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2利率有何经济功能?3简要分析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过程。4简要阐述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过程。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2论述央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及其之间的矛盾。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25分,共25分)解读央行200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二00六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为内容摘要: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较好,消费需求增长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趋缓,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价格走势总体平稳。2006年,实现国内
2、生产总值(GDP)20.9万亿元,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1.5。2006年,针对我国经济中出现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及环境、资源压力加大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除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外,分三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共1.5个百分点。发挥利率杠杆作用,两次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引导投资和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深化人民货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优化信贷结构。与此同时,支持金融市场和直接融资发展,稳
3、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在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势头有所缓解,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进入2006年下半年以来,货币信贷增速逐月放缓。截至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速度由年度最高点19.2降至16.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速由最高的16.3降至15.1,中长期贷款增长势头趋于减弱,与宏观调控的总体要求基本适应,促进了全年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2006年总体看,随着宏观调控和结构性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有所缓解,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但也要看到,当前投资、信贷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整体通货膨胀
4、压力有所加大,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仍是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2007年,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按照2007年GDP预计增长8左右、消费价格上涨预计不超过3的初步考虑,货币信贷总量预期目标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6左右。中国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改进金融宏观调控,加强流动性管理,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在维护总量平衡的同时,优化信贷结构,加
5、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的协调配合,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发展,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评论:日前,央行公布了200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作为2006年最后一份大型报告,该报告对2006年国内国际经济环境走势和货币政策执行效果进行了总结性描述,其间透露出较月度金融运行报告更为丰富的内容。总的来看,央行对2006年的货币政策调控和国内经济的走势较为满意,同时,保持了对2007年信贷投资和通胀反弹的较强警惕。从央行的基调以及报告中公布的各项数据,我
6、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内经济的上升周期短期内难以逆转,企业利润的上升、投资和信贷的较快增长以及物价上升等情况将使得加息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整篇报告的整体印象:央行较为满意06年宏观调控效果,“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会在07年延续,“四大问题”将成为07年国家重点解决和改善的重点。报告中提到: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形势较好在金融宏观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势头有所缓解,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总体看,随着宏观调控和结构性调整的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有所缓解,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2006年GDP增长10.7,CPI上涨1.
7、5,典型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状况。特别是在央行三次上调准备金率,两次上调贷款利率,并大量发行央票回笼流动性之后,2006年下半年的M2增长、信贷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都有明显下降,因此,央行的调控措施在2006年是较为成功的。这也使得央行在2007年不会改变其06年“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持续回笼流动性、控制土地、信贷的政策不会改变。此外,央行在报告中反复提到了国家目前急需解决的“四大问题”,分别是: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及环境、资源压力加大,整个2007年国家都会围绕这四个方面出台各种调控措施。二、报告中对M2增长目标、国内物价、利率市场改革、国内经济运行状况等
