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51.84KB ,
资源ID:186010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6010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双桅船教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双桅船教案Word格式.docx

1、双桅船舒婷教学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诗歌阅读四步法逐步深入解读诗歌内涵,了解诗歌艺术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多元解读诗歌和迁移运用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感悟舒婷诗歌的内在情感,学习辨析诗歌的意象,学会鉴赏诗歌的象征手法,。教学难点:该诗如何以生动的意象表达诗情诗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 教师提出同学们的二、 读诗第一步知人论世舒婷是谁?提示:一个长得并不美丽的女诗人,一个做过临时工的女人,一个曾经上山下乡的知青,一个从油印刊物走向中国诗坛的传奇人物,一个以朴素诗情感动当代中国的女子,一位朦胧诗派代表人物,一棵两次入选“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的诗坛常青树。【启示】

2、人不可貌相。三、 读诗第二步诵读感悟1、学生听FLASH诵读 2、学生共同诵读双桅船,初步感受双桅船的情感魅力。四、 读诗第三步寻找诗的精华1、破译诗歌的密码理解诗歌,就要破译诗歌中的意象的内涵,双桅船采用的是传统意义的意象,请同学们合作破译“双桅船”、“风”、“岸”、“风暴”、“灯”的具体内涵从文本自身解读,“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 “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则与光明信念连在一起。诗题“双桅船”,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双桅船中的“双

3、桅”又暗示着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而又相区别的心理。该题型为多元解读题,允许学生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个性化地解读意象的象征内涵。诗人在双桅船中运用朦胧诗的写法,通过意象,以象征化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主观情绪,从而伸张了人性化的思想个性。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

4、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诗歌手法感悟】意象象征把抽象情感演绎得可感可见2、破译诗歌的密码舒婷在诗歌创作时经常把意象成对放在一起,找出诗中这些相反相成的意象,说一说这种创作手法的好处。舒婷经常把意象成对地放在一起,这是她诗歌创作思维的一个特色。在这首诗里,成对出现的意象有:岸/船,一场风暴/一盏灯,你/我,航程/视线,雾/风,昨天/今天等等,这些成对的意象以比较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渴望交流,期待友情,祈求沟通与理解,相信心灵的来往”的情感意识,说到底,是舒婷种种感情牵

5、挂的流露与外化。双桅船很好他说明了舒婷诗的特殊追求与特殊的价值取向。【学习启示】意象是诗歌的魔方,可以旋转出独特的审美天地。五、 读诗第四步寻求共鸣好诗不仅仅属于诗人个人,更能为他人的情感、生活服务,双桅船的诗句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哪些现象,请把这些生活现象列举出来。学习就要学以致用,北大教授谢冕说过:欣赏诗歌的最终目的就是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燃烧。教师尊重学生表达出来的个性化共鸣,如果学生能以健康的心态联系具体的生活状况,这种共鸣就算正确的理解。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尝试把个性化的共鸣迁移运用于作文之中,提升作文的品味与文化内涵。【学习启示】让你的诗唱出我的情六、 学生在领会诗意的

6、基础上再次有感情的诵读双桅船“文革”结束以后,舒婷作为“朦胧诗”的主将之一,进入了更为自觉也更为多产的创作阶段。她的诗风细腻而沉静,哀婉而坚强,在意象的运用上趋于明朗、贴近自然而很少刻意为之的痕迹。她还受到了同时期北岛、芒克、多多等“今天”诗人的影响,更加注重对思想倾向的追求,表现在作品中便是有意识地突出了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的精神,以及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的挚爱。她的诗多用第一人称写成,信念、理想、社会的正义性都通过“我”这一抒情形象表现出来,诗行中充满了对人的自我价值的思考。比起北岛、顾城而言,舒婷更偏重于爱情题材的写作,在对真诚爱情的呼唤中融入理想,展露一种强烈的女性独立的意识。这方面的

