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完善产业基础,助力产业发展 - 38 -二、 汇集数据资源,推动数据开放 - 40 -三、 推进数据应用,创建全国应用示范区 - 41 -四、 深化产业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 41 -五、 促产学研联动,争创国家大数据创新实验区 - 42 -六、 吸引企业集聚,形成大数据生态圈 - 42 -七、 产业链条延伸,促进持续发展 - 43 -第五节 策略分析 - 44 -一、 区域协同、东接西联 - 44 -二、 市域协同、齐头并进 - 45 -三、 产业协同、相互助力 - 45 -四、 内外协同、助力发展 - 46 -第三章 加强产业基础建设 - 47 -第一节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
2、47 -一、 优化网络基础建设 - 47 -二、 搭建城市感知物联网 - 48 -三、 建设空间地理信息体系 - 48 -第二节 建设苏州“城市云” - 49 -一、 定制高效安全的“政务云” - 49 -二、 打造共享开放的“公众云” - 51 -三、 搭建支撑协同的“企业云” - 52 -第三节 促进数据资源融合 - 52 -一、 聚合政府数据资源 - 53 -二、 汇集社会数据资源 - 55 -第四节 建立数据安全体系 - 56 -一、 政策标准保障 - 56 -二、 技术模型防范 - 57 -三、 数据安全防护 - 57 -第四章 推进大数据行业应用 - 59 -第一节 政府治理 -
3、59 -一、 宏观调控决策支持 - 59 -二、 政务服务效率提升 - 60 -三、 政府服务模式创新 - 61 -第二节 城市管理 - 62 -一、 综合治理大数据应用 - 62 -二、 公共安全大数据应用 - 62 -第三节 生态环境 - 63 -第四节 民生服务 - 65 -一、 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 65 -二、 教育大数据应用 - 67 -三、 交通大数据应用 - 68 -四、 食药安全大数据应用 - 69 -五、 文旅大数据应用 - 70 -六、 社区服务大数据应用 - 70 -第五章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 72 -第一节 苏州制造业+大数据 - 72 -一、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4、- 73 -二、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 74 -三、 培育新型生产模式 - 81 -四、 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 - 82 -五、 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 83 -第二节 大数据+苏州服务业 - 85 -一、 大数据+电子商务 - 86 -二、 大数据+现代物流 - 89 -三、 大数据+金融 - 92 -四、 大数据+旅游 - 94 -五、 大数据+健康 - 99 -六、 大数据+文化创意 - 101 -七、 大数据+数字创意 - 103 -第三节 大数据+苏州农业 - 104 -第四节 带动大数据外延产业发展 - 105 -一、 推动外延产业快速推进 - 105 -二、 内外延产业协同发
5、展 - 106 -第六章 打造大数据产业生态圈 - 109 -第一节 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建设蓝图 - 109 -第二节 大数据产业生态圈建设主要任务 - 112 -一、 打造全生命周期大数据产业链条 - 112 -二、 加速大数据产业与支柱产业融合 - 115 -三、 协同建设产业运营支撑体系 - 117 -四、 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支撑环境 - 120 -五、 建立大数据技术创新体系 - 124 -六、 创建国内领先的数据应用体系 - 128 -七、 设立苏州市大数据产业引导基金和发展基金 - 130 -第三节 大数据特色产业园布局 - 131 -第七章 保障措施 - 164 -第一节 加强组织
6、领导 - 164 -第二节 强化专项支持 - 165 -第三节 增强资金保障 - 165 -第四节 坚持市场驱动 - 166 -第五节 重视人才支撑 - 167 -第六节 完善管理机制 - 168 -第七节 注重产业宣传 - 168 - 前 言大数据浪潮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数据被喻为二十一世纪的钻石矿,已成为与物质、能源同等重要的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模式产生的影响愈益重大。大数据产业包括大数据技术自身运用所产生的产业,也包括运用大数据技术同传统产业相结合,促进
7、产业转型升级所产生的产业,同时带动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技术产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相结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积极发展大数据,已成为新时期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重要抓手,成为变革政府管理理念、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关键途径,更成为建设数据强国和网络强国、打造国家竞争力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苏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大型城市,当前正面临实施“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城市群”深度布局、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等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新常态下经济增幅趋缓、结构调整阵痛、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现实挑战。深入贯彻落实
8、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以大数据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新时期苏州激活数据要素、催生经济发展新红利的紧迫需要,是推进工业经济和信息经济交汇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实力的现实选择,是实施数据决策和数据治理、构建服务型政府和智慧型政府的必由之路。本规划纲要依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江苏省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苏州市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四大行动计划、苏州市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五大行动计划等有关文件编制,邀请了深
