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67.99KB ,
资源ID:187384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7384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乡镇农业资源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乡镇农业资源调研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1、45.5,15以上坡耕地面积为2317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9.8%。图:(一)12、林业资源全镇共有林地面积13284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2%。经济林面积530亩,主要分布地带为宝呈村果园、九林村果园及省道302线沿线,主要树种为核桃、柑桔、水蜜桃和无花果等果树,均享受退耕还林补贴。生态林面积12844亩,其中享受退耕还林补贴面积519.5亩,主要树种为柏树、桤木、速生白杨和巨桉等乔木,全镇各村社均有分布,针叶林与阔叶林呈混交状态。3、气象资源我镇气候类型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小气候主要特点为“春夏连旱秋涝冬干”。2009-2013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028毫米、平均年无霜期306天。有气象记录

2、以来,24小时最高降雨量记录为1998年8月20日,达到153毫米,最长旱灾记录为1997年6-8月,达到75天无有效降水。4、水资源及水利设施状况我镇地处潼江以西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主要河流为石鸡河,境内总长达8公里,沿岸支流较多,形成了天然的农用水渠,在历史上曾经作为最主要的水源,对全镇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99年武引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后,依托过境总长达9公里的武引一期工程红岩分干渠与宏仁斗渠,全镇逐步建立起了覆盖90%以上区域的农用渠系,总灌面达11570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达到362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0.8%、提灌面积795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7.9%。全镇共有小

3、二型水库5座、提灌站28处、塘堰312口,总蓄水能力400万方、总养殖水面1521亩。武引二期工程西梓干渠一、二、三标段分别于宝呈、玉龙、九林三个村内,已于今年6月开工建设,预计建成后过境长度达4.5公里,全镇农业用水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我镇水利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着薄弱环节。目前全镇存在的两个难点,一是九林一社等个别高山社仍然有近150亩耕地无法与武引渠系连通,处于“靠天吃饭”的状况,急需配合武引二期工程的建设,新建大型提灌站;二是全镇的小型蓄水池和农用水渠建设还不能完全达到“旱能灌、涝能排”的农业生产需要,应当是今后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 5、各村社主要自然资源分布概况我镇

4、各村社以场镇为中心,地理位置分布相对紧凑,但人均资源差异较大。各村主要自然资源对比情况如下表 :白云镇各村主要自然资源对比表村别人均耕 地面积(亩)其中: 人均田 面积(亩)人均林 地面积(亩)自流灌 溉耕地面积(亩)锣包1.00.61.2380宝呈1.12.41080长春1.50.81.4回水1.70.90.7红花1.9九林1030玉龙1.61130合计 (人均)1.33620.0(二)、人力资源总量相对不足,结构出现偏差2013年末,全镇共有农户3070户,其中纯农业户613户,农业兼业户1223户、非农业兼业户760户、非农户474户。2013年末,全镇全家外出农户454户,占总农户数的

5、14.8%。2013年末,全镇共有农村劳动力4659个(男2423个,女2236个),其中外出务工劳动力2614个(1436男、1178女),从事家庭经营劳动2045力(男982个、女1063个)。图(二1)自2009年以来,我镇农业人口和农村劳动力、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具体情况见图如下:白云镇2009-2013年农村人力资源变化趋势图(二)2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我镇近二十年的人口增长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人口增长少,农村劳动力后备资源不足;二是由于青少年受教育程度增加,考入大中专院校后离开农村,出现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外流;三是由于外出务工潮和城市

6、化的影响,部分农村劳动力移民离开农村成为市民,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这其中包括一部分已熟练掌握农业生产技能的壮年劳动力。从事家庭经营的农村劳动力平均年龄为51岁。这部分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小学,且身体状况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状况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农业从业人员不能完全掌握新兴农村实用技术,农业生产效益相对低下,现代农业发展受到制约。(三)、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但产业化水平不高1、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但道路建设发展不均我镇7个村中5个村位于302线沿线,均已建成通村水泥公路,78%的社已建成入社水泥路,部分村社已建有田间作业水泥路,全镇通村入社水泥路总长度达38.6公里;配武引二期工程施工已

