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性病原: 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等。 传染(侵染)性病害、寄生性病害非生物性病原: 非生物性病原指引起园林植物病害的各种不良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不适;水分、营养失调;土壤、空气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等。 非传染(侵染)性病害、生理病害 第三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和类型一、病害的症状症状: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表现的不正常特征。病状:病植物外部形态发生的病变特征。病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上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结构。二、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及主要类型变色,坏死,萎蔫,畸形,流脂和流胶(1)变色 花叶 黄化(2)坏死 :
2、病部组织局部或大片死亡。 斑点 腐烂 溃疡(3)萎蔫(4)畸形 癌肿 丛枝 变形 疮痂(5)流脂或流胶病症 ; 霉状物 粉状物 粒状物 丝状物、索状物 伞状物、马蹄状物 脓状物症状的变化1典型症状(typical symptom)2综合症(syndrome)3并发症(complex disease)4隐症现象(masking of symptom)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作用 第二节 园林植物病原细菌 一、病原细菌的一般性状 1、细菌属原核生物界,植物病原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有极生鞭毛,一般没有荚膜,也不产生芽孢,格兰氏反应多为阴性。 2、繁殖方式:裂殖 3、所有的植物病原细菌都是非专性寄生的。大多
3、数的寄主范围都比较窄。第二节 植物病原细菌 二、细菌病害的症状特点 细菌病害一般表现为斑点、畸形、腐烂、凋萎、溃疡。 共同特点是:病部溢出或内含菌脓;细菌病害发病初期受侵处多呈水渍状,以后病斑周围也常呈水渍状边缘;细菌引起的软腐多数伴有恶臭。三、细菌病害的侵染循环 侵入:自然孔口和伤口; 传播:雨水、灌溉水及昆虫线虫等; 越冬场所:枝条和树干;种子、土壤、病残体; 杂草和其他作物、昆虫介体等。四、细菌病害的防治 1 减少初侵染来源,搞好田园卫生,清除病残体; 2 园林技术措施,加强栽培管理,轮作等; 3 加强植物检疫; 4 抗生素治疗。第三节 园林植物病原病毒和菌原体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
4、组成的非细胞状态的分子生物。一、一般性状: 1、结构: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子(DNA/ RNA)包被在蛋白质衣壳中构成。核酸在内,蛋白质衣壳在外,称外壳。2、形态:基本形态为粒体,大多为球、杆、线状,少数弹状、杆菌状、双联体状。3、寄生性:利用寄主细胞中的核糖体,是细胞内的专性寄生物。病毒的寄生活动使植物的代谢受到干扰而发病。 二、 病毒病害的特点1)植物的病毒病绝大多数是系统性侵染的。其主要的症状有花叶(如杨树花叶病)、畸形(如柑桔碎叶病和葡萄卷叶病等)和坏死(如柑桔和梨的衰退病)。2)病毒为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细胞内生存,通过微伤口侵入植物。3)病毒病侵染的来源主要是活的寄主植物和昆虫。
5、三、病毒病害的防治(1)严格检疫,选用无病的繁殖材料;(2)控制传毒介体;(3)选育抗病毒品种;(4)施用抗病毒药物。菌原体 1、形态的多样性 圆形、椭圆形、杆状、纤维状等; 2、结构 不具细胞壁,但有厚度约为10nm 的由三层组成的膜。 3、培养 可以在活体外的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呈油煎蛋状,而病毒却不可以。 4、对四环素类抗菌素有特殊的敏感性。二、植物菌原体病害及其防治 (同病毒病害有许多相似之处) 1、症状:黄化、丛枝、萎缩、坏死等 2、防治上同病毒病害相似,但由于菌原体对四环素类抗生素非常敏感,使用这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害的发展。第四节 其他病原物一、寄生性种子植物半寄生性种子植物全寄
