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4.89KB ,
资源ID:185665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5665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摩梭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与思考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摩梭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与思考解析.docx

1、摩梭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与思考解析摩梭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与思考 内容提要:在社会发展变革中,摩梭传统文化的价值需要发扬光大。泸沽湖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正确的决策和引导,需要政府和民间的积极配合,才能让具有世界性的摩梭文化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摩梭人独特的“母系大家庭”和“走婚”制度,一直是世人关注的话题。从60年代开始,研究摩梭的学者越来越多,他们让更多人知道中国西南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民族。后来,泸沽湖的旅游开发让摩梭文化成了吸引游客的招牌,各种各样的误导随之而来。一些所谓的“媒体”、“记者”、“作家”,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写出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把摩梭人的生活描绘得离奇古怪。让人只要一

2、听说“摩梭”二字,马上联想到的是“走婚”、“性自由”、甚至是“乱伦”。对这些误读误解,摩梭人曾经非常反感,从千方百计地辩解(不承认)到习以为常(听之任之),到后来,部分人为了迎合游客,也跟着别人乱说。 为了让世人对摩梭人少一点误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臆想,多一点实际,必须让世人了解摩梭文化的价值。本文以一种新的视觉,客观认识摩梭传统习俗中具有民族性、独特性和世界性的文化价值,认真反思在社会进程中摩梭人怎样选择生存与发展的道路。一、 基本情况(一) 人口分布及民族识别问题 摩梭人是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迁徙、融合过程中,人口不断减少。由于居住分散、信息闭塞、民族识别失

3、误、行政区域的划分等原因造成了一族多称谓的遗憾。 现代摩梭人主要居住在川滇交界的泸沽湖区域。四川境内的摩梭人主要居住在盐源、木里、冕宁、盐边等地。1962年四川省民族志调查组的调查结果是:盐源、木里的摩梭人有一万多人。加上冕宁、盐边等地,四川的摩梭人估计有3万人左右。云南境内的摩梭人分布在丽江市宁蒗县的永宁、拉伯、大兴、新营盘、翠玉、红桥、西布河、宁利等乡镇,1960年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结果:宁蒗县摩梭有1766个家庭,人口11157人。2014年,宁蒗县统计局统计的数据是17780人。加上永胜、华坪等地,现有人口2万多人。四川摩梭自称“拉壬”、“纳日”或“纳木汝”,有的划归藏族,有的是

4、蒙古族(蒙族称谓是1952年才有的,文革后定为蒙古族)。云南摩梭自称“纳日”、“纳恒”或“阮可”,在民族划分时归纳西族。摩梭人曾经认为不妥而多次上访。其中理由之一是:“摩梭”称谓在先,“纳西族”这个称谓是1954年才有(识别)的。1956年9月20日,宁蒗彝族自治县成立大会宣布宁蒗有12个民族,摩梭和纳西各占了一个。后来云南省人大1990年4月27日召开的七届11次会议上通过批准,1990年10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条例正式承认“摩梭人”称谓。(二)母系大家庭和走婚制度摩梭人传统的母系家庭是以母系血缘来维系的,家庭成员都是一个外祖母和母亲的后代,男不娶妻,女不嫁夫,兄弟姐妹永远生活

5、在一起。在摩梭人母系大家庭中,当家人基本上都是女性,由母亲或姐妹中比较能干的人来担任。舅舅和母亲在家庭中享有最高的威望。摩梭人的婚姻形式有娶妻、招婿、走婚等,都是根据延续和巩固大家庭的需要来选择的。所谓“走婚”, 是一种暮合晨离的婚姻关系,男女双方没有过多的经济联系,只有一些礼节性的经济往来。孩子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男女双方只是情感的联系。这种婚姻不以门第、地位、财产作媒介,也不受族权、神权等的限制。结合自愿,离异自由,但也不是随便乱走,而是有一套最基本的原则和规矩。 摩梭人非常重视家屋及家名的延续,一个家庭的兴衰更替完全取决于女性,如果这个家没有女儿,就会千方百计地从家族或亲戚家抱养一个女儿来

