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指名回答。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
2、好的方法?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观察尺子,认识刻度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
3、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2认识1厘米。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4、?(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3认识几厘米。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学生自主学习。4教学例3(量一量)。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
5、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需要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
6、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第二课时(教科书第4页),认识米以及米和厘米间的进率。认识米用米量P4及练习一第3、4、5题。在活动中认识米,建立l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建立1米的表象。理解1米=100厘米。师:米尺、一支铅笔、一根筷子、卷尺、皮尺。生:长的绳子、学生尺、铅笔。通过小组合作用米尺完成对物体的测量,掌握测量方法。课时安排:一、复习导入复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厘米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2你能用你手上的学生尺量出数学书的
7、长是多少厘米吗?如果用你手上的尺子量我们教室的长,你觉得合适吗?(不合适)为什么?量教师的长、操场的长等比较长的物体时一般用米尺。这节课,我们继续认识比厘米长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二、互动新授认识米尺。请你用你手上的小尺子来量一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度,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学生举手,教师让一位手拿30厘米长的尺子的女生来量黑板的长,要求其他学生注意看着。女生拿着尺子每量一次都在尺子的右端作个记号再往下量,并口算着:30厘米、60厘米、90厘米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说一说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这样一小节一小节地量,太麻烦了,拿老师的这把尺子(教师出示米尺)试试,指名上台量一
8、量。师生合作,很快就量出黑板的长。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1米)(1)横向、纵向建立1米的表象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教师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了,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麻烦了,这时我们可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学生练习实际生活想一想、说一说)2观察刻度看着尺子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从0到10是10厘米,接着是20、30、40
9、、100。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10个10厘米。厘米1厘米地数,1米里面有几个l厘米?让学生数并作答。1米100厘米)3量出长绳。拿出准备好的长绳,量出1米。(注意:量时刻度o对准绳子的左端。学生分小组合作量,交流反馈,接着量2米、3米4估量。把绳子放下,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估的准。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三、积累运用量一量,填一填。(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3题)(教师出示一支铅笔。)这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大约几支长1米?一根筷子大约长多少厘米?大约几根长1米?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和估算。(由于铅笔和筷子的规
10、格不同,在学生测量时建议学生取整厘米数。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4题)(多媒体演示:跳绳,小猫,长椅。)先估量,再在合适答案后的口里打“”,说说理由。3操作性练习。认识卷尺和皮尺。我们可以用卷尺和皮尺来量身高。教师出示卷尺和皮尺。学生认识卷尺和皮尺。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5题。同桌合作量一量。用卷尺量黑板的长和身高。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并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米?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它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
11、,把我们的两只手张开,大约是1米。生活中有很多长度是1米的物品,下课后带着发现的眼睛去找找它们吧!板书设计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米100厘米第三课时(教科书第5页),认识线段。P5页例6及做一做,P6页例7及做一做.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初步建立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有两个端点;并会辨别线段。2.能用刻
12、度尺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知道线段是可度量的。学会量、画线段方法。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教具准备:两段毛线绳、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一幅图,小华早晨要从家去学校有很多路可以走,有直的有弯的,问:要迟到了快帮小华选一条合适的路去学校吧?为什么选这条路呢?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自主探究:.教学例6认识线段出示两根毛线,这两根线是直的吗?(不是)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一下子看不出长短。教师演示:如果我把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给你什么感觉?(直直的)老师把这根毛线绳贴到黑板上。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学试着判断并
13、说说理由)可是有些同学还是不能辨别出它们的长短,谁能再试着比一比它们的长短呢?(学生把另一根毛线也拉直,把线的一段对齐进行比较)为什么要一端对齐呢?演示:把其中一根毛线拉直贴到黑板上,另一根对齐左端点。现在,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了吗?贴在黑板上的这段直的线就是线段。认识线段是直的。老师手上的这根毛线,我把它放松,它是线段吗?(不是,弯弯的不是线段。)拉直,现在呢?(是线段。教师把线段斜拉,竖拉,不同方向拉,问:是线段吗?怎么判断?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找线段。请你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线段?摸一摸书本的边,说一说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可进行爱护书本的教
14、育:如果把书搞坏了,边变成弯弯曲曲的或是角翘起来了,就不是线段了,因此同学们一定要爱护书本。还有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边、直尺边、书本边、铅笔边、桌子边等都可以看成线段。(强调物体的边是线段。2.练习: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强调线段是直的)3.量线段试量课本第5页的线段,互相交流量法。师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几厘米。4.教学例7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首先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教师巡视指导)教师点评学生所画的线段,强调:画线段时,要用一只手按住尺子,使它不要移动。画出的线段一定要直。要在线段的两端标上端
