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D普通迁移和特殊迁移12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因素是( )。A自我意识 B教学内容 C教学方法 D智力水平13在控制条件下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个案法14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后,影响其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是( )。A教学效能感 B教学监控能力 C教学反思能力 D教学责任感151879年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是( )。A冯特 B杜威 C苛勒 D勒温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16组块方式主要依赖于人过去的_。17模仿是个体受他人行为影响
2、而引起的一种与他人的行为_的行为。18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_。19效度的类型有构想效度、_和实证效度。20.教学设计指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和 进行的设计。21.分析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 分析,一种是综合分析。22.学习动机具有激活、指向和 功能。23.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 。24.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 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5.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常常是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6简述学习的实质。27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28品德的实质是什么?29怎样理解心智技能的本质?心智技能(
3、intellectual skill)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30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表现在哪些方面?31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有哪些?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32试述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措施。33你认为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34用具体事例论述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参考答案1A解析: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社会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性的意识,心理自我是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因此,正
4、确答案选A。2A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价值体系不断内化的过程。3A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4B项目的难度多高合适,取决于测验目的。测验要是用于选拔(选拔性测验),应采用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05左右的难度最合适。对项目的难度特征进行分析,应考虑测验的目的,一般在0307之间为宜。因此,正确答案是B。5. A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内驱力,群体背景能够引起行为内
5、驱力的增加,是因为它唤起了人们的竞争和被评价意识,从而促使社会助长作用。6.B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因此,正确答案选B。7. D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暂时l生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因此,正确答案选D。8C在学习中,人们将材料按意义进行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系统,有助于识记。对于人类
6、长时记忆系统中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人们主要以语义编码的形式进行加工。因此,正确答案选C。9D对于复杂知识的学习,组织策略往往表现为对前后学习内容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具体表现为学习者识别材料中各种思想间的主要内部联系的“网联”策略。10A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知强度律的特征反映了听觉在接受外界信息时能区别对待语音的特点,教师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就利用了感知的这个规律。11A按照迁移的性质,分为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也被称作为正迁移和负迁移。积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
7、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12A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学习动机的激发上发挥着关键作用,自我意识强,学习动机也就比较强烈,自我意识的强弱支配着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大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关键性因素。13A实验法是通过主动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在控制条件下,通过操纵某种变量来考查它对其他变量影响,从而得出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导出研究结果。14B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师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后,教学监控能力就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
8、性因素。15A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6知识经验17类似18心理19内容效度20怎么教21过滤式22强化23概率24学生的学25行为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答: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的实质包含以下内容:(1)学习是一个介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学习者必须凭借反复的练习与经验,才有可能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可以凭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来推断学习的发生,当人们表现出一种新的技能即可推知学习已经发生了。有时,人们通过学习
9、获得的是一些一般性的知识经验和行为准则,这类学习不一定在人们的当前行为中立即表现出来,但却影响着人们在将来对待某些事物的态度和价值观,即它们改变了人的行为潜能。(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人们学会的有些技能几乎终生不忘。习得的知识观念虽然有时会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发生遗忘或被以后新的学习内容所干扰,但保持时间仍是比较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正规学习;另一种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学习也离不开个体成熟的影响,只有个体具有一定的成熟准备时,经验才会发生作用。广义的学习是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
10、心理现象。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不仅有外显行为的变化,也有潜在的个体内部经验的改组和重建,而且这些变化是相对持久地。只有通过反复练习、训练,使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才能称为学习。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大多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比较一致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基本是协调统一、同步发展的,自我意识已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大学生自我意识
11、总体上是随年级上升而发展三年级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期”,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发展较低,大学一、二、四年级基本上随年级而发展。大三学生的自我体验最为强烈,大一、大二、大四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3)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具有较明显的时代特点表现为政治方面的改革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求知方面的成才意识、探索意识、创造意识;思想品德方面的道德意识、审美意识;行为方面的参与意识、社交意识等。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这些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可从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综合反映出来。品德不是个体先天的禀赋,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活动获
12、得的,其实质是把外在于主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内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并进而通过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品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1)稳定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不只是指具有某种道德观念,而是指具有某种观念并在行为之中表现出来,道德行为是判断道德品质的客观依据。道德品质是稳定的,偶尔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代表不了道德品质,只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表现出来某种一贯的道德行为,才标志着道德品质的形成。(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道德品质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如果没有形成道德观念,即使个体的行为(
13、不)符合社会规范,也不能称之为(非)道德行为。29.怎样理解心智技能的本质?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它具有以下三个本质特点:(1)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心智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知识学习解决的是事物是什么及怎么样(陈述性知识)、做什么及怎么做(程序性知识)等问题,即知与不知的问题。技能学习要解决的是完成活动要求的动作会不会及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即会不会做及做得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一类专门叙述活动(包括心智活动)规则和方法的知识,只是解决心智活动的定向依据,而不是
