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80.36KB ,
资源ID:187448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7448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闽东籍廉政官员唐宋元时期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闽东籍廉政官员唐宋元时期Word下载.docx

1、令之回乡后隐居于灵谷草堂,过着穷研经书、抱瓮灌园的生活。由于父子二人同时弃官,生活窘迫。薛令之回家数年后,唐玄宗闻其清贫,“甚心怜之”,便令长溪县按月拨给田赋供其开支。其间,令之体恤人民疾苦,量敷取禄,从不肯多取,深居简出,偶有出游或访亲会友常留下诗篇。至德元年(756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翌年,他回到京都长安后,思及与薛令之的师生情谊,欲召入朝,但在此前数月令之已卒,家赤贫。唐肃宗深为其廉洁、刚直所感动,于是 “敕命其乡曰廉村,溪曰廉溪”,以彰其廉。令之卒后,葬于福安二十一都泉涌山(今溪潭乡溪北村附近)。宋嘉祐八年(1063年)长溪县周尹薛正已在薛补阙墓前,廉岭边,建清风亭(廉岭亭),并立

2、墓碑。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志书记载清风亭尚存,清光绪十年(1884年)志书记载亭基址上植榕树,现亭与墓遗址觅无踪,仅存薛氏后裔嘉定十三年(1220年)重立墓碑。他生前所著明月先生集和补阙集,今已无存。全唐诗卷二百十五仅收录其自悼和灵岩寺二诗。薛氏后人于唐光化三年(900年),在高岺村“双剑水”边,建富溪补阙祠,历经盛衰几度,雍正三年(1725年)洪水冲塌续建高处即今祠,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祠边原建有清风亭,后荒废,现正在重建。福安市民另有三处建祠崇礼薛公高风亮节,福安金山兜建有明月祠后改金山宫,三会堂街建有补阙祠后改青云宫,故里廉村建有令之祠后改后湖宫,因民众将薛公神话故将祠改宫,供

3、烧香还愿。与宋代爱国主义诗人谢翱、诛杀贾似道义士郑虎臣并称“福安三贤”,福安建三贤祠崇祭。编者按:一、千年师范薛明月汉时养马之“苜蓿”,唐以养薛公,面对如此冷遇,薛公展现无以伦比的高风亮节。清代四川硕儒程允升将“苜蓿长阑干,奉师饮食之薄”的典故,编入教材幼学故事琼林师生篇,国人颇多熟稔,影响世道师风既深又广,令之谢归后,尚能慎独,修身节欲、节俭清廉,其励志有为又清正恬淡的人格精神深深地嵌合为中国廉政文化的一部分,苜蓿之于薛令之也宛如莲花之于周敦颐成为“廉”的象征物。其从教之高风亮节,为师之清廉正气,对扶纲常之正,格君心之非,皆有所裨益,与万世师表孔子相较,明月先生堪称千年师范。二、薛令之辞官归

4、隐缘由考辩令之职居左補阙兼太子侍读,属门下省官负有规谏职责,逢宰相李林甫擅权误国,民怨沸腾,且与李亨不睦,令之备受排挤。令之看到东宫苑中高达丈余、叶色紫绿的苜蓿,触景生情、感慨时事,题诗自悼讽谏玄宗,玄宗幸东宫续曰:世人大多认为薛公只因警觉惶恐于“任逐桑榆暖”的君言,而谢病归。笔者认为此仅薛公谢病归之一因。首先,薛令之入仕前后思想忠君不二,仅此不足以使其谢病归。入仕前于灵谷草堂所作草堂吟(附后)。表明薛令之心怀远大抱负,积极用世的内心世界。入仕后唐明王命吟崛轶草(下称草)借草生于庭指巧言谄媚的人入朝,含沙射影地道出奸臣当道的局面,吟诗痛斥群奸,同时,陈表薛令之忧国忠君的内心思想。其次,“任逐桑

