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7.61KB ,
资源ID:1861100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61100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有关婚丧嫁娶的古文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有关婚丧嫁娶的古文文档格式.docx

1、在机械方面,被人称为“机械圣人”。四、内容理解1.“子墨子起,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中动词“闻、起、行、至”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不辞劳苦的精神。2.“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一段墨子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说理更具气势,语言斩钉截铁,一针见血地揭穿了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的虚伪。3.墨子见公输盘是因为战争。4.公输盘最终“服”是因为墨子从;五个方面说服了他。墨子的言行反映出他的什么特点?请写出两点。反对不义战争、能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坚守正义

2、、善于说理(能言善辩)、机智等。5.三次劝阻的结果用原句表达分别是为云梯,必取宋。”(3)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6、墨子与公输盘模拟攻守,这场“模拟演习”怎样进行?解带为城,以牒为械。7、哪句话说明“演习”复杂激烈?8.“演习”胜负如何?点明公输盘已经技穷。)五、简析1.是什么原因促使楚国放弃攻宋的决定?原句: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概括:楚王知道宋国已做好了充分地抵御准备,攻打宋国是没有好结果的。2、公输盘和墨子的对话,两人都说一句话“吾不言”,请分析两个“吾不言”各有什么隐含义?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态?(1)公输盘“吾不言

3、”是想杀死墨子而不敢说,表现了他阴险狡诈而又胆怯;(2)墨子“吾不言”是看穿对方阴谋而不说,表现了他胸有成竹、沉着冷静。3、从墨子阻止了战争的发生,你获得怎样的启示?制止侵略,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但不能只靠讲道理,更重要的是以实力为后盾,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4、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阻止楚国攻宋,阻止侵略战争,不辞辛劳,表现他坚守正义、“兼爱”、“非攻”的思想;劝说公输盘与楚王使他们理屈词穷,表现善于说理,具有雄辩的口才;善于守城,足智多谋;面对公输盘的威胁,他镇定自若,无所畏惧。5、公输盘是个怎样的人?虚伪傲慢、仗势欺人、阴险狡诈。6、楚王是个怎样的人?贪婪

4、、霸道的诸侯王。7.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1)以义相责攻宋行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2)以智相责攻宋行为,使楚王理屈词穷;(3)模拟攻守,以技相较,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8.本文与战争话题有关,联系现实,请拟一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公益广告词。让战争从地球上走开。远离战争,让和平的阳光洒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珍爱生命,反对战争。用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9.子墨子在与楚王的最后交锋中,为什么要提及“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的情况?(1)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2)逻辑性强

5、,巧用类比,环环相扣。(3先发制人,保持主动。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机智善辩。B.语言富于表现力。使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说理更具气势,语言一针见血。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是以记

6、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1、文章结构:第一部分(l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第一层: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迹有力论证人才要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第二层:从上述事实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第二部分(2段):从正反两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而处于安逸之中则使人丧失斗志并归纳全文中心论点。(二)词语积累:1、通假字:(2)入则无法家拂士(b)(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2、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必先苦其

7、心志(苦:使痛苦)劳其筋骨(劳:使劳累)饿其体肤(饿:使受到饥饿之苦;空乏其身(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动心忍性(动:使惊动;忍:使坚韧)(2)名词用作动词:人恒过(过:犯错误)3、一词多义:(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2)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给)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因为)(3)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4)士入则无法家拂士贤士管夷吾举于士狱官三、理解记忆1.本文中孟子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二是;得出的结论是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

8、使国家萎靡死亡。2、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中,阐述对其进行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在生活上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行动上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达到动心忍性_,增益其所不能的目的。3、写人心理状态变化的句子;写人面部表情的句子是声而后喻4、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用课文词语回答)5、本文第二段用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来论述个人经受磨练的益处;接着用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采用正反对比论证来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推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6、本文出自层

9、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四、重点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就这一中心论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认识:联系实际,围绕“居安思危,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有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谈即可。2、作者开头列举的六位历史名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共同点:这六个人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这些事例说明了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或说明“逆境出人才”)3.文章开头列举六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的事例,有什么作用?(1)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增强了文章的气势;(2)为下文提供了有力的论据,有力地论证了

10、“生于忧患”的论点。4.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1)内有法家拂士(2)外有敌国外患(用自己的话回答):在国内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吗?先举例论证,用六位名人的史实来论证想要成就大事业,必先经历一番磨难;接着用“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来正面论述磨难能激发人斗志;再由人生推理到治国,并用两个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正反对比论证中得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6.请

11、写出至少2则和本文阐述的道理相似的名言警句。穷且易坚,不坠青云之志。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7.请列举古今中外与“生于忧患”相符的事例。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元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了新中国的历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8.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分)仍有现实