15、点。教师演示画线段的方法并总结: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铅笔尖沿着尺子的边一直画到刻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3厘米。设疑: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5.练习:教材第6页的做一做。三、拓展运用:下图有五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你能画出什么图形)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测量长度还有很多的工具,下课后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6页“你知道吗?”,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五、板书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第四课时(教科书第6页),画线段。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1、2页。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
16、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小木块,曲别针、铅笔、橡皮等。教学方案:教学环节教学预设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猜测:相当于几个的长?同时渗透测量的方法是一次接一次量,测量单位也可以选择橡皮、吸管、木块等等。老师这儿有一根红色小棒,有一根黄色小棒,请你猜一猜红色小棒相当于几个黄色小棒的长?,学生的回答,有的可能就是瞎猜的,有的可能有一定的根据,如:用手比划着量一量。如果我们想知道准确答案,该怎么办呢?可以量一量。找一名同学到前面试一试。学生在量的时候可能不太规范。我们在量的时候要
17、注意些什么?怎样量的更准确?一次接一次的量。再找一名学生来示范量,得出结论:红色小棒相当于4个黄色小棒的长。如果我们不用黄色小棒量了,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去量红棒的长度?可以用吸管、铅笔、尺子、小木块、圆形纸片等等。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书有多宽,可以让学生借助橡皮、曲别针、铅笔等来测量。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吗?学生的回答可能会多种多样。如:生1:可以用尺子量。生2:可以用曲别针量,看看书的宽度有几个曲别针。生3:可以用橡皮量,看看书的宽度有几个橡皮的宽度。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1)作为标
18、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同学们,请先听要求:(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深入指导。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回答:生1: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度。数学书的宽有3块橡皮的长。同桌之间说一说,再指名回答。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2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
19、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如果选用的是相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量的结果一样吗?让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结果一致。这次我们不量数学书了,同学们可以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学生测量,教师巡视,及时指导。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通过刚才汇报测量结果,你有什么问题吗?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
20、皮长呢?如果我们都用手里的正方形去量结果怎样呢?学生动手试一试,量得的结果一致。如果我们都选用同一种物品做计量单位去量其它东西,那结果就不会产生误会了。实际生活中人们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这会带来交流的不方便,那么我们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同学们先看图来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在独立完成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及时进行引导。有的同学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谁有好办法?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
21、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先指名读题。桌子上、凳子上又没给我们画出铅笔,我们怎么量呢?我们可以用铅笔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我们可以用铅笔量一次做一次记号,从记号的地方再量一次再做一次记号,直到量完。这些方法都非常实用,同学可以选你觉得更简便的方法来测量。学生进行实际测量,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结果。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同学们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
22、法在脑子里测量。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四、扩展练习如果想测量手臂,你准备用什么去测量比较方便一些?讨论用具选用合理性。2估计3操作验证。如果我想测量一下我手臂的长度,你准备选择什么去测量比较方便一些?是小木块、橡皮,还是其它的?为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商量商量。组1:选择铅笔,因为铅笔比较长,量起来比较方便,而小木块、曲别针都太短了,量起来太麻烦。组2:不能使用太短的物品,因为它们太短,而胳膊比较长,用太短的物品量比较长的物品就需要量好多次,太麻烦,也不太
23、准确。也可能有选择曲别针或橡皮来测量的小组,教师可以不加以否定,待测量之后再让学生自己评价。同桌两个人互相量一量一条胳膊的长度。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五、课后延伸要想准确的进行测量要用什么测量工具?什么单位?怎样测量呢?要想准确的进行测量要用什么测量工具?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P7及练习一第8、9、10、11题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多媒体。自主
24、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二、探究新课教学例8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教师谈话:(多媒体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小组讨论、汇报)引导:方法一:假设推理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米。方法二:估测法。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反正法。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原来解题的法有这么多,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2巩固新知:出示教材第7页“做一做”题目。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多媒体出示)。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厘米还是1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