6、做继承人。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了,才会考虑娶媳妇进门,但一般都是先走婚,等有了孩子,女方会把第一个孩子留在自己的母亲家,到了夫家后生的孩子才属于父亲家的人。二、 摩梭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及价值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摩梭人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选择了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的大家庭,形成了一整套约定成俗的规矩礼仪和宗教习俗。 (一) 摩梭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1、 摩梭人的自然观。摩梭人信仰达巴教和藏传佛教,相信万物有神灵。凡是摩梭人聚居的地方,从村头的玛尼堆到屋顶的经幡,从建筑文化符号到衣食住行,到处笼罩着浓郁而神秘的宗教气氛。摩梭达巴经典处处宣扬的是人与自然必须和睦共处的理念。摩梭人坚信:人类生存的一切都是

7、大自然赐予的,所以人必须敬畏自然。当人们需要向大自然索取时,必须以感恩和祈求的方式来获取。比如:修房造屋砍木材之前要祭拜山神和树神后才能动斧头。每年农历7月25日的摩梭转山节,就是祭拜格姆女神山,祈求女神护佑各方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的节日。摩梭人不论居住在什么地方,都有初一、十五到附近神山烧香祈祷的习惯。摩梭民间有许多寓言、故事讲的是人如果对自然过度索取,就会招致灾难降临。教育人要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摩梭达巴经的这样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上有了太阳和月亮,地上才分清了白昼和夜晚;有了白昼和夜晚的神,时日才分清了吉时和灾时;天上有了雨水和霜雪,地上才分的出炎热和寒冷;地上有了金木水火土,人

8、类才懂得属相和八字,人类才明白人和自然的规律”。摩梭人的自然崇拜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火塘上方藏巴拉上画的是日月星辰等图案;大门上方挂的是“吉其嘎儿米(自然神)”。摩梭人相信万物有神、万物有灵,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生命的。如果谁违背了自然规律,就触犯了神灵,就会大难临头。摩梭人的这种自然观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宗教习俗和生活习惯。神职人员达巴是人与神灵对话的使者,宗教仪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修房造屋、节日庆典,生老病死都离不开达巴;计算岁时历法,讲述历史,祭祀布道也离不开达巴。2、摩梭人的家庭观。摩梭文化的精髓是母系大家庭,大家庭是所有文化的载体。大家庭的特征: 一是性别平等,家庭成员平

9、等。不论个人能力大小、在家里都具有对等的义务和权利。二是老有所依,少有所养。老人、孩子和残疾人在家里会受到特别的照顾;三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在农村,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就是一个小的生产单位,具有劳力多,生产资料集中的优势。生活在母系大家庭的成员,从小在众多长辈的呵护下成长,从来不缺少“爱”。在摩梭人的观念中,“妈妈”是广义的,母亲的姐妹、堂姐妹都是“妈妈”,词汇中没有“姨妈”、“姑妈”、“舅妈”等称谓,只有“大妈妈”、“二妈妈”、“小妈妈”或者“姑姑”的称呼。在摩梭人的观念中,家也是广义的,从一个火塘里分出来的人永远是“一家人”,永远不能说:“你家”、“我家”,而要说:“上边”、“下边”或者“老家”

10、、“新家”。在摩梭人的观念中,“兄弟姐妹”也是广义的,一个家庭和一个家族的同辈人,不论血缘远近都是亲姊妹,没有“表哥”、表姐”等称呼。这样一种包容、博爱的家庭观念,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养老扶孤的社会问题。有爱的大家庭有利于培养下一代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在大家庭成长的摩梭人,情感丰富、重情重义,都有恋家恋母的情结。不论贫富贵贱,不论职位高低,家永远是摩梭人魂牵梦绕的地方,母亲永远是摩梭人的依恋。在语言习惯中,所有“大”或“美”的事物名称后面都冠之以“母”的称谓,山是女神山,湖是母亲湖,家是母屋,火塘是母族的火塘。这种的情结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整个社会活动中。从性别观念来分析,摩梭的古规和

11、习俗与传统父系社会的优先顺序完全相反,比如:“一夫一妻”在摩梭地方习惯说“一妻一夫”。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在摩梭女性具有独立的人格,享有情感自由权和财产继承权及家屋继嗣传统等。千百年来,摩梭人一直用这种母系文化传统来支撑着整个摩梭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男女分工协作,各有所为,真正体现了性别平等。3、摩梭人的处世观。摩梭人温和、宽容的性格特征形成了与世无争的处世观。摩梭人信仰的达巴教、苯教和藏传佛教均倡导以善为乐,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强调的都是行善和谦让。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生活在大民族夹缝中的摩梭人是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友善和智慧得以生生不息,安居乐业,并保持了本民族固有的的文化

