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0.21KB ,
资源ID:187716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7716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手术部位导尿管尿路下呼吸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等主要部位感染具体预防控制措施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手术部位导尿管尿路下呼吸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等主要部位感染具体预防控制措施文档格式.docx

1、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二)、手术中。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

2、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 (三)、手术后。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

3、进行手卫生。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留置血管内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医疗操作技术。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感染的危险。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一)、置管时。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

4、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

5、、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二)、置管后。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

6、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

7、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类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患者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方式主要为逆行性感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一)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

8、用。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二)、置管时。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

9、,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三)、置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

10、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7、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当把导管浸入水中。8、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若导尿管阻塞或不慎脱出时,以及留置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9、患者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当及时更换导尿管,并留取尿液进行微生物

11、病原学检测。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需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11、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应当训练膀胱功能。12、医护人员在维护导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手卫生。下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一)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1、改进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2、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使病人采用半卧位,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3、使用硫糖铝替代H2-受体阻滞剂和抗酸剂防治消化道应激性溃疡。4、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

12、药物的使用可引起口咽部菌群失调,因此应合理使用,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二)切断传播途径1、洗手 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洗手。2、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呼吸机管道、湿化瓶、雾化液等呼吸道治疗设备的污染是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应定期对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等进行更换消毒,用于雾化的液体一定要严格无菌。3、隔离措施 对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对MRSA、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积极治疗的同时,予以隔离。对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感染的病人或携带者必须隔离。对高危病人如器官移植、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三

13、)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可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四)护理工作中的预防控制措施1、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2、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3、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在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4、直接接触下呼吸道粘膜的物品必须灭菌或用高效消毒法处理。使用中的氧气湿化瓶每天消毒,内盛无菌液体每天更换。备用的湿化瓶每周消毒干燥保存。5、对于气管切开病人,切开部位及其周围应保持清洁干燥;在切

14、开部位的一切操作均应采用无菌技术;吸痰时原则上吸痰管只能提拉一次。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一、疖、痈、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一)注意个人卫生,用肥皂、清水仔细清洗,保持正常皮肤清洁。(二)避免正常皮肤出现破损;避免摩擦皮肤,防止被汗、大小便污渍等浸润皮肤;选择适宜的时机和方式进行术前皮肤准备。(三)积极治疗皮肤病,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防止继发感染。(四)对住院的危重症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勤翻身,防止褥疮产生。(五)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水平等。二、新生儿皮下坏疽(一)新生儿护理应手法轻柔,更换尿布、内衣时要防止损伤皮肤。(二

15、)尿布应柔软,勤于更换。保持婴儿皮肤干燥,经常更换其体位,以防局部长期受压。(三)做好产房和婴儿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控制感染源。三、褥疮(一)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勤翻身,保护骨隆起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二)尽量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三)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于易发生褥疮的病人应经常检查受压部位。(四)增加营养摄入,增强体质。四、烧伤感染(一)积极处理创面,加强感染监控,注重感染早期症状,及早采取措施,便于终止其进一步发展。(二)减少外源性的感染源,采取适宜的隔离方式,注意妥善保护创口,及时更换渗湿的敷料,加强环境卫生和手卫生等,阻断病原菌的传播途径。(三)减少内源性的感染源,采用营养支持等综合手段调整全身状况,保护各脏器功能。(四)控制耐药菌传播,合理规范应用抗菌药物,严格遵从手卫生,规范无菌操作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