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35.66KB ,
资源ID:187424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7424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1、传统工业提质增效。工业新开工建设重点项目201个,总投资达500亿元,完成技改投资481亿元。化工产业加快调整步伐,泸州化工园区原料结构调整项目启动,天华公司3万吨三聚氰胺和丁内酯、北方公司3万吨有机硅、泸天化硝酸节能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机械产业加快开放合作,泸州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玉柴重工西部基地项目全面实施,中国国机重工集团与长起公司、厦门海翼集团与长液公司合作取得成效。能源产业不断壮大,古叙煤田加快开发,开工新建7对大中型矿井,泸州电厂一期建成发电。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太阳能光伏玻璃项目开工建设。我市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现代

2、农业初具规模。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208万吨。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生猪规模养殖比例达55.6%;建成优质稻、高粱、名优果蔬基地423万亩;竹林面积达286.2万亩,占全省的1/5;发展烤烟20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36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1353个。泸州桂圆、泸州糯红高粱、合江荔枝等获国家地理保护标志,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整体认定,泸县生猪、泸州老窖有机高粱成功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新增有效灌面17.6万亩,古蔺龙爪河引水工程顺利完工,纳溪黄桷坝水库等一批水利工程扎实推进。推广使用农业机具12.3万台(套),全市农机装备总动

3、力达140万千瓦。快速推进14个省市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纳溪天仙、泸县龙脑示范片获全省优秀示范片,“名酒名园名镇名村”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新模式。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着力打造现代商贸物流中心,西南商贸城一期工程建成,2011年泸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14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泸州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28.6万人次,全市物流企业达804家。着力打造旅游组织中心,泸州老窖旅游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区,3A级旅游区达5个,2011年实现旅游总收入84亿元。着力打造金融服务中心,成功引进兴业、交通、招商三家股份制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达12家,2011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000

4、亿元。二、重点突破,项目驱动增强区域活力城市发展突飞猛进。编制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立“双百”、“双两百”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四桥”、“五园”、“六路”、“多工程”快速推进,沱江三桥、沱江一桥复线桥建成通车,国窖长江大桥顺利合龙,酒城大道、城南大道等20余条城市道路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43平方公里扩展到9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60万人增长到92万人,实现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县城及重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城镇化率达40%以上。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功创建“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顺利通过第五次“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交通枢纽加快构建。大力实施“千亿交通工

5、程”,纳叙铁路、川黔高速公路纳溪至叙永段、泸州港进港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泸州港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建成投入运营,年吞吐能力达50万标箱,成为全国内河唯一实现铁水联运的集装箱港口;叙大铁路,宜泸渝、成自泸赤等高速公路,集装箱码头二期续建工程加快建设;叙蔺高速公路实现开工;泸州机场迁建工程进展顺利。泸州客运中心站基本建成。新建农村公路7300公里,全市100%的乡镇、76%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油路。西部重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的主框架基本形成。园区建设实现飞跃。从2006年的一个园区发展到九大园区,建成面积6.5万亩,入驻规模以上企业282家,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810亿元。三个园区进入全省“1525”

6、工程名单,五个园区列入四川省“十二五”开发区发展规划,五个园区迈入“百亿园区”行列。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构建了工业集群发展的大平台。要素保障更加充分。累计争取中央、省专项补助资金150亿元。争取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11亿元。政府融资平台为重大项目建设融资45亿元,其中发行兴泸集团一、二期企业债券17亿元,成为全省唯一发行两次企业债券的市州。2011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突破500亿元。累计获批用地14.3万亩,排名全省第二位;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启动实施,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05平方公里。供应天然气68亿立方米、成品油136万吨。建成以50

7、0KV泸州变电站为中心枢纽、220KV双环网为骨干的电网体系,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三、开拓创新,改革开放激发内生动力重点改革有序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企事业单位改制不断深化。扩权强县试点成效明显。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财政制度改革稳健推进,收入分配秩序逐步规范。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成效显著,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林权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文化体制、水利体制、行政执法体系、资源性产品价格等改革稳步实施。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4.8%,发展经验在全省交流。开放合作全面加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

8、资累计引进项目4300个,实际到位资金1325亿元,是上个五年的10.4倍,成功引进广西玉柴、上海波司登、江苏三木、中国远洋物流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累计到位外资1.1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6.6亿美元。港口开放合作成效明显,与成都、武汉签订港口物流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市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湖南常德市、上海长宁区和松江区等缔结为友好城市。连续四年成功举办酒业博览会,“中国白酒金三角2011年酒业博览会”升格为商务部重点支持、省政府主办的展会。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实施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541项,完成科技成果及专利转化278项。“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

9、化基地”和“四川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泸州)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纵深推进“以质取胜”战略,大力开展品牌化、标准化工作。国家酒检中心建成运营,为酒业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金融体系不断创新,泸州老窖集团成功控股华西证券;龙马兴达小额贷款公司成立,注册资本居全国小额贷款公司之首。在全省率先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四、关注民生,社会和谐汇聚强大合力民生工程见实效。投入资金114亿元,实施民生工程项目403项。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5.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五项社会保险”覆盖城乡居民256万人次。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72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

