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70.90KB ,
资源ID:188002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8002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步步高四川专用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排查 通史重构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会眸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步步高四川专用高考历史二轮专题排查 通史重构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会眸Word下载.docx

1、485年(1)439年北魏统一北方。(2)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1)政治上: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组织;迁都洛阳。(2)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3)民族关系上: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1)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3)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基础王安石变法1069年北宋初年因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进而出现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1)理财方面:推行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2)军事方面: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

2、、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3)文化方面: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等(1)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2)提高了军队战斗力。(3)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欧洲宗教改革1517年1415世纪以来欧洲封建制度衰落,资本主义发展,天主教会奢侈腐化(1)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主张,主张简化宗教仪式。(2)加尔文将“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3)亨利八世规定英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解放了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某些障碍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1)颁布“二一九法

3、令”,废除农奴制。(2)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3)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1)积极: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2)消极: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明治维新之前闭关锁国,封建落后。(2)“黑船事件”后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3)武装倒幕,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明治政府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等级制度,实现“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殖产兴业;承认土地私有制,统一征收地税,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3)文化上:推行文明开化政策。(4)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人才(1)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先进的

4、工业国;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亚洲第一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2)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给亚洲邻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考向一中外历史上不同时期社会转型时的改革对比典例1(2013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5、。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知识定位梭伦改革VS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影响关键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正确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第(1)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进行概括说明即可。第(2)问包括两个层

6、次,先归纳、概括“事商贾”的危害,说明其对秦国发展的不利影响;再联系雅典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社会发展的情况,说明其消除贵族特权、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答案(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逐步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比较类材料及设问的抢分策略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比较类设问的非选择题的数量越来越多,其主要形式有三类:一类相同点比较类:这种设问类型呈现的方式主要有“比较在上的相同点”“指出和在方面的相同点”“比较在上的共同点”等。二类不同点比较类:这种设问类型呈现的方式有“概

7、括和的不同特点”“指出和在方面的不同点”“和相比,在方面发生的新变化”等。三类异同点比较类:其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和进行比较”等。考生常见失分原因(1)不能把材料所给的时间、事件、人物等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客观、全面地对材料进行解读,避免断章取义、主观臆断。(2)无法确定比较的方向,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无法确定比较的限定范围。(3)语言表达不够简练。组织答案时注意围绕着问题的核心进行比较。注意语言的规范,不要把自己的观点、评价绝对化。考场抢分策略(1)明确比较对象。首先要依据材料和问题明确比较的是哪几类历史事物或者比较哪些历史人物。(2)明确比较方向。要确定需要

8、比较的是二者的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既比较相同点又比较不同点。(3)找准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是解题的关键步骤。对于没有明确比较内容的题目,要依据材料的叙述角度、设问的层次性等确定比较点。(4)组织答案。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首先明确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等,在具体叙述时要加上“都”来表示回答的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对于不同点的答语也要有一定的指向性。典例2江苏高考)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

9、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

10、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知识定位商鞅变法VS孝文帝改革条件、特点、影响等辨析设问第(1)问的“有利条件”根据“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等信息概括;“特点”根据“种种之创新”“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为最有

11、功”等信息分析。第(2)问的“作用”从减少改革阻力的角度分析;“原因”根据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分析。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第一句话中提炼;第二小问可从改革者的目的、勇气与信心等角度概括归纳。答案(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多角度对比

12、理解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1 条件(1)商鞅变法:经济基础的变化;地主阶级开始掌权;理论依据形成;最高统治者支持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黄河流域已有的文明基础;冯太后推动学习汉文化。2 目的富国强兵,使秦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缓和民族对立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巩固统治。3 性质汉族封建地主阶级改革。少数民族贵族的封建化改革。4 内容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奖励军功、加强集权;改革社会风俗。第一阶段改革重点是建立新制度;第二阶段迁都、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移风易俗。5 结果成功。变革了社会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开始确立中央集权制,推动历史前进。但是带有局限性。发展了北方经济,巩固

13、了统治,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6 对文明发展的作用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新的封建生产关系。实现鲜卑族的汉化,促进民族融合与共同繁荣。7 以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例,说明改革的成功与改革家的政治智慧密不可分。利用“南门徙木”宣传改革的决心和诚意,为各种措施的实施铺垫舆论基础;采用分步实施的策略,循序渐进地进行多项改革。利用迁都巧妙地摆脱顽固势力对改革的阻挠和破坏。考向二历史上的变法改革与关注民生的关系典例3山东高考)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

14、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畜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辨析设问本题以宋代话本为材料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史实。第(1)问考查王安石变法的消极影响。由材料信息可知,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新法扰民的现象。第(2)问考查史料的相关知识,史料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史学著作和文学作品属于二手史料,需要仔细的研究考证,去除夸张、虚

15、构、歪曲的内容,还原真实的历史后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依据。答案(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押题1(立意:从文明的交流融合视角审视明治维新)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对近代日本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材料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年)(1)

