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7.88KB ,
资源ID:184544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4544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八下复习6单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八下复习6单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二、重点虚词释义去以六月息者也 以:凭借其正色邪 其:或许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下:向下 亦:也 是:这样 已:罢三、一词多义 固不知子矣 固然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到固 于 子固非鱼也 本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在 是鱼之乐也 结构助词,的之 子之不知鱼之乐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4、古今异义是鱼之乐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5、通假字北冥有鱼(通“溟”,指海)其翼若垂天之云(同“陲”,边际)其正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6、词类活用志怪者也(名词活用作动词,记载)南冥者,天池也(名词活用作形容词,天然的)7、特殊句式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状

2、语后置)8、作家作品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重点难点】:1.庄子为什么在文章中会认为鱼儿是快乐的呢?文章表现了他什么思想?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其实这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反映,这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2. 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谁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

3、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3. 怎样看待庄子与惠子的关系?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写作特点】:北冥有鱼:构思精巧,善于设喻。先写了鹏的形体,从背与翼的强而有力,能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能有视苍天如海,观地下如烟的高傲之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一巧辩;一求真,一

4、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笑而沉思良久。惠子好辮,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课文原文】: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课文翻译】: 北冥

5、有鱼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啊;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种鹏鸟呀,在海动风起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当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一扇动翅膀激起的水花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北海的。”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动荡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这是它的本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旷辽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像这样罢了。

6、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非子,固不知自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等等

7、,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第22课礼记二则1、重点实词释义1.虽有嘉肴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2.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3.教然后知困困:困惑4.然后能自反也反:反省5.然后能自强也强:勉励6.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7.讲信修睦信:诚信 修:培养8.使老有所终终:终老,终其天年9.矜、寡、孤、独、废疾者寡:老而无夫 孤:幼而无父 独:老而无子 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10. 男有分,女有归分:职分、职守 归:女子出嫁11.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恶:憎恶 藏:私藏12. 是故谋闭而不兴闭:杜绝

8、 兴:发生13.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14. 故外户而不闭 外户:从外外面把门带上意思15. 是谓大同谓:是 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2、重点虚词释义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即“故是以”“这样一来”,可译为“因此”“所不必藏于己于:在3、一词多义 学学半 同“敩”,音xio,教导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学 其 学学半 学习 不知其旨也 它的 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第二个亲,父母 虽有至道(古义:即使;虽然)不能知其旨也(古义:味美;意义)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困困难)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增长)兑命曰(通“说”,指

9、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选贤与能(通“举”,推举,选举)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通“鳏”,老而无妻)不知其善也(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好的方面)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味美)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7、作家作品礼记,相传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十三经之一。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有较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礼记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礼记不仅是一部记述规章制度的书,也是部道德教科书。【行文思路】:虽有嘉看:第一层(第一句):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对比,引出“虽有至

10、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第二层(第二、三句):详细论述:第三层(第四、五句):得出结论。大道之行也:对“大同”社会的钢领性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第四句):全文的总结语。【重点难点】:1.虽有嘉看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起?作者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这一论点的?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从“嘉看”写起,是为了由“嘉看”“至道”作类比,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由“嘉肴”“至道”从反面类比,强调要注重学习,注重实践接着,从正面推论出“学”和“教”的实践作用(可以知不足和知因),再进一步论证其效果(能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论点“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教和学是

11、相互促进,相缩相度的,在教和学的实践中都能够增长自己的学问。2.大道之行也)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物尽其用,人尽具力。3.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音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虽有嘉肴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明明上口,节奏感强。在论述时,先以“虽有

12、嘉看,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面引入“虽有至道,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思路清断,文势流杨,层层递进,文气贯通,给人一气成之感。大道之行也用现实社会跟理想社会中的“大同”社会作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代的将是“外户而不团”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即使有美味的肉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

13、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然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透彻,不通的地方。所以,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中说道:“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

14、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第23课马说1.衹辱于奴隶人之手 袛:只,仅2.骈死于糟

15、枥之间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3.不以千里称也 称:著称4.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吃饭5.策之不以其道 道:正确的方法6.执策而临之 执:拿临:面对 袛辱于奴隶人之手 助词,相当于“的” 不以千里称也 用之 执策而临之 代词,指千里马 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助词,调整音节,可不译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策之不以其道 代词,它的其 其真无马邪 表反问语气,难道 其真不知马也 大概 执策而临之 鞭子 虽有千里之能 才能策 能 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食不饱,力不足 动词,吃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养四、古今异义故虽有名马(古义:衹辱于奴隶人之手(古义:体役;为奴隶

16、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疑问词,怎么能;安全,平安)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或者)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面食也(通“词”,喂养)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能)其真无马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六、词类活用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用製子打)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用作动词,竭尽)七、特殊句式策之不以其道(省略句,省略主语“食马者”)马之千里者(倒装句,“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一食或尽粟一石(定语后置,应为”“一食或尽一石粟”)八、作家作品韩

17、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文学家。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益“文”,故又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集【行文思路】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第三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残人才的愤慨之情。【重点难点】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原文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及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后句是一个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原文浓烈。2.千里马不

18、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意)【写作特点】1.托物寓意的写法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昧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以千里马“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遇,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之情。2.文字简洁,结构精巧文章先从正面提出间题:“世有伯乐,然

19、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接接下来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以及其“才美不外见”的原因,从而对“食马者”“不知马”浅薄、愚蠢进行了嘲讽。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个中心进行论证,结构严谨精巧,中心突出。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

20、真不知马也。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能发现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是在低贱的人手中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因为日行千里而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来喂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就无法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都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打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马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啊!第24课唐诗二首1、掌握字音

21、、字形怒号(ho) 挂罥(jun) 塘坳(o) 布衾(qn)俄顷(qng) 大庇(b) 突兀(w) 辗(nin) 称敕(ch )2、词语解释1.怒号:大声吼叫。2.三重茅:多层茅草。三,泛指多。3.挂:挂着,挂住。胃,挂结。长,高。4.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势低的地方。5.忍能:忍心如此。对面:当面。为,做6.俄顷:一会儿。7.布衾:布质的被子。衾,被子。8.裂,使动用法,使裂。9.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点10.沾湿:潮湿不干。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11.大庇: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盖,掩护12.突兀:高耸的样子。见:通“现”,出现

22、。13.苍苍:灰白。14.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需求。15.晓:天亮。辗:同“碾”,压。16.翩翩:轻快的样子17.把:拿。称:说。敕:指皇帝的命令。18.回:调转。叱:吆喝。19.驱:赶着走。将:助词,用在在动动词之后。惜不得:吝惜不得。得,能够。惜,舍。20.直:通“值”,价钱。三、作者简介杜甫(712一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品“三吏”“三别”等。杜甫共有约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

23、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诗歌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卖炭翁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

24、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与抨击,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平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这是全诗的诗眼。其他一切描写,都集中于这个诗眼。在表现手法上,则灵活地运用了陪村和反村。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竹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撒”作陪村,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而这一切,正反村了老菊希望之火的炽

25、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接下去,“牛困人饥”和“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丈”,反村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村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归来倚杖自叹息”,诗人叹息的是什么?叹息自已遭天灾人欺,更叹息民不聊生,人情冷漠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长夜沾湿何由彻”的“长夜”仅指诗人笔下这凄风苦雨的秋夜吗?说说你的理解。“长夜”明指当时的苦雨长夜,暗喻当时动荡艰苦的时局。3.卖炭翁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26、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4.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的。心理。自己身上“衣正单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7、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子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

28、。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卖炭翁 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