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2)若 (3)设 ,是否存在关于n的整式 ,使 对一切不小于2的整数n都成立?若存在,求出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设数列an的各项都是正数,且对任意nN*,都有a13a23a33an3=sn2,其中sn为数列的前n项和.()求证:an2=2snan;()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设bn=3n(1)n-12an(为非零整数,nN*),试确定的值,使得对任意的nN*,都有bn+1bn成立.解:()由已知,当n=1时,a13=s12又a10a1=11分当n2时,a13a23a33an3=sn2a13a23a33an-13=
2、sn-122分得:an3=(snsn-1)(snsn-1)=an(snsn-1)an0an2=snsn-1又sn-1=snanan2=2snan3分当n=1时,a1=1也适合上式an2=2snan4分()由(1)知,an2=2snan当n2时,an-12=2sn-1an-1得:an2an-12=2(snsn-1)an-1an=anan-16分anan-10anan-1=1数列an是等差数列,an=n8分()an=nbn=3n(1)n-12n.要使bn+1bn恒成立,则bn+1bn=3n+1(1)n2n+13n(1)n-12n=23n3(1)n-10恒成立,即(1)n-1(32)n-1恒成立9分
3、,(1)当n为奇数时,即(32)n-1恒成立,又(32)n-1的最小值为1,1;10分(2)当n为偶数时,即(32)n-1恒成立,又(32)n-1的最大值为32,3211分即321,又为非零整数,=1能使得对任意的nN*,都有bn+1bn成立.12分3、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 的首项 ,且 ,数列 是等差数列,首项为 ,公差为2,其中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2)求数列 的前 项和 .(1)由题可得: ,数列 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6分(2)由题知: ,.12分4、已知 数列 的前n项和为 ,点 在曲线 上 且 ()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求证: (1),数列 是等差数列,
4、首项 公差d=4(2)5、设数列 的前 项和为 ,对一切 ,点 都在函数 的图象上()求 的值,猜想 的表达式,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将数列 依次按1项、2项、3项、4项循环地分为( ),( , ),( , , ),( , , , );( ),( , ),( , , ),( , , , );( ),分别计算各个括号内各数之和,设由这些和按原来括号的前后顺序构成的数列为 ,求 的值;思路点拨:(本题将函数与数列知识交汇在一起,考查了观察、归纳、猜想、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方法,考查了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考查了同学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将点 代入函数 中,通过整理得到 与 的关
5、系,则 可求;(2)通过观察发现 是第25组中第4个括号内各数之和,各组第4个括号中各数之和构成首项为68、公差为80构成等差数列,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可求 。()因为点 在函数 的图象上,故 ,所以 -1分令 ,得 ,所以 ;令 ,得 ,所以 由此猜想: 4分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下:当 时,有上面的求解知,猜想成立-5分假设 时猜想成立,即 成立,则当 时,注意到 ,故 , 两式相减,得 ,所以 由归纳假设得, ,故 这说明 时,猜想也成立由知,对一切 , 成立8分()因为 ( ),所以数列 依次按1项、2项、3项、4项循环地分为(2),(4,6),(8,10,12),(14,16,18,20
6、);(22),(24,26),(28,30,32),(34,36,38,40);(42),每一次循环记为一组由于每一个循环含有4个括号,故 是第25组中第4个括号内各数之和由分组规律知,由各组第4个括号中所有第1个数组成的数列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20同理,由各组第4个括号中所有第2个数、所有第3个数、所有第4个数分别组成的数列也都是等差数列,且公差均为20故各组第4个括号中各数之和构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80注意到第一组中第4个括号内各数之和是68,所以 又 =22,所以 =201914分归纳总结:由已知求出数列的前几项,做出猜想,然后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是不完全归纳法与数学归纳法相结合的一种重
7、要的解决数列通项公式问题的方法。证明的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和假设寻找 与 或 与 间的关系,使命题得证。6、已知数列 满足, ,且 ( N*)(I)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II)若 = 试问数列 中是否存在三项能按某种顺序构成等差数列?若存在,求出满足条件的等差数列,若不存在;说明理由.(I)由 , 知,当 为偶数时, ;当 为奇数时, ;2分由 ,得 ,即 ,所以 ,即数列 是以 为首项,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 , ,故 ( N*)5分(II)由(I)知 ,则对于任意的 , .7分假设数列 中存在三项 ( )成等差数列,则 ,即只能有 成立,所以 , 9分所以, ,因为 ,所以 ,所以 是偶数