5、榆暖”的君言,其实是玄宗顺口的回应。可见玄宗当时并未有伤害之意,时隔数年还有打听令之生活情况,说明还是比较爱惜的。其三,从薛令之辞官的绝意看,此因不足以。薛令之辞官,随从辞官的还有侄儿薛芳杜,以及致书任江西安福县令的独子薛国进命他弃官返里,薛国进于天宝末年随父还乡。因此,针对的不只是此“君无戏言”。笔者认为,薛令之感慨时局,担心宦途风波险恶,借此机辞官隐归。首先,陈止斋纪奉议(下称议)道出谢归的主要原因。薛公在草中,以崛轶之草生于庭,用草指巧言谄媚的人入朝,与议中“玄宗用杨国忠”之说一致,“托荫生枫宸”指玄宗怠于朝政,委政李林甫,李蔽主固位,排除异己“罗钳吉网”已至“曾惊破胆人”的时事局面,自

6、己与李林甫构怨极深。透出薛公“何由度岁寒?”(自悼)的内心世界,方为议中“噬脐(指不守前面诺言,此诺言应是忠君)”即谢归之使因,并非受冷遇使然。其次,议中“矣时真明哲之幾(几)先云”,褒言薛公断然抉择之明智,预测先知先觉。玄宗终因怠于朝政、骄奢急欲、滥加封赏、言路堵塞、奸人得宠、残害忠良,廉政制度毁坏以至纲纪紊乱,酿成“安史之乱”,玄宗埋下唐朝衰乱的种子,从此唐王朝由盛转衰,陷入藩镇割据局面达百余年。以史为鉴,警醒为政者:唯有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与直言敢谏相辅相成,才能有效发挥集体智慧;廉由俭出、贪由奢起;致安之本,惟在得人。唐太宗常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非用其人,必难致治”。警戒为政者:“用

7、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选准人、用对人,就能够激励一批干部,树立浩然正气,选错人、用错人 ,就会挫伤一批干部,助长歪风邪气。选人用人的标准,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附1:草堂吟(薛令之):“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春日溪头垂钓归,花笑莺蹄芳草绿。猿鹤寥寥愁转深,携琴独理仙家曲。曲中哀怨谁知妙?子期能识宫商调。鱼未成龙剑未飞,家贫耿读人争笑。君不见苏秦韩信,独步谁知是英俊?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间各佩黄金印。男儿立志需稽古,莫厌灯前读书苦。自古公侯未遇时,萧条长闭山中户。”出自河东郡三廉薛氏宗谱(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修,存一

8、册,刻本,福安市溪潭镇高岺村薛氏藏)。附2:陈止斋纪奉议即薛李宣行状谓:令之以玄宗用杨国忠,故有何由度岁寒之调,使不因是谢归及乘舆播遷,则噬脐,矣时真明哲之幾先云。金州刺史林 嵩林嵩(生卒年月不详),字降神(一作降臣),唐福建道长溪赤岸(今霞浦赤岸)人。唐咸通年间(860873年),林嵩在灵山(今福鼎太姥山西脉的灵山)中结庐苦学。乾符二年(875年),赴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应试。按命题“王者之道”作龙首赋,林嵩一举“显登上第”,誉满京华,成为继薛令之之后闽东最享盛名的擢巍科者,也是今霞浦县考中进士的第一人。乾符三年(876年),林嵩回乡省亲。福建观察使李晦对他极为推重,特向唐僖宗表奏,称他

9、“气擅琳琅,学勤经纬,禀山川之秀气,占闽省之全材”,并请诏改其乡里旧名。乾符五年,僖宗诏准,改“赤岸”旧乡为“劝儒”,林嵩居里名“擢秀”,并在东、南二门树立华表,建“桂枝亭”,以昭光宠。省亲回朝,为秘书省正字。广明元年十二月(881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家居农村、深知农民疾苦的林嵩悄然归里,栖居灵山。但他对唐王朝仍一本初衷,矢志报效。“一任旁人谈好恶,此心原不愧苍穹”,表达林嵩“任由别人谈说好坏,反正我心无愧于参天”的心情。隐居三年之久,为排遣愁怀,他常与后岐道士陈蓬诗文往返,纵情山水,啸傲林泉,曾游太姥山作太姥山记,还在山麓蓝溪上修建蓝溪桥。中和四年(884年),曾任黄连镇(今属建宁县)

