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8 ,大小:53.13KB ,
资源ID:187476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7476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摩擦力》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摩擦力》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1、2摩擦与运动密不可分(PPT出示四幅图)滑滑梯与身体、滑雪板与积雪、黑板擦与黑板、手和单杠之间都有摩擦。提问:归纳一下,需要什么条件?联想生活中的摩擦现象。思考发生摩擦时需要的条件。(两个以上的物体,接触,运动)“摩擦”这个词学生都很熟悉,但是对摩擦的真正含义不一定真的领悟,这个环节在于把摩擦和运动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引出课题。二、摩擦力(一)感受并认识摩擦力通过“人拉人”的活动,领悟拉力与摩擦力在水平方向拉动时,方向相反。(二)摩擦力的大小1.通过问题引出,摩擦力与拉力在匀速拉动时,他们的大小正好相等。(板书匀速拉动大小相等)你觉得可以怎样测量这个摩擦力?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2.观看视

2、频,补充学生没有说到的注意点。3.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个笔袋受到的摩擦力。学生活动,体会鞋底阻碍移动的感觉。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学生观看视频,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测量水平方向摩擦力的方法。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利用学生自己的切身感受,知道摩擦时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并且用学生拉学生的方式与我们后面拉动物体的力的分析相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反复强调本节课的实验结果一定要建立在两个条件下才能成立。使学生构建正确的科学知识。三、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研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师通过活动一的实验结果对学生进行提问。(二)完成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选择想要研究的问题,分小组讨论,

3、实验。(三)实验结果分析两个研究因素分开讨论,先形成初步的实验结论,板书。我们再回去看看我们的实验,上课时我们一直在强调哪些注意点?学生思考猜测影响各组摩擦力大小不一的原因。学生领材料,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学生思考,将结论补充完整。让学生通过几组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相对合理的结论,而不是只有一组实验就轻易下定论,让科学探究更具科学性。四、总结延伸PPT出示一张图片,引出滚动与滑动。分析思考图片中的摩擦。引出滑动与滚动。摩擦力教学设计2科学探究:摩擦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二、过

4、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认识控制变量发的意义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愿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1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2控制变量发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如上图1,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将长木板逐渐倾斜,让小车开始慢慢向下运动长木板固定;然后,将一方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发现方木块并不下滑。教师问: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方木块为什么不下滑?学生由于方木块受到了摩擦力。教师方木块下滑是由于它受到了摩擦力的

5、作用,那么上面实验中的小车运动了,它是否也受到了摩擦力呢?用小车代替方木块,并将长木板的倾角逐渐减小,直到小车不向下运动,发现此时长木板与桌面仍有一定的夹角。学生小车也受到了摩擦力。教师什么是摩擦力?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二、进行新课1摩擦力;教师通过以上的实验,你能试着对什么是摩擦力进行定义吗?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比较,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然后回答)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是,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教师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滑动摩擦力。仿照上面的定义,你能对滑动摩擦力进行定义吗?学生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

6、动时,在接触面上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教师你能举几个在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吗?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力的例子)教师通过这些例子,你知道了摩擦力的对物体的作用和摩擦力的方向吗?为什么?学生因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2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通过前面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实验,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进行合理的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1可能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有关;学生2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学生3可能与物体受到的拉力有关;学生4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学生5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

7、有关。教师由上面的猜想看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比较多,而我们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只能一个一个的去探究,在探究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保证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能找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也叫变量控制法。教师在本节课,我们先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你有打算如何控制?要改变什么因素?学生压力大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方法是;把同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表面上,就可以保持压力大小不变,而又改变了

8、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教师同样,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又要在保持什么因素不变时,改变什么条件进行呢?你又打算如何控制?学生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改变压力的大小的条件下进行。在同一木板表面上的同一木块上加上一个钩码,就可以在保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压力的大小了。三、小结与反馈: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习了科学探究的什么方法?学生(回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教师(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由学生叙述)(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1、过程和方法: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