7、建成4.5米宽的高标准碎石道路3.5公里。全镇以省道302线为主干,通村入社公路为支撑,辅之部分以四级泥结碎石路面为主的社道,形成了较为通达的道路交通网。我镇道路交通建设虽然有一定规模,但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差异和薄弱环节。连接长春村与场镇的白许路和贯穿九林村的石兰路两处乡道建设至今尚未开工,严重制约了这个两个村的经济发展,群众呼声强烈。全镇的田间作业道也还不能满足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有待进一步加强。2、发展历史悠久,特色产业具有一定规模我镇种植业生产历史悠久,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玉米、油菜、小麦四大粮油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65%以上,其中大春粮食面积占大春总播种面积的50%以上,小春粮食面积

8、占小春总播种面积的45%以上,粮油生产仍然在我镇农业生产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杂交水稻制种和杂交玉米制种生产历史超过30年,常年保持水稻制种面积1500亩以上、玉米制种面积500亩以上,是我县重要的“两杂”制种基地。生姜是我镇的骨干经济作物,所产鲜姜由于品质优良,多年畅销重庆、成都等地市场,具有较高的种植效益,是全镇农户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地膜花生是我镇另一重要的经济作物,有近20年的生产历史,常年保持3000亩以上的种植面积,因规范化种植程度高,单位产量高而闻名全省(四川新闻网报道),曾于1998年创造过全省最高单产记录(四川农村日报报道),长春村于2003年被省农业厅授予“无公害花生生产基地”

9、称号。白云镇2014年小春农作物播种面积构成图(三)1白云镇2014年大春农作物播种面积构成图(三)2我镇的畜牧业生产以生猪养殖和小家禽养殖为主,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现有出栏育肥猪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处,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5户,出栏小家禽150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2户,生猪规模化养殖率达到56%。肉牛、肉鸽、肉兔养殖和种鸭繁育等特种养殖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2013年全年共出栏育肥猪26856头,小家禽421468只,繁育良种仔猪8515头。2013年末全镇存栏生猪14632头、小家禽158817只、能繁母猪445头。白云镇的水产养殖主要以水库和塘堰养殖为主,

10、其产量占全镇水产品产量的70%以上,主要品种为草鱼、鳙鱼、鲫鱼、白鲢等大众品种,占总产量的90%以上。随着稻鸭共育、鸭鱼共育、鱼草共生等立体养殖模式的推广普及,水产养殖与种植业、养殖业之间的界限正在打破,全镇水产养殖业即将迎来新的发展高潮。3、依托涉农项目实施,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自2009年以来,结合灾后重建和各项“涉农”项目实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五年来,全镇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和宅基地还耕,净增加耕地116亩,平整田地约1000亩。通过实施农机“购机补贴”项目,新增中小型农机具2815台,其中大型履带式联合收割机5台、耕整机1971台,现全镇每

11、6亩耕地即拥有一台耕整机、每13亩耕地即拥有一台脱粒机、每60亩耕地即拥有一台三轮运输车(摩托)或拖拉机、每2300亩耕地即拥有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全镇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生产劳动强度明显降低。2009-2013年五年间,全镇新增燃气用户865户、新建沼气池788口、新入户自来水240户,新打人工井1800口,安装改造变压器 4台,太阳能热水器、电动助力车等新能源电器在全镇农村得到推广普及,在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这些设施的建设也使全镇的林地资源、水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保护。4、土地流转卓有成效,但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鼓励引导下,全镇的土地流转工作在近年来取得了突破

12、性发展。截止6月末,全镇共有专业合作社2个,专业协会3个,共成片流转耕地418亩、林地544.5亩。九林村果园的无花果种植、锣包村九社的草莓种植、宝呈村果园的水果种植等一大批集约化经营程度高、效益好的种植项目为全镇的土地流转和发展现代农业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年初,在镇党委政府和相关村社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招商引资,自玉龙村七社至九林村八社连片流转开发耕地160亩、林地171亩,共同打造一个集种植、养殖和林业开发为一体的大型农业产业园。现已完成耕地整理160亩、林地整理171,新建机耕作业道3公里、新建塘堰3口,基本完成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制定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我镇的土地流

13、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虽然取得了突破性发展,但仍然存在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大棚等设施农业面积少,滴灌等配套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大,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二是无公害生产意识不强,有机肥、性诱剂和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等无公害生产技术使用率低,产品绿色程度有待提高;三是部分合作社、协会等行业专业组织对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不够,有重产后销售,轻产中培训的现象,对提升整个行业生产水平和效益的投入和贡献不足,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四)、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但缺乏保持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1、收入水平快速增长促进农民增收一直是历届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镇党委政府以贯彻落实各项“惠农”政

