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9.27KB ,
资源ID:187198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7198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残瓷人赏析word范文 13页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残瓷人赏析word范文 13页文档格式.docx

1、钵座绘有莲瓣纹和海水江牙山石纹。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封建帝王的审美和宗教信仰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瓷器的发展,因此宗教题材也一直是瓷器装饰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清朝初年,为了政局稳定,康熙皇帝大力推崇佛教,并在1671年颁布圣渝,令天下所有大型寺庙开坛弘扬佛法,形成了普陀山等佛教圣地。受此影响,在这一时期瓷器造型最突出的特点是:烧造了大量在寺庙中奉用的器皿,也就是佛前供器,品种多为青花,器物一般粗厚笨重。如:公盘、供碗、香炉、撇口瓶、净水瓶等。有的还在器身上书写祈求吉祥如意的语句、信士弟子名称、乞求内容和干支纪年款等。清晚期天蓝釉鼓钉洗袁泽忠我用国画家黄山寿的一幅画和一位朋友换来的。这件器物高7厘米,直

2、径为14厘米,天蓝色釉,釉面光泽。上下沿各有十六枚乳钉,器物底部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红木底座直径10厘米,高6厘米,镂空雕有蝙蝠,波浪等纹饰。笔洗是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的又一种文房用具,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笔洗以材料丰富、形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精美而广受青睐。制作笔洗的材料包括瓷器、玉器、珐琅、象牙、犀角、水晶等等,不但造型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工艺精湛、形象逼真。瓷制笔洗是笔洗中的大类,其中不乏做工细致,釉色精美的作品。天蓝釉是一种高温颜色釉,早在宋钧瓷中,就有天蓝釉的精品问世。到了清康熙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工匠们,又创新出新的天蓝釉品种,釉色浅而发蓝,近于天空之蓝,其

3、中就有精美的鼓钉洗制品。雍正胎 清晚期墨彩梅花纹碗王子忠用自己的一幅画和一位朋友换来的。这是一对墨彩瓷碗。每只碗的高度为7厘米,碗口直径14.5厘米,底足直径5.4厘米。在两只碗的外壁上都绘有竹篇二:裂纹瓷赏析姓名:XXX专业:XXXXXXXXX班级:XXXXXXX学号:“天池三九冰欲碎,还听哥窑炉音脆。可怜天宫抟青土,寒火冰心沁玉翠。”裂纹瓷,作为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史上神奇的瑰宝,它造就了宋代哥窑独特的审美价值。原本是瓷器烧制过程中的缺陷,却被匠人们巧妙的利用,造就了一种别样的美感,给人一种自然天成、巧夺天工之美。一、形成原因1片据裂纹稀密和图形不同分别称冰裂纹、鱼子纹、百圾碎、蟹爪纹、牛毛纹

4、及鳝血纹等。二、哥窑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其特征可归纳如下: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迭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称“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哥窑葵花洗洗呈葵花瓣式,洗心微向内凸起,底有六个支钉烧痕。通体施灰色釉,釉汁厚润,通体布满开片,纹片大小相间,大片的纹线呈铁黑色,小片的纹线呈金黄色,故有“金丝铁线”之称。此洗造

5、型玲珑小巧,典雅可爱,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精细之作。哥窑鱼耳炉2因两侧置鱼形耳且可用来焚香而得名,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名品。炉的外观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元、明时虽有仿品传世,但均貌似神离,无法企及原作之风韵。此件属于清宫旧藏品,乾隆皇帝颇为赏识,曾拟诗云:伊谁换夕薰,香讶至今闻。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其三、“聚沫攒珠”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其四、“紫口铁足”的风致,

6、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碗呈八方形,口微外撇,弧壁,瘦底,八方形圈足,足微外撇。碗里外满施釉,外壁施釉较厚,开片较大,为冰裂纹;内壁施釉薄,哥窑八方碗3开片细小而密集,形成一种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即百圾碎。口沿因釉下垂呈现出紫色,足边无釉,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 此碗造型新颖雅致,折角棱线分明,线条宛转自然,为宋哥窑器物中的珍品。哥窑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釉色宝光内蕴,润泽如酥。纹片多种