9、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研数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国信优易数据有限公司、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ISP)、九次方大数据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十家单位共同参与,多位国内著名的宏观经济学专家、产业经济学专家和大数据专家莅临指导,由苏州市发改委会同京东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九次方大数据信息集团有限公司在十家单位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经苏州市委市政府审定完成。本规划纲要是“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苏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苏州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
10、顺利实现“一基地、一高地”战略目标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在新的起点上推动苏州创新发展、加快转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节 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背景一、 国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的报告显示,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年增长率达40%,在2017年将达530亿美元。其中,大数据技术及服务市场复合年增长率(CAGR)将达31.7%,2016年收入将达238亿美元,其增速约为信息通信技术(ICT)市场整体增速的七倍之多。对于大数据的探索和发展,欧美和日本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预计到2020年,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美国仍将排名靠前,将占
11、到37.22%,中国紧随其后,占比为20.30%。各国政府已将大数据发展提升至战略高度,创造积极的政策、法律环境,以抢占大数据先机,增强国家在大数据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一) 战略规划牵引产业发展作为大数据的策源地和创新引领者,美国大数据发展一直走在全球最前面。2012年3月,美国政府率先启动“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正式从国家战略高度推动大数据发展,该计划涉及美国国防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美国能源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地质勘探局等6个联邦政府部门,宣布将投资2亿多美元,用以大力推进大数据的收集、访问、组织和开发利用等相关技术的发展,进而大幅提高从海量复杂的数据
12、中提炼信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与水平。英国将大数据列为战略性技术,给予高度关注。2012年5月,英国建立了世界首个非营利的“开放数据研究所”ODI(The Open Data Institute),英国政府通过利用和挖掘公开数据的商业潜力,为英国公共部门、学术机构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提供“孵化环境”,同时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进一步的帮助。随后英国商务、创新和技能部发布了英国数据能力发展战略规划。日本在新一轮IT振兴计划中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新的ICT战略重点关注大数据应用技术。日本总务省2012年7月推出了新的综合战略“活力ICT日本”,将重点关注大数据应用,并将其作为2013年六
13、个主要任务之一,聚焦大数据应用所需的、社会化媒体等智能技术开发,以及在新医疗技术开发、缓解交通拥堵等公共领域的应用。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重视大数据发展。2012年10月,澳大利亚政府发布澳大利亚公共服务信息与通信技术战略2012-2015,并将制定一份大数据战略作为战略执行计划之一。2013年8月澳大利亚政府信息管理办公室(AGIMO)发布了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旨在推动公共行业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服务改革,制定更好的公共政策,保护公民隐私,使澳大利亚在该领域跻身全球领先水平。(二) 政府立法提供制度保障发展大数据产业过程中,面临着数据共享标准、数据开放、数据保护、数据安全等若干问题。各国通过立
14、法使这些问题在法律层面得到解决,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如美国白宫发表了消费者隐私权利法案,用来提高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以及个人信息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使用。英国开放数据白皮书明确将在公共部门透明度委员会(监督各部门数据开放的核心机构)中设立一名隐私保护专家,确保数据开放过程中及时掌握和普及最新的隐私保护措施,同时还将为各个部门配备隐私专家。澳大利亚发布了信息安全管理指导方针:整合性信息的管理为海量数据整合中所涉及到的安全风险提供了最佳管理实践指导。新加坡公布了个人资料保护法(PDPA),旨在防范对国内数据以及源于境外的个人资料的滥用行为。此外,韩国加强了数据保护立法,欧盟确立了开放
15、数据战略,德国修订完善了联邦数据保护法等。(三) 加速关键技术研发布局美国凭借传统IT优势和软硬件核心技术基础占据了产业链前端。以IBM、Oracle、EMC、英特尔、微软、谷歌等为代表的一批美国企业,通过并购、整合、吸收,先期推出了各种面向大数据的服务产品,抢占搜索服务、数据仓库、服务器、存储设备、数据挖掘等产业链的核心价值环节。欧洲以法国电信、施耐德、SAP为代表的企业积极投资大数据产业,产业发展重点在大数据通讯及其他公共服务、大数据的数据中心绿色节能应用、实时数据计算等方向。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则更多停留在政府引导和基础研究环节,企业对大数据的投入落后于美国和欧洲。(四) 开放数据
16、激发创新应用数据的流动性和可获取性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数据开放是产业发展的前提。数据开放不仅直接体现了政府政策的透明度和问责性,而且更有潜力去刺激商业创新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9月,巴西、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挪威、菲律宾、南非、英国、美国等八个国家联合签署开放数据声明,成立开放政府合作伙伴组织,目前全球已有60多个国家加入。2013年6月18日,八国集团首脑在北爱峰会上签署开放数据宪章,要求各成员国率先开放公司信息、犯罪与司法、地球观测、教育、能源与环境、医疗健康、科学研究、统计、社会福利、交通运输与基础设施等数据。美国是政府数据开放与共享的领头者,在2009年公布透明和开
