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科学实验B.特殊实验C.特殊教育D.科学教育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他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B.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C.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D.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7.将“一个体格健壮的人”定义为“举起100公斤杠铃、两小
2、时连续长跑25公里、跳高1.8米、6小时游泳横穿渤海海峡、一年四季从不生病的人”。这里采用的操作定义方法是( )A.静态描述法B.动态描述法C.方法与程序描述法D.不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任一种8.被誉为教育实验创始人的教育家是( )A.裴斯泰洛齐和蒙台梭利B.杜威和梅依曼C.梅依曼和拉伊D.杜威和蒙台梭利9.判定定性研究内在信度的主要指标是( )A.研究的一致性B.研究的差异性C.研究的多样性D.研究的特殊性10.将“疲惫”定义为“控制个体连续听课12小时后,再控制连续完成约为正常作业量10倍的作业内容后的个体存在状态。”这里采用的操作定义方法是( )A.方法与程序描述法B.静态描述法C.动态描
3、述法D.属于上述三种方法的综合11.控制组与实验组在实验过程中的唯一区别是控制组( )A.引入实验因子B.不引入实验因子C.学习条件不同D.学习内容不同12.对于“要求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特别是教育实验中),一般常用的取样法是( )A.整群随机取样法B.等距随机取样法C.分层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研究的信度高低说明研究和研究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或研究的前后是否具有一致性以及研究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复B.研究必须有效度才有意义C.有效度一定有信度D.有信度一定有效度14.关于教育实验研
4、究外在效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的概括性和代表性B.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对象以外的其他受试者C.外在效度指实验结果是否可以推论到实验情境以外的其他情境D.外在效度高低与内在效度成反比15.欲表示离散型的数据资料,首选的统计图类型是( )A.条形图B.圆形图C.线型图D.直方图16.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区分度又称鉴别度,指每一题目对所测量的心理特性(或学习成绩)的区分程度B.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C.外在效度的分析与外在效标无关D.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即检查个别试题与整个测验之间的一致性
5、17.教育实验研究评价主要内容不包括( )A.目标评价B.研究团体评价C.过程评价D.结果评价18.既不能随机分派被试者,也不能完全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是( )A.准实验B.真实验C.前实验D.化学实验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C.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D.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20.需要使用公式的取样方法是( )A.定额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简单随机取样法21.反映被测特征真实程度的指标,称之为( )A.效度B.信度C.错误D.误差22.
6、定量分析中数据的归类整理主要是( )A.分析集中量数B.分析差异量数C.编制统计图表D.转换地位量数23.在科学史上,首先提出“实验科学”概念的是( )A.达芬奇B.罗吉尔培根C.伽利略D.弗兰西斯培根24.教育实验按实验控制程度可以分为( )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C.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D.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25.“教育程度”是( )A.类别变量B.中介变量C.属性变量D.主动变量26.“总数为N500,样本容量是n50,求出间隔5005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A.简单随机取样法B.
7、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27.幼儿情绪状态与课堂秩序的实验研究根据自变量的性质,属于( )A.SR法则实验B.多因子实验C.验证性实验D.PR法则实验28.对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进行评价,属于( )A.实验设计评价B.目标评价C.过程评价D.成果评价29.“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法的实验研究”是一个( )A.多因子实验研究B.前实验研究C.验证性实验研究D.单因子实验研究30.可以操纵自变量变化,但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的实验是( )D.假实验31.实验研究的不断深入,进而形成理论的过程实际存在着三个不同水平的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是( )A.探索验证确认B.确认验证探索C.确认
8、探索验证D.探索确认验证32.( )实验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不同水平的自变量或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即每个被试都经受整个实验的各种实验处理A.组间设计B.组内设计C.单组设计D.同组设计33.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称为( )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C.效度系数D.依存效度34.在教育实验研究中,需要实验进行操作或处理的变量是( )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35.教育实验按实验研究的目的划分,可以分为( )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D.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36.大多数教育实验课题从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看,属于( )A.基础性课题B.
