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8 ,大小:77.22KB ,
资源ID:1845524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4552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根尘不偶中医虚证阳虚证篇医案整理参考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根尘不偶中医虚证阳虚证篇医案整理参考资料Word文件下载.docx

1、每一种疾病至少都涉及到二三十种因素,让人陷入千头万绪之中。可以说,很多中医师(包括一些有经验的中医师)在临证多年之后,都遇到了技术上的瓶井,以致于疗效徘徊不前。 有人说:很多年来,中医一直停滞不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这话没错!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家在中医资料的整理上已做了大量工作,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若能充分合理地加以运用,就能转化为巨大成果。这些中医资料,是无数中医师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是砖、是沙,是水泥、是栋梁,各种条件都已俱备,但却无人加以整合。不会整合,这些东西就是一盘散沙;擅于整合,这些东西能建成宏宇大厦;若能对千百年来历代中医的经验加以整合,一个更完善,更实用,更高效的新中

2、医体系将喷薄而出! 本人相信,将中医现有的资源整合之后,通过对大量的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统计,可以找出证的规律,挤掉中医理论中很多重复的论述,让中医在不失传统精髓的情况下,沐火重生。但对于个人来说,这项工程太过宏大,时间、精力、视力,财力都是问题,所以,此心愿虽存多年,但俗务缠身,一直难以实行。后与志一先生交流之后,决定联手整理。若能完成此计划,则中医在理论上将条理分明,思路清晰,人们对中医的认识将云开雾散,这对个人技术能力的提升将极有帮助!使学中医的人很快可以学以致用。 在没有整理阳虚证篇之前,虽然也有阳虚的概念,但对阳虚证的认识在意识上是模模糊糊的,似乎明白,但说起来总有些意犹未尽。整理之

3、后,感觉别有洞天,豁然开朗。 比如:很多人在辨证时,都容易落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说到口渴,失睡,便秘,烦燥等,首先想到的结论是阴虚,但实际上阳虚一样能产生上述证候!所以,中医辨证,不能心存预见,必须遵循“有是证,用是药”的原则。 需要说明的事,本想将中医虚证-阴虚证篇整理完后一同发贴的,以防止有些读者以偏概全,看什么病都觉得是是阳虚证。此外,阳虚证篇只是初稿,发贴的目的,在于砖引玉,以待完善。 中医是一个独立的医学体系,它是一门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大道之学”,所以,恒久不变。中医可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但不能妄自菲薄,按照他人的标准自我阉割。中医对于生命的理解其实是胜于西医的,将中医西化,实

4、际上是弃美玉换顽石。中医源于内证,若欲探寻本源,当“内证而非外求”,研究一点道家养生之学,对理解中医更有帮助。而“外求”只会越走越远! 从中西医结合方针确立以来,中医的许多经费都投入了所谓现代化的实验,有结果吗?这些结果对中医有帮助吗?没有!如今中医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就是最好的说明! 比如说:阳虚证有何规律?这是中医最基础的课题,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多的科研经费,那么多的科研机构,都做了些什么?小白鼠实验能给出答案吗? 那些官僚及所谓的学者们,能不能进行实在一些实实在在的中医研究?01 阳虚欲脱亡阳案 白棋宗医案: 李某,女,35岁。 平素阳常不足,外感寒邪,发热恶寒,寒多热少,入夜尤甚,常增被而

5、不暖。初用辛凉解表,继用苦寒泄下,以致病重,卧床不起已两个月。 现症:面色白无华,精神恍惚,形体消瘦,凉血大出,汗流满面,语声低微,气息奄奄,四肢烦逆,六脉欲绝。 拟方:茯苓30克,附子15克,党参15克,干姜15克,甘草15克。 连服6剂,汗止足温,六脉来复。效不更方,量稍减,服至16剂而愈。(陕西中医函授1992;(6):35) 按语: 阳虚感冒,本应扶阳解表,反用辛凉解肌,甚至苦寒泻下,无疑以寒治寒,雪上加霜,此误也,得之必厥。急宜回阳救逆,兼固阴液之法,方可起死回生矣。02 阳虚欲脱嗜睡 刘渡舟医案: 刘某,女,66岁,1994年1月19日初诊。 病人继往有高血压、脑血栓史,左侧肢体活