10、合率达97.7%。城乡医疗救助年人均补助193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50%。成功应对“78”洪灾、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和特大高温干旱。全面完成我市灾后恢复重建和对口支援广元市昭化镇的任务。完成主城区26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农家店1583家。筹集和新建廉租房1.6万套,改造棚户区6342户。完成红层打井16.1万口,新建沼气池12.6万口,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1.4万户,解决109.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投入扶贫资金7.5亿元,解决38.6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生态环境塑新貌。积极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7个、垃圾填埋场5个,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主要污

11、染物减排指标,万元GDP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水环境、声环境、城区空气质量保持优良状态。耕地实现占补平衡,全市耕地面积59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0平方公里。大力开展“双创”工作,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成功创建“省园林城市”;加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石漠化治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全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级市。社会事业上台阶。加快建设教育培训中心,各项教育发展态势良好,“川滇黔渝结合部教科城”建设顺利推进,成功创办川南第一所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不断健全公共卫生

12、服务体系,“西南医疗康健城”建设顺利启动。“十大重点文化工程”加快推进,成功创建“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新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全面提升,邹凯等泸州籍运动员在奥运会、世锦赛上连创佳绩。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育秩序专项治理成效明显,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广播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村村通”的自然村突破1万个。农村防灾减灾和应急反应能力建设取得实效。平安稳定有保障。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成功创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城市社区建设不断深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启动。群众和信访工作网络不断完善,

13、全市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等指标逐年下降。政法“三项重点工作”和公安“三基工程”、“三项建设”成效明显,维稳安保、严打整治等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司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五五”普法工作圆满完成。严格执行“三个一律”,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连续三年获“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市”。五、求真务实,政府建设提高行政能力依法行政积极推进。建立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制定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实施办法、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形成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决定的行政决策机制。制定规范性文件实施办法,全面清理规范性文件4664件(次)。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

14、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2521件,办结率、满意率达100%。政务公开不断深化,广大群众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知情权和监督领域不断扩大。行政效能持续强化。全面实行绩效目标考核,创新并推行发展目标全省对照比、加分不封顶、重大项目进度公示、督查问责等激励措施。取消和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598项,建设工程项目实现网上招投标。“12345”市长热线受理群众有效来电9.8万件。全面建立市、区县、乡镇(街道)、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市政务服务中心实现提前办结率、按时办结率、现场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四个100%”。廉政建设持之以恒。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常态化,创新开展党风廉政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15、,构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经验在全国交流、全省推广。监察、审计职能充分发挥,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工作深入推进,风清气正泸州氛围更加浓厚。全民国防教育不断深入,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人防等工作成效明显,顺利通过第六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审查验收。民族宗教、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对台、外事、侨务、消防、保密、档案、气象等工作扎实推进。完成续修泸州市志(19912005)。第六次人口普查、第二次经济普查顺利完成。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第六届市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比2010年增长15.8%,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6、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1%。市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十二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第六届市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泸州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获益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市政府奠基开拓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推动泸州发展的全市人民、驻泸部队官兵和各界人士,表示衷

17、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回首五年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以科学的理念完善思路;必须坚持抢抓机遇,以务实的举措加快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用统筹的方法构建和谐;必须坚持勇争一流,用创业的激情凝聚力量。正是这样,才铸就了泸州过去五年的辉煌成绩;只有这样,才能续写泸州跨越腾飞的崭新篇章!审视发展现状,我们清醒认识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较快,但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发展不够、发展不足的问题仍较为突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与广大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仍十分繁重;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但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维护稳定的压力仍然较大;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但个别部门和

18、单位的服务水平、办事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将以成绩为起点,变压力为动力,推动泸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的宏伟目标。历史的使命和人民的期盼,激励我们必须搏浪前进、奋勇前行。未来五年,是泸州加快发展、跨越突破的重要时期,是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机遇就在眼前,发展不容错失。我们要立足区位,放大优势,顺势而为,借力而行,抓住一切机遇,抢占发展高地。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19、式为主线,强力实施“156”发展战略,加大统筹城乡力度,着力推进“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加快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长江上游重要港口城市、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努力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预期目标是: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翻番,超过1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番,达到1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翻番,达到130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番,达到1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达到356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升。主要任务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转型升级取得突破,三次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加快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的“两化”

20、互动发展,全力发展白酒千亿产业,基本建成全国循环化工生产基地、川南能源保障基地和大型装备制造基地,初步形成沿江百公里产业集中循环发展带、古叙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带和通道经济发展带。“千亿产业园区”加快建设,综合性收入突破2000亿元。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农村示范片覆盖率达到50%,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农村建设、扶贫连片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五个大变样”。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基本建成现代商贸物流、金融服务、旅游组织、教育培训、医卫服务“五大中心”。城市魅力更加彰显。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基本形成“一核两副多组团”空间格局,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建设“江南新区”和

