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2 ,大小:110.46KB ,
资源ID:186421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6421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嬴政的正确决策。 疆域: 地图 (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 。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表现: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措施:(1)确立皇帝制度(2)设三公九卿 三公是丞相(政事)、御使大夫(监察)、太尉(军事)(3)地方:废分封,置郡县 (4)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选拔和考查官吏的制度; (5)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 (6)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统一度量衡、货币(圆形方孔钱)、文字(小篆);焚书坑儒。影响: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第3

2、课 第三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中央行政体制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朝代中枢权力体系职能(作用)备注秦朝丞相最高行政长官建立西汉武帝中朝决策,与丞相制衡巩固东汉尚书台取代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尚书省 中书省 门下省权力分配未定型隋内史省 尚书省 门下省同唐朝完善唐中书省起草诏令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分割相权,加强皇权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宋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度支司、盐铁司、户部司)宰相办公机构,行政权军权(发兵权)财政,长官”计相”加强,相权再分割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元下设六部发展明废丞相,设内阁丞相制度被废除顶峰三省六部保留,无实权。清军机处跪奏笔录意义:标

3、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决策、审议、执行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互相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小结】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秦至前清):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中书门下、枢密院 、三司(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二、选官制度补充官僚队伍制度影响(作用)西周“世卿世禄”贵族世袭土地、人口、职务、待遇战国、秦、汉军功爵制商鞅变法汉武帝察举制、征辟制察举制:察廉、举孝。地方每年推荐人才。征辟指:策问当时重大政治经济问题,不定期,政府向社会招聘。扩大官僚队伍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团体。东汉末年九品中

4、正制前期标准家世资力和个人行能,后期看门第高低三年一次前期积极,后期重家世轻才德,累世公卿,门阀政治。日益腐败。门阀世族门第高低分科举人(开创)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分科举人隋炀帝设进士,以试策取士科举制(完善)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进士与明经,后期经文并重,理学主导。武则天开创殿试,武举。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是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明、清八股取士(发展)四书五经为主,试经义制策,定以八股文。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三、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从秦汉时期,官员监察制度就成为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

5、重要方面。职能部门名称监察官员秦御使大夫监察百官汉御使府御使大夫监察和弹劾百官刺史监督郡国长官地方专职监察官员谏议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隋唐谏议和封驳,可以对宰相决策提出异议,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谏院独立的谏官机构谏议机构取消明清中央“科道”督察院监察御史分十三道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六科给事中监督六部业务,分监察御史之权地方按察使司省级机构设立,负责司法、监察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总结评

6、价: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这既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非此不足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又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不断吸纳新生力量,保持统治基础的稳固。这两个方面正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基本特点。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汉朝1、汉高祖刘邦的措施:郡国并行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分封同姓诸侯王驻守各地。危害:埋下了七国之乱的祸根。2、汉景帝措施:公元前154年,采纳晁错“削藩”建议七国之乱发生的直接原因 3、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建立中朝、设置刺史、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影响:中央的直接辖

7、区(郡县)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唐朝安史之乱后果: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三、五代十国1、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势力的继续和发展。2、社会特点:北方政权更迭频繁、南方相对稳定。3、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奠定了基础)。四、北宋:960年1、措施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削实权: 中央:将相权一分为三,设三司(盐铁、度支、户部)掌财政;地方:规定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制钱谷: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大部分运到京师。2、影响: 利: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

8、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造成“三冗”(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的局面。五、明朝:(空前强化)废丞相,设内阁。1、废除丞相制度原因: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认为丞相都是小人,都会专权乱政;认为中央事务由皇帝一人直接管辖会更稳定。加强君主专制。过程:A、严加控制中书省和丞相的权力;B、大量裁削中书省的官员;C、1380年下令裁撤中书省2、设内阁(殿阁大学士 内阁权力增大)。七、清朝:(顶峰)设置军机处1、清初: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2、雍正:军机处 起因: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 职权:最初只参与处理军务,后来职权不断扩大,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

9、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可没有裁决权力,只能跪奏笔录。 影响:简化了行政的手续、提高了办事效率,是皇权发展到了顶峰的标志。单元规律性知识或认识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古代中国确立并不断发展的原因、包含的矛盾、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3通过学习本单元知识,你得出了什么结论?具体分析:(1)原因:大河文明,农业发达,统治者为了有效控制水源;封建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加以维护;历史传统影响: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既具有强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法制度的某些原则,如王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父权家长制等,逐