10、镇将陈岩升任福建观察使,为稳定社会秩序,张榜广募人才。林嵩改文就武,被陈岩聘为录事参军,林嵩兢兢业业,克尽职守。不久,转任度支使,掌管军队财权,后来,调任京城长安任毛诗博士,专门讲解毛公所作诗经。最后,他官至金州(今陕西安康)刺史,独揽一州军政大权,任职期间,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秉公赞理,举贤翊化”,严于吏治,政声感人。 晚年,林嵩因厌倦封建官僚生活而辞官回乡,先后隐居于岱村(今水门畲族乡)和梨溪畔(今牙城镇杨家溪风景区)的“梨花草堂”,过着吟诗作赋和“新月潭心钓未收”的清闲生活。 林嵩学识渊博,工诗文,尤精词赋。其赋“词藻宏丽,咸寓规讽”, 所著华清宫、蓬莱山、九成宫避暑等,文辞华丽,寓意

11、深长,深受文人学者的仰慕。时人誉其词赋“为一时之冠”。他所著诗、赋集各一卷收入唐书艺文志、全唐诗和全唐文。所作太姥山记载于民国版霞浦县志艺文志,成为现在研究福建摩尼教的重要文献。卒祀乡贤祠。赠天台王处士(林嵩):深隐天台不记秋,琴台长别一何愁。萦烟岩外云初起,新月潭心钓未收。映宇异花丛发好,穿松孤鹤一声幽。赤城不掩高宗梦,宁久悬冠枕瀑流。诗句间流露出林嵩晚年的志趣与心境。赤岸得名因原:赤岸位于福建省福宁府(今霞浦县)城东南二十里许,地近沿海,海岸筑塘,塘高如山,以防御海水大潮。朝日东烘、赭如赤壁,因谓之赤岸。故先前的赤岸远非严格意义的现今赤岸地域。宋 朝漳州通判缪昌道缪昌道(生卒年月不详),字

12、景玉,长溪县(今寿宁县犀溪乡西浦村人)。熙宁二年(1069年)特奏名进士,诏授永春主簿,兼管晋江,调漳州通判。缪昌道为官严谨,清正廉明,兴利除弊,爱民如子,辖区内民风淳朴,百姓有口皆碑,使得当时长汀寇匪刘首三也不忍犯境。年老退休回家时,百姓相率为他饯行相送,并赠诗以作纪念。缪昌道自颂诗:“吾年七十八,光阴如电抹。烟霞消散尽,当空一轮月。”闽东缪氏源流:浙南闽东缪氏第一世祖缪祐,祖籍山东曲阜,迁浙江会稽(今绍兴)。为人忠厚,为官清廉,大智若愚,唐宪宗朝进士。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官拜监察御史、左丞相,赐紫金鱼袋。唐大中十一年(857年)赠银青光禄大夫。长子缪承霸历官湖北襄阳县令、秣棱太守,有

13、仁爱清明之誉,次子缪承褒婺州东阳县令,有贤德之名。孙子缪延亮初任越州(今绍兴)司户参军,后随外氏赴闽履职。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当时闽东只有长溪一县,缪佑立为第一世祖),为避黄巢之乱,除缪承霸时任襄阳(湖北)县令外,举家入迁福建长溪赤岸青皎泥湾(缪家琦)。缪延亮随外氏赴闽履职,起着很好接应作用。缪延亮也从此不闻仕途,携家隐居于霞浦青皎坭湾结庐而居,拓荒种地,建立家园。曾孙缪铜、缪録、缪钱,在后唐明宗三年(932年)迁居霞浦赤岸城,后唐清泰元年(934年)贼寇作乱,后唐清泰二年(935年)缪铜携眷长途跋涉,迁居浙江温州平阳,缪録、缪钱也陆续分散迁居,缪録于北宋开宝九年(976)由福建长溪(霞

