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1)“春秋”;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孔子为了维护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名定分巩固最高奴隶主政权使“大一统”局面恢复安定。他的这种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笔法表现出来。2)”;左传”“传”: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就是”;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
2、年比春秋多十三年。前人多说左传不传春秋因为左传的文笔富艳浮夸其详载历史的本末及有关佚闻琐事太过细致有如文学作品中的小说违背了“春秋大义”。左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也包含封建伦理观念正统等级观念等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思想。左传叙事详细完整故事性强善于极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个性化。司马迁、班固都说作者是左丘明班固并说左丘明是鲁左史大多人认可这个说法。3)郑伯克段于鄢 史学、文学的经典名篇左传的首篇古文观止的首篇。”;郑伯”指下文的郑庄公郑庄公是郑国的第三代国君。郑国是姬姓。与周天子同姓;“克”说文解字: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徐锴曰:“肩任也负何之名也与人肩膊
3、之义通。能胜此物谓之克。”战胜今有”;攻克”、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等法。克又有“能”义盖由此而引申。段”指下文的共叔段即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三个字表示了三个意思。一、共(gng)是共叔段失败以后出奔的地方共国名在今河南辉县。二、叔是指排行。古代的排行不象今天一样“一、二、三、四”来表示而是”;伯、仲、叔、季”来表示或者是“孟、仲、叔、季”来表示。三、段是名。于鄢”介词结构这里做补语。这是与现代汉语不尽一致的现代汉语常把这种法在状语的位置上。鄢地名为郑武公所灭其地在今河南省鄢陵县境内。孔子是一个保守的人他一生主张克已复礼要恢复以前的“礼”要恢复那”;伦理”对当时道德论表的感慨深恶痛绝。左传顺承此意本
4、文就写了一国君家庭内部的矛盾斗争再现了当时统治阶级为争权夺利不顾伦理道德的情形。3、布置阅读及思考问题:1) 朗读课文不少于5遍解决生词及需要掌握的特殊句式。恶之:恶:动词厌恶不喜欢。译“于是姜氏就厌恶他”。 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制:地名。岩邑:险要的城邑。焉:兼词兼有介词”;于”和代词“之”的作译为”;在那里”。译“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 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词怎么能。辟:通”;避”躲避。译“姜氏要这样怎么能避开这祸害呢”。 其谁曰不然:其:在句首加强反问语气。译”;谁又能说您做的不合誓言呢”。 永锡尔类:锡:同“赐”赐给。永久地把它赐给你同类的人”。 姜氏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疑问
5、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姜氏有何厌”。厌:餍”满足。译“姜氏有什么满足呢”。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犹.况.乎”是固定句式表示递进关系译“蔓生的野草都不能够除去更何况你的宠弟呢”。 敢问何谓也: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应该是”;敢问谓何也”译“能问一下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吗”。 君何患焉:君患何焉”译“你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其是之谓乎:宾语前置句应该是”;其谓是乎”。句首语气词表示猜测大概。是:代词这件事。译“大概说的就是这件事吧”。2)参照注释分清层次结构弄懂全文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意图。(使板书)3)学生产生疑问写在纸条上汇总。作为一个标题一句历史大事记这标题交代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本身、地点。郑
6、伯在鄢地打败段”看似平常但我们若想想郑伯与段是嫡亲兄弟“鄢”又不在郑国境内。这些问题就感到这个故事不是那么简单。在课文的第五节后省了这么一句话: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这段话解释经文何以如标题这样记的原因。(这是“继承”的步骤对古代文学作品我们首先是”;拿来”先学习学透之后再超越;这也是广泛阅读、广泛“生疑”阶段没有固定的目标要求”;放开”的阶段)4)、汇总阶段:把问题汇总合并设定几个或十几个大的问题下发。5)、针对问题(选择研究目标)收集资料、信息解决一两个问题。6)、将自己和其他同学讨论的结果写成小论文准备课上展示第二教时教