9、描述性课题C.应用性课题D.推论性课题37.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的不精确性,被称为( )A.信度B.效度C.误差D.错误38.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情况的是( )A.前实验C.验证实验D.准实验解析 准实验,指在实验中未按随机原则来选择和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且只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控制的实验。39.欲表示离散型的数据资料,首选的统计图类型是( )A.圆形图B.条(柱)形图解析 由于离散数据缺乏规律性,用条形图更加适合。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90.00)40.简述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15.00
10、)_正确答案:(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在整个实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实验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这一阶段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选择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在概述假设的陈述句中,要清楚地表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这种指导性理论,启发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对实验研究的方向、范围以及如何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资料作出明确的具体规定。为了使这一理论系统分析更切近客观实际,需要做先期的调查研究,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以及课题组成员充分的讨论。确定实验的自变量。选择被试和形
11、成被试组,决定每组进行什么样的实验处理,并确定操作定义。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2)实验的实施阶段。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而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3)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对实验中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实验中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是认识的相对性的具体表现。分析实验结果时要区分什么是实验应该消除的误差,什么是实验应有的结果。只有同时
12、给出实验误差范围的估计,才能获得具有科学价值的结果。同时,在对实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写出实验报告。并对实验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推广,扩大使用范围。)41.简述样本选择的基本要求。(样本选择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规定总体。要从内涵与外延两方面明确总体界限,研究的目的。课题性质决定了总体的内涵,同时研究目的也决定了总体的范围。研究者准备将研究成果推广到什么样的范围,就应在该范围内抽样。(2)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也就是说使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3)取样强调代表性。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代表总体。(4)抽取样本容量合理。要科学地确定样
13、本的大小,既要满足统计学上的要求,又要考虑实际上收集资料的可能性,并使误差减到最低限度。42.简述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并说明建立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1)编制教育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基本要求是:一致性,即评价指标体系须与总体目标一致。独立性。指所确定的评价指标应具相对独立性,外延不交叉。可测性。指标应当具体,用可操作化语言表达,并可以进行测量或观察。可行性,即可用、有效性高。(2)建立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主要有:要对教育实验目标进行科学分析。要了解编制教育实验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程序。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要用质和量的方法对每项指标及其指标体系的构成结构
14、进行检验。在综合分析时,既要考虑指标系统的因素构成,又要考虑指标系统各因素的关系程度。要使评价指标有个性特点。43.简述不同类型实验的共同特点。(不同类型实验的共同特点有:(1)有明确的研究假设。(2)对自变量进行操作,即要有实验处理。(3)合理地控制无关变量。(4)要建立实验的特质目标(测评目标体系)并实施测评。44.简要说明在实验室实验研究中,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的问题。(对自变量控制得如何,直接影响研究的成败,自变量控制应注意两方面问题:(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45.简述操作定义的作用。(操作定义的作用主要有:(1)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
15、(2)有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3)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4)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5)有利于研究的评价、结果的检验和重复。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60.00)46.请论述应如何控制教育研究中的无关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是教育研究设计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内容。为了避免研究过程中变量的相互混淆,必须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减少无关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干扰,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1)消除。控制无关变量最彻底的方式是不让无关变量介入到研究情境中去,完全排斥在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应关系之外。(2)恒定。有些无法排除的无关变量,可以采取使这些变量在研究过程中
