或准确性的证据。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4.4.31、对检验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的设备,包括辅助测量设备(例如用于测量环

18、境条件的设备),是否制定检定或校准计划,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计量溯源性;2、用于检验检测和抽样的设备及其软件是否达到要求的准确度,并符合相应的检验检测技术要求;3、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是否进行检定或校准,以确认其是否满足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4、检验检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是否得到保护;5、是否有无法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测量标准的情况,如果有时,测量结果应溯源至RM、公认的或约定的测量方法、标准,或通过比对等途径,证明其测量结果与同类试验室的一致性;6、检测设备需要内部校准时,是否符合以下要求:a)设备满足计量溯源要求;b)限于非强制检定的仪器设备;c)实施内部校准的人员经培训和

19、授权;d)环境和设施满足校准方法要求;e)非标方法使用前应经确认;f)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估;g)可不出具内部校准证书,但应对校准结果予以汇总;h)质量控制和监督应覆盖内部校准工作。7、当仪器设备经校准给出一组修正信息时,试验室是否确保有关数据得到及时修正,计算机软件也应得到更新,并在检验检测工作中加以使用。8、是否在设备定期检定或校准后进行确认,确认其满足检验检测要求后方可使用。9、对检定或校准的结果进行确认的内容是否包括:a)检定结果是否合格,是否满足检验检测方法的要求;b)校准获得的设备的准确度信息是否满足检验检测项目、参数的要求,是否有修正信息,仪器是否满足检验检测方法的要求;10、是否

20、有确认后仪器设备的状态标识;11、试验室需要时,是否有根据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情况来判断设备需要进行期间核查。是否对特定设备编制期间核査程序,确认方法和频率;24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对检验检测具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用于检验检测并对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应加以唯一性标识。检验检测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并对其进行正常维护。若设备脱离了检验检测机构的直接控制,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检定、校准状态进行核查。4.4.41、是否有对检验检测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使用记录,并实施动态管理,及时补充相关的信息。2、是否指定人员操作重要的、关键的仪器设备以及技术复杂的大

21、型仪器设备,未经指定的人员不得操作该设备。3、设备使用和维护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是否便于检验检测人员取用。4、用于检验检测并对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是否加以唯一性标识。5、是否使用标签、编码或其他标识确认其检定或校准状态。6、仪器设备的状态是否使用三色标识,标识可分为“合格”、“准用”和“停用”三种,通常以“绿”、 “黄”、“红”三种颜色表示。7、设备脱离了试验室,这类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试验室是否对其功能和检定、校准状态进行核查,得到满意结果后方可使用。25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时,检验检测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停止使用、隔离或加贴停用标签、标记,直至修复并通过检定、校

22、准或核查表明设备能正常工作为止。应核查这些缺陷或超出规定限度对以前检验检测结果的影响。4.4.51、曾经过载或处置不当、给出可疑结果,或已显示有缺陷、,是否停止使用。2、停止使用的设备是否予以隔离以防误用,或加贴标签、标记以清晰表明该设备已停用;3、修复后的设备是否经检定、校准或核查表明其性能和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后方投入使用。4、试验室是否对这些因缺陷或超出规定极限而对过去进行的检验检测活动造成的影响进行追溯;5、仪器设备发现的不符合是否执行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程序,暂停检验检测工作、不发送相关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或者追回之前的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26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管理程序。可能时

23、,标准物质应溯源到SI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程序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4.4.61、是否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2、标准物质是否可以溯源到SI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3、是否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同时按照程序要求,安全处置、运输、存储和使用标准物质,以防止污染或损坏,确保其完整性。27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4.528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管理体系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获取、理解、执行。4.5.11、试验室是否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

24、和行政管理体系,确保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2、是否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状况,适应自身检验检测活动并保证其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3、试验室是否建立系统地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按照试验室的质量方针和政策,对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系统地进行规定和管理。4、试验室是否将其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程序、过程、资源等过程要素文件化(文件可分为四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和技术记录表格)。5、试验室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后,是否以适当的方式传达有关人员,使其能够“获取、理解、执行”管理体系。29检验检测机构应阐明质量方针,应制定质量目标,并在管理评审时予以评审。4.5.2

25、1、质量方针是否由最高管理者制定、贯彻和保持;2.质量方针是否在质量手册中予以阐明或单独发布;3、质量方针声明是否由最高管理者授权发布;4、质量手册中最高管理者是否有对良好职业行为和为客户提供检验检测服务质量的承诺、关于服务标准的声明以及质量目标;是否要求所有与检验检测活动有关的人员熟悉质量文件,并执行相关政策和程序;最高管理者是否有对遵循本准则及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承诺。5、质量目标中是否包括年度目标和中长期目标。6、质量目标是否在管理评审时予以评审。30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控制其管理体系的内部和外部文件的程序,明确文件的批准、发布、标识、变更和废止,防止使用无效、作废的文件。4.5.31、试验室是否制定文件管理控制程序;2、对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布、标识、变更和废止等各个环节是否实施控制,并依据程序控制管理体系的相关文件(文件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以及通知、计划、图纸、图表、软件等)。3、是否定期审查文件,防止使用无效或作废文件。4、失效或废止文件是否从使用现场收回,并加以标识后销毁或存档。确因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需要保留在现场的,必须加以明显标识,以防误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