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106.38KB ,
资源ID:187918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7918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备战江苏高考语文专题12 附加题之文言语段江苏高考语文精编版分项汇编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备战江苏高考语文专题12 附加题之文言语段江苏高考语文精编版分项汇编文档格式.docx

1、【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试题点评】准确断句,首先要着眼全篇,整体把握,在粗通文意基础上据上下文定夺如何点断,最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读一句断一句;尤其要注意的是,若有一处存疑,则不应乱断,可暂时搁置,继续研读下文,然后据下文理解反推上文文意,在此基础上正确点断。否则会出现连锁反应,一错再错,甚至全军覆没。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断句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找虚词,定句读。如句首虚词“夫、盖、初、唯、至若”等,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虚词“也、焉、耳、与(欤)、耶、乎”等,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3)依据固定句式,定句读。例如常见的判断句式:者也

2、;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等;被动句式:为所、受于等;其他常见固定句式:得无乎、如何、何以为等。(4)依据修辞,定句读。看是否有排比、对偶、对称、 反复、 顶真等修辞。 最后,要多读,加强语感培养。良好的语感是学习言语的关键。每天早读课,让学生用心诵读考试说明中的古文背诵篇目及其他重要篇目,巩固记诵效果,积累文言词语,更在反复阅读中培养了良好的文言语感,一举三得。古今中外,不论何种语言的学习,只要形成了良好的语感,纵使不太熟悉语法,也能很好地分清句读。2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这是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首先借助语境确定范围,如文中说“唐大家若李、杜、韩

3、及昌谷、玉溪”,这说明“昌谷”“玉溪”应是唐代的大家,而且以写诗著称;其中“玉溪”难度不大,在课内学习锦瑟一诗以及唐诗宋词的时候,应对该诗人有所了解,“玉溪”是指李商隐。“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昌谷”较难,是指李贺,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试题点评】应对方法:收集、整理必修、选修课本中(包括注解、附录)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适度向外拓展,整理记录一些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如:重要学者文人的名、字、号、代表作品,文学、文化流派这些有时都是解题的钥匙

4、。2010年考题: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分别指哪四类?文史通义作者是清代的哪位学者?2014年考列女传出自那本著作?2015年考世说新语的作者是谁?考查的都是文学、文化常识,且范围很广。 想感情,诗人的全部心灵与人格都真实无饰地表现于诗中,从而达到言为心声,诗如其人,这是第一个特点;如语段最后说“要不肯挦撦他人之言以为已言,任举一篇,无论识与不识,曰:此汤益阳之诗”,汤鹏不肯摘取别人的话来为己用,从他的诗集中任取一篇,别人都能知道是他的诗作,这说明他不沿袭他人的话。【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试题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应对方法如下:多读,多翻译,提高

5、分析、概括的能力。第三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信息的能力。如2017年“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运”,2016年是“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2015年是“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今年是“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点”,考查的方向都是一样的,都需要立足文本圈出相关的信息,然后进行概括。二、【2017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宋政和间官局编书,诸臣之文,独临川集得预其列。靖康之祸,官书散失,私集竟无完善之本,弗如欧集、曾集、老苏大苏集之盛行于时也。公绝类之英,间气所生。同时文人,虽或意见素异,尚且推崇公文,口许心服,每极

6、其至。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 (节选自吴澄临川王文公集序)22文中的老苏、大苏是指_、_。23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运。21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22苏洵、苏轼23政和间,列于官书;靖康后,不再盛行。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名师点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和谓语的确定。一般情况下,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须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

7、、反复等修辞。特别注意“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中,也可以依据句子的结构断句,比如“废其文”“所谓流俗”。2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把握。题干问的是“文中的老苏、大苏”所指何人。从文中来看,所写是宋朝的内容,宋朝以“苏”为姓,且至今有名的是苏门三父子,“老”可见应是父亲苏洵;“大”可见应是哥哥苏轼。识记文学常识。【名师点睛】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分析文章所写是哪个朝代的内容,为何称之为“老苏”“大苏”等,最后再做出判断填写。23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材料,

8、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运”,这是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不同时期”,说明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到有关时期、时间的词语,比如“宋政和间”“靖康之祸”,然后再找出这两个时期对于临川集的介绍,比如“官局编书,诸臣之文,独临川集得预其列”,这是说政和间,临川集备受重视,被列于“官书”之列;“官书散失,私集竟无完善之本,弗如欧集、曾集、老苏大苏集之盛行于时也”,这是说靖康后,临川集不如欧阳修集、曾巩集、苏洵集、苏轼集盛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名师点睛】解答此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是用自己的话概括还是摘抄原文,是概括现象还是概括观点。比如本题中“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