14、浦)迁福建寿宁犀溪可洋,旋迁犀溪前山(缪田洋),再迁西浦。缪録第四子缪恺(说)迁穆阳北山下(今福安穆阳镇)。缪钱迁今福安穆阳溪南寿山下。后裔繁衍或迁转或回迁聚居。在2011年依托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涵盖56个民族姓氏的人口统计中,缪姓排序第221位,总人口约38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03%,较许多少数民族姓氏更少。寿宁西浦现有缪姓聚居人口约五千,福安穆阳镇现有两万多缪姓聚居人口,约占全国缪姓人口的7%。左朝议大夫邱 允邱 允(10781162年),字执中,长溪县南山(今霞浦县州洋乡)人。元符三年(1100年)登进士,初授真定府栾城(今河北栾城县)县尉,时有官军在栾城开采炮(抛)石,残暴凶狠,

15、他申明法令,及时制止。不久,升任岳州临湘(今湖南临湘县)知县,勤政爱民,以“三日平反冤狱释放五十余人”为民申张正义,得州守巩塽称赞:“令皆如此,天下何忧不治!”离任时,拒收馈赠礼品。后调任襄州邓城(今湖北襄樊市)知县,又解除官府买绢之害,博得群众拥戴,后人编曷日而忘歌谣传颂。在洪州新建(今江西新建县)知县任上,适值朝廷崇尚道教,道士仗势横行,欺压百姓,邱允依法严办。宰相蔡京欲治其罪,徽宗以“爱民之吏,罪之曷?”不予追究。后升柳州(今广西柳州市)知州,时蔡京新行茶法,豪门贵族恃势欺诈,邱允不避权势,穷治其奸。还上疏力陈广西盐课之弊,提出改革办法,徽宗采纳,批转两广推行。南宋建炎年间(112711

16、30年),他上疏高宗,提出:“宜上稽天意,内勤政事,深鉴前车,无蹈旧迹,信任忠良,斥远奸佞,克俭于邦家,惟日孜孜,无或豫怠”,朝廷嘉纳。后调知惠州(今广东惠州市),当地百姓迷信巫、鬼,有病不求医服药,邱允到任后,毁巫祠,办药局,预防时疫,百姓建生祠纪念。绍兴中叶(约1146年),邱允退休回乡,筑庐于马鞍山龙寿岗(今霞浦县城东南)父墓旁,死后附葬于此,朝廷赠以“左朝议大夫,爵县男,服三品,食邑三百户”。太学博士秀州判官杨惇礼杨惇礼(生卒年月不详),字穆仲,今福鼎市人。崇宁五年(1106)与其兄杨定国同登进士第,授兴国军司法,转太学博士。当时与同乡黄荐可、林介卿一同,时称“北乡三博”。蔡党想邀他为

17、中丞蔡京出力,惇礼拒绝参与。出任秀州(现包括旧嘉兴府(除海宁外的今嘉兴地区)与旧松江府(上海直辖市的吴淞江以南部分),含嘉兴、海盐、华亭、崇德四县)判官,请求退休。建炎元年(1127年)监察御史邀与赵鼎、黎確、沈与求形成联盟。惇礼说:“艰难无从卫之劳,时平享盈丰之乐,吾不敢也。”极力要求辞官归乡里,朝廷准许他在家言事。杨惇礼子杨缜,字伟明,授通迪郎官,赐绯色官服。为官退休清贫,行李萧然,丧时无资安葬,妻子林氏卖钗为其买棺材。陈止斋为他撰写墓志铭。杨惇礼孙,杨兴宗,字似之,绍兴三十年(1160年)进士,官任铅山簿、校书郎、尚书司勋郎等职,与孝宗对言兵机,切中时弊。论张说不当,与赵汝愚同拜,不报。