12、意义。今天物质生活富裕了,我们仍需有忧患意识;不贪图安乐,要居安思危。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进步,更加强大。(言之有理即可)9、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答:客观上,思想、生活、行动上经受艰苦的磨难,逆境能使人磨练意思,增加能力;主观上还要自己努力,才有可能成功。(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1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结构上的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

13、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11.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常常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我认为一个人犯错误是难免的,但犯错后并不可怕,只要知错、认错,就能改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篇二:有关信念的古诗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魏曹操龟虽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

14、于谦咏煤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近代秋瑾对酒)有关责任的古诗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坚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信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李白)责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崇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李白行路难)无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5、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博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睦: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杜甫江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克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宽容: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增广昔时贤文)有关友情的古诗句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一夜风:一夜春风。唐王涯春游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

16、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篇三:关于古诗文的几个为什么(苏东坡画像;图片来源于网络)章太炎讲学日本的时代,国学的式微无论从制度上还是从日常生活中均已显现。但彼时白话文运动尚

17、未到来,即便没了科举考试,还是有成千上万的全国各地私塾依然在教“三百千千”、“四书五经”。社会的变化,改朝换代,改服易色,来得很猛,定鼎也比较快。但除非激风骤雨地强硬统一,那么偌大中国各地呈现不同的学校面貌,自是在情理之中。换言之,即便在1919年白话文运动后,乃至1922年教育部的“壬戍学制”颁布,主张中小学废弃古文,而改用白话文做教材时,古文在日常生活也还没有完全丧失它应有的现实作用。撰写墓志铭、婚丧嫁娶之写对联等依旧在使用,而且一些僻远之地,多年后还有私塾在教古文。更重要的是,一九四九年前,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统一教材,而且是很多书局如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大东书局、北新书局等

18、自行编写,各自竞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有国民党教育部背景的正中书局所编教材,也无法成为所有人都必须用的指定教材,不少人都对此不买账。不买账的方式有很多种,那就打死不购正中书局的教材,更不用说“部编本”(教育部审查并颁布的)了,真要购买的也大多购买商务、中华、开明等几大书局的教材。更绝的是,像四十年代上中小学的流沙河先生读书时竟然没有课本,而是由国文老师自编。上课讲什么内容以及教材的选择,都是老师自己定,所以白话文和古文倚重倚轻,那完全是老师拿捏的问题,校方和官方无力干预。一九四九年后没有继承此前对传统文化还有的一份热爱与尊重,这并不足怪。一个被政府无所不在地管控的社会,自然会被政府从各个方面入

19、手,来一个几千年未有之天翻地覆。其中文化的管制就是全国统一教材,废除所有私立学校,在视传统文化为“封资修”的意识形态要求下,古典文化之被摧残、扭曲,那是题中应有之议。传统文化固有许多糟粕,但其中有许多东西与四九年后的官方要求枘凿不接、扞格不通,那是不言自明的。如“亲亲相隐,直在其中”,与向组织交心、与亲人划清界限之类的不符人情之常的要求下,处于不相容的状态。否则后来出现的人人自危,社会崩坏,人完全成为无处逃匿的充满恐惧的原子状态,就不可能出现。那些令人彻骨寒心的夫妻反目、兄弟阋墙、父子告讦的悲惨故事,在一九四九年前所有“万恶的旧社会”都不曾发生过。其原因之一,就是传统文化里尚有亲人伦理,任何朝

20、代的政府哪怕其恶贯满盈,都不会破坏及此。我说中国已是个互害社会,社会学家孙立平说中国社会正在溃败,表达各异,然实质并无不同。这就是说,民众不仅没有可以自救的能力,更没有可以自救的组织,那么就会使得社会崩败起来更无从收拾。社会自治的成长,如民间的慈善救助、自我教育、社会研究等领域民众都有能力且应该联合起来,才能提高社会“这辆车”前进的底盘,亦有相应良善之减震器。有人从西方优秀的公民社会里各种办法入手,而我们则可以就地取材,将传统之优异者发掘出来,辅以当下的认知,重新阐释,使其呈现出拭去灰尘后的光芒。有激进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里根本就发掘不出什么好东西,我理解深受传统文化中最糟糕部分与马克思的阶级斗

21、争学说杂交出来的制度,给国人所造成的伤害。我们必须深知,一个历史绵延了三千之久的国家,其文化传统不可能采取完全抛弃不论的虚无主度态度。这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某种意义上的自发生长秩序原理。我的意见是尽量发掘传统文化中合理的部分,为我们所认识所利用,与一个现代公民的生活需求相匹配,决不是那种被意识形态毒化的、完全自大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在文化认知上的死灰复燃。有一些朋友在传统中找制度建设的合理因素,甚至找到儒家与宪政的对接点,提倡儒家宪政主义。老实说,以我的理解可能性有多大,是大可存疑的。比如说民国时期的宪法有多少与儒家文化能对接之处,我看是很难说的,至少我说不清这里面的关系。但我不反对人们在理论乃