6、生性种子植物二、线虫又称蠕虫,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线形动物门、线虫纲。三、螨类:蛛形纲动物,寄生于林木的主要是四足螨类,引起多种阔叶树叶部的毛毡病。四、藻类:寄生于植物的藻类,以锈藻分布最广。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病原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原真菌真菌(Fungi)是一类具有真正细胞核,不含叶绿素,营异养生活,典型的营养体为菌丝体,以产生各种类型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异养生物。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面包和酿造业;共生;分解者;生物防治;药材、食用有害:对动物和人引起真菌病;使食品、纺织品和皮革等发霉;引起植物病害。一、真菌的基本形态 1、营养体 2、繁殖体 1、真菌的营养体1)营养体的基本类型:管状或
7、丝状具分支的菌丝(Hypha),菌丝形成的网络状结构叫菌丝体(Mycelium),菌丝无隔或有隔膜。分别称作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2)菌丝的变态:真菌的菌丝为了适应某些特殊功能,产生一些特殊变态类型。1. 吸器2. 附着胞3. 假根4. 菌环、菌网3) 菌组织:高等真菌的有隔菌丝体可以密集地纠结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菌组织。菌组织的作用是形成产孢机构和特殊结构。菌组织分两类。A、疏丝组织:B、拟薄壁组织:C、菌组织形成的特殊结构1)子座:是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形成的一个垫状营养结构。2)菌核:是由菌丝紧密交织而形成的颗粒状物,萌发后直接产生菌丝体或长出产生孢子的结构。是真菌渡过不良环
8、境的休眠体。3)根状菌索:由菌丝集结而成的绳索装的结构。是强大的侵入机构、营养运输、不良条件下休眠结构。2、真菌的繁殖体 真菌的繁殖方式分无性和有性两种,分别产生 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 子实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特殊结构。(一)真菌的无性繁殖: 真菌不经过核配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等方式直接产生后代新个体叫无性繁殖。真菌无性繁殖的孢子类型1.游动孢子2.孢囊孢子3.分生孢子4.厚垣孢子二) 真菌的有性生殖: 通过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类型:(1)卵孢子(2)接合孢子(3)子囊孢子 (4)担孢子二、 真菌的生活史1、定义: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形成同一种孢子
9、的过程。 通常包括有性和无性两个阶段2、特点 无性繁殖在一个生长季节可以产生多次,形成无性孢子的数量极大,对植物病害的传播和发展作用很大。 有性繁殖在整个生活史中通常仅出现一次。植物病原真菌的有性孢子多半是在侵染后期或经过休眠后才产生的,有助于成为病害的初次侵染来源。三 、真菌的分类及主要类群 (一)真菌的分类 真菌的分类是以真菌的形态学、细胞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等特征为依据的,尤其是以有性繁殖阶段的形态特征为主要根据。真菌门分5个亚门(5大类群),分别是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真菌亚门营养体无性繁殖体有性繁殖体-鞭毛菌亚门 无隔菌丝 游动孢子 卵孢子接合菌亚
10、门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子囊菌亚门 有隔菌丝 分生孢子 子囊孢子担子菌亚门 无 担子孢子半知菌亚门 无真菌的命名真菌命名与其他生物一样,采用林耐提出的拉丁双名法。属名+种名+ (最初定名人) 最终定名人Pseudoperonospra cubensis (Berk.et Curt.) Rostov.(二) 真菌的主要类群1、鞭毛菌亚门真菌及所致病害 A、鞭毛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点:营养体为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B、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病原菌 1)腐霉属(Pythium):常存在于潮湿肥沃的土壤中。在我国分布最广的是瓜果腐霉(P. aphanider
