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宗思想;禅意;禅象Abstract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three thought complicated effect on wang wei, including zen Buddhism thought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wang wei of poetry, and make it contains empty leisurely in the landscape pastoral poems, of nature and man of zen. Wang Weis poetry
2、zen is mainly through the empty mountain, white clouds, flying birds and the sunset image, they under the view of wang wei unique soul, form a harmonious whole, then create an empty and queit artistic conception. Key words: Wangweis poem; Zen thought; zens artistic conception;zens image摘要 Abstract .
3、 引言2结语.10参考文献.11引言在恢宏豪放的盛唐时代风气中,王维以其画家、诗人、音乐家的修养创造出具有空灵寂静、闲适自然、充满禅意的山水田园诗。胡应麟诗薮云:“太白五言绝,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徐增而庵诗话云:“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他们指出的都是王维诗中有禅的特点。王维自幼在母亲影响下笃志奉佛,禅宗对其思想与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故后人称其为“诗佛”。王维的禅意诗在中国山水田园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继渊明田园诗、灵运山水诗之后开创了一个别具风格的山水田园诗新时代。一、佛教禅宗思想对王维影响唐代思想基本特点为儒释道的交融,在人才选拔与使用中,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而
4、在人生信仰、生活方式与生活情趣方面则往往杂入释道思想。纵观王维生平经历及其诗歌作品,可见儒释道思想错综复杂地作用于他人生的不同阶段。王维前期思想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表现为积极入世、奋发向上精神及抒发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在其早期作品如过始皇墓、女儿行等,均表现出对现实生活的关切;而燕支行、老将行、陇头吟、夷门歌、少年行四首等通过英雄豪士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青年时代欲建功立业的志向与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他写了上令公一诗,积极奔走仕途,不久被九龄提拔任右拾遗,后又作献始兴公,表达了“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的政治追求。在早朝、听百舌鸟等诗中也表现出对仕途积极乐观的态度。“安史
5、之乱”后的王维虽然历经仕途坎坷,却也并未同官场彻底决裂,而采取了亦官亦隐的生活方式,并最后卒于官。由此可知,儒家入世思想对王维整个人生一直起着重要作用。从王维诗歌看,道教对他的影响似乎不大,但道家的返璞归真、清净无为的哲学思想同禅宗哲学融合在一起对王维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从终南别业、积雨辋川庄作等作品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诗人对恬静环境的追求与对自然本真的喜爱。相对而言,儒释道三家思想中佛教禅宗思想对王维的思想与诗歌创作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并使其山水田园诗充满空静闲、物我两相忘的禅意,从而开创了山水田园诗的新局面。王维受家庭环境影响与佛结下了深缘。王维母亲是个笃诚的佛教徒。王维在请施庄为寺表中曾
6、说:“臣之母故博陵县君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疏食,特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在母亲影响下,王维和弟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此外,王维还广泛结交僧人,在其诗文中有名者达二十余人。旧唐书王维传也记载说:王维“妻亡不再娶,三十余年孤居一室,屛绝尘累。”可见,佛教对王维影响之深。佛教在唐代有很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不同宗派,有天台、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禅宗在传入中国后,同老庄、玄学、心学相融而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唐初,弘忍在今开创“东山法门”即北宗,至武周时期得武则天重视,被定为新的国教。北宗的优势一直延续到开元、天宝年间。后弘忍另一弟子惠能在岭南创南宗,惠能死后,其弟子神会
