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醒学生要注意“公平”。教师巡视。(二) 寻找身边的纸交流并展示:我们身边的纸。小结:纸的用处广泛。也可借助p1图片开展此活动,并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对带来纸制品的学生加以表扬,以激发其他学生积极参与课前准备活动。(三) 了解新型的纸观察:各种新型的纸。新型的纸“新”在哪里?“为什么会发明这种纸?”或“这种纸材料的优点在哪里?”材料的发展源于人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示图片或实物学生介绍和教师介绍相结合。四、 教学设计说明:考虑到“纸的特点”和“纸的用途”是有紧密联系的,故本课时整合了教材中第一、第二课时的内容。通过“设想如何玩各种各样的纸”引导学生发现“纸的一些特点”,为进一步探究“纸的其
2、他特点”做铺垫。总的设计思路:边选择边发现。纸从哪里来1. 在感受原始的记录方式中体会没有纸的难处。2. 通过观察、讨论了解造纸术的发明,体会到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 通过了解、比较现代造纸技术及记录方式,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人类进步的影响。感受原始的记录方式2. 在依次感受各种原始的记录方式中体会人类在进步。石块、甲骨、竹片、木片、毛笔、墨汁。了解造纸术的发明1. 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古人的造纸过程。2.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造纸的原材料,初步培养资料搜集的能力。3. 通过对造纸术发明的了解,体会到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了解现代造纸技术和记录方式1.
3、 通过观看录像了解现代造纸技术。2. 在新、旧技术的比较中,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人类进步的影响。录像。(一)感受原始的记录方式教师指导观察:各种原始的记录工具。活动:利用原始的记录工具记录文字。交流:活动后的感受。小结:(1)没有纸的难处。(2)人类在进步。出示实物。引导学生先给各种原始的记录工具按时间先后排排队,然后依次使用比较。(二)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观察讨论:古人的造纸过程。看录象、听故事: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史。各自的感受。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查资料,了解造纸的原材料。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图意,互相补充。前后经历了多少时间?又有多少次的改进?根据实际情况,此活
4、动安排在课内或课外均可。(三)了解现代造纸技术及记录方式看录象:了解现代造纸术。现代的记录方式?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有很大的影响。提醒学生比较新、旧造纸技术的相同和不同。现在,还有哪些工具能帮助我们记录文字?比较古代造纸术和现代造纸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纸,作为人工合成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生产工艺也会逐步科技化、现代化,我认为这是一个让学生充分感受“科技力量”的契机,应该好好利用,为此,在本课时增加了一个新的内容:了解现代造纸技术及记录方式。废纸利用1. 通过对废纸产生情况的了解,激发废纸利用的意识。2. 通过对废纸利用的讨论,激发资源保护的意识。3. 通过利用废纸的制作活动,
5、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讨论废纸的利用1. 通过了解废纸产生情况,激发废纸必须利用的环保意识。2. 通过对废纸利用的讨论,拓宽处理废纸的途径。录象、图片或用废纸做成的物品。动手做纸盘1. 通过动手做纸盘,激发废纸利用的兴趣。2. 在小组制作中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废纸、剪刀、白胶、塑料盘。(一)讨论废纸的利用观看录象:废纸的产生。废纸的利用。我又知道的废纸利用的新方法。可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表现谈感受。那么多的废纸,怎么办呢?结合废纸可再生,引入“垃圾分类”的意识。(二)动手做一个纸盘纸盘的制作。制作纸盘。交流纸盘作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图意,互相补充;引导学生
6、在纸盘的形状、颜色、装饰方面动脑筋、搞创意,做出有个性的纸盘。教师巡视,提醒学生互相协作完成任务。给每人展示机会,对有创意的作品多加肯定。“利用废纸”,几乎人人都知道。但为什么真正做起来却有些困难?就像现在推行“垃圾分类”一样,很多“分类垃圾桶”都成了摆设。我认为,这很大程度上,与不明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有关。因此,在“如何废纸利用”这一活动前,我设计了一个“为什么要废纸利用”的活动,让学生在看一看、聊一聊中体会“废纸利用”的重要性。此外,建议除了“做纸盘”,还可增加些“立竿见影”的纸制作(见附录),这些纸制品制作简单、方便实用,更贴合“废纸利用”的宗旨。各种各样的石头教学目标:1、 知道大自
7、然中很多地方都能找到石头。2、 知道不同的石头在颜色、形状、大小、花纹、粗滑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3、 了解石头在生活中的用途。能根据石头的不同特点猜测和推理石头的用途。活动一:猜石头1、 通过交流活动,知道大自然中能找到石头。2、 通过猜石头游戏,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简单分析推理能力。3、 通过欣赏各种漂亮的石头,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物体的热爱之情。所需器材:一组石头实物或图片学 生 活 动指 导 要 点 讨论:我们身边哪些地方能找到石头? 小结:大自然中很多地方能找到石头 游戏:猜猜我最喜欢哪块石头? 交流:你是怎样猜对的? 通过实物、图片等展示,再结合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中