7、学步骤与内容 :(内容、问题、讨论、结论)一、课题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将这篇课文的内容梳理了一边并将一些不甚了解的字词也做了确定我还让同学们回去找出你阅读时产生的问题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讨论。二、故事简述1、这题目里含有一个故事:隐公之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2、这样一个历史事件这样的一个家庭悲喜剧不同时代的人总是要记录、评述、解说的。大圣人孔子就了九个字”;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记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齐全了也不是没有褒贬但他的春秋笔法再高明再有情感总也说不清这不过是新闻标题而
8、已。比如郑伯的“伯”如何解释?根据伯仲叔季的排行释成兄长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郑哥哥克了段弟弟。那如果理解成爵位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郑伯爵克了段叛逆。有的同学问段的结果(或叫下场)是怎样的?是死了还是流浪远方?题目上只有”;克”这个字相当麻烦到底是打败打垮攻克还是杀掉了再如“于鄢”古人说鄢远也在很远的地方哥儿俩怎么会决战一场呢?再看看地图(幻灯展示地图)怎么会呢?这许多的的疑问都令人难解3、其实古人也看不懂所以左丘明就了541个字来解释了一下一下变成了一篇小说是吧!左丘明的解释正确与否合乎孔子的原意吗?(他的思想与孔子是否一致?)令人关注。后代的人受不同的世界观的影响带有不同的目的会有不同的看法
9、我们现代人应该如何解读左传的”;郑伯克段于鄢”的呢?三、课题简说:(教师、学生双向互动由简到难进入课文的研读形成共同关心的问题)1、教师:刚才同学们这样带有一定的问题搜集信息资料经过反复阅读解决了问题这也就是研究性阅读。我在大家的疑问中选取了频率最高的十二个疑问作为第二阶段阅读的小课题印给了发大家。同学们也都选择课题进行了深入的阅读研究下面请同学们介绍自己读这篇文章的感受。因为人数问题每人不能超过两分钟。四、论文交流(15分钟)分小组交流通过学生自己的交流解决一些大家看法一致的问题留下一些一时还难以解决的问题师生在课堂上讨论解决。五、评论阶段(10分钟)刚才大家的交流很好阅读很深刻每个人都从不
10、同的角度读出了新意。总体上都围绕一个问题“我们如何看待庄公这个人”。这也是大家提问人数最多的一个问题。可以说每个人提的问题都和对这个人的评价有关;2、教师:庄公形象讨论。古文观止选其为第一篇对庄公的评述很有代表性从前到后共了(出示相关图片、文字资料)他邑唯命”(四字毒甚)“焉辟害”(毒甚)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庄公之心愈毒矣)“无庸将自及”(毒甚)不义不?厚将崩”(更加惨毒矣)“尔有母遗衣我独无”(非复前日含毒恶甚)其乐也融融”(则知其前之阴毒也)“其乐也泄泄”(从前一路刻毒惨伤之心)毒”字了九次归结为一句话“残忍之尤”。3、教师:古人评左公从儒家的正统理念出发大多将庄公作反面教材所以很多
11、人认为A阴险狡诈B老谋深算C心机深藏D心狠手毒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他到底是巨奸还是理智明君?请大家发言(讨论)从不同角度学生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应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梳理并肯定一些言之有理的观点。六、总结1、刚才围绕着对郑庄公的评价这个核心问题说的很好限于时间问题今天只能到这儿有时间我们还可以就其他问题进行讨论。2、关于庄公无庸置疑他是主要人物孔子借这个人物表现什么?(见后附录)七、课后作业:要求:修改自己的论文最好打印入盘。板书设计: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共叔段。(矛盾的开端)共叔段扩张势力郑庄公虚伪应对。(矛盾的激化)郑庄公 共叔段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矛盾的解决)庄公幽禁
12、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附录一、课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资料补充1、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春秋里能体现出儒家的观点。孔子以”;仁”为核心讲究追求“礼”。按儒家的正统伦理道德观念要求六条也就是六个字:义、行、慈、孝、爱、敬即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是处理好君臣、母子、兄弟的伦理关系的准则。恐怕作者是借这事讽刺这里面的人都不遵守”;礼义”这才是孔子的本义。庄公治国要治要仁治要礼治。2、左传的作者是谁可能还有争论但他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看待这一切看到的是权势相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泯灭。如果孔子的看法有点愤恨或失望的话。谷梁传解释春秋大义比较准的大家看这段解说(课件)“克”是什么意思?能够做到呀。能够做到什么呢?能够