7、开始到北方传播南旨,掀起南北宗之争。南宗直到安史之乱后的肃宗至德二年,因神会主度坛,“所获财帛,顿支军费”,才得到皇帝的信任。南宗遂代替北宗而成为禅宗的正统。王维与南北二宗都有很深关系。其母是北宗普寂弟子,王维曾受南宗首领神会之托为南宗创始人慧能撰写碑铭,南北二宗均对其思想产生过影响。除社会环境及家庭影响外,王维静心奉佛同人生经历与官场沉浮密切相关。玄宗开元九年王维进士及第,而不久后因属下伶人舞黄狮子获罪,贬为济州司仓参军,离长安作被出济州;玄宗开元十四年后,时隔五年回长安,此后在干谒九龄前长达八年中闲居长安,仕途未有多大改观;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干谒九龄,不久被提拔为右拾遗,然而两年后九龄罢相
8、林甫专权,王维深感仕途艰难官场险恶。玄宗开元二十九年,王维隐居终南山,开始亦官亦隐生活,王维山水田园诗创作也进入重要时期,其中蕴含深厚禅意诗作不少出自此阶段。如终南山终南别业山居秋暝渭川田家辛夷坞山中田园乐辋川集并序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等,可知禅宗思想对王维思想生活方式及诗歌创作产生深刻影响。安史之乱起,王维为贼所得,被迫任伪职。后唐军收复长安,王维因凝碧诗及其弟削官赎兄罪免罪,豁免后闲居辋川,自此王维虽恢复官职并获得提升,但他已无心于仕途,静心修佛,参禅诵佛来获得心的平和。酬少府中写道: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表现了诗人晚
9、年厌倦世俗、参禅好静、淡薄闲适的隐逸情怀。最后,王维在诵佛参禅中送走了余年。纵观王维一生,禅宗思想与道家思想在其中晚期产生着重要影响。王维身处盛唐社会好佛的大环境中,而追求清净自然、行卧自由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情趣的结合的禅宗逐渐适合了中国士大夫审美需求。禅宗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进入彼岸世界的方式,使得士大夫们既可以享受人世繁华,又可以现世成佛,走向彼岸。王维受家庭及自身经历官场沉浮影响后,静心奉佛,从禅宗思想中获得精神的安慰与解脱,在禅宗道家思想与山水自然中得到心的平静、物我相忘、生死平和的感悟。那么,禅宗思想是怎样影响诗人王维及其诗歌作品呢?我们将从王维山水诗作中富有禅意的重要作品来探究这一问题,
10、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王维的思想及其作品中的丰富意义。二、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畴。对于文本构成的三个要素“言、象、意”之间的关系,王弼曾诠释道:“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在王弼看来,“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结构。而我们读王维的诗应该透过诗歌语言呈现出的“象”来理解其中的“意”,尤其是其中蕴含的禅意,这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读懂王维的诗歌及人生追求。禅宗以“无念为宗”,追求心空的境界。心空,则无欲、无执、不生、不死、大休、大息,达到永恒的涅槃。这种性空即是佛,见
11、性成佛。南北宗思想同中有异,相异中又有共通之处,而这些都对王维产生了重要影响。禅宗思想融入王维诗歌意境中主要表现为:以自然为载体,以寂静为魂魄,以永恒本体的诉求为目标,以感发、顿悟、妙悟为方式,以禅理入诗、以禅趣入诗,营造“无意为佳”的冲淡、空寂、闲适、人与物相融两相忘的无我意境。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一)空寂清静王维山水诗歌中的禅意首先突出的表现为空寂清静之境,如: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山中辛夷花,空山中自开自落,不受人的影响,全然出于自然本性,清净而任其自然。出于自然而又回归自然,亦无生的欢欣亦无死的悲伤,在时空界限中泯灭。这
12、首诗被胡应麟称之为“入禅”之作,诗中表达出“不生不灭”的佛性真知,佛的“花身”样的启、澄明、敞亮及禅宗思想中对待事物的恬淡、超然态度。又: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诗人有闲情才能观赏桂花的漂落,夜静才感觉春山是空的。春山整个氛围是静的,正因为如此之静,以至于月儿从薄雾中出来都惊动了山中的鸟儿,以动写静,自此物与心都达到了静的极致。然而,笔锋一转,鸟鸣春涧中,鸟鸣非但未扰乱春山中的寂静,反添另一种静的趣味,以动衬静,物我两相忘。此诗中以静求悟,诗人的心静才能感悟物的静及其趣味,通过静来表现顿悟、妙悟的直觉智慧与冲淡超然的心灵境界,从而使自然与我相融合。空山不见人,
13、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空阔的山中不见人影,只听见人声;不见人对应人声,人语衬托出山的空寂。密林里的落日返照过来,再一次返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青苔对这并不陌生,黎明日出时分,正午之时这都曾着落而来,而现在黄昏时它又返照而来;曾照对应返照,点出禅宗里的“返照”思想,体现清静虚空心境。禅宗强调“对境无心”“无佳为本”即对一切境遇不生忧喜,不尘不染,心念不起。而整首诗体现出出世与入世之间关系,它追求在俗常生活中的顿悟成佛,它要打破在世和出世界限,对两者采取不即不离、不占不弃或超越即离、粘弃的特殊立场,而其超越也就打破两者界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
