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71869年在上海公共租界出现了一个特殊司法机关叫做会审公廨,它规定适用西方律师陪审辩护制度。这一机关得以出现的最早依据是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8郭廷以认为中国近代某运动“昧视时代,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该“运动”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百日维新 D辛亥革命9下表是万国公报中发表的相关文章,由此可推断18801889年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
2、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10这一时期,这里兴起了关于“生活”本身的新世俗概念。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此时,珍惜的倒是尘世生活了这种尊重人类活动的新观念使得社会和个人都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是A中世纪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11下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流入西欧的贵金属数量变化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的拓展 B圈地运动的开展C工业革命的影响 D英国霸权地位的确立12近代历史上成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蓝本是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C独立宣言 D法国民法典13孙中山提倡:“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
3、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师马克思之意”是指A提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 B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C主张人民民主主义 D节制资本发展民生14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五章,领头羊弗吉尼亚: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三:第十章,小州的胜利:第十九章,暇不掩瑜:以上目录摘自一书。本书要反映的事件是A美国独立 B美国南北之间的矛盾C美国1787年宪法 D美国经济危机15右下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据图可知A中国将出现被瓜分局面B列强侵华出现暂时同盟C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D中国抵抗意识逐渐丧失16“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近代中国某重大
4、事件的评价,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7“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产生幸福感的应该是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政府推行粮食税C政府实行余粮征集制 D政府废除农业税18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这本著作最早全文翻译成中文是在A洋务运动时期 B百日维新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41年10月后,美英每月向苏联提供400架飞机、500辆坦克和其他军各物资,扩大对苏援助,是源于A租借法案 B大西洋宪章C苏美英三国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202016年考古专家确认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主身份为“汉废帝”刘贺。据史书记
5、载,刘贺在当皇帝的27天里做了1127件荒唐事,从而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的罪名。但刘贺墓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的竹简和孔子圣贤像,诸多学者据此认为刘贺是知书达理、情趣高雅的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说明A文献史料真伪难以辨别 B历史研究需要注意史料的互证C历史人物评价难有定论 D历史记载要经过考古发现证实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一)中国古代科技文化(15分)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卓越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科技文化。21填写下列表格中字母的内容(8分)朝代科技发明科技著作史学发展儒学文化汉朝造纸术周髀算经史记记载了上至_E_,下至汉武帝时
6、期的历史汉代经学唐朝_A_B_缉古算经史通儒家文化圈形成宋朝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是_C_梦溪笔谈是_D_体裁的科学著作资治通鉴的体裁是_F_H_明清瓷器、炼钢技术的创新天工开物文史通义的作者是_G_王阳明心学22阅读祖慧在沈括评传一书中叙述内容,回答问题。沈括,是北宋杰出的科学家。其“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被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1)沈括在律历方面的成就是什么?(2分)(2)结合沈括所处时代,分析其能够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5分)(二)现代化的世界进程(20分)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
7、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23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9分)(1)经济的工业化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的发明为标志,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国家体制是_。188
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24英美关系(5分)阅读材料:以下是1781年到1783年的英美关系1781年,英军向美军投降,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但英国拒绝承认美国独立。1782年英国的一幅漫画(下图:不列颠娜与流浪女儿美利坚)。图:不列颠娜与流浪女儿美利坚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合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材料、摘编于华师大版高中历史课本,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英美关系变化的原因。25曼城印象(6分)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19世纪30年代考察了工业革命中的英国城市曼彻斯特后,留下了精彩评论:“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
9、的浓雾一样包裹着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这里人性获得了最为充分也最为野蛮的发展;这里创造了文明的奇迹,文明之人却几乎沦回野蛮人的境地。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曼彻斯特城市状况的认识?(6分)(三)国家认同的变迁(25分)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的构成,如政治文化族群等要素的评价和情感。从秦到清,古代中国的国家认同的变迁没有根本的变化19世纪中期,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发生了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很特别,“自古一统,吾氏