7、多样,以纹道而称之有鳝鱼纹、黑蓝纹、浅黄纹、鱼子纹;以纹形而称之有纲形纹、梅花纹、细碎纹、大小格纹、冰裂纹等,总名为百极碎。哥窑器物传世的以各式瓶、炉、洗、盘、碗、罐为常见。三、裂纹瓷市场价值宋代哥窑瓷器自诞生之后,这种风格独特的瓷器品种盛烧不衰,历代文人雅士为文作诗,赞不绝口。特别是釉面那种层层叠叠、千奇百态的开片纹饰,不但开创了我国陶瓷史上审美的新情趣,而且确有“巧如范金,清比琢玉”之感,在宋代五大名窑中首屈一指。由于如今哥窑旧址仍无法找到,裂纹瓷的生产工艺自宋代后就已失传,后世仿制者颇多,且各有风格,被称为仿哥窑或哥釉,但其制作工艺已不能与宋代哥窑相媲美。清乾隆帝尤喜赏宋代哥窑,尝欣然作

8、诗赞云:“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4篇三:陶艺赏析1、奴隶制社会陶艺发展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陶瓷艺术,不过那时的并不能称作瓷,而是陶。我们的祖先一直对美食比较感兴趣,其他种族还在吃生食的时候,我们祖先就发现了熟食比生食更加健康并开始吃熟食。接着便发现熟食的做法不只是烤,还有炖。其炊具有刚开始的找天然石头变成了制作炊具。于是陶器便应运而生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泥质和沙质胎体居多,其制陶工艺,尤其是彩陶工艺的发明,标志着我国古代的生产发展和艺术发展发生了重大的飞跃。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花纹的陶器,它的彩是在陶胚打磨以后、未烧以前用毛笔蘸红色、黑色颜料画上去的,

9、烧成后彩纹固定在陶器表面不易脱落。彩陶以黑色为主,亦兼用红色。这些作品主要代表有仰韶文化彩陶,器烧成温度是在九百到一千之间。图一为彩陶瓮,高35厘米,颈短腹鼓,浑圆饱满,瓮口内例为弧线纹,外侧是齿形纹饰,俯视时,黑色的菱形格子纹组成了向四周放射的纹样。穿耳而过的一圈波纹,犹如涟漪,造型优美,别具一格。商周时期的陶艺主要代表有:白陶、釉陶。白陶是以高岭土为原料经高温烧制的胎质洁白细腻的陶器,这种陶器泥质洗练精细,造型工整富丽,纯白无暇,花纹宛转繁茂。商代晚期达到了高峰。釉陶是以某些天然矿物和植物涂抹在陶胚上经烧制而形成陶釉的陶器,这种陶胎质灰白、坚硬致密、表面上挂有一层透明的青釉的釉陶。图二为白

10、陶鬶,是一件典型的龙山文化代表,类似今日锅的用途。此鬶造型独特,如同引颈长鸣的鸟。三只袋状足成鼎立之势,口部高高昂起的长嘴,不仅便于倒物,又使整个器形有挺拔之气势,还有那提梁像翘起的尾巴,设计得既实用又巧妙。它复杂的结构和饱满有趣的造型给人以雄浑、昂扬的美感。它凝聚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实可成为后人进行陶艺创作借鉴的典范。2、战国以及大一统秦国的陶艺发展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战国时由于丧葬制度发生了变化,贵族们渐渐用陶礼器代替青铜礼器,随葬用木俑或陶俑代替人殉。这是的陶器只要是仿青铜礼器。主要有鼎、壶等,制作精良,磨光、暗花、朱绘线刻等装饰广为应用。战国陶俑的主要特点是:体小,火候很低