11、matum),引起苗木猝倒病,危害极为严重。营养体体发达、无色、无隔,孢子囊丝状、裂瓣状、球状或卵形,顶生或间生在菌丝上,孢子囊产生泡囊后,在泡囊中形成并散发出肾形、双鞭毛的游动孢子。 2)疫霉属: 孢子囊椭圆形或柠檬形。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内形成,不形成泡囊。所引起的病害通常称为疫病。 3)霜霉属 孢囊梗主轴较粗壮,顶部有多次不同形状的分枝。孢子囊卵园形、椭圆形或柠檬形,生于孢囊梗顶端。以卵孢子越冬或越夏.(2)接合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特点A、接合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点:营养体为无隔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性生殖形成接合孢子。B、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 1)毛霉属:引起贮藏期果实腐烂
12、病2)根霉属:菌丝分化出匍匐丝和假根;孢囊梗单生或丛生,与假根对生,顶端着生球状的孢子囊,孢子囊内有许多孢囊孢子。主要引起腐烂,其中匍枝根霉引起果实、种子的霉烂。(3)子囊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植物病害 A、子囊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点:营养体是发达、有隔膜的菌丝体,常形成各种变态。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各种各样的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多数棍棒形或圆筒形,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果:大多数子囊菌的子囊由菌丝组成的包被包围着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叫子囊果。子囊果类型子囊盘、子囊壳、闭囊壳、子囊腔等。B、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属或目 1)外囊菌目:子囊长圆筒形,在寄主表面呈栅栏状排列,不
13、形成子囊果。侵染植物的叶、果、芽,引起畸形。2)白粉菌目 专性寄生菌,产生吸器。无性繁殖:分生孢子单个或串生。有性生殖:子囊果是闭囊壳,四周或顶端有各种形状的附属丝。3)球壳菌目:子囊果为子囊壳,散生或聚生在基质表面或埋生在子座内。引起叶斑、果腐、烂皮和根腐等病害。如小丛壳属真菌常引起多种园林植物的炭疽病,黑腐皮壳属引起杨、柳、松等的腐烂病4)座囊菌目:子囊果为子囊腔。如黑星菌属引起杨树黑斑病,球腔菌属引起园林植物的叶斑病等。5)星裂菌目:子囊果为子囊盘,生于子座内,全部或部分埋生在寄主组织内。如斑痣盘菌属引起槭属和柳属植物的漆斑病与松属植物的落针病。6)柔膜菌目:子囊果为子囊盘,表生或埋生在
14、寄主组织内。如双包被盘菌属和核盘菌属引起的月季黑斑病和多种花卉与树木的菌核病。7)小煤炱目:性状与白粉菌相似,不同的是菌丝体及闭囊壳均为暗色似煤烟,所以叫煤污病或煤烟病。如小煤炱属引起的山茶、柑橘等的煤污病。(4)担子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植物病害 A、担子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点 营养体:有隔菌丝体:单核的初生菌丝和双核的次生菌丝。较高等的在次生菌丝的分隔处可看到锁状联合。 无性繁殖:大多不形成无性孢子(除锈菌和少数黑粉菌外) 有性繁殖: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子着生在较大的子实体中,这种子实体称为担子果。如蘑菇、灵芝、木耳等都是担子果B 、与林木病害有关的主要担子菌1)锈菌目:专性寄生菌,以吸器深入寄
15、主细胞吸取养料。锈菌的生活史复杂,典型的锈菌能顺序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 代表符号 孢子类型 孢子器 发育阶段 性孢子 性孢子器 (单核单倍体) 锈孢子 锈孢子器 N+N(双核) II 夏孢子 夏孢子堆 N+N(双核) III 冬孢子 冬孢子堆 N+N 2N IV 担孢子 直接在冬孢子上产生 N 冬孢子主要起休眠越冬的作用,萌发产生担孢子,常为病害的初侵染源。锈孢子和夏孢子起扩大蔓延的作用。转主寄生: 即有些锈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上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现象。2)多孔菌目:一般形成较大的裸型担子果。质地为革质、木质或栓质,一般比较坚实,大多是腐生菌,主要引起立木腐朽和木材腐朽。3)黑
16、粉菌目:因其形成大量黑色的粉状孢子而得名。引起石竹科植物的花药黑粉病。4)外担子菌目:不形成担子果。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使被害部位发生膨肿症状,有时也引起组织坏死。其中外担子菌属是园林植物重要病原,常见的有杜鹃和山茶的饼病。(5)半知菌亚门真菌及其所致病害特点 A、半知菌亚门真菌的主要特点 有隔膜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着生在菌丝体分化成的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直接寄生在寄主表面,有的在分生孢子器内,有的生长在分生孢子盘上。 有性阶段:没有或尚未发现。 植物病害的病原真菌,约有半数左右是半知菌。它们危害植物的叶、化、果、茎、根部,引起