14、心智活动方式的本身。要真正掌握心智活动,不仅要掌握某些程序性知识,还要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动觉经验,才有可能实现。(2)区别于操作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心智技能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区别于操作活动方式:对象具有观念性。心智活动的对象是客体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是知识、信息;执行具有内潜性。心智活动的执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而判断其存在;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活动是不完全的、片断的,是高度省略和简化的。(3)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合法则的活动方式指心智活动的动作构成要素
15、、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要求应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习惯是自然习得的,可能符合规律,也可能不符合法则;技能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反映着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产出思想产品的能力。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表现在他们能直接地思考自己的认识活动,能清晰意识到自己的认识活动过程及其活动方式。这是对本身自我思维的认识,对其发生的实质和过程的一个全面的掌控,开始对其目的和过程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判断。(2)表现在大学生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活动和情
16、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较深刻的反思活动。他们不仅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而且能认识到自己的思维与别人思维之间的不同,从而能选择社会上较完美的思维形式来完善自己的思维,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思维。(3)表现在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容以及意义,而且能对规则的规则进行认识,在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则在他们的头脑中可以比较,可以在头脑中对运算进行运算,由法则推导出法则。这样,有关思维的元认知的发展,使得大学生能更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样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加明确清晰,更有效、更直接的达成活动的目的,完成学习活动。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17、学习的迁移现象广泛存在,不仅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之中,而且也存在于态度与品德的学习中。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共同因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现代心理学倾向于从学习对象的构成成分来分析,将学习对象的构成成分区分为结构成分和表面成分两大类。结构成分是指学习任务中与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结果有关的成分;而表面成分是指学习任务中与最终目标的获得无关的成分。结构成分不同则不能促进正迁移,甚至会产生负迁移。不管是表面的还是结构的相似性,都将增加学习者对两个任务的相似程度的知觉,而知觉的相似性决定迁移量的多少,两种情境的结构相似性则决定迁移的正或负
18、。(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已有经验的具体化与新课题类化过程或新旧经验的协调与整合过程。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必然要影响到迁移的效果。凡是所掌握的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效果也就越好。反之,效果就越差。教学经验也表明,对事物关系有了概括了解的学生,往往能较好地理解和处理陌生的问题。(3)认知技能与策略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的认知活动实现的,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影响迁移的实现。有时学习对象具有共同因素,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也比较高,可是学习者对新的学习内容却仍不能产生迁移。这是由于他尽管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对认知活
19、动中动作执行的控制仍然没有掌握,不会在应用知识时控制动作系列的执行顺序以及对每个动作对象及变化进行合理的处理,也就是没有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认知技能和策略。学习者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解决问题的认知技能和策略,以促进学习的迁移。(4)定势的作用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当后面的任务是前面任务的同类课题或它的特例时,定势能对后来课题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当新的学习任务与先前任务不是同类或者是需要灵活变通的相似任务时,定势就可能干扰新的学习,对迁移起阻碍作用。除上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之外,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
20、教学指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移。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上述主要因素的影响,促进正迁移,提高教学的成效。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有以下一些措施:(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能否成为问题情境,主要看学习任务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适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适合(太易)或完全不适合(太难),均不能构成问题
21、情境;只有在既适应又不适应(中等难度)的情况下,才能构成问题情境。想创设问题情境,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既可以是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也可以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束时进行。(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之间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
22、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
23、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的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如果
24、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把奖励看成某种隐含着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无价值,只是用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由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对信息任务本身产生兴趣。(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感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不同,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影响甚微。学习竞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如果在竞赛中不注意思想教育,把竞赛仅作为激励学生个人自尊心与荣誉感的措施,势必会
25、产生消极影响;如果能在竞赛中结合思想教育,使竞赛成为激励学生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的手段,则是可取的。要发挥学习竞赛的积极作用,在竞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所以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
26、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等生不至于过于自卑,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这种判断,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对学生的指导等行为,从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1)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教师自身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社会风气、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人际关系等,教师自身因素包括价值观及自我概念等。(2)社会大环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起很大的
27、作用学校周围的环境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有明显的影响。表现在学校所处环境的社会经济水平,自然环境,地方政府、群众和新闻媒介的教育观等等方面。社会大众,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也有影响。(3)学校中的某些因素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师的教育观念科学与否对教学效能感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间教育观念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进而形成的教育观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及学生的成就。学校中的人际关系状况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教师之间,融洽和谐的同事关系不仅有助于教师间教学经验的交流,而且还使他们在同事那里得到友爱、温暖、帮助和鼓励。这样有助于教师们组成一个合作的群体来共同研究教学问题,共同进
28、步和提高。校园内的师生关系也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总之,内部因素是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键。也就是说,科学的教育观和良好的自信心对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像。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主要有:(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高度容忍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寻求正确答案;要鼓励学生质疑争辩,自由讨论;要指导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