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4.36KB ,
资源ID:188131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8131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Word格式.docx

1、二是维护程序公正。人民检察院监督民事、行政司法程序遵守程序公正的客观性和确定性的标准,严格遵守公平原则与诉讼规律展开,促使诉讼参与人在整个司法过程中得到平等对待、尊重和保障,约束程序主体的诉讼活动,实现诉权与审判权的相互制衡。司法权威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础。司法权威在民事、行政诉讼中体现为审判权与检察权的正确行使而形成的社会公众对司法权的敬畏和尊重。维护司法权威既包括支持人民法院正确裁判,对审判权的直接维护,也包括通过法律监督纠正存在错误的司法裁判,维护由检察权和审判权共同形成的司法权威。3.民事行政检察的根本任务是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在民事、行政诉讼中,司法机关将法律运用到具体的矛盾纠纷处

2、理和评判中,由于受到法律的概括性、社会价值的多元化、裁判者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倾向等因素的影响,法律的统一正确适用和实施在司法实践中可能会出现偏差。民事行政检察在人民法院的法律适用环节对民事、行政实体法和程序法中出现的标准不统一、程序不规实施法律监督,充分保证了法律实施的权威性、至上性和连续性。在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前提下,民事行政检察进一步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充分发挥法律在规经济秩序、规公权力运行方面的重要作用。二、民事行政检察的性质民事行政检察作为检察制度和检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最重要的属性就是法律监督属性。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是检察机

3、关为保障民事行政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而进行的法律监督,其性质是对公权力的监督。检察机关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监督对象是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裁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调解书,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行为,法院在执行活动中的情形以及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等,而不是任何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活动。检察机关在当事人之间保持客观、公正立场,对当事人在诉讼中的行为不直接进行监督,必要时通过监督人民法院的审判和执行活动予以纠正。第二部分 我国民事行政检察制度的历史沿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行政检察制度在立法上及实践中都经历了较长的、曲折的过程。一、建国初期,我国检察机关初步开展

4、参与民事、行政诉讼活动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试行组织条例第3条规定,检察机关的职权之一是“对于全国社会与劳动人民利益有关之民事案件及一切行政诉讼,均代表国家公益参与之”;第10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署第三处的掌管之一“关于全国社会与劳动人民利益有关之民事案件参与事项”。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第3条和各级地方人民检察署组织通则第2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署、各级地方人民检察署“代表国家公益参与有关全国社会和劳动人民利益之重要民事案件及行政诉讼”。1954年9月,中华人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4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职权之一是“对于有关国家和人民利益

5、的重要民事案件有权提起诉讼或参加诉讼”。从当时各地的实践来看,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活动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在参与民事诉讼的方式上,既提起诉讼,也参加诉讼;二是参与民事诉讼案件的围比较广泛,大多是涉及国家公共利益的案件。二、20世纪80年代初期,检察机关基本未开展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业务1978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后,1979年开始起草的民事诉讼法,从起草到颁布试行,历时两年多。在此过程中,就人民检察院参与民事诉讼问题,立法机关组织了多次讨论。从民事诉讼法初稿到全国人大颁布试行,共有7稿,其中前6稿都有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活动的条款,以第6稿规定得最为具体、全面,共有15个条款,容主要有:人民检察院有

6、权代表国家提起或参加涉及国家和人民重大利益的民事诉讼;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提起民事诉讼,参加诉讼的检察人员有权申请回避,提供证据,参加辩论,变更、撤销诉讼;人民检察院提起或者参加民事诉讼,参加诉讼的检察人员,有权查阅案件材料,进行调查,对诉讼活动实行监督;人民检察院参加诉讼的,由检察人员发表意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等等。在第6稿征求意见时,各方面的看法基本一致,但检察机关部的观点却不统一,主导性的意见是不同意检察机

7、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其主要理由有:检察机关人力不足,忙于打击刑事犯罪,无暇顾及民事监督,以及检察机关从来没有参加过民事诉讼等。结果造成草案定稿时删掉了有关条款,只留下了一条原则性规定,即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国民事诉讼法(试行)第12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以及第3条第二款规定:“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由于上述规定只是原则性的,没有具体规定,加之检察机关忙于“严打”刑事犯罪,思想重视不够,执法水平也有一定的限制,因而在80年代初期,检察机关基本上没有开展对民事、行政检察监督业务。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现

