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762.01KB ,
资源ID:18466742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4667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报告MIDASWord文件下载.docx

1、=26kN/m3钢筋:预应力钢束采用3束15.2mm7的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fak=1860MPa ,张拉控制应力con=0.75fak=1395MPa截面面积:Au=31407=2940mm2 ,孔道直径:77mm 预应力钢筋与管道的摩擦系数:0.25管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0.0015(1/m)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接缝压缩值:开始点:6mm 结束点:6mm纵向钢筋:采用16的HRB335级钢筋,底部配6根,间距为70mm,翼缘板配16根,间距为100mm。1.4 施工方法采用预制拼装法施工;主梁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梁,后张法工艺;预制梁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等级的85%

2、,且龄期不少于7天后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张拉时两端对称、均匀张拉(不超张拉),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钢束张拉顺序为:N2N3N1二、计算模型2.1 模型的建立本计算为一单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中梁模型(图2-1),其节点的布置如图2-2所示。在计算活载作用时,横向分布系数取m=0.5,并不沿纵向变化。在建立结构模型时,取计算跨径L0=24m,由于该结构比较简单,计算跨度只有24m,故增加单元不会导致计算量过大,大多数单元长度为1m。建立保证控制截面在单元的端部,以便于读取数据。对于横隔板当作节点荷载加入计算模型,其所起到的横向联系作用已在横向分布系数中考虑。每个节点对应的x坐标值如表2-1

3、所示 节点的x坐标值 表2-1节点123456789101112X(m)0.01.02.03.55.06.07.08.09.010.011.012.0131415161718192021222313.014.015.016.017.018.019.521.022.023.024.02.2 预应力钢束布置图(图2-3)及钢束坐标(表2-2)钢束坐标 表2-2N1N2N3xz-0.261.10.80.58.2830.2245.5020.22052.6207850.21716310.3220.127.5034.582备注: R=20;关于12m处对称;不超张拉;不考虑平弯三、计算荷载3.1 荷载组包

4、括自重、Prestress1、Prestress 2、Prestress 3、二期恒载、温度荷载六部分,根据钢束张拉的顺序进行加载,即N2N3N1。温度荷载包括季节温升、温降和日照温升、温降,季节温升、温降按照系统温度计入,季节温升考虑整体升温19,季节温降考虑整体降温18。日照温升、温降按梯度温度输入,梯度温度按照新桥规(JTG D62-2004)关于100mm沥青混凝土铺装的规定计入(图3-1)。其中,T1=14,T2=5.5,A=300mm,竖向日照反温差为正温差乘以-0.5。二期恒载:q=18kN/m横隔板自重:面积A=1.7212m2,重量:G=8.50kN3.2 移动荷载按照新桥规

5、(JTG D62-2004)加载,考虑结构整体作用,设横向分布系数m=0.5,此外,车道偏心为0。3.3 徐变和收缩水泥种类系数:28天龄期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标号强度(fcu,f): 50MPa长期荷载作用时混凝土的材龄:t0=5天混凝土与大气接触时的材龄:ts=3天相对湿度:RH=70%大气或养护温度:T=203.4 施工阶段本计算采用3个施工阶段,起具体的定义如表3-1所示施工阶段 表3-1施工阶段持续时间(d)结构组边界组荷载组备注CS1StructureBoundary1 Boundary2自重Prestress2Prestress3Prestress1在预制场预制,张拉预

6、应力筋,之后吊装CS2二期恒载CS33650温度荷载十年混凝土收缩徐变四、永久作用计算结果永久作用计算结果包括弯矩、轴力、剪力图、变形、上翼缘应力和下翼缘应力图。采用CS3桥梁内力图作为输出结果。恒荷载与永久作用内力对比(合计施工阶段) 表4-1合计恒荷载弯矩(kN*m)Max62312m处3960Min-64724m处-80360m处轴力(kN)0.4186m处-3509-8.1573m处剪力328.9673.7-324.8-673.7图4-1永久作用弯矩图图4-2恒载作用弯矩图图4-3永久作用轴力图图4-4恒载作用轴力图图4-5永久作用剪力图图4-6恒载作用剪力图应力图采用组合应力,在下缘

7、取得最大应力,在容许应力线内。永久作用时全截面受压。上、下翼缘应力 表4-2上缘应力下缘应力应力(MPa)-4.895-5.672图4-7上翼缘应力图图4-8 下翼缘应力图梁单元在永久作用的下的变形:x轴方向的最大变形发生在x=24m处,为7.490mm(收缩),y方向无变形,z轴方向最大变形发生在x=12m处,为14.01mm(上拱),如图4-9所示。图4-9永久作用下梁单元的变形图 五、可变作用计算结果可变荷载包括汽车荷载和温度荷载,计算结果包括弯矩图、剪力图和位移包络图。可变作用弯矩和剪力最大、最小值 表5-1弯矩汽车荷载1203227.4-227.43.266-16.3811m处-3.

8、40219.5m处可变作用1187225.9-225.9图5-1 汽车荷载作用弯矩图图5-2 汽车荷载作用剪力图图5-3 温度荷载作用弯矩图图5-4 温度荷载作用剪力图图5-5 可变荷载作用弯矩图图5-6可变荷载作用剪力图位移包络图位移包络图:可变作用最大时x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24m处为2.512mm(伸长),z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12m处为0.913mm(上拱);可变作用最小时x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24m处为0.6354mm(收缩),z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12m处为6.439mm(下挠)。图5-7 可变荷载作用最大时变形图图5-8 可变荷载作用最小时变形图汽车荷载引起z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12m处为

9、7.353mm(下挠)图5-9 汽车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下挠变形图季节温升引起的x轴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x=24m处,为4.397mm(伸长),z轴方向的最大位移发生在x=12m处,为0.624mm(上拱);图5-10 季节温升引起的变形图季节温降引起的x轴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x=24m处,为4.165mm(收缩),z轴方向的最大位移发生在x=12m处,为0.591mm(下挠);图5-11 季节温降引起的变形图日照温升引起的x轴方向最大位移发生在x=24m处,为3.803mm(伸长),z轴方向的最大位移发生在x=12m处,为1.647mm(上拱);图5-12 日照温升引起的变形图日照温降引起的x轴方

10、向最大位移发生在x=24m处,为0.024mm(收缩),z轴方向的最大位移发生在x=12m处,为0.766mm(下挠);图5-13 日照温降引起的变形图六、荷载组合结果包括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基本组合)、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组合(短期组合和长期组合)的弯矩、轴力、剪力包络图。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组合(基本组合) 表6-1基本组合4564-847.8轴力(kN)-4616剪力(kN)1069-1055图6-1 基本组合弯矩包络图图6-2 基本组合轴力包络图图6-3 基本组合剪力包络图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足组合 表6-2正常使用短期组合长期组合-1353-7388431.3366.3-415.3-350.3图6-4 短期组合弯矩包络图图6-5 短期组合轴力包络图图6-6 短期组合剪力包络图图6-7 长期组合弯矩包络图图6-8 长期组合轴力包络图图6-10 长期组合剪力包络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