7、代表作品(也是舒婷在读者中流传最广的作品)有抒情诗致橡树10和双桅船11. 写于1977年的致橡树犹如是一首爱情宣言,同时也是对自我独立人格的确认。诗中的女性自我这样表述对爱情的理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个“我”是有着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追求的人,在相爱中,不是对爱人有所依附或者忘我地奉献,也不是“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而是在心灵的默契和沟通中达到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但又坚持了自我的独立。诗中以浪漫的抒情形象地传达出这些内容:“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叶/

8、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霓虹。/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在写于1979年的双桅船中,诗人也以隐喻的方式曲折传达出了恋爱双方在相互依恋中所具有的自我的独立:“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这样一种对情爱关系中个性与自我的维护,是在反叛传统伦理和道德理性的同时确认自己新的理想与追求;在文革刚过去的时候,这种看来很抒情的个性表达其实也是正在萌发中的“现代反

9、抗意识”的显现。历史的苦难遭遇使这一代年轻诗人无法再轻易认同来自他人的“理想”和“道德”,他们的自我意识生成于个人的体验和思考中,当一切都从个体生存中剥离之后,他们惟有依恃自我的独立意志,才能走向精神的新生。比较而言,舒婷的诗在整个“朦胧诗”中最富于浪漫气息,这可能也是她的作品在青年读者中影响最大的原因。同时她也在抒情方式中自觉地融入了一些现代主义的技巧,比如她经常运用象征主义手法,以个性化的感觉来凝聚意象,以隐喻的言辞来营造诗的精神境界。致橡树里以“树”的意象,双桅船里以“船”和“岸”的意象,都在表达中留下阐释的空间,贴近于一种主观的个体生存经验。在另外一些短诗中,她在诗艺上的探索更为明显,

10、如路遇:“凤凰树突然倾斜/ 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 地球正飞速地倒转/ 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由感觉上的联想创造独特的时空体验;又如四月的黄昏里则有“通感”的转化,能听到“旋律”的色彩,看到旋律的游移、低回,在灵魂里听到回响,对“通感”的运用使诗更加富有了多层次的含义,也更富有个性的生动气韵。总之,在舒婷的诗中,各种主观性的象征俯拾皆是,意象之间的组合由主体感觉的变化而任意多样,这其实都不仅仅是使诗的语言空间得到了拓展,而且也是突现出了诗人心灵中强烈的自我色彩。2教学目的: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诗歌阅读四步法逐步深入解读诗歌内涵,了解诗歌艺术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多元解读诗歌和

11、迁移运用诗歌的能力。 教师提出同学们的写作困惑:为什么我们写不出有诗味的诗歌?我们写诗歌时是否缺少了点什么?舒婷的双桅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从文本自身解读,“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 “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灯”则与光明信念连在一起。岸/船,一场风暴/一盏灯,你/我,航程/视线,雾/风,昨天/今天等等,这些成对的意象以比较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渴望交流,期待友情,祈求沟通与理解,相信心灵的来往”的情感意识,说到底,是舒婷种种感情牵挂的流露与外化。双桅船很好他说明了舒婷诗的特殊追求与特殊的价值取向。双桅船(1)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20

12、岁回城,做过临时工厂当工人。1952年出生,厦门人,祖籍泉州。1969年“上山下乡”,在农村开始写诗。干过宣传、统计、炉前工、讲解员、泥水匠。1975年,舒婷正式调到织布1978年在北岛、芒克主编的油印刊物今天创刊号上发表了诗歌致橡树和呵,母亲,此后,她的诗作多次在今天和福建的油印刊物兰花圃上出现,成为许多文学青年喜爱的“油印”派诗人之一。1979年4月和6月,诗刊先后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引起诗坛的关注。福建文学自1980年第2期开始,展开了舒婷诗歌作品的讨论,历时11个月。舒婷无形中成了“新诗潮”的代表人物之一。1981年,她的创作在争议中达到高峰期,此后由