17、局部坏死和腐烂、畸形和萎蔫等症状。B、与园林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半知菌1)丝孢目:分生孢子梗散生或聚生在菌丝体上或寄主表面。如镰刀菌属引起的苗木猝倒病和油桐枯萎病等。葡萄孢属、链格孢属、轮枝孢属等引起的园林植物叶斑病等。2)无孢菌目:除厚垣孢子外,不产生其他任何孢子。通常以菌丝体、菌核或菌索出现。如丝核菌属、小核菌属引起猝倒病或白娟病。3)黑盘孢目:分生孢子梗产生在分生孢子盘上。其中炭疽菌属、盘二孢属、盘多毛孢属引起园林植物多种炭疽病和各种叶斑病。4)球壳孢目:分生孢子梗产生在分生孢子器内。如大茎点属、茎点属、壳针孢属、叶点霉属引起枝枯和各种叶斑病四、真菌病害的诊断 可以根据子实体的形态特征进行
18、诊断,但要注意区别腐生菌,必要时需要运用柯赫氏证病法则进行人工接种实验。 柯赫氏证病法则: 1. 共存性观察:被疑为病原物的生物必须经常被发现于病植物体上。2分离:必须把该生物从病植物体分离出来,在培养基上养成纯培养,纯培养即只有该种生物而无其它生物的培养物。3接种:用上述纯培养接种于健康植物上,又引起与原标本相同的病害。4再分离:从上述接种引起的病植物再度进行分离而得纯培养,此纯培养与接种所用纯培养完全一致(这第4点是在柯赫氏以后由斯密斯(EFSmith)补充的)。第三章 园林植物的抗病性 和病原物的致病性第一节 病原物的致病性和致病机理一、病原物的寄生性 寄生性: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上寄生
19、,并可获得营养的能力,是一种生物固有的习性;二、寄生性程度 a 活养生物:只从活组织中吸取养分,并在活组织上完成生活史。当组织死亡后,寄生物即随之死亡或停止生长,其寄生性最强; b 半活养生物:侵入活组织并在其中吸取营养。但在组织死后并不随之死亡,可以继续生长发育,营腐生生活; c 死养生物:寄生物在进入活组织之前先杀死细胞,然后进入并吸取营养,能够人工培养。三、寄生性的专化寄生专化性:一种寄生物对寄主植物的种类和品种、以及寄主发育阶段和器官或组织有一定的选择寄生现象。生理小种:病原物的种或变种内形态上相似,而某些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或其它方面有所不同的生物型或生物群。专化型:在病原
20、物的种内,在形态上没有差别,但对寄主植物不同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形成的专化类型。变种:病原物的种内,在形态上只有微小的区别或没有差别,只特异地寄生在一定寄主植物上的类群。二、病原物的致病性 致病性:指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并引起病害的特性或能力。 1、致病性、寄生性的区别和关系2、病原物的致病性机理 掠夺寄主的营养物质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物质对寄主的生理有干扰或毒害作用 1、酶的致病作用; 2、植物生长调节素的致病作用; 3、植物毒素的致病作用;第二节 园林植物的抗病性和抗病机制一、抗病性 寄主植物抵御病原物侵染活动的特性或能力称抗病性(或感病性)。寄主的抗病性是相对的。 1、按照寄主植物对病
21、害的抵抗性质分为:抗病、避病和耐病。 2、按照病原和寄主的相互关系分为: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3、按照抗性物质存在的时期分为:预先存在抗性和诱导抗性二、植物的抗病机制 抗病反应是由于植物多种性状或生理活动联合作用的结果。 抗侵入因素:表面结构、分泌的化学物质; 抗定殖和抗扩展:植物组织分化、植物细胞内生化特性、次生代谢物质; 保卫反应: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可以诱发植物产生一系列的保卫反应,如形成隔离组织和过敏性坏死反应等; 耐病、避病; 获得免疫性。第五章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第一节侵染过程 从病原物接触侵入寄主开始,到寄主表现肉眼可见的症状的过程,称为病害的侵染过程,又叫病程。它包括侵入期、