17、放政府备忘录并推出的Data.gov,至今已开放40万联邦政府原始数据集,涵盖了农业、气象、金融、就业、人口统计、教育、医疗、交通、能源等大约50个门类。英国于2012年发表了开放数据白皮书并专门建立了“数据英国”(data.gov.uk)网站,帮助政府部门更有效地利用数据和推动商业部门挖掘数据价值。2012年,日本IT战略本部发布电子政务开放数据战略草案,居民可浏览中央各部委和地方省厅公开数据的网站。澳大利亚建立了政府信息目录的开放数据平台Data.gov.au,用户可以在该网站上简便地搜索、浏览和利用澳政府国家、地区政府的公共数据,包括114个部门的1103个数据库和18个应用软件。(五)
18、 积极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人才培养已被各国政府纳入推进大数据发展的重要议程中。美国大数据研究与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扩大从事大数据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人员数量”。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鼓励研究性大学设立跨学科的学位项目,并设立培训基金支持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技术培训。英国英国数据能力战略对人才的培养做出专项部署,包括在初、中等教育中加强数据和计算机课程学习;全面评估当前大学各学科所教授的数据分析技能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并实现跨学科交流;通过奖学金、项目资助的形式支持高校培养满足当前和未来数据分析需求的人才。澳大利亚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强化政府部门与大专院校合作培养分析技术专家,同时计划将各类大数据分析技术
19、纳入现行教育课程中,强化人才储备。(六) 政府投资保障产业发展对大数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是大数据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欧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专门对大数据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继美国宣布投资两亿多美元促进大数据研发后,英国、法国也相继宣布政府对大数据的投资,保障产业发展。2013-2014年,英国财政部和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共投入5.13亿英镑用于大数据技术研发,展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法国政府宣布将在2013年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7个大数据市场研发项目,促进法国大数据发展。二、 国内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中国大数据行业发展非常迅速。2015年国内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105.6亿元,
20、较2014年增长44.15%。其中,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应用分别占比64.53%、25.47%和10%。但目前中国大数据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供给远小于市场需求,且已经出现的产品和服务在思路、内容、应用、效果等方面差异化程度不高,加之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导致大数据市场竞争不够充分。(七) 政策助推产业快速发展自2014年3月“大数据”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一年内6次提及大数据运用,中国政府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政策支持力度正不断提升。2015年是中国大数据发展政策出台的密集期,各个部委陆续出台相应政策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
21、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推行国家大数据战略,同时,十三五规划中也提出将要建立国家大数据战略,大数据上升至国家战略已成为共识。(八) 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当前,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效应开始显现,出现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中西部四个集聚发展区,各具发展特色。北京依托中关村在信息产业的领先优势,快速集聚和培养了一批大数据企业,继而迅速将集聚势能扩散到津冀地区,形成京津冀大数据走廊格局。长三角地区城市将大数据与当地智慧城市、云计算发展紧密结合,使大数据产业既有支撑又有的放矢,吸引了大批大数据企业。(九)
22、 互联网企业占市场主导XX、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企业抓紧布局大数据领域,纷纷推出大数据产品和服务,抢占数据资源。以华为、联想、浪潮、曙光、用友等为代表的传统IT厂商开始尝试涉足大数据领域,其产品和服务多是基于原有业务开展,未能撼动互联网公司的领先地位。以亿赞普、拓尔思、海量数据、九次方等为代表的大数据创新企业受限于数据资源和商业模式,还要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并购行为,竞争实力尚显不足。(一十) 各地大数据发展模式成效显著1. 深圳:大数据知名企业聚集深圳作为国家级创新城市,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将大数据作为重点扶持的领域之一,在政策和具体行动上给予大力支持。大数据对深圳的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互联
23、网企业、软件公司、科研机构带来了机会,同时,也吸引了知名大数据企业落户,如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深圳中心)、阿里云深圳数据中心等,这些企业的大数据应用实践推动深圳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一大批从事大数据产业实践的知名企业包括腾讯、平安集团、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等在深圳扎根,其大数据的应用水平均走在国内的前列,也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 杭州: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2010年10月,杭州被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列入全国先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城市之一,在云计算产业发展上走在前列。杭州利用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龙头企业带动和数据开放的扶持政策,使大数据发展与云计算有机结合,成为当地信息