14、策、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千方百计出台各项增收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民群众收入水平的增长。2009年201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从7293万元上升到9556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6%;农业总产值从5304万元上升到6926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5%;农民人均纯收入从4689元上升到8043元,增长3354元,增幅达到71.5%,群众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据抽样调查,在2013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农业“三项”补贴等财政补贴收入为442元,占5.5%;种植业纯收入为2196元,占27.3%;畜牧业纯收入为893元,占11.1%、务工经商收入为3724元,占46.3%,存款利息及人情往

15、来等纯收入121元,占1.5%。在取得的纯收入中,用于生活消费的支出为4930元,占61.3%,其中用于食品消费的为3364元,占整个纯收入消费的68.2%,用于生产性投资的为354元,仅占4.4%。白云镇2009-2013年农民收入变化趋势图2、农民增收中的风险因素不断加大根据调查,我镇农民收入增长目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种植农作物和畜禽养殖取得的收入,二是外出务工经商取得的收入。生姜、地膜花生和“两杂”制种是我镇种植业的三大特色产业,也是种植业农户增收的主要来源,与畜禽养殖一道并列为全镇四大骨干产业。但这四大产业目前都面临着劳动力成本增加,产品市场价格波动频繁的困境,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效益下

16、滑的状况。而随着全国经济进入结构调整转型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收入波动加大,收入下滑的风险也大大增加,这将对全镇群众的收入增长带来较大影响。预防风险,保持稳定,建立农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迫在眉睫。(五)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发展与治理矛盾较为突出1、农业面源污染相对较为严重。随着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的普及和依赖程度不断加大,以及畜牧业养殖和水产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全镇农业生态系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逐渐呈现出土壤肥力流失、水源水质恶化、空气质量下降等状况,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将持续较长时间,损失不可估量。2013年全镇农作物亩平化肥使用量(折纯)为14.1公斤,距离安全使用上

17、限仅0.9公斤,而有机肥使用量不足亩平1公斤,表明全镇土壤板结、养分流失等状况加重,耕地保水保肥能力呈下降趋势。亩平农膜使用量为0.8公斤,其中厚度低于0.008米的0.42公斤,仅此一项,全镇一年就增加12.4吨无法回收的化学残留物,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损害。以上情况显示出农业面源污染相对严重,治理刻不容缓。2、治理成本较高,发展与治理矛盾较为突出。以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环保设施建设是一项高投入的工程,以一个存栏量为1500头的育肥猪养殖场为例,如要建成使用年限5年以上且处理效果较好的环保设施(如干湿分离设备),需要投入至少15万元以上。这样的投入对于正处于发展

18、初期的全镇养殖业来说,已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对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肥水养殖与非肥水养殖在成本与效益上的对比显而易见,因此一些塘堰、水库等规模较大的专业养殖户,为了追求高利润,始终没有放弃这一严重损害生态环境的作法,且呈现规模越大,肥水比例越高的趋势,成为全镇农业生态环境中的老大难问题。废弃农业垃圾的定点收集、减少化肥施用量、彻底取缔肥水养鱼等净化农业生产环境的措施,不仅涉及到公共财政和集体资金投入,还涉及到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劳动者素质教育、村社环境整治等方方面面,甚至影响到大部分农户一定时间内的生产效益,同样不可能一蹴而就。我镇的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将是一个较长时期内的系统工程

19、,任重而道远。三、发展对策及建议(一)聚力产业结构调整,激发镇域经济发展活力第一,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建板块,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抓好两杂制种、花生、生姜、畜禽四大基地建设。重点抓好红花村花生基地、玉龙生姜基地、巩固宝呈玉米制种、回水水稻制种基地。力争实现种植花生7000亩、两杂制种2000余亩、生姜3000亩。二是育亮点,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家家福生姜农业合作社和金林种植专业合作社,认真实施“产村相融”工程,积极做好锣包九社无公害草莓基地建设,打造全县最大草莓生产基地。做好九林村玄参、无花果基地和锣包、回水500亩产业示范片建设,实现村村有产业、村村有亮点,达到“一村一品”,每村建产