11、,制作粗劣,有些身体上还留有明显的削刮痕迹,带有很大的原始性。战国时期的艺术陶制品不多,但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却也留下了不可或缺的一笔。秦朝时期,最大的陶艺制品就属闻名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了。这些兵马俑与真人真马大小相等,共有七千多件。兵马俑包括将军佣 、武士俑、战车俑、战马俑等。秦始皇兵马俑的制作讲究对佣像的各个部位都进行细腻的表现,以尽可能表现出佣像的完整风貌。秦始皇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编排精细,从艺术方面也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堪称艺术精品。其艺术特点首先是它的高度写实性,俑坑所展现的军队阵容是完全按照当时秦军的实况设计的,带有明显的肖像性和写生性的特征。陶俑一般身高1.8

12、米左右,最高者可达2米,均为彪形大汉。陶马一般身长2米,与真马大小相等,形体比例准确,形象栩栩如生,且均为青壮时期马。秦兵马俑的写实并不只是简单的按照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阶,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这些都体现在了兵马俑的身上,造型不仅形似不且达到了神似。请 用的头部刻画最为精致,有的眉宇凝聚,端庄肃穆;有的面庞清秀,微微含笑;有的带有皱纹,一脸老成。另外让我们惊奇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兵马俑其实并不是他的本来面目,它其实是彩绘的,只不过由于火烧和自然的破坏,今天我们已经见不到它色彩绚丽的样子了,但是所幸仍有一部分陶俑和陶马身上有残存颜色的痕迹,这些

13、颜色的种类有红、绿、蓝、白、黑、黄等多种。隋唐是我国瓷器艺术高度发展的时期,唐三彩艺术陶在今天的河南洛阳、巩县都有大量出土,其制品一般都是放在墓葬中的随葬品。其造型主要为人物、马和骆驼,其中以人物佣占多数。人物佣有男佣和女佣之分,其中女佣较男佣少。男俑多为商贩、武士等,女佣主要是仕女佣。3、宋元明清的辉煌灿烂宋代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非常繁荣昌盛的时期。宋朝瓷器从胎釉上看,宋代北方窑系的瓷胎以灰或浅灰色为主,有色却各有千秋。例如官窑釉,喻誉为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换无穷如行云流水;汝窑釉含蓄莹润、积堆如凝脂。南方窑系的胎质则以白或浅灰白居多,如景德镇窑的清白瓷色质如玉、碧如湖水;哥窑

14、的青瓷其釉面开如断纹,如丝成网,是一种独特的缺陷美;定窑瓷图案工整,严谨清晰的印花让人叹为观止。元代,景德镇陶瓷出现了我一枝独秀的局面。成功的烧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青花着色力强,成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釉里红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瓷器,烧成难度大,色彩艳丽,以至于它今天还是一个极其珍贵的瓷器品类。到了明代,景德镇的高温单色釉和低温单色釉瓷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烧制的是白瓷,

15、明代各个朝代都与烧造,各臻其妙。清朝前期的景德镇制瓷业,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无论是产品造型、装饰技法、还是装饰题材、装饰风格,都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到后来的康乾盛世,陶瓷的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4、台湾莺歌镇陶瓷景德镇陶瓷确实盛名天下,但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一陶瓷胜地莺歌。一个同样具有悠久的陶瓷历史。在台湾,只要提到“陶瓷”,第一个让人想到的,就是位于台北县的莺歌镇。莺歌镇以盛产陶瓷而闻名,被人们誉为”台湾的景德镇”,有台湾釉瓷之都的美称。尽管现代莺歌制陶的工业化程度已经很高,但传统的手工制作仍然香火不断。这也是莺歌陶在当前出口工业没落后,仍能保留活力的原因。各具特色的制陶工作室