8、和身边到处都有石头。 游戏时,教师边示范边介绍游戏规则,要求是根据给出的条件来猜,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排除等方法进行活动。(具体范例,游戏规则见附录)观察、比较石头的不同特点1、 通过观察、比较、记录知道不同的石头在颜色、形状、大小、花纹、粗滑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2、 学会放大镜的使用。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尊重事实、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一组石头、铁钉、放大镜怎样认识石头的特点?认识石头的方法(用感官和借助工具铁钉、放大镜) 活动:观察、比较石头的不同 记录:填写活动记录P.7不同的石头的不同特点石头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石头有不同的特点。 选用的石头应有明显特征,有利于学生对石头不同
9、特点的观察、比较。同时应对石头编号,便于学生讨论和记录。 让学生意识到认识石头需选择适合的感官,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借助简单工具能更进一步认识石头的其他特点。教学时同步跟进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用铁钉刻划石头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石块的硬度比较是相对的,指导学生根据事实来填写,不强求一致。活动三 讨论石头的用途(P13)1、了解不同的石头有不同的用途2、能根据石头的不同特点猜测和推理石头的用途,培养学生的简单推理分析能力。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科学与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石制品图片或实物具有这种特点(硬的)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的?石头在生活中的用途石头的用途可真多。 交流时,要联系石头的特点。教学设
10、计说明:第1课时教材安排四个活动:石头的存在、石头的不同特点、石头的用途、石头的千姿百态等。我认为活动一和活动四可以进行整合,以“猜石头”游戏把活动四包含起来,教师通过呈现漂亮和形态各异的石头,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以猜喜欢的石头作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游戏中思考,在交流中归纳,这时石头的不同特点是隐含在活动中,对活动二的教学起铺垫作用。活动二是教学的重点,借助感官和简单工具进行观察、比较,了解不同的石头具有不同的特点。活动三是活动二的延伸,所以要让学生根据石头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举例,从这层面上学生能更深刻的体会到石头特点决定了石头的用途。拓展活动可提供二个内容让学生自由选择,
11、一是收集漂亮的石头或图片,二是寻找发现其他的石制品。另一种上课思路也可以从欣赏好看的石头作为导入进行教学,可先提高学生的兴趣开始,从特殊一般对石头进行研究,同时把活动一调整到最后,让学生继续关注哪些地方还有石头作为课的延伸。沙 子教学目标1、 知道哪些地方有沙。2、 知道沙能做成沙雕,了解沙雕的制作过程。3、 通过玩沙活动,了解干沙和湿沙在颜色、黏性等方面的不同特点。4、 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兴趣,乐于尝试探究活动的科学态度,与同伴交流合作的精神。欣赏美丽的沙雕3、 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力。沙雕图片哪些地方有沙?大自然中有沙,我们的身边也有沙。 欣赏
12、:美丽的沙雕图片沙雕的制作过程沙雕是用沙堆积而成。 课前请学生留意周围的有沙的地方,并收集一些。 沙雕的制作过程只要学生了解,详细资料见附录。做“沙糕”游戏1、 通过做沙糕活动,了解干沙和湿沙在颜色、黏性等方面的不同特点。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干沙、湿沙、干湿混合沙、水壶、模具做“沙糕”需要哪些工具学生尝试做“沙糕”“沙糕”做成吗?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完成活动作业并交流。湿的沙比干的沙颜色深,粘性强。 做“沙糕”用的模具可以选用果冻、布丁的塑料外包装以及学生的玩具中的一些模具,不宜太大。 实验用沙可呈现三种状态:很湿、干湿正好、干。教师对沙源的状态此不做任何提醒和暗
13、示。 教师在学生交流后要帮助学生理清操作的顺序,并提醒学生注意保持环境整洁。 在学生游戏时, 要引导学生说出成功的理由,归纳出干沙和湿沙的区别。堆“沙桥”游戏1、 通过堆沙桥活动,进一步体验干沙和湿沙在颜色、黏性等方面的不同特点。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与人合作的能力沙盘、铲子、水壶、小瓶 任务:你能用“沙”堆桥吗? 设计:堆沙桥方案堆“沙桥”堆“沙桥”步骤 评价:沙桥作品及堆桥过程图堆桥体会及成败原因反思 学生除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外,还可对工具进行选择,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对学生出现的不同的堆桥方法教师应持肯定态度,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用小红旗来激励堆桥成功小组 画出堆桥的过