6、动不利,头晕头痛。一日晨起后,突然变得双目呆滞,表情淡漠,神志时明时昧,呼之则精神略振,须臾又恍惚不清,言语含糊,不知饥饱,不知大便,时常在衣裤内屙出。到某医院做脑CT检查提示:海绵状脑白质病,诊断为“老年性脑痴呆”。 其人腹满下利,日行24次,小便色清,夜尿频多,畏寒喜暖,手足不温,周身作痛。舌苔滑,脉沉细无力。 此为少阴寒化之证,急温犹宜。 处方:附子12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党参14克。 服药3剂,患者精神大增,神志明多昧少,言语不乱,能答复问题,仍手足逆冷,腹满下利,再以四逆汤与理中汤合方振奋脾肾之阳。服药近20剂,手足转温,腹满消失,二便正常,渐至康复。 伤寒论说:“少阴之为

7、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仲景仅举一脉一证即揭示了少阴病的基本病理变化特点是以阳虚为主。本案但欲寐而见小便清长,四肢不温,恶寒下利,为少阴阳虚寒化之证。心肾阳虚,神失温养而但欲寐。脉细者,为阳损其阴。故治疗以四逆加人参汤以回阳益气生津。03 阳虚欲脱嗜睡 曹x ,年在花甲之外,其子挟掖来诊。 患者终日精神萎靡不振,昏沉嗜睡,梦其先祖老辈亡人,仍着昔时衣装迎其同归,自以为阳寿已至,言讫而泪下。 诊其脉沉弱无力,舌胖苔白。此阳光不振而群阴用事,故但欲寐而梦见鬼状,属少阴虚寒证,病情虽危,急温犹可活之。 附子15克 干姜6克 炙甘草9克 人参9克 服药三剂后,曹叟精神渐增,眠睡安然,亦不复梦见昔日故人

8、。后来改用桂附八味丸与补中益气汤服至二十余剂,渐至康复。“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以此一脉一证作为辨证要点,揭示了少阴病阴阳俱虚而以阳虚为主的病理变化。脉微主阳虚,脉细主阴虚,但是“微”在前而“细”在后,则含有以阳虚为主的涵义。所谓“但欲寐”,形容病人似睡非睡,精神萎靡不振的状态。神以精为体,精以神为用。精气充实,则神态自然充沛;精气不足,则神态萎靡而衰败。少阴属肾,主蛰,为封藏之本,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如果少阴阴阳皆虚,精气不足,自然出现“但欲寐”。 本案老翁年逾花甲,精气不足,肾脏已衰,阳光不振而群阴用事,非四逆汤不能温之;但四逆汤能回少阴阳气而不能补少阴之阴气,所以加人参生津滋

9、阴,又能大补元气。所以,四逆加人参汤用于亡阳虚脱而脉沉不起,以及阳损及阴,阴阳两伤者,最为妥当。04 阳虚欲脱嗜睡 丁世名医案: 史某某,男,8岁,1982年2月15日诊。 1981年7月始,自觉疲困嗜睡,逐渐加重,昼夜昏睡,呼之则醒,但旋又复睡。经脑电图检查,诊断为“运动性癫痫”。 诊时舌外伸、流涎,四肢不温,舌嫩、苔薄白,脉微细。 证属阴盛阳微,阳被阴遏。治当温通经脉,散寒助阳: 当归、白芍、党参、吴萸各1O克,桂枝15克,细辛5克,通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 6剂后,嗜睡瘥,流涎止,手足温,饮食精神好转,但性情烦躁,舌红,脉沉,继用仲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3剂,诸证消失。3月后随访,未

