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怡情: 使心情愉快。(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诘难:诘问,为难。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3)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4)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5)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6)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豁然贯通:指一下子
2、就彻底明白。3.辨析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充满充实充分)的理由。(2)要想把经典著作读 透(懂完透),懂得其中的道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3)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丢弃放弃放松)了整体。4.选词填空。(只填序号)周密庄重灵秀深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数学使人,科学使人,伦理学使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5.仿句练习。原句: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仿句:天生才干犹如未琢之璞
3、,读书然后成稀世之珍。基础运用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他对自己读书经验的总结。他曾每日从礼记左传等经籍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融汇贯通,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y废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你想来得快些,但学得不扎实,结果反倒慢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囫囵吞枣(h)菜肴(yo)因y(噎)废
4、食(2)选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融汇贯通”,正确写法是“融会贯通”。(3)“循序渐进”中“循”的意思是按照。(4)选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7.(广西百色中考)为纪念“世界读书日”的到来,学校开展以“走进读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下面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示例:读者入馆阅读书刊,阅毕后将书归还原处方可离馆;若需复印,须办理借印登记,印后办理归还手续,之后才可离馆。【解析】流程图有先后顺序,所以在描述时,应用“先”“再”“然后”“最
5、后”等词来连接。同时还要说明清楚“若需复印”时有两个不同的流程,一是办理借印登记,二是办理归还手续。(2)根据示例,将下表空缺处的读书方法填充完整。名人主张读书方法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法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质疑读书法(或“独立思考法”)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会意法(或“不求甚解法”)朱熹:循序渐进法(3)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名言:一本好书像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打开知识的迷宫。仿写:一本好书像。示例一:一位智者,他能帮助我们打开智慧的大门示例二:一盏明灯,它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阅读探究拓展
6、延伸课内精读(一)阅读谈读书,回答问题。8.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大意。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的作用。9.作者论述了读书的重要性,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书上的内容纷繁复杂,对读者来说也许有用,也许无用。不加分析,全盘吸收,效果不会好。10.“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好书一定要亲自阅读,细细揣摩、
7、深入钻研才能读出味道。11.“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这段话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精神上的缺陷,可以借读书来弥补的观点。(二)阅读不求甚解,回答问题。12.结合全文,分析第一段的作用。内容上,开篇点明作者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为下文蓄足了势;并且提出了作者自己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结构上,起总领全文的作用。13.文章第五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具体论证了读书要
8、虚心,要不断努力学习,“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的观点。14.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这对我们读书有何启示?在作者看来,“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就启示我们在读书时也应该抱以虚心的态度,不要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抠字眼,要学会前后融会贯通,并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拓展阅读(湖北襄阳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陈凌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
9、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
10、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书籍并非装点门面的
11、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妹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
12、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选自201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5.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提出人们的疑惑,进而引出下文对阅读的作用的论述。16.有人认为将第段和第段调换位置不会影响文意的表达,你的看法呢?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会影响。第段和第段分别对应第段中“(阅
13、读)塑造丰盈的内心”“(阅读)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两个分论点;且由“精神”写到“生活”,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规律。1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不能去掉。这一组关联词表示递进关系,强调了“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的重要性,使论证更严密。去掉后无此表达效果。18.下列对文本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A.选文第段提到“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表明这则例子虽已被反复用过,但每次引用都足以让人震撼。B.选文第段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C.选文第段中武亦姝和雷海为身上那种从容淡定的独特气质
14、就是“内在丰沛”的体现。D.选文从多角度论述了阅读的作用,尤其是第段针对一般人可能有的认识进行论述,使论证更严密。【解析】第段画线句子中虽然有“对比”二字,但是这句话只是一般的陈述自己观点的描述性语言,并没有使用对比论证。19.下面这则材料能否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请说明理由。二战期间,美国士兵往往因为战争间歇期间生活乏味而士气涣散、训练消极,长官为此头痛不已。在政府向军队提供了1.2亿本“军供版”图书后,士兵很快就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能。事例中士兵通过阅读丰富了精神生活,恢复了士气,具体论证了本文“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的观点。【解析】判断时,需要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15、论点和理解材料的内容。材料中士兵通过阅读“恢复了士气,积极投入训练中”,与本文中心论点“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生气象万千”是一致的。写法借鉴提升能力培根在谈读书提道:“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两句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鲜明有力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20.请你使用其中任意一种论证方法写一个片段,谈一谈你对读书的看法。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知识的力量。腹有诗书
16、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才能将枯燥的生活变得鲜活,将遥远的过去变得亲近,将理想擦得熠熠生辉,将梦想拉得触手可及。读书如串门儿。翻开书面就闯进了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读书的感觉有些像吃,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有些像睡,读完名著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有些像搏斗,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第13题:分析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判断文章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法入手。1.单纯摆事实、讲道理,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2.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为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3.从正反两方面讲道理,为对比论证。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论述内容,为比喻论证。答题模板题型:第段画线句(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模板: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举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通过引用的名言、格言或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体现了文章的思想深度和理论力量。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将和加以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文章对比鲜明,说理严密,给人们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通过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道理浅显易懂,易被读者接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