10、之称禹域也,谓之为天下,而不谓之为国”,而且周围没有很大的挑战者,所以从东周起,很快就过渡到普世世界,这一普世规则,就是儒家思想,因为它没有有形的教堂,所以就和文化结合在一起从秦到清,国家观念的核心总是这个或那个具体王朝,对于皇帝个人和本朝的忠诚与对国家的忠诚,大多数场合是一致的。 一一许倬云风雨江山材料二:20世纪,梁启超发表少年中国说,将造成当时“老大中国”之责归罪于一班“老朽之人”。海内外遂涌现出“少年中国之革命军”、少年中国晨报等团体及刊物。由于进化论风靡,少年必然代表未来的希望似乎成为一种常识,但在建构“少年中国”过程中,国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和“制度认同”出现危机:要复兴民族,却
11、要抛弃传统;痛恨帝国主义,却又对其文化情有独钟。在“少年中国”旗号下,聚集着持各种不同乃至相对立的观点、主义的知识分子“少年中国”始终是一个虚幻的理想。时人对这一概念的珍爱,恰恰映衬出内心的无所皈依。摘编自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复旦大学历史系编)问题:26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中国古代的国家认同有什么特点?(4分)27根据材料二,指出“少年中国”之说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少年中国”在当时无法成为一种国家认同的原因。28根据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变化中的国家认同。(15分)高二(高三)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参考答案CBCBA CABDC ADDCB CBDCB21、按要求填写表格中字
12、母的内容(每个1分,共8分)A雕版印刷术;B火药;C毕昇(写毕生等不给分);D笔记;E黄帝(写皇帝不给分);F编年体或编年体通史;G章学诚(错字不给分);H程朱理学(1)创制十二气历(2分)(2)北宋前期社会比较稳定,加强集权中形成了重文的政策;北宋前期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物质条件宋代理学的兴起及“格物致知”,有利于科学研究;北宋及之前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科举制的完善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民族融合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唐宋以来对外政策开放,有利于域外文化的传播。(以上每点1分,任意五点即可)(5分)蒸汽机、棉纺织业 电或电机、内燃机权利法案、人权宣言 联邦或者共和、中央与地
13、方分权、内阁根本因素:由拒绝承认到承认美国独立,制约英美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1分)英国因素:英国虽然不承认美国独立,但此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需要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对美国市场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出现了表达英国愿意与美国和解的漫画和承认美国独立的巴黎合约,(2分)美国因素:巴黎合约的签订也符合美国利益。(廉价的英国商品、引进英国技术、得到割让领土等)(2分)材料中曼彻斯特的城市状况是工业革命的缩影。既反映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也揭示工业革命时期所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曼彻斯特逐步建立了一系列工厂,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分)但随着社会生产
14、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并不是所有人都享受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相应成果,贫富分化以及资本和劳动对立的社会矛盾突出;(2分)工业革命还对环境、人性、道德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古代中国有天下意识,无国家观念(2分)儒家文化和国家认同关系密切(2分)国家认同通过王朝(或君主)认同实现(2分)(任取2点,每点2分共4分)背景:甲午战败的刺激(或答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族意识觉醒,“国家”概念广泛传播;进化论广泛传播(或答社会上兴起各种思潮)。(答出1点得2分,任选2点共4分。)原因:新旧文化冲突造成了矛盾的心理;思想观点复杂多样无法形成
15、共识;时局混乱,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少年中国”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未付诸实践。(答出1点得1分,任选2点共2分。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与材料、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3分)水平1:能将国家认同的变迁置于中国近代社会大背景中考察:(1)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发生变化是民族危机刺激下发生的。列强的侵略造成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尤其甲午战争,刺激了民族的觉醒,形成救亡图存的意识;(2)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发生变化受到西方思潮(或思想潮流演进)的影响。鸦片战争以来的西学东渐的思想潮流演进,尤其是进化论的输入,带来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新文化运动“德先生”、“赛先生”、
16、新史学、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对其变化也有影响。(3)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发生变化是伴随着社会转型进行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学东渐(进化论-民主共和;新史学划清朝廷和国家的区别,引入爱国意识,启发民智)、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反对君主专制,追求民主共和,建立民国)(4)对中国古代国家认同的反思。古代中国的国家认同有其局限性。例如:有“天下观”无“国家观”,以为自己是左右天下的天朝,周围邦国是给自己朝贡的蛮夷,国家认同包含华夷秩序。国家认同里没有划清国家与朝廷的界限。国家认同表现为认同王朝,认同君王。抽象:国家认同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其内容会发生变化。国家认同观念变化受社会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改革和文化发展因素影响。凝聚国家认同,要将弘扬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结合起来,坚定文化自信。变化中的国家认同需要从本土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中去寻求表达自己的适当形式水平2:仅就国家认同的的单项背景论述。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评分项二:史实与材料(4分)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或仅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没有使用信息和史实评分项三:论述(6分)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证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一致,逻辑完整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水平4:回避问题评分项四:组织(2分)叙述成结构叙述连贯通顺仅能罗列史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