10、见复发。 阴主静,阳主动,阴气盛,故嗜睡。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汤温经散寒,助阳通脉,阳气恢复,则嗜睡得除。05 阳虚欲脱烦躁 周连三医案: 段某某,素体衰弱,形体消瘦,患病年余,久治不愈。 证见两目欲脱,烦躁欲死,以头冲墙,高声呼烦。 家属诉:起初微烦头痛,屡经诊治,因其烦躁,均用寒凉清热之剂,多剂无效,病反增剧。 面色青黑,精神极惫,气喘不足以息,急汗如油而凉,四肢厥逆,脉沉细欲绝。 拟方如下: 茯苓30克,高丽参30克,炮附子30克,炮干姜30克,甘草30克,急煎服之。 服后烦躁自止,后减其量,继服10余剂而愈。 少阴心肾阳亡阴伤,虚阳浮越而烦躁。又神惫气喘,冷汗如油,四肢厥冷,脉微欲绝,

11、脱象备矣。恐阳亡而阴不能继,急用茯苓四逆汤以回阳救阴,交通心肾。待阳回津复,坎离既济,则烦躁自除。切勿清热除烦,以寒治寒,否则,残阳游冰,祸不旋踵。06 阳虚不摄自汗 岳美中医案: 李某某,男,40岁,1972年6月11日就诊。 患项部自汗,竞日淋漓不止,频频作拭,颇感苦恼,要求中药治疗。 诊其脉浮缓无力,汗自出。 分析病情:项部是太阳经脉所过,长期汗出,系经气向上冲逆,持久不愈,必致虚弱。因投以仲景之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阳降逆,协调营卫,收敛浮越之气。 先服4剂,自汗止。再服4剂,以巩固疗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本案项汗淋漓,心阳虚弱,阳不外固,故以桂枝甘草汤温补心

12、阳治本,加龙骨、牡蛎固涩止汗以治标。07 阳虚不摄盗汗 赵某,男性,41岁。 盗汗五年,每两三天一次,虽长期医治,未能获效。近三个月来,盗汗日益加重,每至下半夜2时左右,汗出湿衣,渗及被褥,醒后汗止,全身发凉,白天困倦乏力,动则心悸,下肢浮肿,颜面少华,舌淡苔薄,脉沉细。 脉症合参,证属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故选用扶阳抑阴之真武汤治疗。 药用:制附片12克、生白芍12克、生白术15克、茯苓15克、生姜三片。 服五剂后,盗汗竟止,精神转佳,脚肿消退。继以金匮肾气丸调治,随访未见盗汗复发。(新中医1984) 阳虚而致盗汗者,阳虚外不能固,阴盛内不能守,反迫汗外出是也。汗泄则阳更虚,阳更虚则汗愈泄,故

13、延日久。真武汤振奋真阳,以消阴霾,阳复阴消,俾阴平阳秘,疾病乃愈。真武汤虽无止汗之功,然治病之理,远在径直止汗之上,此即所谓“不治之治”也。08 阳虚不摄漏汗 崔x x ,女,51岁。 患自汗证十多年,屡经中西医治疗而不愈。患者每日自汗出不止,浸湿内衣,每日换衣34次,一年四季皆如此。上半身汗出多于下半身,左半身汗出甚于右半身,稍有劳作更甚。伴有恶风,肢体屈伸不利。其人体态肥胖,但终日感觉体疲乏力。 舌质淡嫩,苔自而脉缓,辨为阳虚漏汗证,用桂枝加附子汤。 服前三剂时有奇特的反应,每次服药后约一时左右,自觉全身皮里肉外有一种如雪溶化般的感觉。服第四剂药后,周身皮肤进而出现针刺般的疼痛感觉,2小时