8、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的总体模式初步形成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检察机关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切实发挥检察机关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的作用,在1986年下半年以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一些地方人民检察院着手对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行政诉讼活动及实行法律监督问题进行调研,并在一些地方开展了试点工作。1990年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法律监督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六个省(市)进行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法律监督试点工作,并对检察长列席同级法院审委会和检察院对法院的执行活动实施监督作出了规定。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

9、华人民国行政诉讼法第10条、第64条和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国民事诉讼法第14条、185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形成了我国现行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总体模式。四、当前民事行政检察多元化监督格局初步形成在20余年的民事行政检察实践中,检察机关依法通过抗诉方式实施法律监督,并积极实践,不断探索,创设了再审检察建议、纠正通知、检察建议、改进工作检察建议、建议更换承办人、移送犯罪线索等多种监督方式。伴随着民事诉讼法2007年的第一次修订,在完善监督、强化监

10、督的实践和立法需求的推动下,2010年全国第二次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民事行政检察多元化监督格局的概念。最高人民检察院随后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事行政检察工作的决定对构建民事行政检察多元化监督格局提出了基本要求,即“坚持把抓好抗诉作为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中心任务,充分运用抗诉手段监督纠正错误裁判。同时,注意抗诉与其他监督手段的综合运用和有效衔接,注意发挥各种监督手段的整体效能。把抗诉与再审检察建议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两种监督手段,进一步规适用围、标准和程序,加强跟踪监督,促使错误裁判依法得到纠正。把纠正错误裁判与纠正行为有机结合起来,既要依法提出抗诉,又要通过发出纠正通知书、更换办案

11、人建议书,及时监督纠正法院和法官在诉讼中的行为。把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与发现、移送司法不公背后的职务犯罪线索有机结合起来,建立民事行政检察与职务犯罪侦查部门的案件线索双向移送、处理结果双向反馈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整体监督的优势、合力与实效”。2012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对民事诉讼法修改,进一步明确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并在执行程序中进一步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在多个方面曾设检察监督的具体制度和程序,扩大了监督围,增加监督方式,强化了监督手段,解决了一些长期以来民事检察工作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2、:一是增加了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损害两益的调解书及审判人员行为进行监督的规定,从过去主要对民事裁判进行监督发展为对诉讼结果、诉讼程序、执行活动的全面监督;二是新增了检察建议、调查核实等监督方式和手段;三是,确定了检察机关申诉案件的审查处理期限为三个月;四是规了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的条件即民诉法第209条。全国检察机关依照修改后民事诉讼法关于检察监督的规定,依法全面履行民事诉讼监督职责,综合运用抗诉、再审检察建议、检察建议等多种监督方式,对包括裁判结果、审判程序和执行活动在的全部民事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监督格局。同时,行政诉讼法的修订工作也正在进行,这为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增添

13、了新的活力,也提出更大的挑战。第三部分 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实务在这一部分我主要结合市民事行政检察工作自民诉法修改以来的实际工作情况,来介绍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主要职能和审查程序等具体容。市检察机关(共45个单位,包括市检察院、5个分院、38个基层院、铁路运输检察院)中独立设置民事行政检察部门的有40个单位,占总数的88.9%;渝中、渝北、大渡口、南川和铁路运输检察院等5个单位是合署办公,占总数的11.1%。截止今年6月,市检察机关共有民行检察人员185人。具体的配备情况是:市检察院12人,分院共31人,基层院和铁路运输检察院共142人。2008年至2013年,全市检察机关受理不服法院生效裁判民行申

14、请监督案件数分别是2033、2753、3037、2648、2477、2681件。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基本职责是对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通过依法监督诉讼和裁判不公、审判人员行为等问题,启动相应的法律程序、提出相应的司法建议或意见,促使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程序和纠正情形;对正确裁判则要做息诉服判工作,维护司法公正和权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一、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主要职能介绍(一)办理抗诉和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对诉讼结果的监督检察机关发现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或者发现民事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不宜提出抗诉或再审检察建议以

15、及不适用再审程序的,可以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进行监督。1提出抗诉及发出再审检察建议的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行政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人