14、程如果操作有困难可改为口头交流。教学设计说明第2课的活动采用了讨论、记录、游戏、比赛、作品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干沙和湿沙的不同特点,为了能激发起学生玩沙的热情,所以我把观察沙的外形、特征等内容调换成欣赏美丽的沙雕,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沙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以此情景过渡,既自然又顺理成章。而删除的内容我觉得在第三课时比较沙和泥土中也有涉及,故安排在第三课时中出现。为了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注意教学时间的调配,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到校园的沙坑里开展竞赛,无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在教师预先准备的沙盘里进行活动。另外,还要提醒一点,在玩沙的过程中教师也须加强安全教育,随意抛洒容易使沙子进入眼睛。因为本课
15、学生的活动量大,活动的兴趣又比较浓,而学生年龄尚小,活动后不容易集中,教师要特别注意游戏前后组织教学技巧的运用,以保证活动目标的达成。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堆“沙桥”活动略显仓促,建议增加一课时,让学生玩得充分,讲的透彻,画的全面,从交流中教师对学生的做、想、讲、记予以全面的指导。沙子和泥土的比较1、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沙和泥在颜色、硬度、颗粒、渗水本领等方面的不同特征。2、 通过设计实验装置活动,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3、 学会用感官和简单工具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记录。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兴趣和乐于尝试的科学态度。比较沙和泥的外部特点(P16)1、 从辨别沙和泥土的活动中知道它们在
16、颜色、硬度、颗粒等方面的不同特征。2、 通过辨别活动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沙、泥、放大镜、玻璃杯、水、盘子哪个瓶中装的是沙?哪个瓶中装的是泥?辨别沙和泥的方法沙和泥的颜色不同,硬度不同、颗粒大小不同。 引导学生除了用感官认识以外,还可以借助简单工具来帮助观察。 教师提供的应尽可能是不含杂质的干沙和干的泥土,筛去杂质的处理后的样本,便于学生观察。 探究分别用沙和泥围成的池塘,哪个能装满水(P17)1、 知道泥土的粘性强,沙粘性弱。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沙、泥、水、盘子、盛水的烧杯用沙和泥分别围成池塘,然后向池塘里倒水,哪个池塘能装满水?交流预想的结果,并说出理由实
17、验验证自己的设想与预想的结果对照,归纳发现。沙粘性弱 ,泥粘性强 往沙和泥里加水的时候注意提醒匀速、同时和同量,增强控制实验变量的意识。 学生交流结果时,要让学生尽可能地交流实验过程的发现。探究沙和泥的渗水快慢(P17)1、 知道泥土的渗水慢,沙渗水快。2、 通过设计实验装置活动,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和控制实验变量的意识。沙、泥、玻璃杯、水、盘子、去底饮料瓶、纱布、橡筋。沙和泥哪个渗水快?实验需要哪些器材?怎样安装?装配实验器材并进行渗水比较实验组织学生交流发现的结果,并做活动记录。沙渗水快,泥渗水慢 拓展:沙和活泥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沙和泥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渗水比较实验所用的沙和泥
18、的量应相同,向两个容器中倒水应同时、等量。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归纳出沙的渗水本领比泥强,泥的渗水本领比沙弱。第3课的三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沙和泥土在颜色、硬度、颗粒大小、渗水本领强弱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使学生获得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特征的感性认识,学会用感官和简单器材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在活动内容的安排和呈现上和一期教材相差无几,如何在这节课活动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想简单实验装置的设计是较有新意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讨论交流、质疑反驳、补充完善,在互动中完成实验设计,完整经历探究过程。另外在拓展部分增加了找沙和泥土相同的活动,比异亦可求同。橡筋的妙用一教学目标:1、通过细心的观察
19、,初知橡筋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2、通过探究性活动,了解橡筋的功能弹性;体验探究过程对科学探究意义。3、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表达活动中的发现。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橡筋的弹性及其应用。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课前观察活动。四、活动设计:身边的橡筋。1、通过课前观察,记录生活中常见物品所用橡筋。2、联系实际生活,知道橡筋的广泛用途。3、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各种不同的橡筋、有橡筋的实物玩橡筋游戏。1 了解橡筋有弹性。2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橡筋的弹性强弱与橡筋长短之间的关系。橡筋、纸、尺、铅笔、铅笔盒等。五教学过程(一)、身边的橡筋。 课前观察活动:记录生活中常见物品
