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3.45KB ,
资源ID:187150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7150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材料Word格式.docx

1、宋朝设立中书门下省,后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相权。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皇权不断加强。2.汉朝郡国并行制:3.元朝的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的史实,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课)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反映了明朝皇权的不断加强。2清朝:设军机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用兵西北,后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因而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里。

2、所以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的权力空前加强。3君主专制在明清发展到顶峰。我国多名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4从秦到明朝,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二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概述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0、12课)1虎门销烟:林则徐领导1839年6月。(鸦片战争的导火线)2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根本原因:英国需要开

3、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结果:中国战败,签定南京条约。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协定关税。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发动,1856-1860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4、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7月1895年4月。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黄海海战邓世昌牺牲。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 割地、赔款、通商、开厂。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了。台湾人民进行反割台斗争。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6月发动。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略。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6义和团运动:18981900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体现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2)了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列举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6课)1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开始侵略中国。2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3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罪行。4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名族统一战线。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5.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组织

5、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国军队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战役的胜利。6中共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7.历史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和西征、天京变乱及天京陷落等史实;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11课)1.太平天国运动历程:1851年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正式政权。北伐和西

6、征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2、天朝田亩制度 1853年a、核心: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b、内容: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归国库 、平均分配产品。c、理想目标:建立一个“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 暖”的理想社会d、评价:(1)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2)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革命性)。(3)但是这个制度所制定的平分土地的办法,并不切合实际,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所以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实施过(空想性)。3、资政新篇 1859

7、年,洪仁玕a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b内容: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发展资本主义。c评价:(1)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2)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推行。4、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第一, 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第二,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第三, 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第四, 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第五,

8、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5、教训: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6、局限性: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是小私有者,具有自私狭隘特性。不是新生产力的代表,不可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说明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时代局限性:当时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没有形成,先进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未产生,因此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而失败。主观方面(农民阶级局限性) 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不明确革命目的。定都天京后,贪图享乐,争权夺利。 战略失误:偏师北伐,孤军深入。(2)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

9、成立、清帝退位的史实;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影响;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3课)1、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同盟会: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3、武昌起义背景和条件:(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3)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两个中心:东京、上海;三个代表:章炳麟、邹容、陈天华)(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的成立A、革命团体: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B、革

10、命政党:同盟会(政治纲领旧三民主义、组织、领袖、性质)(7)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等。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4、清宣统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退位。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颁布A、主权在民; B、国民自由、平等;C、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责任内阁制(防止袁世凯个人专权) 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1、。首先,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认识其在中国民主革命史的地位与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知道中共“一大”内容,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14课)1、五四运动:原因: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导火线)经过:第一阶段:运动中心在北京,学生充当先锋。口号。第二阶段:6月5日起运动中心

12、在上海,主力是工人。作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爱国运动。从此,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1)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帮助。(2)国内条件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3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大内容:党的名称;领导机构:中央局;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

13、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4)知道国民党“一大”、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红军长征;内战爆发、土地改革、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14课、15课、17课)1国民革命运动 1924-1927兴起: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国共合作形成。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北伐战争: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派军阀。北伐战争胜利进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14、失败: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2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中共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3八七会议:1927年在武汉召开八七会议。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4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10月到达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使根据地不断巩固

15、扩大。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5红军长征开始:1934年10月,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转折:1935年,遵义会议。A、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C、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评价:A、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B、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长征结束。A、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传播了中共的革命思想,扩大了中共的影响 B、铸就了伟大的长

16、征精神;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大批骨干;革命出现了新局面。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6内战爆发:1946年6月内战爆发,中共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7. 土地改革:1947年中共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8、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9、三大战役:1948年秋1949年

17、1月中共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10、渡江战役:1949年4月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了。1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历史,迎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改变了世界政治结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概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的基本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0课)1中国人民政

18、治协商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的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作为统一战线存在。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创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A背景:新中国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B会议成果: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坚持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意义: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

19、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4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1课)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民主政治制度中断。2“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和人民痛定思痛,深刻认识到,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

20、加强社会主义法制。(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上的成就,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21课) 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上的成就: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2、修订: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3、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4、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

21、基本保证。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22课) 1、“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目的是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

22、主义制度,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2、香港回归:1997.7.1香港回归。A能够回归的原因: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前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关键)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群众基础)中英联合声明(法律依据)全国人民喜迎回归,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B意义:标志着洗雪了香港百年国耻,开创了香港新纪元。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重要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是世界上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光辉典范。”31999.12.20澳门的回归。4海峡两岸关系。缓和:20世纪80年代。中央人民政府倡

23、议“三通”。发展: 1990年海基会成立。1991年海协会的成立。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握手。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2008年,两岸直接三通得到实现。5、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有重大历史意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对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中华民族富有爱国主

24、义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是和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共同的精神支柱。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

25、则的提出,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3课)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可以概括为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三大方针。2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1953年末,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日内瓦会议 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4万隆会

26、议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意义: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亚非国家建交,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5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24课)1、背景:(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2)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恢复: 1971.10.25,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

27、法席位。3、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2)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3)是中国长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结果。 (4)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4、意义:(1)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24课)1中美: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2中日: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3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1)促进了

28、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4)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世界维和部队。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了“上海共识”(APEC会议)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2001年10月,中国与俄罗斯等六国成立并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4意义: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了解古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