24、经济发展的新增力量。阿里巴巴以淘宝数据为突破口,较早开展了电子商务大数据的汇集和应用;泰一指尚、挂号网、浙江鸿程等新兴大数据企业积极谋划大数据业务布局,开展应用实践;中电海康、恒生、网盛生意宝、银江股份等信息技术(IT)企业正加速向数据技术(DT)企业转型,产品、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升级较快;以浙大中控、力太科技等为代表优势企业也开始了工业大数据应用的实践。3. 上海:数据开放促进创新应用上海大数据研究与发展围绕“资源、技术、产业、应用、安全”融合联动这一条主线,聚焦“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两个方面,创新“交易机构+创新基地+产业基金+发展联盟+研究中心”五位一体大数据
25、产业链生态发展布局,力争打造国家数据科学中心、亚太数据交换中心和全球“数据经济”中心,形成集数据贸易、应用服务、先进产业为一体的大数据战略高地。2012年,上海市率先开通了国内首个数据开放网站,截至2015年10月底,上海数据开放网站已提供679个数据产品和79项应用服务,涉及11个数据领域。政府数据的提供单位已覆盖发改委、经信委、商委、科委、公安、民政、社保、交通等44个部门,覆盖部门数量逐年增加,并于2016年4月1日,挂牌成立上海大数据交易中心。4. 南京:推进大数据示范应用南京市重视大数据技术在智慧南京建设中的作用,大力提升大数据应用水平,积极运用新兴网络和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
26、服务信息化,着力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并依托智慧城市建设与XX、阿里等企业深入合作,推动大数据在城市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应用发展。结合扩大信息消费和智慧城市建设,实施一批重点示范项目,优先推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地理信息、智慧城市、电信等五大领域大数据特色应用。此外,推进南京市基础较好的电力行业大数据应用、科研和教育大数据应用等,并逐步推广大数据在生产经营、城市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全面应用。5. 贵阳:打造大数据全产业链2013年起,贵州市率先把握大数据发展机遇,将大数据产业视为经济“弯道超车”的重要砝码,成为了中国大数据产业创新试验区。当前,贵阳正以构建从技术研发到数据收集、挖掘、分析、处理、应
27、用等大数据全产业链为切入点,以“数据铁笼 、大数据交易”等为抓手,建设块数据城市。贵阳大数据产业发展主要是着力实施四项工程:一是实施“强基工程”,打造西部区域通信枢纽。贵阳市将力争列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申建“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项目,打造“无线宽带城市”。二是实施“筑云工程”,形成大数据云服务产业集群。三是实施“智端工程”,打造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四是实施“掘金工程”,培育大数据应用市场。贵阳市实施“智慧贵阳”、“政务大数据开放”、“工业大数据智造”、“民生大数据分析利用”等项目,统筹推进智慧城管、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环保、市民一卡通、物联网应用示范等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加快公共服务领
28、域的信息开放与共享。第二节 苏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背景三、 苏州城市发展现状与基础(一十一) 城市发展战略定位到2020年,构建以名城保护为基础、以和谐苏州为主题的“青山清水,新天堂”,实现“文化名城、高新基地、宜居城市、江南水乡”。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和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国际化大城市。(一十二) 苏州产业发展现状6. 支柱行业稳定发展电子、电气、钢铁、通用设备、化工、纺织六大支柱行业实现产值20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工业总产值的67.1%;电子信息产业产值9946亿元,比上年增长6.4%,高于规模以上工
29、业增速6.2个百分点。7. 新兴产业引领增长2015年,全市实现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4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8.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成为新先导产业。纳米技术及材料应用、机器人及精密装备、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轨道交通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高技术行业较快增长,其中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值比上年增长9.5%、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4.4%、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17.6%。8. 区域协同特色发展“十二五”以来,苏州市各市、区协同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张家港市:冶金、纺织、机电、化工、食品五大支
30、柱产业。张家港有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张家港保税区和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另外还有一个省级的江苏扬子江国际冶金工业园。张家港的5大支柱行业为冶金、纺织、机电、化工、食品。常熟市:常熟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三大产业为主导,以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冶金、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作为常熟重点打造的三个千亿级产业,竞争优势不断显现。特别是汽车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集汽车及零部件研发、生产、物流等为一体、“两车一中心”为龙头的汽车产业发展格局。太仓市:轻化工产业为主导,未来规划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太仓市经济体量小,信息产业不是很发达,现有企业以小企业为主,产业布局比较分散,尤其缺乏大型企业,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群。至于服务业,房地产占比较高。“十三五”规划中太仓市的特色产业包含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昆山市:规划“一带四区”产业带。昆山市电子信息产业强势,占工业产值的60%;新兴产业与高新产业集聚。“十二五”期间昆山市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包括昆山开发区的光电产业基地、昆山高新区的模具产业基地、花桥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巴城软件产业基地、周庄有传感器产业基地均已初具规模昆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