16、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14条中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外,对本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现有行政诉讼法规定的情形下,行政申诉案件的抗诉条件主要参照民事申诉案件的抗诉条件。2.提起抗诉或发出再审检察建议的法定情形(1)抗诉情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第208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检察机关办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抗诉条件是: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

17、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

18、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注意: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85条规定,下面两种情形只能提出抗诉不能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2)发出再审检察建议的情形一般情况下,除了前面强调的两种情形必须抗诉外,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符合民诉法第200条规定的其他情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检察建议。但是根据人民检察院民事诉讼监督规则(试行)第8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请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抗诉,而非发出再审检察建议:一是判决、裁定是经同级人民法院再审后作出的;二是判决、裁定是

19、经同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作出的;三是其他不适宜由同级人民法院再审纠正的。市检察机关办理抗诉案件情况:2008年至2013年,全市检察机关提出民行抗诉案件数分别是184、221、255、298、418、286件;抗诉案件改变数分别是109、144、190、202、301、312件(含往年积案)。抗诉工作逐步呈现出符合诉讼规律、监督结构合理的格局。市检察机关办理再审检察建议情况:2008年至2013年,全市检察机关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案件数分别是185、273、369、167、205、371件;再审检察建议采纳数分别是138、269、310、146、175、358件.下面举一个具体的抗诉案件:唐某

20、诉程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抗诉案【基本案情】申诉人:唐某。其他当事人:程某。1998年,唐某与渝兴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签订房地产买卖合同以12万余元的总价购买位于家湾正街房屋一套,并在该合同上加盖了私章, 但无唐某手写签名。双方办理权属登记之后,唐某取得了该房屋的权属证书。2000年11月7日,市九龙坡区房地产交易中心(现为市九龙坡区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收到以唐某为卖方、程某为买方,双方当日签订的市房地产买卖合同(总价8万元,加盖有双方私章,无唐某手写签名)、房地产交易合同登记申请表(加盖有唐某和程某私章,无手写签名)以及卖方申请书和买方申请书(均由程某之夫向某书写,分别盖有唐某和程某的私章),次

21、日收到补交的购房款收条(仍由向某书写并加盖有唐某私章)和唐某的婚姻状况证明材料后,办理了该房屋买卖合同登记,登记号为(九区2000 )买卖第7595号,并办理了过户登记,程某遂取得了该房屋的权属证书即房权证105字第039385号房屋所有权证。2003年4月,唐某以其从未与程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为由,向九龙坡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确认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市九龙坡区房地产管理局填发该房屋所有权证的行政行为并撤销该证。九龙坡区法院作出一审行政判决:维持市九龙坡区房地产管理局对唐某与程某房屋买卖进行的房屋权属转移登记和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向程某颁发的房权证105字第039385号房屋所有权

22、证。唐某不服,提出上诉,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行政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唐某仍不服,向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该院裁定指令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再审,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06年作出再审行政裁定,以唐某并未授权王胜银代为提起行政诉讼、原告主体不适格为由,裁定撤销原一、二审判决,驳回唐某的起诉。但该裁定书在“经再审查明”部分认定: 2000年11月7日,唐某与程某盖章签订制式房地产买卖合同,同时向房屋管理局登记部门递交了申请书,填写申请表并提交、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等材料进行审查,经登记部门初审、复审、终审,次日又补交了唐某的婚姻状况证明和程某购房付款收条后,获准房屋权属转移登记

23、。2007年3月,唐某向九龙坡区人民法院提起本案民事诉讼,请求确认2000年11月7日签订的卖方为唐某、买方为程某的登记号为(九区2000 )买卖第7595号的市房地产买卖合同无效;在举证期限又增加请求判决被告将本案诉争房屋返还给原告。另查明,在原行政诉讼中,周立太律师事务所委托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对卖方申请书和收条上的“唐某”签名进行司法鉴定,其结论为:署名“唐某”的卖方申请书和收条上的署名字迹“唐某”与唐某本人的签名字迹样本不是同一人所写。在本案原一审审理中,程某之夫向某承认(九区2000 )买卖第7595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上记载的容以及卖方申请书和收条上的手写文字包括“唐某”签名均是