9、运”,这属于概括现象题,且“不同时期”,这是一个暗示,即考生可以到文中找出有关时间、国号、年号等表示一个阶段的词语,再找出这个阶段对于临川集的介绍,最后进行概括即可。本题中,只要找出“政和间”“靖康之祸”即可找出内容,最后概括即可。三、【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 分)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冶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重其事也。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钅术心亦何所发明? 聊辑见闻,以备遗忘耳。(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2

10、1用斜线“ / 冶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4 分)22除陈寿外,“前四史冶的另外三位作者是 、 、 。(3分)23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3分) 21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亦何所发明? 22司马迁、班固、范晔 23一部系统地记载历代(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典章制度的书。【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

11、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虽”“亦”这两个特殊的虚词以及“穷老尽气”和“刿目鉥心”这组并列的成分。注意前四史的作者,在教材中史记汉书后汉书出现过,三国志较为生僻。【名师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技巧点拨】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事物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进行整合,此题主要概括书籍的内容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四、【20

12、15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掖今世说业序)20用斜线“/冶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 处)(5分)21世说新语的作者是摇银摇。(1分)22根据材料,概括今世说的特点。20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21刘义庆22模仿世说新语而条目略有减少;搜集广泛;分类

13、合理;对所用文字不妄评述。20试题分析:文言文断句要注意:尽量疏通全文;要联系前后文,根据已有的标点符号,推断未知处标点;关注表句中停顿的常见的语气词。文中“者”、“其”等文言虚词是断句的一个标志。【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名师点睛】今年江苏附加卷中的文言文断句题和上年相比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在分值上稍有调整。文言断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言问句中的理解能力。断句应该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本题提示语和句末词语较多,难度相对小点。本题注意文中两个表句中停顿的“者”字。21试题解析: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问题设置为对作者的识记,分值1分,答案唯一,主要看学生的

14、课外阅读面。学生对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应该都比较熟悉。【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材料中有对今世说特点的表述,只要对文中的材料进行概括就能写出答案。从材料中抓关键句即可。如“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表明今世说模仿世说新语而条目略有减少;“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表明今世说搜集广泛;“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表明今世说分类合理;“不敢妄缀一词”,表明对所用文字不妄评述。五、【2014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今日读列女传蔡琰二诗,其词明白感慨,颇类世所传木兰诗,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犹涵养圭角,不尽发见,况伯喈女乎?又琰之流离

15、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尤知其非真也。盖拟作者疏略,而范晔荒浅,连载之本传可以一笑也。(节选自苏轼题蔡琰传)20用斜线“”给上面文青文中的面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21作为地名,文中“东京”即今天的(限填城市名)(1分)22依据材料,其中的列女传出自(3分)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宋史23苏轼从哪几方面判断蔡琰二诗为拟作?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3分)20又琰之流离/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21洛阳22C23时代诗风、家庭影响、创作时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的断句能力。给文言断句,首先是应能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贯通下来,以了解所给句子的

16、大体意思。断句可以有多种万法,其中以名词为立足点,分清其谓语与宾语,断句就相对容易多了。如本句中的琰、董卓、伯喈等,它们都在句子中作主语,因此在其前应断开,其后看其管辖范围,然后断开。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理解B级。2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东京,在汉朝时,西汉以长安为都城,东汉以洛阳(当时称雒阳) 为都城,称“西京”和“东京”,两个首都合称“两京”。宋朝,东京(历史上又称“汴梁”“汴州”),是今天河南开封。因此,答洛阳或开封都应算答对。这类题,借的是平时的积累沉淀。识记常见文化常识。能力为识记A级。列女传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行为的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作

17、者是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不过也有人认为该书不是刘向所做。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注意题干,依据材料的要求,“盖拟作者疏略,而范晔荒浅,连载之本传”,可知为后汉书。后汊书列女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出现于正史中的女性类传,它继承了西汉刘向列女传的书写传统,又折射着新的时代特征。识记中外常见文学常识。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六、【2013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

18、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 争 于 战 国 贵 诈力 而 贱 仁 义 先 富 有 而 后 推 让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万 而 贫 者 或 不 厌 糟 糠 有 国 强 者或 并 群 小 以 臣 诸 侯 而 弱 国 或 绝 祀 而 灭 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20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21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答:19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故庶人之富者或累巨万而贫者或不厌糟糠有国强者或并群小以臣诸侯而弱国或绝祀而