13、上海文艺出版社和福建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诗集双桅船和舒婷顾城诗选,一时为众多诗歌爱好者和青年读者所争相购买。1986年她出版了新诗集会唱歌的鸢尾花,较前那种美丽忧伤的诗风有了变化。1985年以后,舒婷另辟蹊径,将创作精力转入到散文领域。她的散文带着诗的特质与韵味,浪漫感伤、聪颖多思的诗人情怀,在散文写作中发挥得淋漓尽致。1988年舒婷出版散文集心烟,多为忆往之作,显示了作家散文创作的一种探索走向。年至1989年,舒婷应邀分赴德国、法国、美国、意大利、荷兰、英国和印度等国家参加了多种诗会和文化活动,并由法国、德国出版了3种诗集译本。她的诗曾被译成英、德、法、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瑞典、荷兰、意大利

14、、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朝鲜等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6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作品奖;1982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优秀诗集奖。年、1996年由(拉萨晚报和星星诗刊社分别发起的“全国十名最受欢迎的青年诗人”投票选举中,舒婷两次人选。(2)基本解读。诗人借双桅船的口吻,向无尽连绵的海岸倾诉自己的思慕之情。船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有海岸才有船的航程,因为船,海岸才显得实在与温暖。船与海岸构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天然联系。同时,诗人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冀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

15、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青年人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使双桅船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3)精华鉴赏。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在朦胧诗中,象征多是用某种具体的事物来表达人的某种主观情绪和某种社会态度。简言之,就是用具象来表达抽象。或者说,诗人觉得,我就像一只双桅船。有人认为,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而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

16、“灯”则与光明信念连在一起。意象的运用,是本诗的另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所谓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致来表现内在的感受。在朦胧诗中,诗人多以主观情绪和人的各种心态为表现对象,从主观情绪出发,想像并构造成景致,从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达到艺术表达的效果。诗人在双桅船)中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情绪,一种感情历程。而落在语言上,却是“船”、“岸”、“灯”等具体形象,这些具体形象加以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动态过程的画面。而在画面之下,隐含并跳动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使诗人内在强烈的情绪得以自如地表达。另外,本诗的语言自然流畅,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凝重而又细腻,既有浓浓的个人感叹,又有隐约的社会

17、感怀。诗的最后四句:“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已经被广泛流传和引用。习题解说。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此题意在让学生理解诗歌的题旨。“死水”象征着死气沉沉、满眼疮痍的中国的社会现实。这首诗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来形容“死水”,带有讽刺意味,采用的是反写的笔法。热爱生命在写作上是首先通过意象的堆积作了铺垫,然后推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最后点明热爱生命的理由是相信未来。双桅船与岸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激励的关系。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此题意在强化学生对诗歌的语感的接受,以及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篇章结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

18、呀”两句诗在诗中出现了四次,它既是诗歌感情的线索,悲凉压抑的感受,贯穿全诗。另外,它又是整首诗结构的骨架,多种形象的刻画,都是沿着这两句话展开的。大美者无言 舒婷 转帖小时候起,就不断听厦门人说,鼓浪屿的女人越老越美丽。盼来盼去,盼了半个多世纪,我都老成这个样子,却一点也没有要美丽起来的迹象。这才明白,鼓浪屿的女前辈们都是些性情女子,经天时、地利、人和的共 同打造,那样的美人真正已经绝代!看当下女硕士、博士们比比皆是,鼻梁挂的眼镜再厚,嘴里洋文再流利,身上香水再昂贵,举手投足,仍缺了一点点根基。这一点点缺失,征往是终生无法企及的。渐行渐远隐入鼓浪屿岁月深处的窈窕背影中,黄萱的名字因了许多人自发

