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4 ,大小:50.26KB ,
资源ID:1866370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66370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上册文档格式.docx

1、2、能主动参与小组的合作交流。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菜豆种子(或者更多不同种类的种子)若干、纸巾、不干胶、玻璃杯、培养皿、大小质地一样的纸盒2个、盆栽植物苗等。将引入部分提供的图片制成课件。一、教学导入:1、出示课件,提问:请你观察倾倒在河边的小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讲述:生活中是否还见过类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变成现在的样子?3. 猜想假设:倾倒的小树发生这些变化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学生猜想:根总是向下生长吗?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 4、过渡: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研究大树倒了后这些奇怪的变化吧!二、活动 根总是向下生长吗1、摆出

2、研究的问题:2、组内讨论:老师这里有一些菜豆种子,你们能组内设计研究方案吗?3、汇报、交流设计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看教材第3页,了解实验设计范例,完善实验设计。4、学生动手组装装置。5、布置任务:经常在杯内的纸上浇写些水,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下星期交流。三、活动 根总朝着有水的地方生长吗1、摆出问题。2、组内讨论,设计实验方案。3、汇报、交流、完善。4、组装实验装置。按要求完成操作,坚持观察,做好记录,便于交流。四、活动 植物的茎、叶总朝着光生长吗1、学生设计方案。2、汇报、交流、完善方案。3、保护盆栽植物,坚持研究。(注:三个活动可以让每小组选定其中的1个进行研究即可1. 一棵“顽强”的小树

3、第二课时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作出相应的推断。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观察记录及所观察的实验装置。课件:有关自然界植物的向性运动。上星期我们组装了一些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观察,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吧。二、交流各组装置所观察到的情况1、各小组出示实验记录。2、小组成员汇报观察情况,要求:语言简洁、过程清楚。3、各小组出示各自的装置。4、各小组归纳各自的结论,要求:思维严密、条理性强。三、活动 自然界中的植物1、出示课件:2、提问:从课件中你看到了一些什么现象?3、学生汇报。4、思考: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5、交流后明确:自然界的植物都有向地性

4、、向水性、向光性。四、拓展 走进大自然,观察各种各样的植物,把它们有关向性运动的现象画下来、记下来或者拍下来。2.从“南橘北枳”说起 第一课时1、能通过调查了解水果出产的地域性,并能初步类推理解各种植物都生存在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里。2、能根据身边一些植物的特点,分析它们是怎样与环境相适应的。3、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1、热爱大自然,乐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2、意识到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1.知道植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植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2.知道植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关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5、。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对应的生物图片。课前布置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 1 教师讲解:“南橘北枳”的故事。2 学生观看橘和枳的照片。3 提出问题:为什么淮南的这种橘树在当地能结出又香又甜的果实,而移植到淮北就只能结出又酸又苦的枳呢?4 学生猜想。5 联系到身边可以找到的水果它们都是本地生产的吗?是不是也会存在这种现象呢?6 让我们通过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来开始研究吧。二、活动 调查各种水果的产地1、出示课前学生去水果摊贩那里调查水果的产地的调查表。2、引导学生按照产地给这些水果按地域进行简单分类。3、提问:有没有来自南方的苹果和北方的香蕉?4、引导学生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5、得出结论:植物

6、的生存是有地域性的,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南方,而有些植物只适宜生活在北方。6、指导学生阅读指南车信箱,进一步探讨植物具有地域性的原因。 明白: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不一样,这决定了它们只能在一定的环境中得以生存;植物对这些要素需要的特殊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地的环境决定了当地植物种类的分布。简单的说,也可以总结成一句话:环境造就了具有特殊习性的植物,环境也决定了植物种类的区域性分布。7、结合教材第8页图片上的植物,帮助学生理解指南车信箱中所介绍的“择地而居”的知识。三、活动 它们来自哪里1、提出问题:现在,人们根据需要进行了大量的移植

7、植物。观察我们周围的植物,请根据它们的特点,推测它们来自怎样的地区,并说一说做出推测的理由。2、学生讨论。3、交流各自的推测。四、布置作业:有些植物的原产地,学生难以进行判断,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去查证。2. 从“南橘北枳”说起 第二课时能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了解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2、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1、知道生物必须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这个环境,生物的生存将会受到影响。2、知道生物的结构特点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一、教学导入1、提问:你能举出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吗?2、学生举例。3、过渡:动物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呢?