20、所用橡筋。(附表一) 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橡筋? 观察实物、思考:能用其他的东西代替橡筋吗?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橡筋的用途。启发学生活动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有经验的人。带一件易带的实物到课堂。 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主动思考。设计意图:橡筋的用途很广,但学生未必都了解。课前观察活动帮助学生较系统的了解生活中的橡筋。学生在整个较为独立的活动中会发现许多问题带到课堂中来。附表一: 身边的橡筋物品 橡筋所在部位用途(二)、玩橡筋游戏 小组活动: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桌面游戏。 集体交流:评选最好玩的游戏 教师在活动前要求学生设计安全游戏。在学
21、生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橡筋的弹性强弱与什么有关。 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橡筋的弹性与橡筋拉长后长短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学生对橡筋的特点有了了解。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游戏比告诉他一个现成的游戏兴致更高,参与面更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知识会掌握的更稳固。弹簧的本领一、教学目标:1、 通过活动,了解弹簧具有弹性;不同形状的弹簧有不同的用途。2、 通过观察,联系生活实际,知道弹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利用弹簧的弹性来比较物体的轻重,是认识事物的方法之一。4、 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表达活动中的发现,体会科学的探究
22、过程和方法。了解弹簧的应用。学习使用测力计比较物体的轻重。四、 活动设计:比较圆珠笔使用弹簧和不使用弹簧的区别。1 通过比较,了解弹簧具有弹性。2 通过拆装圆珠笔,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弹簧的用途。装有弹簧的圆珠笔观察图片、实物,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了解弹簧在生活中的用途。1 观察图片、实物,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了解弹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不同形状的弹簧,有不同的用法和用途。使用弹簧的物体图片、实物、不同形状的弹簧。利用弹簧的弹性比较物体的轻重1 学会利用弹簧的弹性,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观察、测量、记录、比较。2 知道除了可以用眼睛看、手掂的方法,粗略地比较物体的轻重;还
23、可以利用橡筋和弹簧、弹簧秤更准确地比较物体的轻重。弹簧、弹簧秤、钩码、橡筋、书、铅笔盒、饮料瓶等五、教学过程:(一) 拆装圆珠笔 实验:拆装圆珠笔,观察弹簧的用途 交流:不装小弹簧,会怎么样? 弹簧有什么本领?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保证每个学生能完成圆珠笔的拆装。 在活动后,要让学生比较装弹簧与不装弹簧的区别,引出主题弹簧的本领设计意图及建议:课前找些外壳透明的圆珠笔,能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学生在拆拆、装装的过程中思考弹簧的作用和它的特点。(二) 弹簧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观察图片:哪些地方用到了弹簧? 观察实物:弹簧在哪里?(手电筒、活动铅笔、弹簧锁等) 游戏:利用拉
24、力器比比谁的力气大。 观察不同形状的弹簧: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用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弹簧具有弹性 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利用弹簧的弹性可以制造许多东西。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弹簧有不同的用法。可以用观察表格形式,课前让学生观察、记录。拉力器在使用时注意安全。(三) 利用弹簧的弹性比较物体的轻重 预测:哪个东西最重?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知道物体的轻重?为什么? 学生实验:用弹簧、橡筋、弹簧秤比较物体的轻重,用数格子的方法记录结果 交流实验现象:说一说,哪个东西最重?比较物体的轻重用哪一种方法更准确? 在学生实验前,要让学生进行预测,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学生实验时,要指导学生观察橡筋、弹簧伸长的长度,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在学生用弹簧秤称量重物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数格子的方法,认真记录数据 实验后,引导学生归纳弹簧的本领。这个小组活动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探究科学的严谨态度。教师必须对学生强调不仅仅是完成一个实验,在整个过程中每个步骤的科学性必须强调。所以有必要作些示范。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实验活动能更好的开展打下基础。物体的弹性1、初步知道许多物体有弹性。2、初步了解压缩空气有弹性3、初步了解生活中不少地方利用了物体的弹性。不同的方法测试物体的弹性。 弹性的概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