18、又以封爵太滥,不肯书勋。忤执政,出守处州,改湖广提举。祖孙三代,为官刚正清廉,不畏权势,福宁府志立人物传彰表。附注:赐给绯色的官服。唐代五品、四品官服绯,后世服绯品级不尽相同。宋朝服式以用色区别等级。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到宋元丰年间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以上用绿色。按当时的规定,服用紫色和绯色 (朱色)衣者,都要配挂金银装饰的鱼袋,高低职位以此物加以明显的区别。提点使缪 刚缪刚(生卒年月不详),字处仁,今寿宁县犀溪乡仙峰村人。宋徽宗大观三年乙丑年(1109年)特奏名进士,缪刚,历官南海知县,广东提刑,恩授政阳奉天

19、门殿内进马候提点使,秉义大夫。为官清廉。退休归家时,宋人陆徽有赠缪刚诗:“囊囊归时似去时,如公清白古来稀。身如竹叶心如水,不带南州一物归”。缪刚,人如其名,村口廓桥头曾经树有一块钦封石碑,过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行过桥,由于年代久远,天长日久,碑文已极度风化,只有较大的字迹还依稀可辨,上书“圣旨钦封提点使缪刚公第”,其余的字迹已模糊不清,现移至岭兜村头存匿。礼部侍郎陈 桷陈 桷(10911154年),原名纬,字季壬,号存隆,自称“无相居士”。生于浙江平阳蒲门厦材村(今苍南蒲城),中年罢职期间,为避秦桧迫害,寓居福建长溪县二十四都(今福鼎市管阳镇)。政和二年(1112年)殿试中探花,授文林郎。

20、后历任冀州兵曹参军、太学正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尚书虞部员外郎。宣和七年(1125年),任提点福建路刑狱。徽宗命他伴送金使者,行至边界,陈桷见金兵列阵虎视中原,返回途中,遂向燕帅蔡靖陈述所见,希望其加强防备。蔡靖却怒道:“怎么有这种事,将传话的人抓来斩首!”陈桷愤而回朝。为避灾祸,他请求外放,遂被调任福建提刑。靖康元年(1126年),福州调发防秋兵,钱粮没有满足要求,士兵杀死将领,事变发生突然,吏民奔溃,全城震骇。陈桷进入乱兵之中,晓以祸福,力挫其焰,乱兵沮丧气馁,要求陈桷上奏将领是自毙而死,陈桷佯装听从请求,并派人捎小路急报朝廷。叛兵征调上路后,陈桷在途中追杀肇事首领20余人,终平息此乱,陈桷

21、因应变有方,未受朝廷追究责任。绍兴三年(1133年),陈桷任金部员外郎,升郎中。上奏:“当今讲治道之本,应修政事以抵御示敌国,不应当以小事动圣虑”;“今刺史、县令满天下,不能皆得人”,宜应“选监司,重其权,久其任”,并陈攻守二策,强调欲收复失地,“在于得人心,修军政”。 绍兴五年(1135年),陈桷任直龙图阁、泉州知州,绍兴六年(1136年),调任浙西路提刑,倡导革除时弊:“乞置乡县三老,以厚风俗”、“重侈糜之禁”等。绍兴八年(1138年),升任福建路转运副使。绍兴十年(1140年),任太常少卿。绍兴十一年(1141年),升礼部侍郎。翌年,奉诏与太常寺讨论典制,以皇子出阁礼例上报。因与秦桧不和