8、二、阅读 动物怎样适应环境1、学生阅读第9页教材。2、明白:动物和植物一样,它们的生存也受到环境的影响。3、说一说:你还知道其他动物适应环境的事例吗?请说一说。三、活动 了解鸟类是怎样适应环境的1、出示各种鸟类的图片。这些图片中的鸟的形态各有什么特点?他们分别适应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3、学生讨论。4、教师提供有关鸟类适应环境的资料,协助学生完成底10页的记录表。四、布置作业 鼓励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去关注更多的生物群体,课后留心观察各种动、植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适应当地环境的。3.走进池塘1、能发现生物之间互为食物的关系,并能以食物链的方式予以表现。2、能模拟池塘制作生态瓶研究池塘生物之间的关

9、系,并坚持长期观察和记录。能正确看待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1.知道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重要关系。2.知道食物链的基本特点。初步体会到生物是环境的一部分,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池塘生态挂图、池塘有关生物的图片、制作生态瓶的材料。一、教学导入 1、教师出示池塘群落的挂图,引导学生观察。2、提出问题:小池塘里生活着各种生物,它们是怎样生活在一起的呢?二、活动 池塘里的生物吃什么1、出示鱼、水虿、孑孓的图片,提问:说一说它们都吃什么?2、学生汇报。3、教师: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把它们的食物关系排列出来吗?4、学生进行食物关系的排列:浮游生物孑孓水虿鱼。强调“箭头指向谁就是被谁吃”。5、提问:你有

10、什么发现?6、总结:这种食物关系就像链子一样把各种生物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事物链。7、学生练习写出池塘里、草原上、森林里的一些食物链。8、分析多条食物链,提问:你发现这些食物链的共同特点吗?9、明确:食物链总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三、指南车信箱 池塘里的微生物1、学生阅读。2、教师向学生补充介绍池塘里的微生物:池塘里的植物、动物大多能通过肉眼直接看到,微生物却是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的,但微生物又是池塘里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员之一,它们在池塘群落的能量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活动 把池塘搬回家1、过渡:为了便于我们观察池塘,我们可以在家里制作一个模拟的“小池塘”。2、要想把池

11、塘搬回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怎样做?3、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完善自己的设想。5、写出模拟池塘中各生物的生存状况和影响它们生存的因素。6、做好观察记录,并及时整理,分析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4.假如大树都倒下 第一课时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合理的推想。1.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的意识。2.珍爱生命,初步建立生态平衡的观念。1.知道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都有着重要作用。只要其中一种生物灭绝,就会引起“链条”的断裂,影响到许多相关生物的生存。2.初步理解生态平衡的意义。关注环境的变迁,意识到环境正在遭到人类的破坏,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建设美好家园,争做环保卫士”的观念。各种生

12、物的头饰等。导入直接:植物作为食物链的起点,到底对其他生物具有怎样影响?假如植物都消失,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二、活动 假如大树全部倒下假如大树全部倒下,树林里生物的实物会发生什么变化?2、过渡:让我们通过游戏来感受一下吧!3、阅读教材,了解游戏方法。4、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进行游戏。5、游戏结束后思考:没有了大树等植物,有多少生物先后失去了食物,哪些是直接的,哪些是间接的?6、明白:没有了植物,地球将几乎失去一切生命。7、继续游戏:如果其他某一种生物灭绝撤出,食物链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8、学生分析得知: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9、指南车信箱

13、 (1、)学生阅读。(2、)教师讲解,加深他们对生态平衡以及生态灾难的理解。10、推测:假如大树都倒下,除了使生物们失去食物,还会对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有些什么影响?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 第2单元 营养与健康1. 食物中的营养 第一课时能用圆形统计图统计午餐中各类食品所占比例,并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1、以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展科学探究活动。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1、 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脂肪。2、 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了解食物金字塔,懂得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和方3、 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酒精灯、镊子、三角架、

14、石棉网、饭团、动物肉我们经常食用的食品有哪些?饥饿时身体的感受如何?2、学生回答。3、质疑:我们从食物中可以获得哪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营养呢?让我们从我们的午餐开始调查吧!二、活动 午餐吃了什么1、学生明确并统一本课中的食物分类方法:主食类、肉食类、蔬菜类、水果类2、学生汇报各自午餐中所吃的食物。3、将各自午餐中所吃实物分类记录在记录表中。4、指导学生分析各类食品总量所占比例并制成圆形统计图。5、对学生所制图的合理性、美观性进行评价。三、活动 检验食物中的营养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知道了我们所吃的各类食物在总量当中的比例,其实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淀粉和脂肪。怎样检验我们的食物中是否存在

15、这些营养成分呢?3、学生发表看法,教师作结:让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4、教师补充介绍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的辨别方法并强调查阅资料的重要性。5、布置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制定相应的计划。1.食物中的营养 第二课时能设计实验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1 知道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成分是:2 了解检测食品中蛋白质、淀粉、脂肪的简单方法。牲畜不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庄稼不科学的种植方法,会污染食物,这样加工后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分组材料:酒精灯、镊子、碘酒、纸被检测食品:馒头、米饭、肉、煮熟的鸡蛋清、生(熟)土豆块、生(熟)胡萝卜、花生米、瓜子等。注意:根据学生实验实际消耗提供食品,避免

