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42.74KB ,
资源ID:184570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4570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范文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宏观经济学课后题答案范文文档格式.docx

1、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应通过减税刺激投资,增加供给;反对过多社会福利,反对通货膨胀,竭力主张大幅度减税等。6.新自由主义(Neo-liberalism)狭义新自由主义主要是指以出生于奥地利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哈耶克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1970年代随着“福利国家”政策的破产,哈耶克等人提出回复古典自由主义,后被简称为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实质和核心是宣扬个人自由和市场自由的普遍性,反对社会主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7.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非市场决策问题的一个重要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詹姆士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戈登塔洛克

2、(Gorden Tullock)等人。公共选择学科主要适应如下三种方法: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行为的理性原则与政治作为交换过程的特点。8.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Keynesian Economics)是在1980年代相对成熟地产生的,其代表性经济学者有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等。针对原凯恩斯主义的不足,新凯恩斯主义对其进行了批评继承和发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始终关心不完全市场、异质劳动和不对称信息等市场活动,并关注政府失灵等。直到今天,新凯恩斯主义仍在发展。二、思考题 1.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宏观经济学和微观

3、经济学有什么不同?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在二战后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答:经济学原理与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组成部分或两大分支学科: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的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经济理论。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是不同的。微观经济学(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4、(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4)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1)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经济。(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虽存在着区别,但它们作为一门科学的一套理论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又是密切联系的。首先,它们是整体与构成整体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两者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其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就是说,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总是要以一定的微观分析为其理论基础。与微观经济学主要采取个量分析法不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总量分析法。二战以来,宏观

5、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导向、研究视角、研究重点呈现出如下几个鲜明特点:(1) 宏观经济思想与经济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经济学的发展是“问题导向型”,它是沿着“经济问题经济理论新的经济问题新的经济理论”这种轨迹而不断发展演进,而每个经济学流派主导理论的形成过程都有一个“三部曲”:经济问题经济政策或政策思路经济理论。(2) 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心由英国转移到美国。20世纪前半期,英国是宏观经济学的“思想库”和研究中心。在20世纪前半叶,英国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经济学家,如希克斯(John Richard Hicks)、罗宾逊夫人(JoanRobinson)、庇古(Arthur Cecil Pigou)、米德

6、(JamesE.Meade)、哈罗德(RoyF.Harrod)等。当时的美国经济学家大多只是凯恩斯思想的学习者和追随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宏观经济学乃至整个经济学的研究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20世纪下半期,从著名经济学家群体规模、经济学流派数量、经济学说影响力等指标来看,美国都超过了英国。20世纪宏观经济学研究中心的转移是由于经济发展和繁荣中心的转移。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心移到了美国,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也就随之移到了美国。因为经济发展领先,经济问题的出现和研究手段也必然领先,由“问题导向”的经济学和研究方法也自然领先。经济制度和经济环境是经济学说发展的土壤,发达的经济学只能产生于发达

7、的经济。(3) 出现了理论融合化的趋势。经过20世纪下半期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争论,以及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交锋,宏观经济学已经出现了融合或综合的倾向。2如何认识不同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不同观点的碰撞?首先,宏观经济学流派的不同观点的碰撞是经济学内部充满了争论的结果与正常反映。比如整个新古典经济学从总体结构到许多局部的观点和政策建议,都面临着不停的争论,具有不确定性,甚至矛盾。经济学正是在这种矛盾和远非超脱出世的状况中在往前走。走到今天了,一位研究经济史和经济学史的英国经济学家还是不客气地说,就解决宏观经济稳定、就业、收入分配、经济增长等重大的实际问题而言,经济学还是“没有

8、有关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且从未作出过回答”。其次,即使在一个领域中,即使研究的问题基本相同,但对经济环境的界定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学派,这就必然会产生观点的碰撞。像自然科学对自然不断地加深认识一样,经济理论的发展在许多时候也是如此,并基于人们对经济环境的不断地认识和重新刻画而不断改进,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原有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再次,即使只对经济环境的刻画作出一些改进或变动,也可能产生出重大的经济理论或学派,这样观点的碰撞与分歧就难以避免。当今现代经济学中大多数的研究结果主要就是对经济环境给出不同的界定而得到的。由于经济环境的不同或刻画的不同,所得出的理论结果往往会不同。最

9、后,经济学观点的碰撞是由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假设、理论体系、研究方法等决定的。现代经济学中的研究平台是由一些基本的经济理论或原理组成,它们为更深入的分析打下了基础。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类似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即先将问题简化,再抓住问题的核心部分。当有众多因素形成某种经济现象时,我们需要弄清每个因素的影响程度。这可以通过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研究其中某个因素对经济现象的影响来做到。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现代微观经济学,而微观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是个人选择理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它们是现代经济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平台或奠基石。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基本上都是从讨论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着手的。它们