8、, 是奇数,而偶数与奇数不可能相等,因此数列 中任意三项不可能成等差数列12分7、已知数列 满足: , , ()证明数列 为等比数列,并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设 ,数列 的前 项和为 ,求证: ;()设 ,求 的最大值证明:() ,-2分又 , 等比数列,且公比为 ,-3分,解得 ;-4分() ,-5分当 时, -6分-8分() -9分令 -10分-11分-12分所以:故 -14分8、已知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为 ,a2=4,S5=35()求数列 的前 项和 ;()若数列 满足 ,求数列 的前n项和()设数列 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 ,5分前 项和 7分且b1=e8分当n2时,为定值数列 构
9、成首项为e,公比为e3的等比数列13分数列 的前n项的和是 9、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大于0,且 是方程 的两根,数列 的前n项和为 ,且(1)求数列 、 的通项公式;(2)记 ,求证:方法二:数学归纳法(1) 当n=1时,左边=1,右边=1,不等式成立。7分(2) 假设n=k结论成立,即:8分那么当n=k+1时,所以当n=k+1时,结论成立。11分综合以上(1)(2)不等式对于任意的 成立。12分(其它证法以例给分)10、已知数列 的前 项和为 ,若 , 。(1)令 ,是否存在正整数 ,使得对一切正整数 ,总有 ,若存在,求出 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令 , 的前 项和为 ,求证
10、: 。(1)令 , ,即由即数列 是以2为首项、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分,解得n4,4分最大,m ,m的最小值为4.6分(2)9分.312分.另解9分.3。12分.11、已知数列an满足:a1=a2=a3=2,an+1=a1a2an-1(n3),记(n3)(1)求证数列bn为等差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2)设 ,数列 的前n项和为Sn,求证:nn+1(1)方法一当n3时,因 ,故 2分-,得bn-1-bn-2= = =1,为常数,所以,数列bn为等差数列5分因b1= =4,故bn=n+38分方法二当n3时,a1a2an=1+an+1,a1a2anan+1=1+an+2,将上两式相除并变形,得
11、 2分于是,当nN*时,又a4=a1a2a3-1=7,故bn=n+3(nN*)所以数列bn为等差数列,且bn=n+38分(2)方法一因 ,12分所以 ,15分即nSnn+116分方法二因 ,故 1, 10分故 ,于是 16分12、已知数列 是各项均不为 的等差数列,公差为 , 为其前 项和,且满足, 数列 满足 , 为数列 的前n项和()求 、 和 ;()若对任意的 ,不等式 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否存在正整数 ,使得 , , 成等比数列?若存在,求出所有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法一:在 中,令 , ,得 即 (2分)解得 , ,(3分)(5分)解法二: 是等差数列,(2
12、分)由 ,得 ,又 , ,则 (3分)( 求法同法一)()当 为偶数时,要使不等式 恒成立,即需不等式 恒成立(6分),等号在 时取得此时 需满 足 (7分)当 为奇数时,要使不等式 恒成立,即需不等式 恒成立(8分)是随 的增大而增大, 时 取得最小值 此时 需满足 (9分)综合、可得 的取值范围是 (10分)若 成等比数列,则 ,即 (11分)(法一)由 ,可得 ,即 ,(12分)(13分)又 ,且 ,所以 ,此时 因此,当且仅当 , 时, 数列 中的 成等比数列(14分)(法二)因为 ,故 ,即 ,(以下同上)(13分)13、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的公比为 ,且 。(1)在数列 中
13、是否存在三项,使其成等差数列?说明理由;(2)若 ,且对任意正整数 , 仍是该数列中的某一项。()求公比 ;()若 , , ,试用 表示 .由条件知: , , ,所以数列 是递减数列,若有 , , 成等差数列,则中项不可能是 (最大),也不可能是 (最小),2分若 ,(*)由 , ,知(*)式不成立,故 , , 不可能成等差数列.4分(i)方法一: ,6分由 知, ,且 ,8分所以 ,即 ,所以 ,10分设 ,则 ,6分由 知 ,即 ,8分以下同方法一.10分(ii) ,12分方法一:所以 .16分所以 ,所以 ,累加得 ,所以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
14、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所以 .16分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15、。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解:设数列的公比为q(q0)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
16、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