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610.72KB ,
资源ID:186072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6072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11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复习学案 析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11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复习学案 析人教版Word文档格式.docx

1、2. (2010广东高考)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解析】A 宗法制把家、国联系在一起,为人臣者忠于君主,为人子者孝顺长辈,忠孝观念根源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心的父系宗法制度。 (评:这道题可能有学生考虑到“忠君”,会选择“君主专制”,本题的干扰项有点难度。再看源头,忠君之源,依然是宗法制。)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朝代帝王 主 要 内 容特 点 影 响建立秦朝秦始皇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C郡县乡里;D严刑峻法;皇权至上官员任命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发展两汉汉武帝设“中朝”; 各置刺史;颁布“推

2、恩令”;削弱相权;削弱封国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导致东汉时期宦官外戚专权隋唐隋文帝唐太宗三省六部制;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负责起草诏令)、门下(负责封驳审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削弱了相权,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进一步发展宋元时期宋太祖元世祖宋:收精兵(“兵”)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制钱谷(“钱”) 设转运使,设三司;削实权(“权”)设通判、文臣、二府;元: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力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造成了三冗、两积贫。顶峰明清时期明太祖 明成祖雍正明: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设内阁;清: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并存设军机处。君主专制推向顶峰封

3、建制度日趋腐朽;阻碍社会进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2)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3)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4)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典题训练】(2010福建高考)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

4、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解析】B 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启示】新课程一标多本,但历史基本概念是不变的。对历史基本概念的把握一定要到位,也是今后高考必然会考到的。【高考真题探究】1(2010北京高考)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 C汉朝D唐朝【命题立意】本题以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图作为切入点,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考查的是西汉的地方行政制度。以图证史主要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规范解答】选

5、C。通过仔细阅读图可以看出,作为地方行政制度,只有汉武帝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各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督地方。所以州作为一级地方行政单位应该是在汉朝,并且存在郡、国,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西周是分封制。2.(2010江苏高考)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命题立意】本题以诗人左思的诗句切入,体现能力立意,主要考查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原因的能力。左思咏史诗的大概意思是说:世家子弟(世胄)登上高位,而有才能的人(英俊)却沦为地位卑下的小官;这是由他们

6、不同的地位权势引起的,这种现象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从古而来的,该诗揭示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不合理现象。由此判断,该制度以“门第”为主要标准,并且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由此可以判断C正确。征辟制是汉代皇帝对某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名人,不经官吏荐举,直接征召到朝廷为官的制度;察举制的主要标准是“孝廉”和“才能”,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所以A、B、D都不正确。3.(2010山东高考)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命题立意】本题以宋朝中枢决策机构的变化作为切入点,

7、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本题仍以能力立意为主,符合课改地区的命题特色,难度不大。此题通过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宋朝将相权一分为三,实际上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即君权对相权的制约,故选C。A项与材料的意思相反。B项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应是军机处的设立。D项中材料并未体现。4.(2010广东高考)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命题立意】本题通过中国谏官的职责变化来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8、【规范解答】选D。由唐宋谏官产生的方式和职责的区别,我们可以知道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5.(2010浙江高考)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命题立意】本题以唐朝科举制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再现能力。A项以官举士反映的是汉朝的察举制,举荐孝廉是其主要表现形式,B、D两项是明清时期科举制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表现。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至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科举制虽有所发展,但以进士科为主的分科取士的方法保持不变,因此正确答案是

9、C。6.(2010上海高考) 皇权与相权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10分)(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命题立意】本题主要以秦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为线索,重点考查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唐朝三省六部制;明朝内阁制度;清朝军机处。然后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考察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规范解答】问题(1)抓住题干中“汉、唐、明、清和中枢”这些关

10、键词,应很容易想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问题(2)却不简单。答案1很新颖,要得满分确实不易;答案2肯定是一普遍现象。看来命题者的意图是要强调“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的“历史阐释”能力了。此题彰显了海派特色。【参考答案】(1)答案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其他答案:答案次序颠倒;其他制度。(0分)三公九卿制丞相(中朝)(2)答案1:归纳出两种方式、准确指出其作用。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答案2: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干的同义反复。(2分)起用身边的