10、为个人作为消费者和厂商如何作出选择给出了基本的理论,并且为更深入地研究个人选择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研究平台。所以,如何清楚、精炼而又客观地刻画所要研究问题的经济现状或经济环境,并建立一个高度概括的理论经济模型,这不仅仅是科学,也是艺术。3你是如何认识凯恩斯主义所坚持的国家干预主义的?国家干预理论对中国的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具有什么现实意义?(1)20世纪30年代以前:经济自由主义一统天下。20世纪30年代之前,是经济自由主义占支配地位的时期。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中表达了对自由放任的偏爱,他指出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中,个人追求自己利益的动机和行为会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的指导,使得经济当事人的活

11、动能够转化成社会的最优状态,因此,政府只需要承担保护国家主权,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设施等公共职能。至20世纪30年代,经济自由主义观念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2)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国家干预主义登上历史舞台。随着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到来,国家干预主义取代市场至上的经济自由主义登上历史舞台。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指出,经济大萧条的出现意味着作为经济调节工具的价格机制在运行中存在着致命缺陷,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达到的均衡可能以过高的非自愿失业为代价,总需求的严重不足是导致这次大萧条的原因。为了维持一个令人满意的总产量和就业水平,旨在调节总

12、需求的积极的政府干预是必要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够帮助提高有效需求,克服市场经济整体的不稳定性。因此,凯恩斯主张在保证个人经济自由的基础上扩大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调节消费倾向和投资引诱方面的积极作用。凯恩斯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受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追捧,以其作为政策制定的依据,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走上国家干预的道路。(3)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卷土重来。经过二十几年的高速增长后,至上个世纪70年代,西方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开始大幅减缓,经济波动频繁,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经济增长的主要障碍不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在供给和生产方面存在许多矛盾。此时,国

13、家调节经济的政策陷入危机,凯恩斯主义遭到质疑和攻击,众多反凯恩斯的学派以新自由主义面貌重新崛起。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机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最理想的经济运行机制,市场能够自动调节理性个体的自由行动以使经济达到均衡;经济频繁波动是过度的政府干预引起的,特别是赤字财政政策是导致通货膨胀严重、失业增加的罪魁祸首,因此他们主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财政原则,而政府的职能应局限于维护法律和秩序、界定和保护产权,固定规则、促进竞争等方面。在新自由主义的推动下,这一时期,各国政府纷纷放松管制,对一系列经济部门不再进行干预。(4)21世纪:国家干预主义东山再起。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纷争

14、再起。莫衷一是之际,世界经济再次面临深刻危机。面对日益陷入困境的经济,各国政府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强力干预,特别是作为自由市场经济代表的美国,政府连续推出经济救援计划,国家干预主义东山再起。对此,反对与支持的声音一样强大,各方争论的焦点在于政府的干预措施是会导致经济的进一步恶化还是取得预想的结果,争论的核心实际上是政府干预是否会破坏市场机制。总体评价:第一,凯恩斯主义式的国家干预,在本质上同自由主义没有不同。因为经济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国家干预主义并非要取代市场制度,干预的目的是要修改市场体系的运行规则,以保护并加强它。国家干预主义的领军人物凯恩斯就指出,政

15、府不应该介入“那些私有经营者已经在进行的活动”,而是去实现“私有者不去实现的那些职能”,去做“政府不做出就无人会做出的那些决策”,他认为,建立在个人经济自由上的国家干预能减缓经济中的负面影响,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从这点来看,凯恩斯实际上是一个自由主义者。第二,尽管目前理论界对国家干预主义的批评没有停止过,但是我们认为没有任何一项政策是完美无缺的,也没有一种理论可以穷尽所有的经济现象。4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研究对宏观经济学理论思想和政策的发展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是指对于构成宏观经济模型基础的单个经济行为人(家庭和厂商)的行为规律的理论分析,或者说,是指宏观经济模型中对于

16、单个经济行为人行为规律的明显的或隐含的假设。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研究的主要思路有古典主义的思路与新凯恩斯主义的思路。在有关微观基础的研究文献中,通常不再接受新古典综合派关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定义。斯蒂格利茨认为,研究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容的可能性的方式可以有两种:要么使宏观理论适应微观理论,即采用新古典方法;要么使微观理论适应宏观理论,即采用新凯恩斯主义方法。因此,对于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研究,实际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思路,主要是新古典主义思路和新凯恩斯主义思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优势在于,它保持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一致性和相容性,并为分析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新凯恩斯主

