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1 ,大小:70KB ,
资源ID:1849989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4998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华师大版高考历史全部整理遵照考纲之三拓展课程部分.doc)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华师大版高考历史全部整理遵照考纲之三拓展课程部分.doc

1、第七册(拓展课程)中国史部分第一单元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第1课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一、孔孟之道(C)(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1、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春秋时期,社会处在变革、转型阶段,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针对礼崩乐坏、动荡纷争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治国救世的主张。2、孔子的主张:“礼”,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义”,孔子以“

2、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3、评价:保守的一面:面对春秋以来的社会大变革希望通过恢复过去西周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来实现治国救世,且强调等级制度。积极的一面:重视伦理道德和个人修养,实现社会的安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对当今建立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二)孟子继承发展儒家学说1、背景:战国时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2、孟子的主张: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是儒家道德准则仁、义、礼、智的基础与开端。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

3、聊生的局面。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发展的儒家学说,后人习称“孔孟之道”。3、评价:“仁政”的主张是当时抑制统治者暴政的有力武器,民本思想也考虑到下层民众的需要,被广泛认同。但孟子的“民本”观念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思想。(三)荀子的思想从“性恶论”出发,更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二、儒学的经学化(B)1、背景:汉武帝继位后,锐意进取,经营开拓,需要积极有为的思想学说为其治国安邦提供理论依据,这成为儒家地位迅速上升的契机。汉儒大家董仲舒,他兼采阴阳五行学说,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将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学说神圣化。政治上倡导“

4、君权神授”;同时天又对天子进行监督考察。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顺应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的主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2、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独尊”地位:儒学的经学化儒家典籍被称为“经”,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经学”。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设立五经博士,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五经,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郡县也建立地方学校,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的后备人选。3、影响:由于经学的研习、传授位学者的入仕开辟了通途,因此通经致用成为文人学士的普遍追求。汉代以来,儒学逐渐成为历代

5、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广泛而深远。第2课 宋明理学三、朱熹的理学(B)1、背景: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儒、道、佛三教并行对儒学的正统地位构成威胁,经学体系既不符合时代的认识水平,也不适应现实社会的需要。儒家极力维护的社会等级秩序以及伦理纲常遭到巨大冲击。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家经典的重新诠释。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2、内容:南宋的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核心是天理论,他认为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人世间的伦理纲常就是其具体体现。提出“明天理、灭人欲”。朱熹高度强调人

6、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力图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追求。3、影响:朱熹与“二程”的学说世人习称“程朱理学”,后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和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严重束缚个体独立、自由,但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独特民族性格重气节、重道德、富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有积极意义。一、 王守仁的“致良知”(A) “致良知” 是明代理学家王守仁的核心思想,他认为,良知是人先天固有的善性,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但良知常被私欲所侵蚀,故须去除人欲,恢复良知。与南宋的陆九渊都重视“心”的作用,这一学派被称为“陆王心学”。第5课 儒家文化的传播五、辐射东亚(A)儒家文化圈:秦汉以来,中国文化

7、先后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东亚文化圈,因儒学影响尤为深远,故称之。儒学传播概况:1、传播路线:越南(BC3C)朝鲜(1C前后)日本(6C初,自朝鲜流入)2、越朝日三国设立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私人办学也授儒学;建文庙,定期举行 祭孔大典;越朝以科举制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日本学生在中央或地方官学中完成学业,合格可授官。3、影响:儒家思想在三国成为官方哲学,是三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三国制度建设和社会改革起到推动作用,并影响其社会观念、伦理规范和日常生活。第二单元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第6课 思想潮流的演进一、“中体西用”(B)释义:在保持中国固有政治制

8、度和纲常名教的前提下,“力师西法”,采西学,制洋器,以求自强。过程:其基本思想最早出自冯桂芬,它继承和发展了林、魏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洋务派求得自强、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在“西学为用”的口号下,洋务派积极引进西方科技,创办军事、民用工业,办洋务学堂,译西书,派遣留学生。影响:1、积极:该思想促进了西学的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革,使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2、消极:但“中体西用”仅仅是器物层面的向西方学习,并没有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随着西学内涵的扩大以及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体西用”逐渐沉寂。二、进化论的输入(A)背景:甲午战争后,面临民族危机,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寻找变法