10、渐嬗变为封建的宗族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地域极为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统治者个人权力欲望。(2)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3)趋势: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至取消丞相;中央的权力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削弱,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4)影响: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秦汉至隋唐时期,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时期,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消极: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不利于社会民主自由发展,造成

11、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经济上严重扼杀了社会创造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思想文化上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爱琴文明概念:指分布在爱琴海诸岛及其周围地区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代表:克里特文明:(约公元前2000年前1700年)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象形文字。 迈锡尼文明:(约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君主制国家、王宫、卫城、王室墓陵、两种书写系统(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黑暗时代:公元前12世纪,此后300

12、年,古希腊完全陷于沉寂状态,既封闭又贫穷。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异同点:相同:都出现君主制;都出现了文字;建筑方面都有突出成就。不同:以米诺斯宫为代表的克里特文明没有城墙和防御工事;以迈锡尼、梯林斯和派留斯为代表的迈锡尼文明都把宫殿建于山丘顶部,环绕坚固的城墙,艺术作品多与军事题材有关。二、古希腊城邦1、概念:约前8前6世纪的一种国家形态,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村社构成。2、城邦的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3、地理环境对希腊文化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孕育着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殖民活动多山、地少、靠海有必要 航海业和海军的发达有能力 地域的扩大不仅解决了土地问题,而且促进了古希腊

13、各地的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使希腊人打开了眼界,从东方吸收字母文字、建筑、雕刻、冶金、铸币等先进文化成果,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牢固基础。4、政体类型:君主制、僭主制、寡头制、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划分依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的大小城邦实质:是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第6课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政体演变过程1.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2.贵族制:任期制、选举制。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3.民主制:确立过程:A.贵族制取代君主制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准备了条件;B.前594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14、;C.前509年克里斯提尼改革,“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二.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体现: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为了保证辩论的效率和秩序,制订了辩论的章法)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休会期代使权力,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实行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有资格当选。)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其终审。众多规模不大的行政和军事机关。三.雅典民主的意义与局限1.意

15、义: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动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在思想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条件下涌现了大量的文化产品。2.局限:雅典民主仅仅是对公民群体而言,而非公民没有享受民主的权利。雅典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和夫权社会,其民主是男性公民的民主。(也就是说,雅典民主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臻于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

16、。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一、从共和国到帝国1、贵族共和制:公元前8世纪,罗马实行君主制;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建立共和国。贵族共和制(前510年前27年)机构特点执政官2人共同执政,选举产生,任期一年最高行政权元老院由贵族组成,集体领导,少数服从多数国家决策权公民大会平民参政议政,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通过元老院拟定的提案监督权保民官平民选举产生,人身不可侵犯为百姓办事,有权否决元老院的决议随着领土的极度扩张,社会矛盾复杂化,罗马需要强有力的统治者2、帝国君主专制共和制元首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元老院授予其“奥古斯都”的尊号。元首的权力:奥古斯都集军政、司法、宗教等大权于一身元首制实

17、质: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帝制最终确立:君主制(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二、罗马法十二铜表法其它法律查士丁尼法典原因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缓和贵族与平民之间矛盾;保证对外战争的胜利法律规模庞大,使用不方便内容习惯法的汇编(民法、刑法、诉讼程序)保护平民权益,调解与被征服民族关系的一系列法律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在罗马法中的地位开端(基本法)总结(完备阶段)问1:为什么说十二铜表法的编订是平民的胜利?(由贵族制定,由平民通过成文法就可以按律量刑;问2:如何理解查士丁尼法典对帝国统治的作用?(规范人的行为,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维护东罗马帝国的统治秩序,

18、保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三、罗马法的地位及影响:1. 地位:是世界历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整、 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体系对古罗马巩固统治,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调整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理论上承认公民权力,有利于笼络各阶级。对后世是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为近代资本主义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为近代资产阶级立法提供了蓝本。比较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异同都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都在维系罗马共和制与帝制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前者是共和国时期的法律成就;后者昌罗马帝国时期的法律成