17、义吸取了新古典综合派在理论上遭到惨败的教训,试图在微观经济个体追求最大化行为并具有理性预期的前提下,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构造坚固的微观基础。新凯恩斯主义认为,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理论是微观经济理论家们所设想的一种理想状态,不适于用来研究宏观经济现象,需要对它进行修正,现实的市场中存在许多不完全的地方,如不完全信息、不完全竞争等。西方经济学的边际革命构筑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凯恩斯革命则奠定了宏观经济学的分析基础。凯恩斯将它的宏观理论建立在微观经济基础之上。正确理解凯恩斯宏观理论微观基础问题的困难和复杂性是关于其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特征问题。凯恩斯对市场经济本质的独特视角使他注重对影响个体行为的社会

18、条件的重要性分析。凯恩斯在通论中将消费倾向、资本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的心理因素运用到解释收入与就业水平的变化中。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之后,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理论力图把凯恩斯经济学移植到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并试图在均衡分析的模式里,将凯恩斯理论与以价格为中心的新古典微观理论加以协调综合,使价格分析成为投资、储蓄分析的微观基础。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从经济总量关系入手,建立消费函数、投资函数、货币需求函数等来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沿着瓦尔拉斯或非瓦尔拉斯方向构筑各自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为弥补新古典综合派的不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把宏观预期引入

19、微观经济选择理论的框架中,明确地把微观理论作为宏观分析的基础并将二者有机地加以结合。近些年来,异军突起的新凯恩斯经济学也试图克服新古典综合派对微观基础问题解释的不足而与严格的微观经济基础相一致。总之,凯恩斯在个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总体现象,但他并不认为个体作出的决策是受社会条件限制的,也没有指出“合成谬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之所以被指责缺乏微观经济基础,原因在于其理论被误认为与1950年代和60年代的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相同。正如后凯恩斯主义者强烈指出的,凯恩斯理论并不能被还原成新古典综合派。事实上,凯恩斯是将他的宏观经济理论建立在微观经济分析之上,而这种微观经济分析与个体行为的新古

20、典分析具有本质的不同。凯恩斯方法的基本特点是他强调不确定性及在经济中企业家而非普通的个体是重要的决策主体这一事实。5如何认识原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异同?198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在西方经济学界崭露头角,它既不同于沉缅于非真实世界抽象思辩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不同于“空中楼阁”式的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它试图把宏观经济学建立于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并在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以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完全和相对价格刚性等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新老凯恩斯主义本属一脉相承,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更为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尤其是把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作

21、为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关键,这就导致新老凯恩斯主义在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也必然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外。(1)财政政策的比较。 财政政策是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新老凯恩斯主义那里都占有重要地位。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老凯恩斯主义基本的财政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财政政策已经从单纯的扩大公共开支、克服经济危机发展到对经济进行深度和广度的调节,以维持长期发展。这在财政理论、政策主张等方面都有体现。 新老凯恩斯主义基本财政思想的差异。新老凯恩斯主义都信奉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在财政政策方面就体现为希望借助财政收入、支出的变化调节总需求水平、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这是其内在逻

22、辑的一致之处。但是,新老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前提、研究方法和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同,他们的财政思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老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思想集中地体现在“需求管理”上,也就是说通过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水平进而影响产出水平。大萧条使凯恩斯经济学登上了历史舞台,通论为治愈危机开出了一剂良方,那就是通过扩大政府开支、赤字预算为内容的财政政策来增加总需求,改变因三大心理规律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从而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汉森、萨缪尔森等新古典综合派针对战后的经济情况,提出了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即“逆经济风向”调节。在经济衰退时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在繁荣时以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同时用繁

23、荣时的盈余来弥补萧条时的赤字,这样就可以熨平经济周期,维持经济长期发展。海勒等人提出的增长性财政政策更进一步主张,在经济增长时仍然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用减税、赤字预算等方式刺激总需求,挖掘生产潜力,减少产量缺口。无论是膨胀性的财政政策,还是补偿性的财政政策和增长性的财政政策,都把总需求视为调节的主要目标。他们认为,只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可以随意“创造购买力”、调节社会总需求,就不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和非自愿失业。“滞胀”无情地惊醒了萨缪尔森等人的美梦,菲利普斯曲线描绘的通货膨胀和失业替代关系不复存在,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也濒于瓦解,新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方面。与老凯

24、恩斯主义不同,新凯恩斯主义更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把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作为解释经济波动的关键。他们认为,由于存在着价格粘性、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完全,“完全的自由放任会引导经济达到一种非效率的均衡”,也就是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新凯恩斯主义在财政政策指导思想上的又一特点在于主张“适度”的国家干预。新凯恩斯主义没有提出对“滞胀”的系统理论解释,但他们显然认同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对经济过度频繁的干预导致了滞胀”的观点。他们加入了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和理性预期的假设,比老凯恩斯更为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对经济进行“粗调”。 与老凯恩斯主义仅注重对经济进行“数量”