9、依据,曾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吸取和借用西方社会政治学说,进化论是最重要的西学理论之一。1897年,严复翻译天演论,介绍西方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此来阐述维新变法的主张,在当时的思想界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维新派以进化论为依据进行宣传,从思想上、舆论上为维新变法的政治实践创造了条件)。进化论的输入与传播,为国人带来崭新的世界观好历史观,深刻影响当时以及后世的知识分子,有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细想启蒙和社会变革。一、 三民主义(A) 1、提出:在革命潮流的推动下,孙中山和黄、宋等人,于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中,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革命纲领,进而在民报发刊

10、词中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2、意义:集中表达了共和革命的理念,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宣传和鼓动革命、动员和组织群众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第7课 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一、“德先生”与“赛先生”(B)1、背景: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的帝制复辟以及随后出现的军阀统治、军阀混战和种种社会危机,使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就必须彻底批判中国的旧思想、旧文化和旧礼教,引进民主和科学。2、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更名为新青年。3、中心:北大,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发展成为新文化运动

11、的中心。4、前期的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借用这两个词的英文发音,形象地称之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所谓民主,就是要宣传民主思想,建立民主政治,用民主精神来反对封建专制和军阀独裁;所谓科学,不仅仅是指各种具体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提倡科学精神,反对迷信、盲从和武断。5、后期的重要内容:马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阐释。6、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大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极大地鼓

12、舞了人们,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二、中西文化论战(B)1、新文化运动倡导者的观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瞿秋白等人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为舆论阵地,公开宣称“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主张以新易旧、以西方文化取代中国固有文化。2、反对派的观点:从1916年起,东方杂志主编杜亚泉连续发表文章,抨击新文化运动。“以中济西”论。五四运动之后,章士钊、梁启超等人又先后提出“新旧调和”论、中西文化“化合”说。梁漱溟“三阶段论”明确主张维护儒家文化。3、评价:这场中西文化论战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国知识分子出于对国家民族前

13、途、命运的关注而产生的不同治国救世主张的碰撞。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积极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强调文化的时代性和不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扩大了新文化的影响,进一步传播了与传统文化彻底决裂的新文化精神,其主流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们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三、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1、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马义在中国的传播。2、1918年,李大钊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3、1919年,新青年中,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阐释。李大钊对马义的传播,对马义在中国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14、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和交通工具的改进(A)1905年,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张铁路,1、鸦片战争后,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最早被采用的新式交通工具是轮船。1873年,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蒸汽轮船)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轮船公司。此后,官商又陆续开办轮船公司。2、以火车为运输工具的铁路交通出现。1881,唐胥铁路建成通车,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甲午后,出现筑路高潮(芦汉、沪宁、津浦)。民国后,建成陇海、粤汉线,初步形成铁路交通网。3、20世纪初,沪、津等城市相继引进汽车。从私用渐变成公用,出现出租汽车公司和公共汽车公司。同时,有轨、无轨电车出现。4、近代以来,电报、电话(新的通讯手段)二、 强

15、学会与民间社团的兴起(A)民间社团在近代中国的兴起,以戊戌变法时的学会为发端。1、1895年,康、文组织北京强学会,随后上海强学会成立。虽被打压,但开启学会之风。各地学会相继出现。戊戌政变后,学会大多解体。这些学会对营造维新舆论、开通社会风气、集聚变法力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2、20世纪初,清末新政实行,民间社团蜂拥而起,数量多、性质多样,有政治性(革命团体和立宪团体)团体和商业性团体(上海商务总会、江苏教育总会)。3、民国后,民间组团立会更活跃。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各地进步社团新民学会、少年中国学会等,还有留学生组织的科学团体中华医学会、中国科学社。三、 社会习俗的变化(A)背景:西学东渐的扩大,西方文明礼仪的传入。国人习俗的变化:南京临时政府发布一系列“旧染污俗”的政令,涉及剪发辫、禁缠足、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等,极大推进了社会习俗的变革。民国初年,男子礼服为西服和袍褂。20C20S后,男装为西装、中山装;女装为旗袍。行鞠躬礼、脱帽礼,西方的握手礼流行。意义:称谓和礼节的变化,是社会平等意识的体现,破除传统的尊卑等级观念,代之以人格的平等。改变了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