19、就。(2)前者是在平民的强烈要求和长期斗争下产生的;后者是东罗马帝国第一个“黄金时代”缔造者查士丁尼有感于西罗马帝国的覆灭,震惊之余,积极革新内政,委托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整理,编纂的帝国法律大全。(3)前者特点是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维护贵族权益;后者涉及了法律的方方面面,是罗马法的集大成。(4)前者虽没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有利于约束贵族,是平民的胜利,是第一部罗马成文法典,是罗马法的渊源;后者使帝国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同时也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第8课渐进的制度创新一、君主立宪制确立

20、的过程1、大宪章的签署:13世纪早期目的: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和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意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宪法的雏形;树立了一条光辉原则:法律高于国王之上;大宪章里的封建贵族权利逐步演化为普遍的宪法权利。2、议会制度的确立:13世纪早期,对王权起到了限制性的作用3、光荣革命(1688年)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结束了英国君主专制的统治,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保证。4、1689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约束国王的行为影响: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英国社会从此长期稳定发展的时期,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发展1、形成:1721年,

21、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2、特点:1)国王是国家元首,但统而不治;2)首相拥有行政和立法创议权,是事实上的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3)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3、首相、内阁、议会的关系1)首相与议会:议会下院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出任内阁首相;首相对议会负责;2)首相与内阁:首相提出责任内阁名单组成内阁;内阁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3)内阁与议会:内阁对议会集体负责;议会监督内阁4、两党制的发展:辉格党(偷马贼):代表金融资本家、大商人,新贵族等的利益自由党托利党(歹徒):代表贵族地主和英国国教上层教徒的利益保守党5、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

22、革命的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见教材37页倒数第3段)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一、联邦宪法的制定 1、背景:美国面临新问题邦联的弊端不能实行统一的保护关税政策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新问题:既要用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把13个州紧密地统一起来,又要在这样一个大国里确保共和制2、1787年宪法的制定:1787年 5-9月,费城制宪会议体现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3、1787年宪法的评价积极性: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

23、制度的法律基础。局限性:没有人们基本权利的规定4、1787年宪法的发展:1789年宪法的前10条修正案二、维护联邦统一的斗争1、联邦制的特征:中央与州分权;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最高法律2、联邦的考验:南北战争18611865年巩固联邦制:宪法第13、14条修正案此后,美国再也没有出现过严重的政治分裂。统一与稳定,成为美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政治前提。三、两党制两党制成为美国分权制衡的重要组成部分。萌芽:联邦成立之初形成:1828年民主党(驴)成立:代表南方种植园主的利益;1854年共和党(象)成立: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的利益。从美国大选看两党制:两党政治,有利于调动选民的积极

24、性;有利于美国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有利于保障社会政治的稳定,维护国家的统一。 但是,无论由哪个政党执政,他们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难免出现腐败现象。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一、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1、法国大革命1)当时的社会状况:法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之下2)大革命爆发:1789.7.14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爆发原因: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3、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时间:1789年8月制宪议会宣言推进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并为法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提供了依据。4、1

25、791年宪法:1791年9月制宪会议国家的性质和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对王权的限制:国王必须宣誓忠于国家和法律;国王不能独自行使行政大权。评价:1791年宪法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国家根本大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但是由于行政首脑(国王)并非民选,使这一宪法带有很大的妥协性。5、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王权;9月21日,国民大会通过了废除了君主制的决定;9月22日,国民公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二、历史的曲折君主制和共和制的反复斗争 1852年,路易 波拿巴加冕称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3、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与覆亡:18521870年三

26、、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法兰西王国(8431792.8: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9 1804: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 1814:帝制)波旁王朝复辟(1815 1830:君主立宪政体)七月王朝(1830 1848:君主立宪政体)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 1852: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 1870:帝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 1940:总统制共和政体)2、法国1785年宪法 立法权:国民议会参议院:间接选举;众议院:普选(妇女、军人无投票权)行政权:总统:选举产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国家元首,军队统帅,任命部长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命令经各部部长副署。注: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3、1875年宪法的作用: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共和派掌握了政权;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3、对宪法的修订和补充:马赛曲为法国国歌;7月14日为国庆日;“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国家总统”一、德意志国家的统一1、德意志统一的背景(政治上、经济上)政治上:维也纳会议使德意志恢复了君主制和割据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