20、业示范片2个以上。三是夯基础,培育大户。利用好现有政策,逐步使农田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集中,鼓励发展家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种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同时完善领导挂包等制度,坚持“一线工作法”切实帮助种养大户解决资金筹措、农资供应、农业保险等方面的困难,全镇实现种养大户达到45户,家庭农场20个,专业合作社5个,小微企业2个。四是强服务,管好组织。进一步抓好农村各类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引导家家福生姜农业合作社做好科技服务、产品销售环节,进一步壮大各类专合组织规模,提升档次,扩大影响。第二,不折不扣地抓好土地流转。继续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壮大镇域经济为目标,

21、围绕农村土地将来“由谁种,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全力推进土地规模有序流转,优化产业布局,为农业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发展奠定基础。力争储存集中成片可流转土地3000亩(300亩/村),流转土地2000亩。第三,切实加快生态农业发展步伐。以科技为指导,实行新型专业农民培训工程,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高效低毒农药和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通过“强基础、调结构、理体系、打品牌”不断提高有限土地的有效产出率,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加大宣传,着重做好白云无公害生姜、草莓、玄参产业发展,依托正大5000头种繁场和罗广富、谢建才代养场,加快种养一体化农业建设步伐,打响“白云”生态品牌。第四,持之以恒抓好项目建设。坚

22、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围绕突破瓶颈制约、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民生建设等方面开展招商和项目工作,努力在项目谋划建设、跟踪服务、落地见效上取得新突破。在继续做好特色规模种养殖行业招商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生态果蔬产业2-3个,鼓励家家福做深生姜加工,谢建才、罗广富养猪场解决好排污设施。同时紧紧抓住新一轮“挂包帮”等机遇,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低效林改造、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道路建设以奖代补等涉农项目,统筹项目资金和优惠政策,采取依托项目实施,重点突破、点面结合的开发治理方针和“国家补、集体筹、群众投”三者相结合的投入办法,在全镇范围内逐片、逐村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改造,建设五至七个

23、产业化水平高、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良、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小型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一批集产业化发展、聚居点建设为一体的新农村建设综合体示范点,从而带动全镇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五,千方百计抓好招商引资。积极宣传白云资源优势和发展成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充分利用全镇农业产业化成果,吸引有实力、讲诚信的企业入驻白云,鼓励和帮助本镇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引进建立一批对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和发展镇域经济有较强带动支撑作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企业群落和“亦工亦农、有岗有地、技术成熟、能文能武”的产业工人队伍,在此基础上加快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零售、住

24、宿餐饮、医疗卫生和房地产、通信等服务业发展,抓好水、电、气以及排水系统等集镇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市场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宜居白云”,从而推动镇域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群众收入的稳定增长和镇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聚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以赴保护好白云的绿色生态,实现生态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城镇引领绿色消费的可持续发展,建成人人共建共享的生态文明美好家园。第一,大力建设美丽乡村。积极对接和争取中央、省、市系列惠民政策,抢抓各类大小项目,坚持“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建管并举”的原则,从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加大以村级

25、道路、水利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和优化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以创建“省级美丽乡村”为契机,抓好场镇、宝呈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化、亮化、净化,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实行“一事一议”、力争大禹杯、荒草地开发、退耕还林等农业项目的实施,改善全镇道路交通和水利条件。第二,切实搞好环境整治。坚持每月10号例会和月评比通报制度,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八大工程”和“三路七进”和 “五乱”治理活动。以办理人大代表议案为契机,以场镇改造和村容整洁为着力点,全面禁止肥水养鱼、焚烧秸秆等行为。以“治脏治乱,美化环境”为重点,落实重点地段的日常保洁人员,健全环境卫

26、生管理制度和考核评比制度,保障环境卫生整治经费,完善垃圾临时收集设施,及时清运等城乡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实施水循环工程和水环境治理工程,按照“清淤疏堵、生态护岸、治污截污、清水活水、增绿造景”的要求,持续推进水系综合治理,做好石鸡河流域环境整治。综上所述,经过此次调研,我们的结论是:我镇的农业资源相对丰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较好,这既来自于我们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也是世代白云人辛勤耕耘的成果,足以让我们自豪与骄傲。同时我们也看到,白云在农业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保护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与周边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励精图治,奋发有为,才能使全镇的农业资源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开创出一片山清水秀、充满生机的沃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