24、由其亲笔书写。还查明,本案诉争房屋的国土使用权证“九区国用(99)字第31164号”至今仍然未过户到程某名下,依然是申诉人唐某的名字。【原审裁判】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于2007年作出一审判决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规定,对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再审行政裁定书确认的事实,本院应当采信。唐某没有举证证明诉讼时效期间有中止、中断、延长的事实,因此唐某的起诉已超过诉讼时效。唐某以房屋买卖合同只有盖章没有签字以及卖方申请书和收条上的“唐某”签名系向某所写为由否认讼争房屋买卖是其真实意思表示的主,由于唐某没有举证证明房屋买卖合同的盖章是伪造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

25、规定第二条的规定,(九区2000 )买卖第7595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应当是合法有效的;并且,根据该行政判决确认的事实,唐某、程某是同时向房屋管理登记部门申请进行房屋权属转移登记的,也佐证了房屋买卖是唐某的真实意思,故唐某的主无相应的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遂判决:驳回唐某的诉讼请求。唐某不服该判决,向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二审判决认为,本案已经查明(九区2000)买卖第7595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买方为程某、卖方为唐某,该合同由双方盖章,无手写签名,同时查明了卖方申请书和收条上的手写文字包括“唐某”签名经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均不是唐某所写,而是案外人向某所书写。由此,虽然卖房

26、合同上有唐某的印章,但证明房屋已经出卖的其他证据均证实该房屋买卖不是唐某的真实意思表示,故(九区2000 )买卖第7595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是无效合同。双方签订的合同无效,程某无论用什么形式占有、使用唐某的房屋都是在持续的侵权中,加之唐某知道房屋被他人侵占后,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申请解决,因此,唐某的起诉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故判决:一、撤销原一审判决;二、(九区2000)买卖第7595号市房地产买卖合同无效。程某不服该终审判决,向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该院于2008年6月作出再审判决认为,唐某与程某的房屋买卖合同有效。虽然买卖申请书和收条上唐某的签名不是唐某本人书写,但有生效的市第一中级人

27、民法院( 2006 )渝一中行再终字第1014号行政裁定书认定的事实,以及卖方唐某的申请书、房地产买卖合同、收条上均加盖有唐某印章。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唐某虽然没有在房屋买卖合同上手写签名,但在房屋买卖合同上加盖有唐某的印章,该合同依法成立。故唐某与程某的房屋买卖是唐某的真实意思表示。同时,程某的房屋所有权登记申请,亦经登记部门审查,并获得批准登记,由发证机关向其颁发了房屋所有权证。原二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适用法律不当,依法应予撤销。程某的申诉理由成立,本院应予支持。遂判决:一、撤销原二审判决;二、维持原一审判决。唐某对该再审判决仍然不服,向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市高级人民

28、法院于2010年作出民事判决认为,对于唐某提出其起诉未超过诉讼时效的问题,双方在本院再审审理中均无异议,本案争议的焦点是双方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唐某与程某所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合同以及过户申请表,双方均加盖了各自私章,没有双方的手写签名。根据中华人民国合同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因此,合同上的盖章与签名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当对其加盖的印章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唐某辩称其从未使用过该私章,但唐某在1998年12月11日购买讼争房屋并办理权属登记时,其买卖合同以及登记申请手续均加盖了私章,亦无手写签名,故唐某的辩解明显

29、与事实不符。同时,唐某又无证据证明该印章系伪造或系他人盗盖,无法推翻该印章的真实性,其主房屋买卖合同系程某单方制作、不是唐某的真实意思表示,证据不足。对于卖方申请书和收条上的手写字迹及“唐某”签名,程某认可系向某代写,但该申请书及收条均加盖有唐某的私章,唐某无证据否定该印章的真实性,其主卖方申请书和收条系伪造,证据亦不充分。唐某否认其使用过私章,但又不否认其1998年购买该房时购房合同及过户手续上私章的有效性,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其在买房和卖房时均在合同上加盖私章而无手写签名,两个行为前后一致,符合常理。对于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 2006 )渝一中行再终字第1014号行政裁定,是以主体不适格为由从程序上驳回唐某的起诉,该裁定对于市九龙坡区房地产管理局办理讼争房屋过户登记并向程某颁发房屋所有权证的具体行政行为,并未认定为而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仍然合法有效。从办理过户登记的程序上看,需要出卖人持本人原件、房屋权属证书原件,并提交由本人签字或盖章的房屋买卖合同、过户申请手续等资料,并经房屋登记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办理过户登记。唐某无法证明其、房屋权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