14、馆)诗人独坐森林里,为人所不知,可弹琴亦可长啸来解孤独,还有明月来相伴。弹琴长啸来解救诗人独坐,而明月相伴是来解救深林人不知,而独坐正是因为无人知,诗人在超逸妙趣里参悟出浓厚禅意:以矛盾破矛盾法,即在世俗生活中靠心灵的直觉、顿悟来打破打通事物间的界限的禅悟之法。在静思,在弹琴长啸明月相伴中,诗人找到了完美的自我体验,实现自我解救。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垂。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山)这首诗写作者在终南山的隐居生活,诗人脱去世俗烦恼,心境明净、高远,生活悠闲自在,随着自己的性情游赏山水美景,自由而悠闲,语言自然清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5、与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俞陛云诗境浅说中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气,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化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而这首诗表现出了禅宗理念:对一切外境之物不生执着取舍之年,无所依碍。从而超然物外追求淡薄闲适之趣。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香积寺)诗人信步游逛,进入深山,山谷幽深,没有人的身影,却传来钟声;潭水空净,泉声悠悠;空寂冷静环境,阐发出禅心安定制妄念的空灵禅理。另外,钟声与泉声以动衬静,烘托出山谷幽深空寂。(二)物我两忘王维山水诗歌中除了具有空寂清静禅意外,还表
16、现为无我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他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佛教认为,“我”乃是由“色”和“名”两部分组成的。“色”,指肉体,肉体的生长毁灭是人不能控制,因此肉体是不属于人的东西。“名”,属于心理的现象,是由思维、感觉、意识等组合起来的,它不停地生灭变化。所以没有一个常住不变的“我”存在。“无我”是佛教的基本教义。王维受佛教禅宗思想影响,定而静,心静观物,物我
17、两相忘,从而达到无我境界。如: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人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戏赠五弟)这首诗是王维“知南选”回长安后隐居终南山所作,表达自己真心隐居修道,只求清静淡泊,达到物我两相忘境界。“人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表现出人与物和谐相处,融为一体,“动息自遗身”便是无我境界。此外“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与“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竹里馆)都表现出欣赏自然时的物我两相忘的“无我”境界。(三)闲适自由、随缘任运禅宗吸取道家返璞归真、清静无为思想,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还表现为闲适自由、随缘任运的境界。景德传灯录说:“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
18、”王维的亦官亦隐生活状态正是以这种闲适自由心境观赏身边景物,诗歌中闲适自由、随缘任运的禅意便不由自主流露出来。(酬少府)诗人守护心的清静,万事不关心,任心自由,随风吹解带、山月照琴,追求主观精神的自由境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连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自可留。(山居秋暝)空山中秋雨过后,天气凉爽;明月在松林里相照,清澈泉水在石上缓缓流过;而那浣纱女子结伴归来,竹林里传来阵阵喧笑;渔船沿水而下,摇动着莲花;任凭春日的芳菲消失,王自可停留。诗句清新,动静相结,风景如画,清幽静淡而又生趣盎然,充满了闲适自由禅意。“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
19、山客犹眠。”(田园乐)一切都随自然,超脱自在,表现出闲适自由随缘任运的禅意。总之,王维通过吸取佛教禅宗思想,以静观物,心空物静,从而使其山水诗中蕴含了空寂、闲适自由、物我相忘的无我禅意。三、禅意的意象应用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畴。我们这里说的禅意的表现意象为王维山水诗中具体的艺术形象,主要指山水、花鸟、夕阳、白云、落日、明月、泉石等具体可感的自然形象,而这些意象被赋予了特殊的禅理禅趣意味。其中空山、白云、飞鸟、夕阳是其诗中最常见的意象。(一)禅意常见的表现意象及象征意义空山意象如: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寂寞柴门人不到,空林独与白云期。(早秋山中作)飞鸟意象如: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
20、。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滦家濑)飞鸟象征着追求自由,另外一方面象征着回归自然。而山鸟形象是自由自在的喻体,表现诗人愿远离官场政治回归自然的意向。白云意象如: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归辋川作)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白云回望回,青霭入看无。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文杏馆)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答裴迪)白云意象纯洁、飘逸去俗同隐者形象相符合,白云的淡然幽静同诗人闲适自由、淡泊宁静意趣相吻合,故白云意象充满了禅意。夕阳意象如: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够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