14、后,疼感消失,顿觉舒适无比。三剂药服尽,而十年之自汗已止。 用桂枝汤加黄芪、白术各10克善后全愈。09 阳虚不摄唾沫 张应瑞医案: 聂某某,女,45岁。 1951年春,产后失调,体渐瘦赢,面色苍白,头眩晕,时唾白沫,咽干口淡,夜不安卧,舌无苔少津液。前医误认为血亏阴伤,曾以大剂养血滋阴,佐以化痰之剂,治疗经旬而病不减,唾沫增剧,神疲体乏。 余诊其两脉细缓,右寸且弱,证属肺痿,遵仲景法,投以甘草干姜汤暖中摄液: 干姜6克,甘草15克。 晨进1剂,日方午唾沫大减。再进1剂,唾沫停止,安然入睡,翌日方醒。续进滋肺补气之剂,调养数日而愈。 肺痿有虚寒、虚热之别。本案时吐白沫,面苍白,头眩晕,口淡,脉细

15、缓,右寸弱,已进大剂滋阴药而病反剧,故知此乃肺有虚寒也,投甘草干姜汤果中10 阳虚不摄遗尿 赵守真医案: 刘某,男,30岁。 患遗尿证甚久,日则间有遗出,夜则数遗无间,良以为苦。医咸认为肾气虚损,或温肾滋水而用桂附地黄汤;或补肾温涩而用固阴煎;或以脾胃虚寒而用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其他鹿茸,紫河车,天生磺之类,均曾尝试,有效有不效,久则依然无法治。 吾见前服诸方于证未尝不合,何以投之阁效。细诊其脉,右部寸关皆弱。舌白润无苔。口淡,不咳唾涎,口纳略减。小便清长而不时遗,夜为甚,大便溏薄。审系肾脾肺三脏之病。但补肾温脾之药,服之屡矣,所未能服者肺经之药耳。复思消渴一证,肺为水之高源,水不从于气化

16、,下注于肾,脾肾而不能约制,则关门洞开,是以治肺为首要,而本证亦何独不然。景岳有说:“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先治气,治肾者必先治肺。” 本证病缘于肾,因知有温肺以化水之治法。又甘草干姜汤证原有遗尿之源,更为借用有力之依据。遂疏予甘草干姜汤。 炙甘草24克,干姜(炮透)9克。日2帖。 3日后,尿遗大减,涎沫亦稀。再服5日而诸证尽除。 然以8日服药16帖,竞愈此难治之证,诚非始料所及。11 阳虚不摄遗尿 权依经医案: 王某,男,14岁,1977年11月4日初诊。 患者自小尿床,经久不愈,多方治疗无效。别无不适,尿床时无梦,脉平。 附片3克,干姜5克,炙草6

17、克,党参9克。3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3剂后,已不尿床。 肾主二阴司开合,其功赖于肾阳,肾阳不足则开合失司而遗尿,临床多见无梦而遗。 据权氏经验,用本方治疗,屡用屡验。12 阳虚不摄遗精 王,男,20岁。 患有遗精证半年,几乎每夜均有发生,屡经医治无效,形体疲惫不堪。病初之时,每因有梦而遗精,逐渐发展为无梦而遗。舌质淡嫩不洋,脉弦缓无力。 辨证属于心肾阴阳不交而精关弛废失禁。 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 连服五剂后,滑精止,饮食增进,精神渐振,从此调治而愈。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说:夫失精家,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所谓“失精家”,是指有长

18、期遗精、滑精史的人,初起时,往往由于欲火内动,而又不能随心所愿,以致心火内燃,下扰肾精,逼迫精液外泄,所以常常表现为有梦而遗精:久而久之,肾元下亏,失却固摄功能,导致精关弛废不固,最终发展为无梦而走泄,成为“失精家”。所以,失精家的病机关键在于心肾阴阳上下不交,治法以调和阴阳,交通心肾为主。桂枝汤能和营卫,调和脾胃,而调和阴阳,加龙骨、牡蛎一方面能收敛神气,固摄精关,另一方面也起到固护心肾精气的作用。13 阳虚不摄吐血 王某,素有吐血痼疾,服清凉涩止药辄愈,今夏复发,进前药不应,后杂进温补及消淤药,亦不应。吾诊时,血尚零星末止,色黯而稀,又不时微咳,频吐清涎,口淡,食纳不佳,小便黄。舌润滑无苔

