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式供氧,是指氧气经供氧管路输往建筑物室内,在某些位置(如医务室治疗床/椅旁、居室床旁、办公室办公桌旁等处)设有终端供氧接口,氧气吸入器插入后,再与鼻塞/鼻导管或面罩连接以供吸氧。氧气来源可酌情选择制氧机供氧、液氧供氧和氧气瓶供氧。2.3 弥散式供氧区域 指在高原地区建立的氧浓度高于21%的富氧室内区域,在一定时间内,使进入该区域人员的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得到有效提升,进而可以有效改善生理、心理功能,提高工作效率。2.4 生理等效高度为了比较具有不同总压力(高度)的气体环境的供氧效果,常需应用“生理等效高度”(physic-logical equivalent altitude)的概念。即若
2、有两种或更多的气体环境,尽管在总压力(高度)及气体组成等方面互不相同,但只要氧分压数值彼此非常接近,则就其供氧效果而言,可认为它们是“等效的”。根据吸入气氧分压(气管气氧分压)可推算出近似的生理等效关系。在有两种海拔高度时(大气压分别为PB及PB mmHg,氧浓度分别为FIO2及FIO2),若能满足(PB47)FIO2=(PB47)FIO2关系,两者供氧效果即可认为是近似等效的。3 供氧系统建设一般要求3.1 一般高原机场且与高高原机场有直航航线的要求应当具备为旅客及有用氧需求人员提供氧气的设施设备。可采取分布式供氧或便携式单体供氧设备供氧;偏远地区的上述机场,应视所在地方制氧站充氧水平和本机
3、场年平均氧分压及旅客用氧需求量等情况,建设机场制氧站。制氧站配备医用制氧机组,且制氧量不少于10标准立方米/小时(Nm3/h)、氧气纯度90-95%,为机场内相关区域及氧气瓶(袋)供氧。3.2 高高原机场的要求应当根据年旅客运输量和供氧区域场所和面积,建设满足机场设计需要的集中式供氧系统,装配医用制氧机组,采取弥散式供氧、分布式供氧、便携式单体供氧设备相结合方式供氧。3.2.1 对于2438米至4500米(含)海拔的高高原机场:(1)年旅客运输量20万人次(含)以上的,供氧区域4000平方米(m2)及以上的,制氧机组制氧量不少于100标准立方米/小时(Nm3/h),氧气纯度90-95%;供氧区
4、域2500 - 4000平方米(m2)的,制氧机组制氧量不少于70标准立方米/小时(Nm3/h),氧气纯度90-95%;供氧区域2500平方米(m2)以下的,制氧机组制氧量不少于50标准立方米/小时(Nm3/h),氧气纯度90-95%;(2)年旅客运输量6万(含)至20万人次的,供氧区域2500平方米(m2)及以上的,制氧机组制氧量不少于50标准立方米/小时(Nm3/h),氧气纯度90-95%;供氧区域2500平方米(m2)以下的,制氧机组制氧量不少于20 Nm3/h,氧气纯度90-95%;(3)年旅客运输量6万人次以下的,制氧机组制氧量不少于20标准立方米/小时(Nm3/h),氧气纯度90-
5、95%;(4)采用上述制氧机组并有效调节弥散式供氧区域内的氧浓度,使人体吸入气氧分压达到2000米海拔(生理等效高度)吸入气氧分压。3.2.2对于4500米海拔以上的高高原机场(1)年旅客运输量6万(含)人次以上的,供氧区域2500平方米(m2)及以上的,制氧机组制氧量不少于50标准立方米/小时(Nm3/h),氧气纯度90-95%;供氧区域2500平方米(m2)以下的,制氧机组制氧量不少于30 Nm3/h,氧气纯度90-95%;(2)年旅客运输量6万人次以下的,制氧机组制氧量不少于20标准立方米/小时(Nm3/h),氧气纯度90-95%;(3)采用上述制氧机组并有效调节弥散式供氧区域内的氧浓度
6、,使人体吸入气氧分压达到2400米海拔的吸入气氧分压。3.3医用制氧机组的设计和建设应当充分根据机场所在地区高、寒等地理和气候特点,依据该机场环境氧浓度和氧分压峰值和年平均值,选择和装配满足需要的制氧机组。3.4医用制氧机组的装配应当包括运行机组和备份机组,并具备足够的机场供电负荷保障。3.5应当建立医用制氧机组制氧量和制氧效率监测措施,做好制氧机组日常维护和保养,制定安全管理和应急措施,有效平衡耗能、氧纯度和工作压力比,确保制氧原料空气洁净度,有效控制制氧衰减率。4 弥散式供氧的医学要求4.1 弥散式供氧区域内氧浓度的设定按照氧浓度每提高1%,海拔高度则等效下降300米的一般规律,高原机场应