11、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其他答案。【类题拓展】中央集权的发展(1)西汉:先是封国并存,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2)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了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 了中央集权。 (3)北宋:收兵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收财权归中央,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4)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皇帝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县,边缘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专题模拟演练】一、选择题:1. (2011吉安模拟)“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据此,较为合理的推论是( )

12、A、金文的起源可能和祖先崇拜有关 B、刻铭于鼎可能是古代祖先崇拜的普遍形式C、不足以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 D、宗法制度是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2. 西周的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实际上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 B重新任命了部族首领 C重建了新的生产关系 D促进了华夏民族融合3. 下列是史记中关于西周时期重要诸侯国受封情况的记载,其中属于同一类受封对象的是“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陈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周武王克殷纣,乃复求舜后封之于陈”A. B. C. D.4.

13、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5. 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 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 B C D6. (2011盐城摸底)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14、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7. 秦汉的中央官制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而实际上秦朝并无“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中,太尉是虚设的,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由此,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A.牵制丞相,监察百官B.代替太尉,管理全国军务C.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D.任命郡守和县令8. 唐诗及第谣写道:“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下列对材料所反映制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稳固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B.促成了持久的

15、读书风尚C.充实了古代科研的人才力量D.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9. 元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设立了不少行中书省,以代表中书省在地方上行使职权,1287年,忽必烈在全国范围内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行省制一直沿用至今。这一制度实质是继承和发展了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制10. (2011浙江省五校联考)宋代职官大辞典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称:“干德三年(965)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此为道一级之设官。”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实现了中央集权 B剥夺了节度使的权力C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11. 宋史卷一

16、六二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据以上材料可看出A.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B.枢密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D.充分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12. 元朝在统一全国过程中,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设立了不少行中书省,以代表中书省在地方上行使职权,1287年,忽必烈在全国范围内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13. 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

17、,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14. 赵冀檐曝杂记中说:“则军机大臣面呈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这则材料体现的“军机处”的特点是A.行政效率高 B.机构健全C.人员复杂 D.制约皇权15. “(封函传递迟速)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即此一事,已为前代未有者。”按这样的方式和速度传达皇帝“谕旨”的是A.唐朝的尚书省 B.明朝的内阁C.清朝的军机处 D.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二、非选择题:16.

18、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的国家事务中已有监察的因素或监察的活动。春秋战国时的御史已兼有监察的使命,但这个时期尚未产生专职的监察机构。秦创建御史大夫为中央监察机构,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御史府的同时,地方设立十三部刺史,监察地方长吏。魏晋南北朝,中央御史台直接受命于皇帝,机构初步统一,监察权扩大,自王太子以下无所不纠。隋设御史台、司隶台、竭者台,分别负责内外监察。唐在御史台下设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地方则分十道(后增至十五道)监察区,形成比较严密的监察网。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御史台仍设三院,地方设监司和通判,直属皇帝。元朝,地方设行御史台,统

19、辖二十二道监察区,还制定了一整套监察法规。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清朝,地方监察沿用明制。材料二 宋代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材料三 元世祖时明确规定:“凡有官守不勤于职者,勿问汉人回回,皆以论诛之,且没其家。”(元史卷十,世祖纪)“凡御史犯罪加三等,有赃从重论”。(明史职官志)清皇太极下诏:“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贪酷不清、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倘知情蒙弊,以误国论”。(大清会典事例卷

20、九百九十八)(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2)材料二中,宋代对担任监察官员的资格有何要求?(不得照抄原文)根据你的理解,“月课”、“辱台钱”可能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3)根据材料三,分析元明清时期在吏治方面的特点。(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政治方面的重要影响。(5)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对今天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何启示?17.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建设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思想和高超的技术。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关系中,创造性的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阅读下列三幅图片:(16分)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1)图一所示朝代实行什么地方管理体制,并分析该体

