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63.16KB ,
资源ID:1869622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69622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备战中考 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共21页附解析答案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备战中考 浙江省中考语文试题之文言文阅读专题共21页附解析答案Word下载.docx

1、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甚喜,以付迨、过。(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分析】译文:苏轼12岁时,一天在纺织后院的空地上,与小朋友挖地做游戏。忽然,发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敲敲能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他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可惜没有储水的地方。他的父亲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于是,当即把这块砚头送给了苏轼,苏轼说:“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于是,苏轼把它当成宝

2、贝来使用,并在上面刻上铭文,说:“既然我接受了上天的赐予,今后不可以使其易主。或以品德为高,或要保全形体。如果两者都有,那我取什么呢,仰人鼻息,跪人脚下,这样的人世间还少吗?元丰二年(1079)秋七月,我获罪,全家人颠沛流离,书籍散乱。第二年赶赴黄州,砚台找不到了,我以为丢失了。七年(1084)七月,船行到当涂地界,翻开书箱,忽然又看见了它,心中大喜。于是把它交给儿子苏迨和苏过。装砚的匣子虽然不十分精致,却是先先父亲手雕刻的啊。不可以交换。【解答】(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奇异B写/给C第二年D寻找故选:B(2)本题考查句子停顿。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

3、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故停顿应为: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掌握。作答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赐是赐予的意思,一般用来长辈给晚辈或上级给下级某物,这个词语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而付是交给的意思,有托付的意味,表现了作者的郑重。这两个词语都表现了作者对这方砚的珍视。(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一受其成,而不可更。仰唇俯足,世固多有“一句可知作者认为德相对于形来说是最重要的。这与陋室铭中“惟吾

4、德馨“的观点是一致的。答案:(1)B(2)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3)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天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语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4)相同,天石砚无贮水之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之德所在,苏轼以砚喻人之德,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点评】句子划分停顿:1主谓之间要停顿。2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5、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8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嘉兴、舟山(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衣捕盗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后公以挂误,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公稔之,戒备而行。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侍从仆御,无不色变。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乞公前骑,徒手而去。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

6、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继而问曰;“汝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注释】选自清代沈起凤

7、谐铎,有删减。青衣,古代指婢女。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稔(rn):熟悉。渠:第三人称。16.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公鉴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惶诚恐B. 时已薄暮 莫辞酒味薄 厚积薄发C. 汝等何足污我手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挂齿D. 公及夫人皆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见异思迁17.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18. 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答案】16. C 17. 书 儿 手

8、 夺 之/ 曲 作 三 四 /盘 揉 若 软 绵 /掷 诸 地。 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18. 参考示例: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形象(也隐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略写战场厮杀场面;本文详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经过,意在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塑造书儿,把书儿武功写得越是高强,越能与她虽日受鞭挞,仍能“俯首顺受 ”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从选文看,意在突出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解析】选自:谐铎 作者:沈起凤 年代:清16.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

9、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C项,意思都是“值得”。17.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断为:书儿手夺之/曲作 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

10、构对称、固定句式等。18.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热爱生活的形象。杭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姚长子墓志铭明张岱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至舟山放侬。”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

11、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姚长子,筑土城自卫。困之数日,饥甚。我兵穴舟窒袽以诱之。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之,百三十人尽歼焉。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无主后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矣。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醢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悲夫!【注】脔(lun):切割成小块。穴舟窒袽(r):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袽:败絮。蹙(c)逼近。主后:此处指继承人。去

12、一锸(ch):挖走一锹土。几希:很少。醢(hi):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 B. 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C. 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 D. 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17.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19. 基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基志铭的用意。【答案】16. B 17. 化人

13、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18. 你们急速前往(化人坛)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断后桥,那么倭寇就可以抓住了。仓促之间,(姚长子)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却想着保全家乡父老。19. 称颂姚长子牺牲自己保全家乡的壮举,弘扬其大义;感慨百姓对其墓的践踏,警示世人要保护好义士的遗存,世代铭记像姚长子那样的义士。【解析】16. 试题分析:B项加点词解释错误。“倭寇绍兴” 一句中“寇”为动词,意为“侵犯”。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

14、该有停顿。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此题要注意把几个不同的意思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矣”。断句题主要考查两点,一是语感,二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句主要从理解的角度去判断。18. 试题分析:(1)注意“辈”表复数,“若辈”指“你们”,“即往”后省略“化人坛”,翻译时注意省略部分要加上,“俟”翻译成“等到”。(2)这里“仓卒”指“仓促”,“救死不暇”前省略主语“姚长子”,翻译时注意加上,另外“全”指“保全”,“朵梓”指“父老乡亲”。翻译时,注意句子的连贯性。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

15、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19. 试题分析:分析作者写这篇基志铭的用意。在姚长子墓志铭中,作者为姚长子这位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计歼倭寇百三十人,解救全乡百姓于劫难的佣仆树碑立传,赞颂其风节功绩:“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朵梓之乡。”焉知作者树碑立传的目的,是借姚长子这位典型人物,赞颂抗倭义烈,赞颂抗清英雄。其中所蕴涵的爱国之情

16、,是显而易见的。湖州3. 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君子养心,莫善于城。(战国荀子)(_)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汉张衡应问)(_)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小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_)(2)由上面三句话推断“君子”的内涵,下面没有提到的一项是(_)A.诚实守信 B.重德修身 C.内敛含蓄 D.轻财重义【答案】 (1). 善:好, (2). 患:担心,忧虑。 (3). 为:当作,作为。 (4). (2)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

17、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患:与子俨等疏(节选)【东晋】陶渊明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氾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尔,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注释】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大分:指寿命;役:从事