8、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总体上,四季度的报告是对央行前期观点的总结,绝大多数的观点基本与前期类似,只有个别地方,或是公布了新的数据,或是对一些问题做出了新的解释,值得投资者特别关注。1解释了2007年M2增长目标为何定在16的水平。报告中指出:按照历史的经验,M2货币政策的目标水平是当前GDP的增长水平加上当前物价水平,再加上5的经验溢价。这种制定M2目标的方法在历史上多次被使用,但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提出来还是第一次。由于8的GDP增长目标较为保守,市场专家学者普遍预计07年的GDP增速将达到10的水平,因此对应M2的增长目标也会有所上升。此次央行公布该估算方法,可能向市场暗示,M2的增长目
9、标是相对保守的,最后有上调的可能。同时,在央行提出了“四大问题”当中,只是提“信贷增长过快”,并不像以往提到“货币信贷增长过快”的说法,删去了货币增长过快的问题。结合来看,我们认为2007年16M2增长目标只是一个软指标,并不是非要达到不可。若07年中出现实际的偏离,央行就会像2005年那样,多次修改当年的M2增长目标。2央行报告中再次表明了其对目前物价和国内利率水平的看法,将加重市场对未来“加息”的预期“未来价格上行风险有所加大,价格稳定面临潜在压力。虽然部分行业产能增长较快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有助于抑制相关产品价格上升,但价格上行风险加大。”、“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城
10、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预期不乐观,未来物价预期指数继续上升,是1999年开展调查以来的最高点。”、“加强运用灵活运用利率工具,提高价格型工具的调控效果,逐步发挥价格杠杆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重要作用。”由于06年12月的CPI大幅上升,使得市场对“加息”的问题极度敏感。在此时期,央行在报告中再次提到了这个问题,表明了若未来物价上升,则利率有可能上调的态度。同时,报告中存款变动数据显示,当前国内存款受资本市场活跃的影响较大,短期化趋势严重。居民和企业的活期增加,定期减少,存款不稳定程度增加。因此,提高利率以便提高存款的稳定性,是利率上调的又一主要的原因之一。3对2006年12月份流动性突然增
11、加的原因做出了说明,财政存款的巨幅减少是主要原因。四季度报告指出:“12月份受财政集中拨付等因素影响,基础货币增速有所加快。12月当月财政存款下降0.5万亿元,12月末基础货币余额迅速增至7.8万亿元,同比增长20.9,比年初增加1.34万亿元,同比多增7936亿元。这说明,去年12月份财政在央行的存款规模大幅减少,短短一个月时间就少了5000多亿,相当于向市场投放了大约5000亿的基础货币,从而造成12月份和07年1月初市场的流动性大幅增加。406年人民币对外币升贬不一,导致人民币的升值对国内经济的冲击低于预期报告提到:“2006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8087元美元,比年初升值26
12、15点,升值幅度为3.35。2006年末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比年初贬值5.43、对日元汇率升值5.95。日均波幅为40个基点,较汇改以来至2005年末日均波幅17个基点明显扩大。这里的数据暗示了这么一个观点,2006年人民币只是对美元和日元升值较多,但对其它国家的货币,如欧元还是严重贬值。与其说是人民币的升值快,还不如说是美元贬值快。正是由于人民币对许多国家的货币还是处于贬值的情况,因此导致一年多来人民币升值对国内出口的紧缩效应并不明显,从而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也不大。506年期间,一年期央票收益率是央行引导向上的结果“2006年全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3.65万亿元,同比多发行8600亿元,年底央行票据
13、余额3.03万亿元。同时,引导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稳步上行,全年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上升90个基点,进而影响货币市场利率逐步回升,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在报告中用了“引导”一词,说明在去年的央票招标中,招标利率受到了央行的向上引导,并不只是受商业银行投标行为的影响。我们认为,目前一年期市场利率主要是受一年期央票招标利率的影响,一年期央票利率水平是国内实际上最重要的市场利率水平。相比之下,一年期法定存款利率水平并不特别重要,由于一年期央票利率水平在去年底已明显提升,那么已经较大程度实现了“再次加息”的效果,而法定利率水平提不提升对市场的实际影响力并不是特别大。606年加息后中期资金成
14、本上升较快06年法定存款利率的上调,越是长期存款上调的幅度越大,3年、5年定期存款上调幅度大于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的上调幅度。同时,央行的数据表明,保险公司的长期协议存款利率也明显上升,二者明显加重了银行对于35年的定期存款的运作压力,可能会出现中长期资金成本收益倒挂的结果。“2006年,单笔金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除第二季度略有下降,整体呈上升走势。受存款基准利率上调影响,下半年协议存款利率有所上升。第四季度,61个月期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比上季提高0.16个百分点,37个月期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9,比上季提高0.47个百分点。然而,根据债券收益率显示,06
15、年8月加息后债券收益率不升反降,这说明银行的中长期资金收益水平在资金成本上升之后,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下降,风险相应加大了。7央行基本上认同国内经济正处于一个上升周期当中,主要工业行业实现利润全面增长“2006年,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2个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超过16.6的全国水平,其中重工行业增势强劲,有色、建材、机械、化工部门增长最快。企业产销衔接状况较好,37个行业的产销率超过97,其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烟草、石油加工等最高,纺织也名列前茅。主要工业行业实现利润全面增长,新增利润过于集中于上游行业的状况明显改善,煤炭、石化、冶金、有色、建材五大行业新增利润占全部新增利润的51.