7、当根据所处海拔高度计算并测定本机场弥散式供氧区域内的氧浓度,具体设定值参见附录A。根据本规范第4.2条,以海拔4000米为例,如要达到海拔2000米生理等效高度,则弥散式供氧区域内的氧浓度测定值为27.71%。弥散式供氧区域内氧浓度应当由医务人员根据实际测量后予以确定。该区域的氧浓度应当在开始供氧后的2小时内,达到或超过其设定值,并在达到设定值后氧浓度的波动值1.0%。4.2 弥散式供氧区域内的安全氧浓度为满足供氧要求的同时,对火灾和爆炸风险进行控制,并避免人员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氧气环境所造成的中毒发生,弥散式供氧区域必须确定其安全氧浓度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弥散式供氧区域内安全氧浓度应当低于23
8、.45/(TP)0.5(TP为弥散式供氧室所处海拔高度的大气压占海平面大气压的比值)。以海拔4000米为例,弥散式供氧室室内安全氧浓度上限计算值约为30.08%。设定弥散式供氧室室内安全氧浓度下限值,是指必须保证室内人员的生理、心理功能不受低氧环境的影响。按照CCAR121部规章有关“在座舱气压高度3000米以上至3600米(含),应当对在驾驶舱内值勤的每一飞行机组成员提供氧气”的规定,机组成员运行标高3000米以上机场,在过站停留、延误等候、过夜休息时,供其使用的弥散式供氧室的安全氧浓度,应当保证其生理等效高度在3000米以下。以海拔4000米为例,弥散式供氧室室内安全氧浓度的下限值约为24
9、.17%。不同海拔高度弥散式供氧室室内安全氧浓度上限和下限计算值见附录A。本标准要求在弥散式供氧室室内设有安全氧浓度实时监测报警仪。安全氧浓度上限报警设定值(相应计算值)1%,下限报警设定值(相应计算值)+1%。4.3 弥散式供氧室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要求弥散式供氧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空间,人员进驻较长时间后二氧化碳(CO2)会有一定程度蓄积。关于弥散式供氧室室内CO2浓度限值,目前国内外没有明确规定。本标准参考国内外研究报道,要求高原弥散式供氧室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值控制在0.25%以内。4.4 弥散式供氧室室内噪音采取集中供氧方式的弥散式供氧室,其室内有1个或多个出氧口;在某些单间供氧的弥散式供
10、氧室,其室外有制氧机主机、室内有室内机(含出氧口);这些气流或控制阀等均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参考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弥散式供氧室室内噪音应当小于40dB(A)。4.5 弥散式供氧室室内空气质量本标准要求弥散式供氧室室内空气质量除二氧化碳浓度、新风量以外,其余参数应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5 分布式供氧工程要求(医学方面)分布式供氧工程的终端供氧接口应采用快速自封插拔式接头,使用时将氧气吸入器插入定位盘终端,自动定位并卡死,打开氧气吸入器开关即可吸氧;不用时拔下吸氧器,定位盘终端自动复位,保证气体不泄漏。本标准要求终端供氧接口输出氧气
11、的氧浓度80%、终端使用流量10L/min(可调范围110L/min)、终端保证气压0.20.5MPa。6 高原供氧适用人群及相关区域适用人群包括:1.高原机场发生高原病的旅客2.年老体弱并有其他伤病需要救治的旅客;3.要求提供特殊服务的旅客;4.机场运行相关人员;5.空中交通管制人员;6.应急救援人员;7.机组成员和航空器运行保障人员;8.驻场其他重点部门人员;9.其他航空运行相关人员。相关区域包括:1.候机楼急救站(室);2.特殊旅客服务室;3.机场安全运行管理部门;4.空中交通管制部门;5.应急救援指挥及相关部门;6.机组成员休息区域;7.航空公司运行控制和保障区域;8.其他重点部门和区
12、域。附录A 不同海拔高度高原弥散式供氧室室内氧浓度设定值、安全氧浓度上限和下限计算值海拔(米)大气压(mmHg)室内氧浓度设定值(达到海拔2000米生理等效高度)(%)安全氧浓度上限计算值安全氧浓度下限计算值760.01000673.82000596.02500560.022.4227.323000525.824.0228.193500493.025.7829.1222.464000462.027.7130.0824.174500432.629.8331.0826.01 注:本标准要求高原弥散式供氧室室内安全氧浓度上限报警设定值(相应计算值)1%;要求安全氧浓度下限报警设定值(相应计算值)+1%。 .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