22、潜育期和发病期。一)侵入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体内到建立寄生关系的时期,称为侵入期。病原物侵入寄主有三种途径:(1)直接侵入(2)自然孔口侵入(3)伤口侵入(二)潜育期 从病原物同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开始,到寄主 表现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育期。病原物扩展繁殖-寄主的抵抗= 结果?。一般地说,潜育期愈短,再侵染的次数就可能愈多,病害发展更加迅速。(三)发病期 从寄主表现症状到发病增长停滞的时期,称为发病期。在发病期,真菌病害在病部产生营养体或繁殖体;细菌病害在湿度大的条件下常产生菌脓。 第二节 侵染循环 侵染循环是指越冬的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经一定方式传播侵入后引起寄主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寄主再
23、度发病的过程。整个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传播、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一、病原物的越冬 病原物的越冬场所:生病的植株;病株残体;种实、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土壤 、肥料。二、病原物的传播 (1)传播动力: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 (2)传播方式: 风传播 雨水和流水传播 昆虫 人为传播 三、初侵染和再侵染 初侵染:越冬的病原物对园林植物进行的第一轮侵染。 再侵染: 园林植物遭受初次侵染后,病部产生新的病原物,再次侵染寄主,如此反复发生的多次侵染。病菌以某种方式越冬后,自越冬场所传播出来,进行新生长季中的第一轮侵染,即初侵染。初侵染完成后,病部产生的病原物经传播到达新侵染点而进行再侵染,再侵染可以反复进行若
24、干次。于生长季节的末期,寄主进入休眠阶段,病原物也随之进入越冬状态。次年再发生基本上类似的过程。病害循环与病菌的侵染过程、生活史的关系 侵染过程: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一次侵染发病的过程;病害循环:病原物在寄主植物上周年发生情况,由一或多个病程继代发生而组成的,中间由传播而联结。生活史:是病原物个体发育史。 病原物的生活史是病害循环的基础,病害循环又保障了病原物完成其生活史,二者相互依从、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第三节 病害的流行和预测一、病害流行: 指某种植物病害在一定地区、一段时期内普遍而严重地发生。病害流行的条件 1)病原因素:必须有大量的毒性强的病原物存在,并能很快地传播到寄主体上。 2)植物
25、因素 大量而集中的感病寄主的存在是病害流行的必要条件。 3)环境因素 强烈削弱寄主植物抗病力,或非常有利于病原物积累和侵染活动的环境条件。二、病害流行的预测 病害预测:根据病害流行的规律和即将出现的条件,以推测某种病害的发生时期、发生趋势和流行程度,借以指导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一)病害预测的分类短期预测:在一个不很大的区域内,于发病前不久,如数天或数十天前,预测它流行的可能性。长期预测:一般指年份间的预测。短期预测的准确性比较高。(二)病害预测的依据1) 病原物的生物学特性;2) 病害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的特点;3) 病害发生前寄主的感病状况;4) 病原物的数量;5)环境条件与病害发生的关系,包
26、括林分组成、疏密度、地位级、地形、气候和土壤等。6)当地气象资料,包括历史气象资料和当年的气象预报材料。 第六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综合管理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措施:1. 控制病原物。2. 增强林木的抗病性。3. 改善环境条件。第二节 植物检疫分为对外检疫和国内检疫两种。确定检疫对象的原则:(1)危险性的;(2)人为传播的;(3)局部发生或国内没有的。第二节 园林栽培技术防治 通过调整和协调园林植物生态系使其不利于病原物的致病和有利于园林植物抗病来实现园林植物生产中的既丰产又防病的目的。一、优选圃地,合理轮作,精选繁殖材料,培育壮苗二、适地适树适种源三、园林植物和合理配置四、园林植物的科学管理 1、场圃卫生状况 2、肥水管理技术 3、观赏植物的安全收获及收后管理 4、改善环境条件 第三节 抗病育种 1. 选种 2. 育种发病程度:该项指标包括叶、果、梢,乃至整株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该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一级代表值) 100 第四节 生物防治广义:指利用一切生物手段防治病害。狭义:指利用微生物的拮抗作用,杀死或 抑制病原物的生长发育来防治植物病害,1)用野杆菌放射菌株84 (Agrobacterium radiobacter strain 84)防治细菌性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