16、1,同比降低16个百分点。绝大多数行业利润率呈上升态势,如纺织、轻工行业销售收入利润率分别为3.63和4.81,分别比上年提高0.2个和0.23个百分点,为2002年以来最高水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热情很高,采掘业增长25.4,其中有色增幅达到67.8;制造业增长29.4,其中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橡胶制品、饮料、通用设备、金属制品等行业的投资增幅超过50。问题: 货币政策制定的依据?期末测试二答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流动性偏好理论 2. 单利计息法 3. 外汇 4复利法5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6经济目标7中央银行 8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9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
17、目标 10稳定物价1.利息: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是指货币资金在向实体经济部门注入并回流时所带来的增殖额。 2.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是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表明利息的多少。多年来,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古典学派”认为,利率是资本的价格,而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的变化;凯恩斯则把利率看作是“使用货币的代价”。马克思认为,利率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 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
18、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它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作用过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传导机制等。4.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必须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主要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5.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来干预和影响市场货币供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1)社会平均利润率(2)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3)社会再生产的经济周期(4)市场商品的价格水平(5)国家的经济
19、政策(6)国际利率水平(1)传递经济信息,优化资源配置(2)节约资金使用,加速资金的周转(3)影响储蓄,引导消费(4)调节投资需求,影响投资规模(5)调节货币流通,调节宏观经济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主要是通过规定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进行的。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非常有效的。当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准备率时,一方面,商业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使货币乘数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另一方面,存款准备率提高,也影响利率提高。这两方面的结果都使银根抽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反之,当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则会放松银
20、根,使货币供应量增加。中央银行就是运用这一机制,根据货币政策的要求,通过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规模的。4简要阐述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过程公开市场业务金融和货币供应量的调节作用,就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和卖出有价证券来完成的。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缺乏,生产衰退时,中央银行就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向社会投入一笔基础货币。这笔基础货币如果流入公众手中,则会直接增加社会货币供应量;如果流入商业银行,则会引起信用的扩张和货币量的多倍增加。反之,当金融市场上资金过多,投资过度时,中央银行就卖出有价证券。无论这些证券是由公众还是商业银行购买,都会有相应数量的基础货币的流回,引起信用规模收缩和
21、货币供应量减少。中央银行就是通过公开市场上的证券买卖活动,以达到扩张或收缩信用,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及目标:(1)利率市场化的含义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指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通过建立市场机制、规范金融机构行为等措施,逐步或完全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转向市场决定利率水平的过程。(2)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目标使利率成为指导资金流向,调节资金供求,促进资源合理配置重要经济杠杆,这是利率市场化的核心,也是市场机制有效运作的必然要求。建立动态利率机制,打破利率僵化状态。在放开同业拆借利率的基础上,使利率水平逐步微调到位。校正存款利差倒挂,为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创造基本条件。实行国家管理和市场决定
22、相结合的利率管理模式,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利率制度。(2)利率市场化实施步骤的选择第一步:先外后内,即先放开外币存贷款利率,后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第二步:先市场后银行,既先放开金融市场利率,后放开银行存贷款利率。第三步:先贷后存,即先放开贷款利率,后放开存款利率。第四步:先农村后城市,即先放开农村存贷款利率(农村信用社),后放开城市存贷款利率。第五步:先大后小,即先放开大额存款利率,后放开小额存款利率。(3)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潜在风险分析构建我国的基准利率体系,使利率市场化具备应有的市场准心要基本解决我国金融业垄断经营的现实要防止出现宏观解决环境的弱化要防止加剧区域加剧和行业发展的不
23、平衡要加强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力度要防止国际游资的恶性套利,保证国际收支平衡2试论述央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其之间的矛盾。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组织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必须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因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是一致的。就大多数国家来说,主要包括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各目标间存在一致性: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通常存在正相关关系,一般来说,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采取的政策措施和手段基本一致。经济增长是其他目标物质基础。国际收支平衡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物价稳定是实现其他经济目标的前提。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
24、盾性: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矛盾,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是一国货币政策目标最为核心内容,但在短期内,二者存在着矛盾与冲突。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存在矛盾,通常情况下,如果国际收支逆差,将会使外汇储备减少,使货币供应量减少,导致物价水平下跌;如果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使外汇储备增加,增加货币供应量,导致物价水平上涨。物价稳定与否对国际收支也有重要影响。当本国物价不稳定,出现通货膨胀,本币对内贬值与国外未出现通货膨胀的货币相比,外国的商品价格显得更为低廉,这样,有利于外国商品的进口,而不利于本国商品的出口。这样情况持续时间长的话,肯定会出现逆差,国际收支失衡
25、。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必然带来进口的需求,容易导致国际收支逆差;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还要吸引外资,利用外资,其结果可能带来资本项目的逆差。参考答案:因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是一致的,货币政策通常由一国中央银行来制定和实施。中央银行在国家法律授权范围内或在中央政府领导下独立的制定货币政策,并凭借其领导和管理全国金融机构的特殊地位和拥有的货币发行特权,运用其特殊的资产负债业务和各种手段组织货币政策的实施。我国的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稳定币值,同时,必须兼顾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保持经济、金融和社会的稳定。众所周知,货币政策目标既统一又相互矛盾的,宏观经济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的相对侧重点也在变化。在经济紧缩时期,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就是货币政策的首先目标;在经济高涨时期,保持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选择;在国际收支不平衡,汇率不稳定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汇率稳定,维护国家金融稳定成为这一时期货币政策目标的重中之重。因此,货币政策目标并非唯一的,一成不变的,其侧重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必须随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