16、遍布莺歌,成为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浓墨重彩的一笔。宋代五大名窑(一)官窑的出现官窑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特殊现象,帝王凭借官窑,无偿占有优质的制瓷艺术品。起自唐代的越州贡窑,中经五代吴越时“设官监窑”(二)宋代官窑的主要特点1.大量生产仿古铜,玉的器物,造型古朴雅致。2.大多在于平淡含蓄,一色纯净。3.追求釉色的清醇,静谧和柔润。(三)宋代官窑瓷器形成的主要原因1.两宋大兴文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但武备松弛2.统治阶级和文人逃避现实而产生的带有田园花间熏陶的艺术情趣,强调平淡自然之美3.其思想领域的基础程朱理学追求太平和质朴的风尚和禅宗深奥神秘的哲理4.在艺术上,当时的艺术情趣也影响

17、了陶瓷艺术(四)五大名窑1.汝窑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汝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特殊需要而设立的窑场,又称汝官窑。陆游老学庵笔 记内曾有“故都时,定窑不入禁中,惟用汝器”的记载。两宋时期,南青北白局面被打破,官窑瓷器大多烧制青瓷。浅青色符合宋代平易而隽永,淡泊而含蓄的审美观,也符合统治者的个人爱好。艺术特点:(1)胎质细结,胎色灰中略带黄色,俗称“香灰胎”。(2)釉色中青中带绿,冷暖适中,微蕴水汽。(3)器窑形制仿古朴素,不求纹样装饰。2.官窑官窑其自唐,至元代,官窑多有贡其,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1)

18、器物形制仿古青铜 礼仪 雅器。(2)常以洗练疏朗的纹饰。(3)紫口铁足。3. 钧窑钧窑位于今河南省禹县的钧台及八卦洞,以钧瓷着称于世,属于北方青瓷。始于唐,兴于宋。(1)胎色灰白底刷酱釉,“蚯蚓走泥纹”。(2)釉色以天青为基色,与玫瑰紫,海棠红交织混融,自然天成,变幻无穷。发展:“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天然效果,恰似“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这种丰富多彩的特点,为后来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尤其是钧红釉的烧制成功为元代的釉里红,明清时期著名的宝石红、祭红、郎窑红以及美人醉等新品种的烧成,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4. 定窑窑址在河北省曲阳县,由于宋时属定州而得名。归潜志说:“定州花

19、瓷瓯,颜色于下白。(1)质地洁白细腻,造型规整而纤巧。(2)装饰以风格典雅的白釉刻、划花和印花为主,此外尚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 发展:定窑在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后,由于连年兵灾,逐渐衰落和废弃。金朝统治中国北方地区后,定窑瓷业很快得到了恢复,有些产品的制作水平不亚于北宋时期。从有龙凤纹饰的一些器物上看,定窑产品也是金代统治者喜爱的瓷器品种。到了元朝,定窑终于逐渐没落。5.哥窑据史料记载,浙江龙泉南宋时有章家二兄弟,均以陶为业,各主一窑,兄所主之窑名哥窑,弟窑亦称龙泉窑。(1)胎色有深灰、浅灰、黑灰和土黄等。(2)釉面周身冰裂,变化万千,俗称“开片”,别具古朴,天然之趣。以后各代对它都有仿造。

20、特别是到了清代,还出现了一个仿哥釉瓷的高潮。到了清朝后期,哥釉明显地不如清前期,颜色越来越深,开片越来越细碎,釉面甚至出现凹凸不平的疙瘩釉,胎质也变得疏松。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之一。它曾经的辉煌成就另外国人一提到陶瓷就会想到中国,可以说,陶瓷已经是中国的另一张名片。但是现在国人对陶艺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我是这次才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陶瓷的,我想像我这样的应该不在少数,或者有的还没接触过。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应该加大对陶艺的重视程度,向公众提供更多接触学习陶艺的机会,不然我们的陶瓷艺术真的会更古人的技术差距不止被甩一两条街了。篇四:汝瓷精品赏析201X-12-01 15:28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21、。以地处河南汝州而得名。汝窑器物以其精制的造型、滋润的釉质、独特的呈色以及传世器物的稀少为历代藏家、研究家所关注。由于对汝窑窑址多年寻找的未果,更增添了汝窑的神秘色彩。对汝窑器物的研究经历了不同阶段。早期阶段,考古工作者在努力寻找汝窑窑址的同时,查找有关汝窑的文献资料,以文献对照传世器物进行研究。综合看来,历代文献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釉:文献中谈到,汝窑器物以玛瑙为釉,色为淡青色,有如堆脂;(2)胎:汝窑,土质滋润,呈肉红色;(3)支烧方法:汝窑器物采用支钉支烧,底有芝麻细小挣钉;(4)器类:有瓶、洗、香炉、香盒、香球、盏、盂、花觚等;(5)汝窑的地位:汝窑为诸窑之冠,多为贡品,器物