19、,脉濡缓。 检视服方,寒温兼备,然既非热证,栀芩因不可用,又非元阳衰损,卫气不敛,桂附亦属不宜。其脉濡缓便溏脾虚而未甚;咳频吐涎,乃肺寒而未虚。如此证情,拟予六君子汤加炒侧柏、焦荆芥之属,五进而血仍吐,久思不得其解。 旋忆及陈修园氏三字经吐血章“温摄法,草姜调”之言,乃恍悟六君参术之过补,又不如甘草干姜汤温肺补脾之适应,所谓补而不固,温而不燥也。 方疏:炙甘草18克,干姜(炮成炭用)9克。水煎温服。 4剂,吐血少间。再服三剂血全止,后用饮食调养,未另服药。 秦伯未著秦氏同门集指出:“若痛痼久吐之家,其本己虚,其气多寒,而其势亦较缓,故治疗上以温补为主。”盖血循经道,得温则行,遇冷则凝,卒用寒凉

20、,因能止暴吐于一时,然溢于脉外之血,又势必因寒凉而淤滞不行,阻碍血行,继之吐血不已、必不能愈人、医之过也。本案吐血,有脾肺虚寒之征,则宜忆陈氏“温摄法,姜草调”之训,以甘草干姜汤温太阳阳气,令其固摄血行则愈。14 阳虚不摄吐血 萧某某,34岁,住零陵荷叶塘村。 某晨忽大吐血。先为瘀黑块状,后系鲜红新血,时少时多,三整日未逝,服药杂治均罔效,病情日形严重,特来邀治。 患者蜷卧于床,血吐犹未少止,面白惨淡无神,四肢厥冷,舌胖润无苔,身倦不欲动,口渴喜暖饮,亦不多,脉细微欲绝,此阴阳衰微,将见离决之候。检阅服方,皆苦寒折之,如三黄解毒汤,龙胆泻肝汤之类,是欲止血而过服寒凉所成。现当生死存亡,千钧一发

21、,惟有回阳固本之一法,当处以人参四逆汤: 人参1 5克(蒸兑),生附24克,干姜1 5克,炙草6克。 上方意在回阳救逆,温经止血也。半日连服二大剂,夜半阳回肢微温,血仍点滴未停,因略为易方: 人参1 5克,附子9克,黑姜炭(炮透)1 2克,炙草6克。水煎,冲发炭及童便服。 上方温以止血,二剂血果止。 讵知日晡身发高热,烦躁不安,脉则洪数而软,乃血气来复,故现此离奇之假象,不应为所眩惑,治宜温平补血,疏当归补血汤加炮姜。二剂后,热退神宁。 不料夜半腹大痛、拒按,大便已数日未行,此由阴证而转属阳明。然在伤寒论中已有调胃承气汤法治,今特小其剂以用之:大黄9克(酒制),芒硝9克(冲),甘草6克。1剂便

22、下痛止,改用益气补血之药,逐渐安平。 气与血同出而异名,气为血帅,血资气行,故亡血必脱气。前医不识此理,一见吐血,即浪投苦寒直折,不惟血不少减,而且损伐残阳,危象立见。更医据脉辨证,改以回阳护阴、益气摄血,投四逆加参汤,二剂阳回肢温,但血仍未止,遂于上方加发炭、童便、以炮姜易干姜标本同治,血乃止。但阳回血止之后,荣阴未复,热象毕露,遂改投当归补血汤,二剂血复神宁。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屡进辛热,以致阳复太过,胃气失和,转成腑实,又予调胃承气汤微和胃气,病始愈。可见医者治病贵在坐观动静,随机应变,方能临危取胜。15 阳虚不摄吐血 张景岳医案: 倪孝廉者,年逾四旬,素以灯窗思虑之劳,伤及脾气,时有呕吐