18、。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至心:至诚之心。14. 根据成语,推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2)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15. 用“/”给文中划线文字断句。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16. 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亲旧不遗”,亲戚不弃,固然可贵;旧友不离,更是让人感动不已。B. “自恐大分将有限也”,是说生命将到达终点。这是写此书信的背景。C. “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非一母所生,要适当保持距离。D. “汝其慎哉,

19、吾复何言”,是勉励孩子们,要审慎对待,理解良苦用心。17. 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有什么用意?18. 结合上文和学过的陶渊明的诗文,写出你对陶渊明的认识。【答案】14. 无猜:没有猜疑,没有猜忌。 没齿:终身,一辈子. 15.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荣水之劳/何时可免 16. C 17. 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 18. 从学过的诗文看,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例如饮酒(其五)便写出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本文看,陶渊明面对孩子们的劳役之苦和将来的生计问题,感到歉疚和担忧;同时又反复交代他们要相亲相爱,所以他又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父亲。与

20、子俨等疏 作者:陶渊明 年代:东晋参考译文:自从患病以来,身体逐渐衰老,亲戚朋友们不嫌弃我,常常拿来药物给我医治,我担心自己的寿命将不会很长了。你们年纪幼小,家中贫穷,常常担负打柴挑水的劳作,什么时候才能免掉呢?这些事情总是牵挂着我的心,可是又有什么可说呢!你们兄弟几人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应当理解普天下的人都是兄弟的道理。鲍叔和管仲分钱财时,互不猜忌;归生和伍举久别重逢,便在路边铺上荆条坐下畅叙旧情;于是才使得管仲在失败之中转向成功,伍举在逃亡之后回国立下功劳。他们并非亲兄弟尚且能够这样,何况你们是同一父 亲的儿子呢!颖川的韩元长,是汉未的一位名士,身居卿佐的官职,享年八十岁,兄弟在一起生活,

21、直到去世。济北的汇稚春,是晋代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他们家七 代没有分家,共同拥有财产,但全家人没有不满意的。诗经上说:“对古人崇高的道德则敬仰若高山,对古人的高尚行为则效法和遵行。”虽然我们达不到那样 高的境界,但应当以至诚之心崇尚他们的美德。你们要谨慎做人啊,我还有什么话好说呢!14.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无猜:15.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可以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为:1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C项理解分析错误,“然汝等虽不同生”,意在告诫孩子们要团结有爱。17. 本

22、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上文举鲍叔、管仲等六人的事例,是希望兄弟五人能够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徳,同心同德团结友爱。18. 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并联系陶渊明的主要作品来分析。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陶渊明是一个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热爱田园生活的人。衢州5.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1)未复有能与其寄者(_)(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_)Ay B y【答案】 (1). (1

23、)B (2). (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本题注意根据词语在句中的意思选择读音。“未复有能与其寄者”的“与”意思是:参与,这里指欣赏的意思,因此应读y。6.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将军宜枉驾顾之B. 河曲智臾亡以应 今亡亦死C. 陶后鲜有闻 鲜妍明媚D. 邹忌修八尺有余 讲信修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解答时,首先要明确

24、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A项,意思都是“拜访”。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B:通“无”/逃跑。C:很少/有光彩的。D:长,这里指身高/培养。【甲】宋买臣(节选)东汉班固朱买臣,宇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新櫵,卖以给食。担来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駐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大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节选自汉书朱买臣【乙】越妇言【唐罗隐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

25、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而向所言者,蔑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减【注释】毋:w,不要。经:上吊。乞:q,给,蔑:消失。矜:夸耀。18. 用原文填空。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 _”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2)_”,而宋妻认为是“(3)_”19. 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系?(

26、)A. 好读书 B. 不治产业 C. 求去 D. 妻自经死20. 用自已的语言概括朱妻的人生经历。21. 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答案】18. (1). 通达(贵) (2). 仁者之用心(不忍) (3). 矜于一妇人(矜) 19. D 20. (1)离朱而去(2)被朱收留 21. (1)羞于买臣歌讴道中,且阻止之后愈益疾歌。 (2)羞于自己在买臣饥寒勤苦、胸怀大志时离开了他。 (3)羞于被买臣收留。【解析】甲文选自:汉书 作者:班固 年代:东汉乙文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 作者:罗隐 年代:唐甲文译文: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地人,家里贫困,喜爱读书;不善于置办财产

27、家业,常常割草砍柴卖了来购取粮食。担着一捆柴,边走边高声诵读文章;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着他,多次阻止朱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高声唱诵,朱买臣唱诵声更大,妻子对此感到羞愧,要求离开他,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命该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辛苦了很久了,等我富贵了,我要报答你的恩德。”妻子气愤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最终就是饿死在沟里罢了,怎么能够得到富贵呢!”朱买臣没办法留住她,就听任她离开了。朱买臣做了太守,进入吴县境内,朱买臣见到他原来的老婆,夫妻二人正在打扫道路;朱买臣停下车,叫后面的车辆载上他们夫妻一起到太守府,把他们安置在园里,供应他们饮食。住了一个月,那女人就上吊死了,朱买臣给她丈夫钱,让把她安葬了。乙文译文:朱买臣地位变高的时候,没有痛恨他的前妻,建房子让她居住,分衣服食物让她生存,这也是仁爱之人的心意啊!一天,前妻对朱买臣的身边侍从说:“我在朱买臣的跟前做这做那,好多年了。每次想到忍饥挨冻勤勉苦读的时候,看见买臣的志向,何尝不曾说过官运亨通以后,把匡正国家、辅助国君作为自己的使命,把安抚平民救济百姓作为心愿。而我不幸离开买臣也好多年了,买臣果然官运亨通了。天子赐给爵位,任用他,让他衣锦还乡,这也达到顶点了。但他从前所说的话,了无声息再也听不到了。难道是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