22、难得;(6)仿汝窑:涉及到景德镇仿汝窑。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经过几代陶瓷考古工作者的努力,终于在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发现了汝窑窑址,采集到数十片汝窑标本及蕴藏十分丰富的玛瑙矿。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的发现,解决了古陶瓷史上的一大疑案,是我国陶瓷考古的重大突破。1989年,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蛮子营村又发现一处汝窑窑藏,出土了一批汝窑瓷器。器物有笔洗、板沿洗、碗、盘、瓶等47件。其中一些器物在以往的传世品中未见,如直口碗、大钵等。这些器物与传世的汝窑釉色接近,器型规整,釉质莹润,多满釉裹足支烧,亦有采用垫烧的。器表有细小开片。有的器物釉色偏青,并有刻花装饰。这些器物的出土,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增加了

23、人们对汝瓷的认识。大英博物馆藏品目前,就汝窑传世器物来看,据有关专家统计,全世界约有70件,加未发表的或未知的,总计不过100件。这与汝窑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时间短,仅在北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至徽宗崇宁5年(1102年)约20年间烧造瓷器,产品少而精有关系。传世的汝窑瓷器主要有三足尊、奉华尊、直口瓶、纸槌瓶、鹅颈瓶、碗、莲花大腕、盘(敞口、直口、三足)、碟(花口)、洗(花口)、盏托(花口)、水仙盆等。分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等博物馆。 盘、碟是汝窑瓷器中较多的一种器类,已见著录20余件。盘有直口、花口

24、、敞口之分。盘的高度一般在1.5厘米至4.8厘米之间,口径一般在14.8厘米至21.4厘米之间。有的盘呈六瓣花口,为宋代典型的式样。碟相对较浅,高度约 1.5厘米至3.3厘米之间。盘、碟均采用裹足满釉支钉支烧。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足盘是比较特殊的一件,从窑址出土标本来看,当时烧造的三足盘(三足尊)数量不少,窑址中有大小数种规格的三足盘残器。这种器型在宋代其它窑口未见,是宋代汝窑的特有造型。洗,亦是汝窑中常见的器类,式稍深,有圆口和花口之分,高度在3厘米至4.7厘米之间,足经多在8.9厘米至13.1厘米之间,亦采用裹足满釉支烧。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汝窑洗镶有铜口,釉色纯正,釉质莹润,釉面开

25、有片纹,是较为典型的器物。碗,目前传世有三种:(1)撇口碗,两件分别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碗高在6.7厘米至6.8厘米之间,口径16.8厘米至17.1厘米,足经7.5厘米至7.7厘米之间。北京故宫收藏的一件口、足直径略大于在大维德基金会的一件,两件碗均采用满釉裹足支钉支烧。 (2)莲花碗,高10.4厘米,口径16.2厘米,足经8.1厘米。碗呈十瓣莲花形,似宋代常见的注碗形制,宋代南北方瓷窑均有烧造,为宋代常见器型,此莲花碗造型比例适度,器身随花口亦呈十瓣,形似一朵盛开的花朵,集观赏与实用为一体。(3)直口碗,上世纪80年代宝丰清凉寺蛮子营村出土,碗呈直口直壁,近底略收,此种器型