16、浪费。也可以选择过期不能食用的食品进行实验,但实验前要向学生说明食品来源,避免误食。1、讲述:上一节课我们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选题制定相应的计划,现在请大家来说一说吧。3、完善计划。二、学生实验1、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注意安全、随时作好实验记录。2、停止实验。3、汇报实验现象。填好教材第22页的表格。4、教师组织学生评介:哪一组实验开展得最好。5、讲述:食物中主要包括6大营养成分,除课上学生们研究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外,还包括:盐类、维生素、水。对于盐类、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检测很难进行,让我们课后查阅资料进行了解吧。1.食物中的营养 第三课时能根据食物金字塔合理设计食谱。1 了解食物金

17、字塔,懂得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和方法。2、掌握人体消化器官的位置及名称,初步了解一些消化器官消化与吸收的原理。牲畜不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庄稼不科学的种植方法,会污染食物,这样加工牲畜不科学的饲养方法以及庄稼不科学的种植方法,会污染食物,这样加工学生午餐的饮食情况表讲述:我们调查了我们所吃的实物,也知道了各种实物中所含营养成分,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营养搭配合理呢?二、活动 食物金字塔1、阅读“食物金字塔”。2、讨论,获取信息:食品的种类应丰富,不同的食品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营养物质。各种食品,应合理搭配,健康饮食应做到不挑食、不偏食。3、对照自己的食谱,查找问题。(1、)学生拿出午餐饮食情况表对照食物金字

18、塔,检查自己的饮食是否合理(2、)学生交流,说出依据。4、设计科学食谱,说明合理性。(1、)学生修改自己的食谱或制定新的食谱。(2、)交流自己的设计并阐述为什么这样设计。(3、)评介食谱的合理性。(4、)教师应鼓励学生将科学合理的食谱推荐给学校食堂,或爸爸妈妈,同时开始改变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 六年级科学实验教案2.消化与吸收 第一课时知识与能力1、通过咀嚼馒头,使学生感受到牙齿的切割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1、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的过程。2、 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1、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19、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1、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 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包括哪些?3、教师追问:这些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的呢?让我们开始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吧。二、活动 咀嚼馒头1、摆出问题: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动,组内交流感受。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5、明确:(1)首先牙齿将馒头有切断,大块的馒头变为小块。(2)唾液可以使干的

20、食品变得湿润,便于食物的下咽。(3)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6、阅读指南车信箱:明白:了解到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是唾液中淀粉酶在起作用,它将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让学生懂得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7、提问: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是如何进行的呢? 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继续学习。三、活动 咀嚼后的馒头哪去了咀嚼后的馒头哪里去了?2、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学生掌握食品经过的消化道有: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告之学生肝脏是重要的分泌消化液的器官。3、学生活动:以组为单位找一找我们的消化器官在身体中的位置。4、填好教材第25页的填充题。2.消化与吸收 第二课时1、能用自己的语言说

21、出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过程。2、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了解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了解小肠内表面的结构,知道小肠绒毛的作用。 约90厘米长的线绳一根。食品是怎样经过我们的消化道的?食物到达胃里之后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阅读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二、阅读 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3、学生谈体会。4、教师作好小结,让学生了解胃功能,以及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消化液的概念。三、活动 小肠内的吸收1、讲解:食物被消化后,就可以被人体吸收了,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小肠中被人体吸收的。让我们来观察显微镜下的小肠绒毛。2、用文字

22、或画图的方法将观察到的小肠内表面的构造记录下来。 要求:认真观察,准确表述。3、汇报。4、小结:小肠内壁多褶皱。5、质疑:这些褶皱的作用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6、模拟教材第27页的实验。 (1)阅读教材,了解方法。 (2)学生分组实验。 (3)比较两次的测量结果,分析小肠绒毛的存在有什么作用。明确:比较闭拢手与张开手的轮廓线,将得出小肠绒毛可以增大小肠内壁的表面积,从而能更有效地与各种营养物质接触,便于在短时间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4)填写研究报告。7、阅读“指南车信箱”,使学生更深一步地了解小肠的吸收作用。课后反思3.饮食与健康 第一课时活动中,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23、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知道食用变质或有毒食品的危害性。将“食物中毒”的有关报道制成课件。1、播放“食物中毒”的课件。通过刚才的观看,你有什么话要说?3、学生发表看法。4、激发兴趣:让我们来调查研究怎样才能做到安全饮食吧。二、活动 安全饮食1、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给出的3种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变质的食品:认识到过期食品食用的危害性,提高自身保护意识。如果误食变质食品,应及时治疗。有毒生物制作的食品:含有剧毒成分的生物,对人体的危害就非常大了,甚至会造成死亡。有毒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不明生物都是不能食用的。被污染的牲畜或粮食作物制作的食品:从动物、植物两个角度,说明被污染食物包括动物、植物。这种食品对人体的危害潜伏期长,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大,又不易被人所察觉,因此格外引人注意。1 布置任务:课后调查,做好记录。2 阅读指南车信箱:实物中毒的事例。明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