13、杀人呀。为什么不说杀?这样可以看出段拥有士兵和百姓。段是郑伯的弟弟。怎么知道他是弟弟呢?杀了世子或同母弟的称为君。因为他称作君所以知道他是弟弟。段的弟却不称弟;是公子却不称公子是贬低他呀。段丧失子弟的道理。责备段但更责备郑伯。为什么更责备郑伯?更责备郑伯的千方百计地蓄谋干成那杀人的事。于鄢”就是很远的地方。这就如同说郑伯从他母亲的怀里夺过来杀死似的这是更严厉责备他的呀。那么作为郑伯应该怎么办?要慢慢地去追那逃贼这是爱自己亲人的正确做法。)“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要慢慢地去追那逃贼这是爱自己亲人的正确做法!感到如何?迂腐滑稽!左丘明呢?恐怕还想为其开出一剂良药;只要孝心永存心
14、中一切都可变的美好所以他写了后半截的故事。(182个字)只不过这场宣扬孝心的过程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如同在看一幕丑剧。那种表演令人作呕!反映出儒家的礼教观念的尴尬。3、不少同学问到“道为母子为初”怎样如初的问题供大家思考。我个人理解是如”;没有撕破脸之前”放逐之前“心里当寇仇脸上涂蜜油”那样吧!肮脏的政治角逐人性的泯灭哪能是善良而又天真腐迂的儒生们提倡的孝能解决的呢。4、郑庄公的做法也有迫不得已的因素宗法制度下的继承原则:立嫡以长为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强调正室正统所以历史上每个朝代新君即位之日也大都是许多竞争者被杀之时。郑庄公此人由于某些被动的原因隐忍以久既可说其心计高也可说比别的国君高明一点。5
15、、“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闵公元年仲孙子湫论庆父日: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定公六年公叔文子谏卫侯曰:“天将多阳虎之罪以毙之君姑待之若何?韩非子•说林下:有与悍者邻欲卖宅避之人曰:是其贯将满矣子姑待之”。“待”之时义大矣哉。待”者待恶贯之满盈时机之成熟也故本节下文云:“公闻其期曰‘可矣”。北齐书&陆法和传法和曰:凡人取果宜待熟时不撩自落檀越但待侯景熟。6、“不义不?厚将崩。杜注:不义于君不亲于兄非众所附虽厚必崩。不?谓众不亲附叔段非谓叔段不亲于兄其语紧承”;厚众”而驳之遥应“多行不义”而早之言不义则不得众矣。资料卡片:1、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这一段是
16、左传引春秋原文后加以的评价。书这里指春秋。不弟不象一个当弟弟的。弟兄二人就象两个国君一样所以了一个“克”字。称庄公为郑伯是批评他放弃了教育弟弟的责任灭掉共叔段是庄公处心积虑、千方百计要达到的目标这种阴险的做法一般的人叫做郑志。不说出奔含有责难庄公的意思。2、下面分析一下本文的人物形象:郑庄公阴险毒辣杀段是他的夙愿。大臣祭仲、子封等人都不知道他的阴谋十分焦急地劝他赶快行动。可见他的确很阴险而且隐藏内心活动十分成功。姜氏欲之焉辟害?”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再到”;无庸将自及。”“不义不日匿厚将崩。”最后到”;可矣。”语义由浅到深由轻到重。前面几句是量变最后的“可矣”是质变。庄公的老谋深算
17、从这里看得十分清楚。可以这样说:共叔段的野心完全是庄公有意造成的这样庄公才有可能找到借口灭段。左传中所说的”;郑志”就是说的庄公的隐藏内心活动不露声色。庄公对亲生母亲姜氏丝毫不讲情面一直到将她放逐在外。最后的“既而悔之”以及”;隧而相见”那种乐呵呵的戏剧性场面到底是人性尚未彻底泯灭呢?还是以此表孝道来迷惑人民、笼络人心呢?或者是左传的作者有意不指明让读者自己去独立思考呢?很难说得清楚。作者冷峻的春秋笔法表面看来不置褒贬实际上却从字里行间十分成功地刻划出庄公的伪善和阴险也曲折地反映出他的矛盾心理。刻划了姜氏的自私、刁钻、古怪的残缺、扭曲的性格她对亲生的两个儿子一个厌恶、一个却偏爱纵容得不得了她不
18、是一个好妻子更不是一个好母亲。文中也十分成功地刻划了共叔段的狂妄、贪婪和愚蠢。(历史上的共叔段可能是一个很不错的政治家这从诗经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诗经&郑风中的叔于田和大叔于田都把段作为正面人物来歌颂。)另外本文还巧妙地刻划了颍考叔的机智和聪明。3、谷梁传&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杀也。何以不言杀?见段之有徒众也。段郑伯弟也。何以知其为弟也?杀母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段弟也而弗谓弟公子也而弗谓公子贬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贱段而甚郑伯也。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于鄢远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甚之也。然则为郑伯者宜奈何?缓追逸贼亲亲之道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