21、制的主要特点及历史作用。(5分)(2)图二、三所示朝代分别创造了哪些地方管理体制,并分别分析该历史作用。(8分)(3)图二、图三共同解决了我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中的哪一主要矛盾?(3分)【参考答案】:1【解析】A。引文问出自礼记,鼎是祭祀用品,属于国家重器。铭是刻在鼎上的文字。自名是指称颂先祖之德的文字,着己名于下,并且警示后人。刻在鼎善的文字属于金文,引文显示,金文主要是为统治者祭天敬祖和歌功颂德之用的。因此选择A项。祖先崇拜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存在,到鼎出现后用鼎祭祀祖先,B项说法错误。引文中只有祭祀祖先的祭祀物品的体现,不能证明宗法制中主要的血缘关系。2【解析】本题采用排除法。夏商周时我国

22、的奴隶社会,生产关系没有变;分封制的对象其中有先代的贵族,排除B;D项没有涉及。故选A。3【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最大限度获取信息的能力。西周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等。属于王族,属于功臣,属于古代的帝王之后。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由“嫡子死而立其弟”可判断该材料中涉及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宗法制度。5【解析】 C 。项说法错误,在地方设郡或县,春秋时一些诸侯国已经开始,如:“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大意是:春秋时代,消灭其他诸侯国后,就把那个国家作为本国的县。(摘自日知录卷二十二); “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胜了敌人,如果是

23、上大夫的功劳,国王会封一个县给他,如果是下大夫的功劳,封一个郡。(摘自左传哀公二年);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 大意是:把原先的都、乡、邑贵族的封地一律取消设立县史记商君列传。项中,郡的最高长官是郡守,监御史是郡守下属负责监察的官员。县的最高长官是县令。6【解析】:B 材料选自钱穆的中国历史研究法,前半句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即之前的分封制度,后半句指的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度,考查了郡县制的重要意义: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7【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中虚设太尉,说明实际上是丞相与御史大夫相互牵制,最终集权于皇帝手中,故选A项。8【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

24、解分析能力。唐代的科举制考试内容多以儒家思想为主,科研人才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A、B、D三项是科举制的积极作用。9【解析】C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A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秦统一后废分封实行郡县制;B项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维系分封制;D项在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政治制度。C项郡县制是秦统一后在地方实行的行政制度;行省制度属于元以后的地方行政组织。10【解析】 D 。北宋设立转运使负责地方的财政税收,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这样使地方失去经济主动权,再没有经济实力与中央对抗。1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判断历史问题的能力。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是分割相权的一项措施。由此判断B项

25、正确。12【解析】C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13【解析】 C 。“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封建社会改朝换代以后,为了使天下太平,必定到泰山顶上祭天,到泰山南面的梁父山上祭地(梁父又作梁甫,山名,即梁父山),去答谢天帝之恩,表明作为皇帝“受命于天”,使百姓信服,向天帝报告天下太平,祭祀感谢诸神的功德。反映了封建帝王通过封禅,告诉百姓作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人间万民万物、君权是皇天授给的。14【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密且速矣”可判断军机处设置后上传下达,速度较快,提高了行政效率。1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

26、辨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材料内容可知皇帝旨意直达地方没有中间程序,说明了军国大事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体现了清代军机处的行政特点。16【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进行概括。第(2)题第一问从“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可以看出担任监察官员的资格。第二问“月课”、 “辱台钱”制度规定每月或百日必须奏事、弹人,这有可能导致职权滥用。第(3)题根据材料三从对官吏的监察和对犯罪的监察官员两方面来思考。第(4)题从两方面展开评价。第(5)题从加强民主与法制的角度或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主要特点:监察制度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而发展、完善。监察组织严密、独立,从中央到地方逐渐形成系统。(或监察机构基本上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专门机构和职官,自成体系)监察官员由中央任免,受中央监察机构直接统领,有相对的独立性。(2)要求: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或从政经验)。不良后果:往往会导致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