19、的忆念和怀想,逐渐被关注。尤其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出版后,人们在大师背后,影绰看见了一位端庄雅致的知识女性。从黑白老照片看,黄萱的容貌应当不算太沉鱼落雁吧?无论在她养尊处优的豆蔻年华抑或是艰难困苦的抗战时期,她都绽放着最纯朴最率真的笑容,一览无遗地袒露洁白无垢的心地,恬淡内敛的聪慧,以及荣辱不惊的阅世方寸。漳州路在天风海涛之畔。沿着路边岔出去的是一条设计独特的护廊小斜坡。坡上那一座古朴小别墅,是鼓浪屿首富黄奕住连亘的业产之一。黄奕住先生在岛上最辉煌的房产是黄家花园。漳州路上这座面海小楼,是同一张设计图纸中的五座小别墅之一。据说是黄奕住用黄家花园的剩余材料所建造,女儿黄萱住在这里。黄萱的母亲是

20、黄奕住的原配王氏,比黄奕住小八岁,本来是送错门的童养媳,却将错就错留了下来。王氏之孝顺贤惠,勤力好强,对黄萱影响至深。她曾叮嘱女儿周菡:若写书,一定要写写祖母与太婆那相依为命的两代人。我经常在路上遇见周菡。周菡总是两条辫子盘起,不染头发不施脂粉,素面朝天,清爽干净。步子很欢,声音很亮,兴致勃勃,一门心思追随着家族里热衷教育的百年传统。从王氏到黄萱到周菡,三代女性一脉相承的是什么?我无力深入研究,所以不敢妄言。鼓浪屿女儿,说好懂也不好懂。1919年,51岁的黄奕住不堪荷兰殖民政府的勒索苛剥,严拒改变国籍,携资2000多万银元,从印尼三宝垄归国。当年便把在原籍南安的母亲,接到鼓浪屿颐养。9岁的黄萱

21、随母亲和祖母同来鼓浪屿,刚好进小学读书。黄萱的童年是在闽南农村度过的。她的不慕虚荣,平实低调的性格,与其自幼亲近土地有关。暮年黄萱以照料小花园自娱,她手植的茶花、石蒜、非洲菊,把幼年的一角田野风光带到浪花眷恋的百叶木窗前。由于家境极为优越,黄奕住更注重文化修养的缘故,黄萱继续接受闺阁教育,鼎盛之时竟有四名家教分别设课国文、英文、音乐等。很多人不明白,像黄奕住这样的开明士绅,屡投巨款于公众教育,却不让女儿上大学,有点奇怪吧?其实黄奕住虽然头脑敏锐、性格坚韧,能筹谋、善经营,毕竟出身乡间“剃头担”,文化程度不高,这使他决心要让女儿成为真正的名媛淑女。为此,黄奕住特别为英文已经很不错的女儿,重金延请

22、一批像鄢耀枢、贺仙舫这样的名儒硕彦,施教经书格律,一习就是整整5年,为黄萱的古典文学打下深厚基础。已出落成大家闺秀的黄萱,若是被父亲指定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嫁出,很难保证后半生会不会像岛上深宅大院里的那些孤独侨眷。据说,黄奕住的择婿标准民主开明,完全尊重女儿的选择。而黄萱自己也很坚定,必须是有学识有见地的正派青年,绝不考虑有钱人家的少爷公子。经亲戚们推介,厦门周宝巷周殿薰的儿子周寿恺进入黄家视野。黄萱几乎不加思索地芳心暗许,黄奕住推波助澜,两人见面后鱼雁往返,终于缔结婚约。周殿薰1910年入京会考,中过殿试甲等,授吏部主事。不久辞官回厦,是厦门第一任图书馆馆长,同文中学第一任华人校长,组织“鹭江诗社”,编选过几种书籍。说周殿薰饱学诗书一点不为过。儿子周寿恺,家族大排行十四,后辈称十四叔。1925年考入福州协和大学,次年转进北京燕京大学;1928年医学预科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33年获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很年轻就成了国内知名的内科专家。夸他是出身名门,青年才俊也很贴切。这样的乘龙快婿,黄奕住自然好生欢喜。本来是美满姻缘。不料婚礼上,新郎竟没有到位!黄氏家族一片哗然可以想像,愤慨、声讨、猜疑皆有之,教黄萱如何面对!周家虽然世代书香门第,但比起黄家当时财势倾天,毕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