9、摩擦、摩擦力的现象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能够设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实验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力的研究结果2、知识与技能: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知道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探究精神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认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形成利用摩擦力为人们服务的科学精神二、教学准备:教学光盘一张、多媒体电脑一套、液晶投影设备一套、PVC管材13套、锉刀13把、砂纸13张三、教学过程:1、录像引入,激趣导思观看两遍录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摩擦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摩擦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10、。(经过这一部分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了一些自己曾经切身体验的生活细节,虽然还不是所要探究的内容,但是经过这个步骤学生已经渐渐进入探究情景,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明确意识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的第一次观察通常是不够充分的,因此继续引入第二次观察,并且提示他们所要注意的内容,让他们更加明确地带着问题去观察。)(从这一段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生的观察过程中,形象思维成分较多,从观察到联系实际,处处体现形象思维,尤其是对摩擦所产生声音的描述更是维妙维俏,学生能说出这些声音,其一是因为有平时生活的切身感受,其二说明他们对将要探究的问题充满兴趣的,这正是我们继续进行教学的着力点。第二次观察完成后,我们已经

11、可以对学生明确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了。2、引导学生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摩擦力”板书:“摩擦力”3、引导学生了解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师:我们刚才讨论了很多摩擦力的现象,我们能不能从中总结出,摩擦力的产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需要两个物体。两个物体要紧密接触。两个物体要有相对运动趋势。(这一段教学说明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要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是困难的,他们在这一个阶段必须克服两个困难:一是思维跨越的困难,二是语言表达的困难。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急不得,一定要把握好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慢慢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思维的困惑,

12、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将一个自然现象或是科学过程表述出来。而表述这一过程的载体就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这个需要他们进行探究的环节。我们可以发现,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基本达到了要求,这是当前科学教学的一个难点。难在什么地方呢?一是得真正把握好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之间的联系,二是得真正把握好教学规律,不能急功近利。4、实践探究,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条件有关系将pvc管比作“成龙”。(渗透模拟实验的探究方法,从录像向实验材料迁移。想办法让管子从滑道上滑下来是不会滑得太快。引导学生讨论。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实践。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条件有关系。渗透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比实验所采用的材料是不是相

13、同的?为什么要采用相同的材料?两个滑道的坡度是不是相同的?为什么要采用相同的坡度?为什么管子要同时放下来。怎么放才可以做到“同时放”?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什么条件是不相同的(只有管子的粗糙程度不相同,其他条件都一样),这种实验我们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一次改变多个条件行不行?引导学生反思,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才可以加深对比实验的认识。(以上为教学的主要部分:一是借研究摩擦现象渗透对比实验的实验方法。以前我们教实验方法多是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名称,在学生实践的过程总是手把手地教,生怕学生遗漏了什么“重要环节”,学生实践的过程还要反复“告诉”学生这是“对比实验”。

14、我想,认识“对比实验”不是一、两节课可以完成的,应该把这个认识过程当成一个“系列的教学”,然后在每一节实践课的每一个实践过程加以认真引导,科学的教学过程不能“心求通而未知其意”,应是“心求通而欲达其意”。从以上教学过程可以发现,通过对教学环节的“细节量化”,学生能深刻了解“对比试验”的实践意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样教比直接“告诉”学生效果好多了。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而言,他们只不过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比实验这种科学方法在他们的学习阶段至少还得接触十年,那么我们更该给他们设计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让他们充分地理解这种实验方法。有的教师说,学生已经懂得将pvc管磨粗可以增大摩擦力,那教师还有

15、什么可以教的?我认为其实不然,一是我们本来就不可能“教”会学生科学;二是学生懂得把管材磨粗不一定代表理解了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三是对于这个教学环节,其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教材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不在于知识本身。小学科学教育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叫做:“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我们正是要通过一些通俗浅显、方便易得的东西,促使孩子去探究、去钻研。从中渗透现代的、先进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寓有深意,这样才能对未来的科学人才的成长施加良好的深远影响。5联系生活事例,运用所学改进生活用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类似的现象呢?展示生活中的图片。找一找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为什么这些物体

16、的表面要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引导学生多寻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玩陀螺。讲一讲玩陀螺的体会:陀螺的哪个部分要增大摩擦,哪个部分要减少摩擦?利用所学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改造。摩擦力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它的应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积极地去探索未知世界。教学重点: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教学方法:实验

17、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手段:泥鳅、抓鱼手套、大米、筷子、玻璃瓶、实物投影仪、橡胶桶以及各种实验材料(如:毛巾或橡胶板、玻璃片、带钩的小木块、砝码、橡皮筋等)。教学内容:1、抓泥鳅比赛。2、学生实验探究摩擦手。3、认识抓鱼手套的秘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活动一:抓泥鳅比赛)活动目标:以抓泥鳅比赛为活动背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1、组织学生进行抓泥鳅比赛(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自然事物倍感新鲜、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之中,激起探究兴趣,形成探究动机。2、交流。让“获胜者”说说自己成功的秘诀,让“失败者”说说自己在比赛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这一环节