19、灭世20表 世家21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尽地力19试题分析:短文中画线句子理解上难度适中。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这是文言断句的基础和前提。除此外,也有一方法帮助断句。比如,关注句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在句子中常常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画线句子中的“天下”“战国”“诈力”“仁义”“庶人之富者”“贫者”“糟糠”“强国者”“群小”“诸侯”“弱国”等都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就可分辨其为主语(谓语动词前)还是作宾语(谓语动词后),从而知在其前或后断开。当然,对称的文言结构形式、用在句首或句尾的文言虚词也是断句的重要参考。【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名师

20、点睛】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常用的断句方法有:准确划分句子的结构成分;弄清对话的施受和引语起止;借助发语词、关联词、语气助词等划定句子的起始;依据古文句式整齐的特点断句;根据固定句式断句。【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见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名师点睛】文学常识内容多,涉及面广,短时间内是没有办法全部记下来的。积少成多法实际上是一种小循环复习法。因为要不断地复习,所以记忆新的内容的量不会多,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需要记忆的文学常识化整为零,分配在各个时间段里,然后不断的复

21、习,查漏补缺。本题要求用原文中的词句来概括齐、魏的强国之道,难度不大。但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短文中找到相关语句,这就是开头的两句话。第一句中“以朝诸侯”,第二句中“为强君”分言齐、魏两国成为强国。这两句前即为齐魏两国成国强国的措施。【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名师点睛】本题材料是文言文,所以疏通文意是关键的一步,在此基础上从文中筛选相关语句来概括齐、魏的强国之道,难度就不大了。这要求考试平时积累扎实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对文言文阅读有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七、【2012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

22、的画线部分断句。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节选自萧统掖陶渊明集业序)20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是什么?21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作者敬慕陶渊明的原因,不超过10个字。19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20文选(或昭明文选)21文章不群,大贤笃志。(前一点也可答“辞采精拔”,后一点也可答“与道污隆”。)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现存的最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由南

23、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现存编选最早的汉族诗文总集,它选录了先秦至南朝梁代八九百年间、100多个作者、700余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抓住概括的句子。重点要抓住关键句:“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再联系上文,不难概括出两方面内容。从语意重点分析,“文章不群,辞采精拔”(文章与一般文章不一样,辞藻精简)是对陶渊明艺术风格的评价;“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如果不是圣贤,没有不渝的志向,无论世道盛衰或政治兴替都安于道义)是对陶渊明思想情操的评价:此两者按字数要求组合就可以作为答案。【参考译文

24、】有人说陶公的诗篇篇都有酒字。我认为他本意并不在酒,而是把自己的情趣寄托在酒中。他的文章与一般文章不一样,辞藻精简。文章意境或恬静婉约如小桥流水,或气势磅礴直冲云霄,谈时事则有针对性且值得人深思,论抱负则远大而真切。如果不是圣贤,没有不渝的志向,无论世道盛衰或政治兴替都安于道义,谁能像他这样呢?我爱好他的文章,不能放下,又想到他的品德,恨不能与他处在同一时代。八、【2011年高考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 处)(6 分)故谊过长沙作赋以吊汨罗,而太史公传于屈原之后,明其若屈原之忠而遭弃逐也。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

25、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20说说文中班固与欧阳修对贾谊之死的不同论断。21何谓“春秋笔法”?(2分) 19而班固不讥文帝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则固之善志逮与春秋褒贬万一矣。20班固认为是“天年早终”,即虽然死得早,但属自然死亡。欧阳修认为是“失志忧伤而横夭”,即无法实现大志,抑郁忧伤而早逝。21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需要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加以理解和概括。并注意文意的转折或作者的语气。从文中的“班固不讥文帝

26、之远贤痛贾生之不用但谓其天年早终且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可以班固的观点是贾谊是自然死亡,从“但”这个词可以看出。从“谊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岂曰天年乎”的文意,特别是“以失志忧伤而横夭”和虚词“岂”“乎”的语气中可以概括出欧阳修的观点。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作为中国历史叙述的一个传统,来源于据传春秋。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翻译:贾谊路过长沙作赋一篇临汨罗江凭吊屈原,这篇赋司马迁把它附于屈平列传之后,以昭明贾谊同屈原一样忠君爱国却遭摒弃放逐。但班固不但不讥抨汉文帝疏远贤才,痛惜贾谊不受重用,却说贾谊是命里寿短才去世的。贾谊是因为怀志不遇忧伤抑郁而年纪轻轻地早夭,怎么能说他寿命短呢?班固真是善于写史啊,他用春秋笔法,但褒贬人物却不及春秋的万分之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