21、式微。(渭川田家)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迢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归嵩山作)夕阳意象展示回归自然主题,暗喻人生归宿。(二)意象组合的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诗歌中运用大量意象,而这些意象主要组合规律有直接组合有间接组合,而在组合意象时诗人往往采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声色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相调动方法来实现构建动人具有韵味画面。王维诗歌作品中除了将不同意象组合营造意境外,还在意象组合中采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方式来表达诗人心定以静观物获得物我两相忘的禅意。如“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滦家濑)诗中采用的是以静写动,在秋风秋雨中,水与石头相戏,跳波与跳波相溅
22、,溅起的跳波又同飞起的白鹭相逗,在整个动态的流动画面中将静烘托出来。诗境中唯有静溅起的跳波才能使白鹭惊复下,因此诗中凸显了神秘静的永恒。另一首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整首诗中动中含静,以动衬静,将空寂禅意表露无遗。此外,“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不知香积寺好,数里入云峰。(过香积寺)等采用虚实相生,衬托出淡泊宁静、隐逸之境。另外王维山水诗歌中往往将形、声、色相统一将光线、色彩的变幻无穷来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从而形成声色兼备的美感与物我相容达到无我境界。“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将苍苔的翠灵动起来了,人与物相融和一体。”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
23、积寺)泉声,日色相协调将读者置于立体山水画面中。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与落花啼鸟纷纷乱,涧户山窗寂寂闲。等都是讲视觉与听觉统合起来,衬托环境中的静闲。“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日落红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则是采用鲜亮色彩的组合予以读者深刻形象。由此可知王维对山水自然观察得细致真切,从而获得心灵寄托与慰藉。王维在诗歌意象的组合中善于以禅入诗,采用动静相生、虚实结合创造出含蕴深远自然浑成充满禅意禅趣禅味的山水诗情画。而诗中的深厚禅意同佛教的禅宗思想与老庄道家思想密切相关,从而使王维的山水诗在中国山水诗中别具风格,值得后人不断学习与研究。结
24、语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及其意象从王维受儒释道思想影响,王维山水田园诗的禅意,王维禅意诗的表现意象来进行论述。 然而,在写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如选题的角度、禅宗思想的理解、作品中禅意的感悟、论文格式等,通过戴老师的耐心细致认真指导与建议及鼓励下,最终经受住挑战克服了困难,获得了成功。论文写作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独立工作,而是人与人的交流与对话,是一项独而不孤的有意义的工作。 通过这次论文写作,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学术人的艰辛。它是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持续性的工作,需要耐心与热情,这样才能在艰辛中体悟到那份欣喜。论文写作终于完成了,虽然以我之力未能达到我所要的最好期盼,但这只是个开始。参考文献1童庆炳
25、.文学理论教程M.:高等教育,2005.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大学,1996.3文鹏.王维诗歌赏析M.广西:广西教育,1991.4周裕锴.中国禅宗与诗歌M.:人民,1992. 5矗.王维的禅境与意境理论J. 文艺理论研究 ,2007,(3).6傅绍良.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J. 唐都学刊,2005(6).7雒.王维上水诗诗的禅意和回归主题J.民族研究,2006(7).8.于俊利.栖居在诗意中论王维山水诗意境美N.师学院学报,2007-04-02.9建生.论“诗情画意”之生成以王维山水田园诗为例N华中师大学学报,2001-02.10樊泳湄.王维山水意境探微J.社会科学,2003(3).11.王辉斌.王维诗歌编年考订N学院学报,2008-02-08.12.吴功正.王维的审美心理经验研究J齐鲁学刊,2003(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