22、,诏令以不详具典故、专任己意、怀奸附丽等理由,将陈桷和吏部尚书吴表臣、礼部尚书苏符、郎官方云翼、丁仲宁、太常官员王普、苏籍等一起罢免。不久又命陈桷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十五年(1145年),陈桷复任襄阳知府、京西南路安抚使。当时襄、汉两地受兵火之灾后,民物凋敝,当时的户数只有太平时的二十分之一,而赋税却比太平时更多,陈桷据实陈奏朝廷,百姓赋税负担得以减免。绍兴十六年(1146年),金、房州士兵叛乱,陈桷派遣士兵平定。不久,汉水决堤泛滥,冲毁居民房屋,陈桷“亲自率领兵民筑堤岸,平水患”,民众赖以平定。由于长期奔波,积劳成疾,陈桷遂请求奉祠,朝廷改任他为秘阁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官。绍兴二十四年(1

23、154年),改任广州知州,充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于赴任途中病逝,时年六十四岁。生前著有无相居士文集。宋史有传。陈桷为人宽宏含蓄,以诚待人,淡泊名利。秦桧当政时,士大夫攀缘依附的则位登显要,陈桷因立螭故旧,被皇上所知,出入顿挫,晚年因奉常少卿擢为权小宗伯,又以议礼不合忤逆皇上被罢免,其节操足以称赞。相关内容相参宋史之陈桷传与福鼎县志之陈桷传。朝散大夫洪清臣洪清臣(生卒年月不详),字直侯,宋福建路长溪县赤岸(今霞浦县)人。建炎戊申(1128年)年进士。为人忠实厚道,恭谨诚实。当官期间以清白而闻名,官至朝散大夫,知邵武军。乡里发生火灾,洪清臣周边邻居房屋被大火化为灰烬,唯独其家完好无损。人们认为是他

24、为官的高尚的节操感动上苍,方得上苍保佑,幸存其家居。司农卿林 湜林湜(11321202年),字正甫,宋福建路长溪县赤岸(今霞浦县)人。绍兴三十年(1160年),林湜登进士第,授富阳(今属浙江省)县尉。当时,富阳县内饥荒四起,人心浮动,一些地痞土豪经常乘机越货抢劫,林湜到任后建议明文布告、清理辖治。在拦截金兵的行动中,一举擒获几个当地穷凶极恶、百姓深恶痛绝、专贩私盐和打家劫舍的土豪劣绅、地痞流氓,震慑其他不法分子。民众生活得以保障,百姓赞布绝口。翌年以功升任晋江知县。赴任时,恰逢州里下达建造战船任务,耗资颇巨。频频向百姓增派捐税,百姓难以承受苛捐扎杂税而怨声载道。他身为父母官,既不能为百姓做主,

25、又不能为百姓分忧,违反其做官的愿望,不忍向百姓增派捐税,再三权衡准备上书辞职。时寓居当地的外侨深感其难言苦衷,纷纷解囊捐助,造船任务得以按时完成,百姓始免困扰。任满,全城父老争相挽留。后调任南剑州(今南平市)通判,值知州准备实行酒类专卖,林湜极力反对,知州一意孤行,不经通判签署上报奏章,林湜力排其议为此专上条陈,经朝廷追查,知州所奏终被朝廷否定。汀州(今长汀县)赋税纷繁,官吏多假公肥私,贻害百姓,福建路转运使派林湜往汀州整顿赋税,他查核底册,发现税目繁多,官吏假公肥私,便调整开支,减轻税收四万余贯。后进京任审察干办,继任太常寺主簿、国子监丞、太常丞等职。绍熙元年(1190年),升任监察御史。任

26、上,他针砭时弊,刺奸格非,“论劾甚锐”,甚至一日请罢数官,朝廷上下为之震惊。对渎职官员,他一再劾奏,毫不留情。被他弹劾的钱之望在调任静江知府时,他再次表劾,直至罢其官。不久,调任江西转运判官,当地以诉讼多而闻名,林湜上任后亲审难度大的积案,几个月后,诉讼日少。期间还免除赣州的科罚,停征龙南、安远两县的折变,减轻兴国县的淮衣绢、上犹县的圣节银,免除遭受水灾州、县未清税款数万贯。后调京任吏部郎中,升太府少卿。绍熙五年(1194年)六月,孝宗病逝。林湜奉旨出使金国,金主赐与袍服,林湜掷之于地说:“宋正统相承,服视其品,今易左袵,有死而已!”坚持穿宋朝官服,拒绝金方提出的非礼建议。回朝复命时,宁宗亲临