22、至实践上去尝试一种变革制度的努力,前提是任何一种尝试都应该有可以比较及时纠错的机制。即出现错误乃至撞了南墙依然不回头,这样就缺乏尝试变革的弹性,很大程度上出现一种不可逆的社会崩盘与流血冲突,于己于社会都非好事。当然这并不是说中国文化就完全自外世界之林,与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完全不兼容,那我们也就无法解释台湾等华人地区,其间的社会变化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在我看来,中国文化里面有一些好的东西和情感,与普世价值和人类情感,完全是相通的,这就是我为什么要让孩子乃至成人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理由。由于我对传统中国的制度文化缺少较深入的研究,也就是说暂时无法从制度层面上弄清传统文化与现代世界的普世价值如何对接

23、。那么,不妨说我之讲古诗文,多是从情感与生活的角度着手,让我们看古人的七情六欲、亲情友情、热爱生活、有趣幽默、善良宽容等方面,如何可以让我们受到教益。因为,传统文化里面的糟粕不少,所以我对那些直接拿“三百千千”和弟子规、增广贤文乃至古文观止、“四书五经”来直接课童和教育成人的做法,都是反对的。为什么呢?这些文章的作者与编者,都是生活在距今几百年前乃至上千年前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受制于彼时的现实环境及制度文化的影响,其中的“三纲五常”之类,不仅出现在官方文件里,而且在写诗作文者的文集里,他们大多会认为这样的想法天经地义,完全复合他们的利益和情感需要。但从工业革命以降后的各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和世界的加

24、速融合,使得我们知道祖先们原先的一些情感和看法,有值得需要修正之处,才符合我们今天的人之情感需要、利益及看法。如李密的陈情报是篇文情并至的好文章,但你在讲不清孝道与爱的抵忤、爱与平等的关系、养老社会化与私人救济的关系时,我劝你不要轻易讲这样的文章。李密对祖母的孝和我们经常讲的孩子对父母的孝甚至说孝父母不如顺父母经过了两千年的时间冲洗,还是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一脉相承的精神气质。但孝道的局限,只要我们稍微思考,就可以从中看出来。孝里是有爱,但这爱是不平等的,是维持长辈与晚辈这样的社会等级,而非平等的互爱。从血缘上讲,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但爱的平等却不因这样的亲属秩序而有所差异。孝与爱有很大的不同

25、,因此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民众来讲,在这方面要有所改进。复次,孝道背后的经济捆绑,甚至把赡养父母当作子女的义务写进法律之中,这是现代政府利用孝和法律对自身责任的“金蝉脱壳”。但我们有多少讲传统文化的人,认识得到当他赞美孝道文化的时候,却是在为政府帮助民众养老加以开脱,从而变成自己反对自己利益的人呢?这一点即便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所有“非孝”的著名人物如鲁迅、周作人、胡适、陈独秀、吴虞等人,都只从道德和人性约束的角度“非孝”,没有一个从经济学的角度谈到“孝”背后的经济剥夺。如此说来,要看清这一点也并非易事。上面提到章太炎在东京讲国学,其目的无非是说一个国家出问题后,许多人居然在异邦去找一个中国人学国学

26、,如此的吊诡,在我们今天依旧很醒目而具有现实意味。但研究章太炎和二十世纪初期留日学生活动的人,似乎没有感到其间所蕴含的吊诡意味。我在学问上不能得太炎先生于万一,因此我不会讲他那么专精的问题,我只希望自己有能力做些传统文化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的衔接工作。有人是否想过今日要重新编写教材,从教出那些最基本的人道主义价值入手,有一点吊诡的意味呢?至少在我看来是有的。一九四九年后的中国大陆,传统文化好的地方被连根拔起,坏的地方被加以利用和放大,使得传统文化中的恶与制度之恶合力造就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许多人由于在一九七九年前受中国官方反传统的教育,已经不知传统为何物,倘若不幸知道一点也多是不被官方批评剔

27、除的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更加让人觉得充满悖论的是,不少人如今又被意识形态左右的官方国学教育所煽惑,为变成一个民族主义者和国家主义者而学习传统文化。很多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缺少世界视野和普世价值的观照。不仅如此,有一些人甚至成为论证中国传统如何之好、中国现实如何独特的曲学阿世之徒。这样的人,在如今研究传统文化的人中非常吃香,那是因为官方意识形态,需要他们在这上面加以装修讳饰。我认为无论是对故乡对祖国,还是对自己所处的传统文化,其首要之态度是诚实面对,而非自欺欺人。将可以与我们现代人之生活相接纳的东西钩稽出来,而对那些不适宜我们生活及价值观的东西,加以批判研究,让更多的人知晓是非道理。因为,我始终记得讲授古诗文的名家顾随先生所说,我们学习古诗文的目的,是为了做一个现代人。本文资料来源于腾讯大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