26、在宝丰清凉寺窑及河南其它窑口生产的均釉、青釉碗中较为常见,支烧方法与其它碗的支烧方法不同,未采用支钉支烧法,而采用垫烧。瓶,汝窑瓶目前所见的有纸槌瓶、撇口瓶、胆瓶、鹅颈瓶几种,瓶的一般高度在18厘米至22.4厘米之间,足经多在8厘米至9厘米之间。如纸槌瓶,造型很美,瓶口微撇,长颈微束、折肩、直腹微收,线条柔中有刚。另一种瓶与纸槌瓶相似,只是口上出一平沿,类似的造型在宋代龙泉窑青釉瓷器中亦可见到。 三足尊,传世共两件,北京故宫的三足尊较小,高12.9厘米,口径19厘米,足距17.8厘米。三足尊为宋代瓷器造型之一。定窑、龙泉窑亦烧造,是仿汉代三足尊的形制,尊为直口直壁,器身饰三组凸起的弦纹,上下饰

27、弦纹各两道,腹中部,一组饰三道弦纹。下呈三足。足底亦见支烧的痕迹。奉华尊,仅见台北博物院一件,尊高16.3厘米,口径13.1厘米至13.5厘米,足经9.5厘米。因底部刻“奉华”二字,故名奉华尊。该器型宋代均窑、官窑亦有烧制。尊底部有5个支烧痕,支烧痕不是汝窑瓷中常见的芝麻大小,而是不甚规整的较大支烧痕,是较为特殊的一件,因其支烧方法特殊,窑址中又未见此类似的标本,故且存疑。水仙盆,台北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各有收藏。水仙盆呈椭圆形,口微敞,下有四足。水仙盆高5.6厘米,至5.7厘米之间,口径15.5厘米至18.6厘米22厘米至23厘米之间,足经13厘米至15厘米19厘米至21.6厘

28、米之间,底部有六个支钉痕。这种水仙盆,清代雍正、乾隆有仿汝窑的,所仿釉色逼真,造型亦很接近汝窑,实能乱真,在鉴别上应当十分谨慎。盏托,目前所见两件,有圆口与花口之分,分别藏于英国大维德基金会与国立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口径为16.8厘米左右。盏托亦是宋代常见的器型之一,南北方瓷窑均有制作,北方耀州窑、定窑、均窑、南方江西景德窑烧制的各式盏托,造型丰富。在宝丰清凉寺窑址中还发现有镂空盏托,为汝窑又增添了新的资料。综上所述,汝窑各类器物高度与口径一般未超过24厘米,大多在十几厘米至23厘米之间,器型没有太大的,这是汝窑器物的特点之一。汝窑为何不烧或很少烧大型器物呢?汝窑北宋末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窑

29、炉由原来的马蹄形大窑,改进为椭圆形小窑炉,每窑只能装烧20厘米左右匣钵配套器物10件,由此,我们可以找到传世汝窑器物无大件的真正原因。汝窑瓷器的胎釉特征对绝大多数传世的汝窑器物和与之相类似的器物的观察表面,汝釉有天青、卵青诸色,较为标准的为一种天青色,或偏灰一点,或偏淡一点,釉色介于青、蓝之间,呈现乳浊状,釉面有细碎的纹片。在宋代众多的青瓷窑中,呈色独特。釉质莹润、含蓄,因此备受赏识。在20倍或30倍放大镜下观察,釉中有零星的气泡,被人们称为“寥若辰星”。根据张福康中国陶瓷的 科学 说,汝釉器物的乳浊感与烧成温度有关,烧成温度在摄氏1200度左右,才能看到传世汝瓷的标准呈色,如超过此温度或在此温度下保温时间较长,就会出现透明釉。在窑址中,出土标本色泽多种多样,而为宫廷烧制的汝瓷,釉色比较稳定,大多为天青色。为保证器物的呈色,大多数汝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