21、“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30万人。“一主四副多点”新型城镇体系逐步完善,城镇化率达到52%。城市内涵不断丰富,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大力塑造“中国酒城醉美泸州”品牌形象,深入开展“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巩固和发展“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成果。枢纽功能更加完善。“一横二纵五港区”水运体系基本形成,航道等级全面提升,泸州港形成4000万吨的年吞吐能力。“一环七射一横”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建成,全市

22、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8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三纵四横”铁路网络加快构建。建成泸州新机场。国省干线公路全部改造完成。实现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或油路。“水公铁空”立体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形成安全、畅通、便捷的交通运输体系。文化特色更加鲜明。按照“酒+N”文化建设思路,以酒文化为城市主题文化,促进历史文化、长江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全面繁荣,建成“中国酒城文化产业园”等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泸州大剧院、泸州市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加快构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每个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和社区有图书室和文化活动室,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全面达标升级。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促

23、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演艺、影视制作、印刷发行、创意设计等产业集聚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左右。开放合作更加充分。大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到位市外国内资金年均增长15%以上,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建设一批省级、国家级开放型示范园区和出口基地。泸州港对外合作功能充分发挥,争取在泸州设立四川保税港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在成渝经济区发展中主动作为,强化与滇黔的交流合作,加大与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洲等区域的合作力度,形成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民生工程投入大幅增长。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面覆盖。基本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系。

2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基本实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难有所助、住有所居、学有所教,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社会更加平安稳定,全力打造“和谐泸州”。时代赋予重任,奋斗铸就辉煌。我们坚信,勤劳智慧的泸州人民一定能把美好的蓝图变成生动的现实,现代化“中国酒城”一定会在西部大地上快速崛起!2012年重点工作2012年是新一届市政府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计划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4.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城镇居民人

25、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一、提升泸酒比较优势,夯实现代化“中国酒城”发展基础坚持优先发展酒业不动摇,着力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奠定坚实基础。推动酒业集群发展。促进酒业高端化、品牌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强化规模扩张和市场拓展,完成酒业销售收入550亿元。提升泸州老窖、郎酒集团龙头引领作用,启动泸州老窖30万吨新酒库项目规划建设,完成郎酒两河口1万吨酱酒技改项目和泸州包装中心三期工程建设。深入实施酒业“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发展壮大骨干型中小酒类企业。加大物流、包材、印刷、会展交易等关联产业配套发展力度,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强酒

26、业核心竞争力。筑牢品质基础,做强做大优质酿酒有机高粱生产基地和优质白酒生产基地。完善功能平台,加快推进“名酒名园名镇名村”、“二郎名酒名镇”、“中国(四川)酒类产品交易中心”和“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建成“泸州中国名酒价格指数”发布平台。强化质量保障,完善和提升国家酒检中心功能,建成“四川酒类包装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力打造“中国酒城醉美泸州”城市品牌,推进城市品牌与产品品牌融合塑造、互动提升。举办“中国白酒金三角2012年酒业博览会”。大力培育酒文化。着力构建以酿造文化、营销文化、消费文化为重点的泸酒文化体系。强化酒文化载体建设,启动“中国酒城广场”、酒文化一条街等城市文化

27、景观建设。加强酒文化遗产研究保护,积极推动酒类窖池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开展“中国酒生态(社区)博物馆”前期工作。编制“中国酒城文化产业园”发展规划,争创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精心策划“中国白酒金三角”国际旅游专线,着力打造名酒旅游精品景区。扩大酒文化标识系统覆盖面。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优化结构中增强经济实力。突出发展新型工业。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2亿元。延伸化工产业链,加快泸州化工园区原料结构调整、中海沥青加氢等项目建设。提升机械产业技术水平,加快推进“三长”及配套企业

28、技改搬迁,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机械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玉柴重工西部基地项目建设。利用资源优势,推进古叙矿区综合开发。加快编制泸州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规划,建立转型发展工作机制。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太阳能光伏玻璃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完善园区产业规划,推动园区上档升级,力争九大园区完成销售收入900亿元。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临港优势,推进“一区八园”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启动城西城市综合体建设,支持商贸流通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发展现代旅游业,实施旅游“产品、文化、质量、服务”提升工程,力争旅游总收入达到95亿元

29、。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推进“金融生态示范市”创建工作,继续引进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企业上市融资。着力培育信息产业,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总产量达到209万吨。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发展酿酒专用高粱54万亩;新建10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增出栏优质生猪20万头,新建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个;新建、改造竹林基地25万亩。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保障猪肉、蔬菜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力争培育引进1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0个。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技术,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加强农产品安全全程质量管理。三、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实现“双百”城市发展目标。科学编制城市规划。依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完成新增城市规划区控规编制,城市控规覆盖率达到100%。完成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城市进出口通道景观设计和两江四岸城市设计。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完善宜居、宜业、宜商、宜游、宜学城市功能。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