12、传统。 摩梭人的处世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礼仪至上。摩梭社区是礼仪之邦,非常重视各种节庆礼仪,从古到今,传统节日活动基本上是自发的,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牧童节、转山节等等,祖先留下的规矩在代代相传中不断发扬光大。在人际交往方面最注重礼尚往来,比如:拜访亲友必须带礼物祭锅庄,客人走了要回礼;亲人出远门要送礼(钱或食物),要送上吉利的祝福语;客人离开必须送至大门口,待客人走远才转身回屋等等。这些礼仪时时处处渗透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中。二是语言文明。摩梭人非常注重讲话的语气,对长者、尊者不能随便叫“你”,即使在背地里也不能直呼长辈的大名。请长者、尊者就餐,不能说“哈紫”(吃饭),要说“哈转”(

13、敬饭)。摩梭人很少说骂人的脏话,凡是没有礼貌的言行都会被人耻笑。摩梭社会成员相互间的约束使摩梭人注重言行举止,对人彬彬有礼。香港作家周华山曾经总结出摩梭文化中有“害羞文化”。 三是团结互助。摩梭地区的社会风气是一人有难众人帮,一家有事全村忙。不论婚丧嫁娶还是修房建屋,都会得到所有亲戚朋友和村邻的帮助。互助的方式主要是出工出力,帮助招待远客等,极大地减轻了当事人的负担。这种传统美德至今仍在继续,在经济比较富裕的泸沽湖洛水村,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发扬光大。整个社会体现了友爱、互助、共济的精神。过去,在恶劣的条件下,大家为了生存,需要团结起来共同抵御自然灾害,抵抗外敌的入侵而形成这种传统,今天,人

14、们衣食无忧,生活富裕了,社会安定了,还在保留这种传统,就应该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去理解摩梭传统美德的合理性和永恒价值。 (二)摩梭传统文化价值摩梭母系制虽然在全球不是唯一的,但其他母系制存在的方式却与摩梭差别很大。加拿大印地安人的“母系制”是众多家庭在一个屋檐(长屋)下生活,各自一个火塘,而且现在只能在博物馆了解;印度尼西亚米南佳保族的“母系制”主要体现在女儿有继承祖业的权利;还有德盾族的上门制度,上门男子去世后要回自己的家安葬。相比而言,摩梭母系制是至今仍然活着的最有本民族特性的文化。1、摩梭人的自然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人类经历了为发展而破坏自然为生存而保护自然的过程。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

15、,渺小的人类开始反省,逐渐意识到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可持续发展。人类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才开始觉醒,才认识到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摩梭文化提倡的“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共处的理念,正是当今世界共同的话题。2015年 2月,丽江市泸沽湖摩梭文化研究会的两位农民摄影师翁慈尔青和汝亨多吉应邀到美国参加“人与自然”电影节,在会上播放了他们自己拍摄制作的摩梭人的自然观等影片,曾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因为会议的主题是人类怎样应对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中国摩梭人的自然观通过达巴祭天仪式来教育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必须感恩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一切,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现代人所面临的环境保护问题,可以从摩梭文化中

16、找到答案。 2、摩梭人的家庭观对现代婚姻家庭有借鉴作用人类在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后,最终基本形成了稳固的一夫一妻父系家庭,只有摩梭人仍然保留了以母系血缘为纽带的大家庭。人类从母系社会到父系曾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以此类推,摩梭人就被当作人类母系氏族阶段的“活化石”,有人甚至认为“原始社会的摩梭人”应该还在“群婚”、“群居”,还在吃草根、穿兽皮。 事实证明,摩梭人在经历了各种婚姻家庭的尝试后,依据生存的需要最终选择了母系大家庭。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传说故事和每一个母系大家庭的历史中找到答案。姊妹不分家和“走访婚”避免了“婆媳矛盾”、“ 妯娌矛盾”等任何朝代和任何民族都难以解决的难题。有大家庭作为坚强后盾的“走访婚”,靠的是情感和道德来约束。既体现了婚姻自由,又实现了真正的男女平等。全世界妇女为之奋斗而难以实现的妇女权益问题,摩梭人用大家庭的形式找到了解决办法。事实证明,摩梭人选择了母系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