25、上的调节,而且缺乏对微观经济运行的了解相比,新老凯恩斯主义则把财政政策的调节延深到经济运行的内部,并强调调节的“质量”。这不能不说是宏观经济理论的一大进步。 (2)新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有效性观点的比较。在论证财政政策有效性的问题上,新老凯恩斯主义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条路。老凯恩斯主义仅仅假设价格刚性,但却不能解释其原因,价格在此被作为外生变量。而新凯恩斯则更加深入。他们一方面从微观经济运行上说明价格刚性或粘性的原因;一方面通过分析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财政政策对收入水平和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从而得出财政政策是有效的结论。首先,老凯恩斯主义对财政政策有效性的论述建立在价格刚性的基础之上。他们根据IS-L

26、M模型,推出了总需求曲线。由于假设价格刚性,老凯恩斯主义得出了财政政策是有效的结论。这受到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猛烈抨击。新凯恩斯主义否认“古典的两分法”,认为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引起实际变量的变动,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是有效的。但为什么财政政策是有效的?名义变量变动如何引起实际变量变动?他们的论述却不尽相同。其次,新凯恩斯主义在在国家干预和调节的形式、手段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这种注重对经济进行内在结构调整、主张“适度”干预的思想应说是国家干预经济学说的深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宏观经济调节“质量”的提高。新凯恩斯主义在承认供给决定需求的同时,仍然阐明财政政策的作用,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的思想

27、及其经济政策主张。然而,新凯恩斯主义有两点与凯恩斯主义不同:一是新凯恩斯主义否定有效需求对经济的长期影响,而凯恩斯主义认为增加有效需求能够长期地稳定经济;二是新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是被动地起作用,而凯恩斯主义认为,财政政策能显著地增加有效需求,与货币政策相比,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更大,主动的财政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是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中的财政政策,尤其是政府任意地决定的财政政策,会干扰市场经济的稳定性。在全球化和各国经济开放的背景下,各类市场中的经济人,尤其是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上的经济人,能够对经济政策的可持续性做出充分信息的判断,获得较为完备的政策变化的信息。6如何认识“

28、两个剑桥之争”的理论假设的异同,其意义和作用何在?“剑桥资本争论”来自著名的“两个剑桥之争”,这场论战的挑战者是英国的新剑桥学派,主要代表是剑桥大学的琼罗宾逊、尼古拉斯卡尔多、皮罗斯拉法、卢伊季帕西内蒂。论战的应战者一方则是美国的新古典综合派,同样,除了其主将保罗萨缪尔森、罗伯特索罗、詹姆斯托宾、弗兰科莫迪格里安尼之外,站在该派立场并且卷入论战的还有美国的勒纳、斯旺、里弗哈利、费格森,英国的米德、哈恩、布劳格等人。凯恩斯之后,现代凯恩斯主义主要分化成两个支派:一个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中心的新古典综合派;一个是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中心的新剑桥学派。由于麻省理工学院的所在地也叫剑桥,人们有时也将这两

29、大支派的争论称之为“两个剑桥之争”。新剑桥学派坚持和发展凯恩斯的理论观点,批判传统的新古典派经济理论,力图建立与之相对立的新理论体系,因此,也被称为英国后凯恩斯经济学。“两个剑桥之争”所囊括的理论内容和范围,是从资本理论开始,进而扩展到价值理论、配置理论、分配理论、增长理论、发展理论、积累理论、效用理论、行为理论、均衡理论、数理方法论、国家干预论、制度理论、预期理论、建模理论等等。“两个剑桥之争”的实质是如何进行经济理论研究或如何发展现代经济学的问题,但是在形式上却表现为作为后凯恩斯主义的两个支派怎样做才能真正继承和发展凯恩斯理论的问题。新剑桥学派在理解凯恩斯理论的问题上与新古典综合派有着根本

30、的分歧,而在方法论的论战中,该学派表现出理论分析的特点。 (1)理论分析出发点上,新剑桥学派坚持“历史观”;新古典综合派坚持“均衡观”。新古典综合派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理论加以综合,在方法论上基本上接受了马歇尔的均衡观念,并糅合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观念,均衡观是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分析方法。如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特别强调的是均衡及其稳定性,确认资本主义经济是“一般均衡的制度,是一种逐步接近均衡的价格和生产的制度。”他的微观经济分析,基本上就是马歇尔供求均衡价格及其引申而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价格理论。他的宏观经济分析,则强调储蓄曲线与投资曲线相交的均衡点。新剑桥学派严厉地指责新古典派背弃了凯恩斯的“历史观”,该学派的旗手琼罗宾逊指出:“在理论方面,通论的主要论点是打破均衡的束缚,并考虑现实生活的特性昨天和明天的区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