16、结合日本历史,说明福泽谕吉为什么提出“汲取欧洲文明”的主张,明治维新中有哪些“汲取欧洲文明”的做法?试举两例。(2)材料认为“汲取欧洲文明”的理想途径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原因:欧洲文明是工业文明,代表历史发展方向;日本门户被美国打开,出现民族危机;日本长期闭关锁国,国力落后,需要壮大自身实力;中国深受列强欺凌的现实引起日本有识之士的警觉。体现:殖产兴业、文明开化。(2)途径:先学文化再学制度最后进行物质建设。态度:赞同;福泽谕吉关于学习西方必须思想、制度、经济多管齐下的主张很有见地,遵循先难后易的原则,有利于减少阻力,对明治维新有指导和推动作用。或不赞同;所列出的

17、文化制度经济的学习顺序具有理想化和机械主义的弊端,在实践中很难操作。解析第(1)问实际考查明治维新的原因,需要结合当时日本面临外来侵略问题和西方文明的特点来回答,做法考查明治维新的内容,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任举两例即可;第(2)问先概括理想途径是什么,“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即先学文化再学制度最后进行物质建设;然后明确观点,阐述理由时要史论结合,语言规范。押题2(立意:从近代化模式多样性审视中、俄近代化改革)材料一“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

18、历史的连续性。正因如此,史学界才有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历史争鸣回顾戊戌材料二1860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1)据材料一,指出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国1861年改革遵循的“西方模式”的含义?如何理解“俄罗斯特殊性之路”?答案(1)依据: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

19、(2)含义: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解:改革不彻底;废除了农奴制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1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答案(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 行郡县等。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 行汉化政策等。(

20、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解析本题通过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比较考查学生对改革与社会转型之间关系的理解。第(1)问学生要结合两次改革的背景判断改革前商鞅和孝文帝所面临的社会矛盾各是什么,再举例说明两次改革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第(2)问实际上是从改革的方式、作用的角度比较两者的异同。2 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改革,从社会文明演进的角度看,都带有“现代化”进程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上的一座巍峨丰碑,它有力地荡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旧制度、旧习俗、旧观念,建立、巩固和发展了新型生产关系与

21、上层建筑,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中国古代史资料材料二在今天中国的范围乃至整个东亚,在十九世纪以前的二千多年间,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一直是总体上最先进、文化水准最高的民族,所以对其他民族而言,“现代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就是“汉化”的过程。当然,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等方面的限制,想汉化未必化得了,但要进步就只能学习汉族文化却是别无选择的道路。不仅前面提到过的各个民族毫无例外,就是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也都证明了这一点。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元(拓跋)宏迁都及其汉化(1)结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论证材料一中“战国变法运动是中华文明演进史

22、上的一座巍峨丰碑”的观点。(2)试结合材料二,从“现代化”的角度简述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答案(1)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转型。(2)孝文帝改革的实质是鲜卑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即由奴隶制文明到封建制文明,由鲜卑化到“汉化”的演变过程。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虽然失去了民族特色,但促进了民族融合。(对孝文帝改革持肯定态度,论证严密、合理,可酌情给分,持否定态度的不予给分)解析从“现代化”这一角度分析,商鞅变法体现了由奴隶制文明到封建制文明的转变,而孝文帝改革则体现了由奴隶制文明到封建制文明,由鲜卑化到“汉化”的演变。第(1)问实

23、质是对变法内容和影响的考查,结合教材知识对号入座即可。第(2)问,要从两个方面理解孝文帝改革的实质及认识。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

24、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在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据王安石变法简论(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答案(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2)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

25、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解析第一问注意对王安石变法内容的设问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属于基础知识能力考查,回顾教材即可回答。第二问和第三问实际都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方法问题。评价历史事件,我们应该首先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生产力标准,应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地加以评判。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的力量大大削弱。思想文化上,经院主义神学日渐衰落,文艺复兴唤起的理性主义和批评精神在知识分子中迅速传播,产生巨大影响,这一切都为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16世纪20年代,马丁路德在德国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全德;在瑞士,加尔文的改革活动进一

26、步扩大和加深了新教的影响到16世纪中叶,新教的三个主要教派,即马丁路德创立的路德宗、加尔文创立的归正宗和作为英格兰国教的安立甘宗,都已在欧洲出现新教虽然有很多派别,但在教义方面有三个共同原则,即因信称义、信徒人人都可成为祭司和圣经具有最高权威,这三大原则和天主教是针锋相对的。 鳌江论坛(1)依据材料概括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因信称义”与天主教的“针锋相对”之处,并指出这一思想的进步意义。答案(1)新兴的民族国家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2)不同之处:天主教宣扬因行称义,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而新教宣扬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只有

27、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进步意义: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起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解析第(1)问材料主要从政治“神圣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的力量大大削弱”、思想文化“经院主义神学日渐衰落,文艺复兴唤起的理性主义和批评精神在知识分子中迅速传播,产生巨大影响”两方面阐述了宗教改革背景,概括即可;第(2)问天主教强调因行称义,人得救要靠教皇和教会,而因信称义,则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作用;进步意义主要是动摇天主教会地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5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当我

28、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美)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著全球通史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1)怎样理解“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答案(1)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1861年改革是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或使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2)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法制化。(答具体措施也可)着眼点:国家结构的变化。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俄国惨败,由此导致了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