27、迎接,赞其“守礼甚坚,国体不失”,升他为司农卿。庆元元年(1195年),韩扆胄专权,朝中正直官员多自引退或被斥逐,太府丞吕祖伶无端被贬,他不顾奸臣当道,据理为吕祖伶争辩,因势单力薄为如愿以偿。林湜急流勇退,力请调离京城,被命为直宝文阁、湖北转运副使。后被免职安排冲祐观“奉祠”,经批准进直龙图阁退休,寓居平阳松山(今浙江苍南县桥墩镇)授徒讲学。林湜性格爽朗,善恶分明,与朱熹和永嘉学派陈傅良、叶适等均有较深交往。庆元三年(1197年),朝廷禁伪学,朱熹被罢职。庆元四年,朱熹避地长溪,“士皆远嫌之”,而林湜“独执弟子礼不变”。他陪同朱熹讲学访友于赤岸、巽城、桐山及浙东永嘉、雁荡、天台等地,为传播理学

28、而奔波效力。陈傅良称他“薄海令名,当今大雅”,朱熹称他:“所学之深,所守之正,其所蕴蓄,盖已施之朝廷而见于议论之实。”嘉泰二年(1202年)七月病故,享年71岁,永嘉学派首领叶适为他作墓志铭。其子林介编辑其著述槃隐集10卷行世。祀乡贤祠。林湜为官清正,爱名如子,刚正不阿,金庭维护宋朝国家尊严不辱使命,朝殿主持正义、力保忠臣,急流勇退。理宗下令在林湜故乡赤岸建忠臣庙,以表其业绩,纪念其爱国爱民的品行。监司官杨 楫杨楫(生卒年月不详),字通老,长溪县潋村(今福鼎市秦屿冷城)人。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中进士,与杨方、杨简同为朱熹高足,时号“三杨”。杨楫平生清廉有守,刚正不阿。任莆田县尉时,闽帅程

29、叔达“移县括逃田”,杨楫屡次上疏指责其过失,叔达表面信服而心不悦,俟杨秩满至其府告辞时,叔达怒曰:“尉格帅命乎?”杨楫徐徐陈对,无所屈。于是被罢官而归。漕使林祈深感杨楫节直可钦,遂上书朝廷荐举他。此后,杨楫官至司农寺簿。任职期间,他上札朝廷,力倡“进君子,退小人,勿徇左右之请,以重中书之权”,“奖廉静之操,禁奔竞之风”。其言深得朝中直臣赞许,遂“除国子博士,转少卿”。其时,台臣中有人以私事相扰,杨楫严拒之,曰:“台有纪纲,学有规矩,当各守其职。”面对重臣铿锵有力的十三字,杨楫的清正不阿可见一斑。后来,杨楫出知安庆,移湖南提刑、江西运判,所到之处政声颇著。 杨楫弘扬朱熹理学,早年入朱熹之门。朱子见其专心致志,为学不倦,遂倾力传授。绍熙五年(1194年),朱子因受权臣韩侂胄迫害,归隐建阳考亭讲学。杨楫诣门求教,朱熹遂将自撰部分文稿交给他,嘱其迅即整理付梓刊行。杨楫受托,便日夜劳作不息;还为朱熹的力作楚辞集注题跋。此跋阐述朱熹注楚辞之缘,表达对其横遭迫害之同情。庆元二年(1196年),朱熹被诬推行“伪学”,“庆元党禁”因此而起。杨楫请朱熹至其邑避难讲学。翌年,杨楫将朱熹迎至潋村(今冷城)家中,并和邑人高松(朱熹高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