23、之证,过劳即发,余常以理阴煎、温胃饮之属,随饮即愈。 一日于暑末时,因连日交际,致劳心脾,遂上为吐血,下为泄血,俱大如手片,或紫或红,其多可畏。急以延余,而余适他往,复延一时名者,云:此因劳而火起心脾,兼以暑令正旺,而二火相济,所以致此。乃与犀角、地黄、童便、知母之属,药及两剂,其吐愈甚,脉益紧数,困惫垂危。彼医云:此其脉证俱逆,原无生理,不可为也。 其子皇惧,复至恳余,因往视之,则情势俱剧,第以素契不可辞,乃用人参、熟地、干姜、甘草四味大剂与之。初服毫不为动。次服觉呕恶稍止而脉中微有生意,及复加附子、炮姜各二钱,人参、熟地各一两,白术四钱,炙甘草一钱,茯苓二钱,黄昏与服,竟得大睡。直至四鼓,

24、复进之,而呕止血亦止。遂大加温补,调理旬日而复健如故。 余初用此药,适一同道者在,见之惊骇,莫测其谓,及其既愈,乃始心服,曰:向始不有公在,必为童便、犀角、黄连、知母之所毙,而人仍归誉于前医,曰:彼原说脉证俱逆,本不可治。终是识高见到,人莫及也。 嗟嗟!夫童便最能动呕,犀角、知、连最能败脾,时当二火,而证非二火,此人此证,以劳倦伤脾而脾胃阳虚,气有不摄,所以动血,再用寒凉,脾必败而死矣。倘以此杀人,而反以此得誉,天下不明之事类多如此,亦何从而辨白哉!此后有史姓等数人,皆同此证,予悉用六味回阳饮活之。此实至理,而人以为异,故并纪焉。 脉证所现,乃中焦虚寒,脾不统血之象,故以理中汤加温中益气、调经

25、之品获愈。干姜易炮姜者,在于缓燥烈而增止血之用。16 阳虚不摄鼻衄 阎某某,男,21岁。 素患鼻衄,初末介意。某日,因长途出车,三日始归家,当晚6时许开始放血,历时5个多小时不止,家属惶急无策,深夜叩诊。往视之,见息者头倾枕侧,鼻血仍滴沥不止,炕下承以铜盆,血盈其半。患者面如白纸,近之则冷气袭人,抚之不温,问之不语,脉若有若无,神智已失。 急疏甘草干姜汤:甘草9克,炮干姜9克。 即煎令服,2小时后手足转温,神智渐清,脉渐迟,能出语,衄亦遂止。 翌晨更与阿胶12克,水煎服日2次。后追访,未复发。(原按) 患者素有衄血,阳络已伤,今因事不如意,肝气大升,遂至血出如涌。灵枢寒热篇所谓“暴阐内逆,肝肺

26、相博,血溢鼻口”,即其病因病机。然此例出血过多,阴液骤失,阳无所附,又值夜半,阴自旺于阴时,阳气暴亡之象毕现,如执补血、止血之法,阴或可挽而阳终难复,变生顷刻,此际,惟冀速回其阳,待厥愈足温,脉续出,神智清醒之后,方可缓图徐治,甘草干姜汤之施,意即在此。然甘草干姜汤非止血之剂,而血竞得止,是因为“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阳固则阴自安于内守,即堤防既固,水流则无泛滥之虞。17 阳虚不摄泄泻 程x x ,男、56岁。 患“肠伤寒”住院治疗己四十多天,仍大便泻下脓血,血多而脓少,每日三四次。伴腹痛阵发,手足发凉,神疲体倦,饮食减少。其人面色夭然不泽,舌体胖大质淡,脉弦缓。 此为脾肾阳虚,寒伤血络,下焦失约,属少阴虚寒下利便脓血无疑。但因久利之后,不仅大肠滑脱不禁,而且气血亦为之虚衰,所以治疗当温涩固脱兼益气生血。 赤石脂30克(一半研末冲服。一半入汤剂煎煮)炮姜9克 粳米9克 人参9克 黄芪9克 服三剂后脓血止;再服三剂大便转常,腹中安和,饮食增进。转用归脾汤加减,巩固疗效而收功。 桃花汤是专门为治疗少阴虚寒下利,久病入络,由气分深入血分,以致脾肾阳虚,气不摄血的下利便脓血证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