16、保持恒常不变,即所有的被试都接受相同的无关变量,把变量变为常量。采用恒定方式控制无关变量通常采用: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主试进行;对研究对象的控制,选择智力、性别、年龄、程度相同的被试进行;对实验过程的控制,按照同一的研究程序、同一的研究步骤进行。(3)均衡。当无关变量无法消除,也不能保持恒定时,研究者可以采取均衡的方法来控制无关变量。通常的做法是设置实验组和控制组,让无关变量产生的作用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都一致,都保持平衡。也就是说,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条件上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而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采用设控制组的方法是控制无关变量常用的方法,他可以控制
17、很多无关变量,而且简单、方便。均衡控制与恒定控制有相似之处,只是控制手段不同,采用恒定控制时,无关变量在组内以及组间都没有变化;采用均衡控制时,无关变量在组内有变化,但是变化所产生的作用在各组间是相等的。(4)抵消。有些实验研究,被试需要在各种不同的实验条件下接受重复测量,由于重复测量,练习、迁移、干扰、疲劳、热身等作用会影响因变量的测量效果,研究者可以采用抵消的方式来控制这类无关变量。例如在一项关于比较A、B两种训练方法效果哪个更好的实验研究中,A、B两种训练方法无论哪个先做,都会对后做的效果产生影响。研究者可以采用一组按照A、B顺序安排实验,另一组则按照B、A顺序安排实验,最后将两组A的实
18、验结果相加,两组B的实验结果也相加,再对A、B进行比较,得出结论。通过轮组设计可以抵消实验顺序的影响。(5)随机。随机是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随机化控制是研究者最常用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控制无关变量的方式。随机化指被试的随机取样、随机分组、随机分配实验处理等。通过随机化可以控制大量的无关变量,通过随机化可以把研究中的很多差异平均地分配到每个个体身上去,从而创造均等。只要在研究中采用随机化程序,无论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无关变量,无论无关变量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它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影响都可以假定为是相等的。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研究者应该首先考虑采用随机化控制,尤其是在无法确定有哪些
19、无关变量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或不能确定采用什么方法控制无关变量时。(6)盲法。被试之间存在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当然要严格控制。有时,被试知道自己在实验组或了解实验真实意图,有可能作出反常行为;有时主试也是无关变量,也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如主试的年龄、性别、身份、地位、态度、情绪等都会影响被试的学习、记忆、学业成绩、心理测量等。甚至主试的偏见、期望不但会影响作为人的被试,也会对动物的行为产生作用。当主试知道谁在实验组,谁接受了实验处理,会有意无意地给予某些暗示,赋予某种期望,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客观性。盲法是指采用隐蔽手段,控制实验参与者的偏差或期待的一种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20、在实验中,如果被试不知道自己在参与实验或正在接受某种实验处理,称之为单盲。如果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哪些人接受实验处理,哪些人没有接受实验处理,也不知道实验设计者真实意图,称之为双盲。在教育研究过程中,无关变量的控制还有很多方法。例如,采用不同的实验配组形式和不同的实验设计模式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采用多主试或电脑主试对实验者效应进行控制;还可以采用统计手段对被试间的个体差异进行控制等。总之,从无关变量的来源上,控制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对研究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进行控制;二是对被试的个体差异进行控制;三是对研究者或主试在实施研究中可能产生的实验者效应进行控制。47.假定对高中一年级至三年级的男生进行
21、身体素质的测试。确定可能对测试成绩的差异产生影响的变量或因素。(对此测试成绩可能会产生影响的变量和因素有:(1)学生的年龄、性别、生源地、家庭出身、病史、生活习惯。(2)测试的时间、地点、方式。(3)测试者的状态、对测试的期望和动机。(4)结果的统计计算方法,研究者对结果的解释等。48.试论取样的意义。(依据取样理论,随机抽取的有代表性和足够多数量的样本,可以推论出总体的情况。取样设计的意义主要有:(1)解决总体研究的困难。(2)节省人力、时间、费用。(3)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深度。(4)减少研究“污染”范围,保证以后研究的科学性。49.试比较不同取样方式的优点与不足。(1)随机取样法在理论
22、上最符合概率论原理,简便易行,误差计算方便,在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但是,它有自己的限制要求和局限性:事先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如果总体中的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的分布也比较分散,会给研究带来困难。当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当知道研究对象的某种特征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时,要想对其加以控制,就不能采用简单随机取样法。(2)等距随机取样法比简单随机取样法更简便,它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因此,一般情况,其样本更为准确、抽样误差比简单随机取样误差小。但是,如果总体中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系统取样所得的样本就可能出现系统偏差,这是运用等距随机取样法时应当注意的。(3)分层随机取样法的优点是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它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较多,并且内部差异较大的研究对象,在样本数量相同时,它比简单随机取样法、等距随机取样法的抽样误差小,而在抽样误差的要求相同时,它则比简单随机取样、等距随机取样所需样本容量少。此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各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