18、主要是让学生交流自己在抓泥鳅比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所采用对应办法:为什么他的办法能行,而我的办法却不行?引出摩擦的概念,同时使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对研究的问题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快的进入下面的探究实验中去。3、小结,揭示课题(板书:摩擦力)。二、合作探究(活动二:学生实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培养学生做对比实验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书本83页的拖人游戏。1、哪一种方式拖人感觉轻松些,为什么?2、提出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拖人游戏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摩擦力跟

19、什么因素有关,并大胆提出假设,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用实验验证的兴趣。3、学生合作探究实验(实验材料如:毛巾或橡胶板、玻璃片、带钩的小木块、砝码、橡皮筋等)进行验证并填写实验报告单。4、讨论。并根据学生的相关回答进行板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的大小与等因素有关系。物体的重量从生活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假设实验交流结论,得出其中的科学道理。通过自己进行实验的选材、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使学生形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其中我是用橡皮筋而不是用弹簧秤拉动小木块,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只需从橡皮筋的长、短定性地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就可以了。三

20、、应用与实践(活动三:筷子提米游戏)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书本85页的相关图片。1、讨论:图中哪些做法是在增大摩擦力,哪些做法是在减小摩擦力,为什么?2、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在增大摩擦力,哪些行为是在减小摩擦力?3、组织学生进行筷子提米游戏。在形成一定的结论后,通过理论实验应用的实践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四、巩固与提高(活动四:认识抓鱼手套的秘密)1、教师又拿出开始抓过的泥鳅。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说说你会想什么办法更快地抓住泥鳅呢?3、展示小小发明家的作品抓鱼手套。科学教

21、学应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知识_于生活实践,学了科学知识又可以运用于实践,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好科学的兴趣。五、拓展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积极地去探索未知世界。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创设:假如没有摩擦力,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呢?让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在假想的国度里遨游,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2、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探究。的确。没有摩擦力,我们寸步难行,那么对于摩擦力,你们还将进行哪方面的研究呢?摩擦力教学设计5教材分析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

22、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学中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来理解认识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

23、神。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已初步认识了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但这些认识是定性的,较为模糊的,未涉及定量的计算。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又十分密切,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丰富。因此,一些看法和认识已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教学中必须纠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错误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推理,深刻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从具体形象的思维上升到抽象的逻辑

24、思维,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计算。尤其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初中到高中这一步跨的比较大,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设计、探究的过程,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减缓学习的坡度,顺利越过这道力学学习的门槛。这对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消除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有很大的帮助。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认识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3)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理解“相对”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

25、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2)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难点:(1)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最大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3)“相对”和“相对运动趋势”含义的理解教学流程图实验器材准备木板小车及钩码、弹簧测力计、毛巾、地毯、玻璃板、长木板、米、塑料杯、筷子、水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2)采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类实验验证得出

26、结论”的思维程序,探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教学过程演示:用手竖直拿起一本书,将黑板擦压在黑板上。问题: 为什么没有掉下来?实验2:在一个小塑料杯子里倒一杯米,插一根筷子跟米里面,提问:筷子能把米提起来吗?有什么办法用一根筷子就能把米提起来呢? 引导学生回答:放一些水进米里面,压一压米,增大筷子和米之间的摩擦,筷子就能把米提起来了。实验3:把两本互相交替叠在一起的书分开:第一次,叠的页数较少,比较容易分开;第二次,叠的页数相对多一点,分开的难度增大。 思考: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初中我们学习的摩擦力的有关知识。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静、滑动和滚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二、

27、新课教学(一)、认识摩擦力1同学们先观察下面四幅图,从图中我们找找看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2归纳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3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列举各类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存在情况,并进行实例判断。(二)、探究静摩擦力1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根据上述实例引导学生归纳(1)物体与物体之间接触;(2)两个接触面粗糙;(3)相互挤压(有形变);(4)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问题:你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归纳判断静摩擦力的两种方法(1)假设法(又称解除法):可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看物体间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2)状态分析法:根据运动状态,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判断。3实验探究:探究静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