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横,信其实熟眠,于是得全。于时称其有。注释(1)王右军:即王羲之。(2)减:不足,少。;减十岁:不满十岁。(3)大将军:晋朝大将王敦。(4)甚;很;非常。(5)恒:常常,经常。(6)尝:(7)须臾:一会。(8)钱凤:人名,字世仪。为王敦的参军,助敦叛晋,后被杀。(9)屏:通“摒”,让手下退出,退避。(10)觉:醒来。(11)既:但是。(12)阳:同“佯”,假装。(13)诈:假装。(14)孰:通“熟”。(15)相与:共
2、同,一起。(16)及:等到。(17)从:通“纵”(18)其:第三人物代词,代他的。(19)实:确。译文王右军(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用手指头抠出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彼此大惊失色,说道:“不能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帐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他的性命得以保全。当时人们称赞
3、王右军有智谋1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原籍山东琅琊(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址犹存。道理:当我们遭遇不测、面临险境时,应随机应变,充分运用自己的慧以自救。王羲之性格特征;他是一个深谋远虑、机智聪颖、机应变的人。出处-成书过程世说新语的原名是世说,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
4、,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笔记小说。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刘义庆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刘孝标对世说新语加注。刘孝标原是南朝青州人,宋泰始五年(469)北魏攻下
5、青州,他随例被迫迁到平城, 在那里出家,后又还俗。齐永明四年(486)还江南,曾参加翻译佛经。该书的注是刘孝标回江南以后所作。他采用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办法,进行补缺和纠谬的工作。孝标征引繁富,引用的书籍达四百余种。后人注释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日本德川时代的学者著有几种世说新语注。还有马瑞志的英文译本、目加田诚等的多种日文本和法文译本。历史意义: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单、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世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
6、,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上层社会的风尚。作者: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原是南朝宋彭城(现江苏徐州)人。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人编写的古代笔记小说,被鲁迅称为“一部名士教科书”。校注该书的有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版)、徐震谔世说新语校笺、杨勇世说新语校笺。三、译文 张秀才,寿州人。寿州人崇尚武术,每家每户都藏有兵器。 邻居从集市上买鸟枪回来,晚上在宅子旁边试枪,突然听到嚎叫声。赶忙去看 ,有一个人死了,是秀才的儿子。邻居害怕了说:“杀别人的儿子都不行,更何况是张秀才的呢?”于是,率领全家人跪拜在秀才家门,哭着说明缘故,并且说:“任由秀才发落。”秀才强忍悲
7、痛,说:“你怎么敢杀故意我儿子呢?是我儿子的命如此。而且,你怎么知道不是我德行不好,上天降罚我,杀掉我儿子来报复我呢?”自己准备了个棺材葬了子 ,没再说什么。比:接近 市:买 乃:于是 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况且怎么不是我没有道德,上天降下惩罚,杀掉我的儿子来报复我呢?优点:遇事冷静 缺点:迷信译文:张秀才,寿州人。”自己准备了个棺材葬了儿子 ,没再说什么。四、王著教帝学书 宋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领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太监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完美,太宗更加尽量地模仿得
8、像。(太宗)又让侍从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有人询问为什么不够完美,王著说“皇上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如果匆忙地说好,恐怕皇上不再(像原来一样)用心了。”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规劝。 宋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快就)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在太宗临朝听政之余,喜欢练习书法,曾经数次让内侍拿着自己的作品让王著品评,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好,于是太宗更加用心地去练习。太宗再一次让侍从拿着他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有人询问王著的用意,王著说“皇上的书法本来就
9、很好了,但如果马上说书法写得好,恐怕皇上不再会像原来一样用心了。”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勉励。(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太宗:宋太宗赵匡义。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遽:匆忙。9、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2分)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10、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2分) 太宗益刻意临学 _更加;精益求精。_ 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又以问著,对如初。1
10、2、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9、C 10、 11、(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12、要求严格,循循善教。文言文王著教帝学书的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五、晋人好利 有个喜欢钱财的晋国人,到市场上去。遇到东西就去夺取它,说:“这我可以吃,这我可以穿,这我可以用,这器皿我可以装东西。”夺取完后就离开。管理市场的官吏 / 店主 赶过来让他交钱
11、,那晋人说:“我特别贪心的时候,两眼发晕冒火,天下(或四海之内)的东西,好像本来全都是我的,不知道是别人的东西。希望你把这些东西给我,我如果升官发了财会还给你的。”官吏 / 店主 发怒了,用鞭子抽打他,夺回他抢去的东西走了。旁边有人讥笑他,那晋人伸出手指着他骂道:“世人贪图利益比我更严重,往往千方百计地暗中争夺利益,我还是在白天拿东西,难道不是比他们要好吗?有什么好讥笑的?” 宋太宗统治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快就)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勉励。六、起之为将吴起者,卫人也。起之为
12、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编辑本段全文翻译吴起是卫国人,吴起作为一个将领,他的饮食与衣着,全都跟士卒中最下级的相同。晚上睡觉的地方,不加铺盖,行军的时候,不骑马乘车,亲自背粮食,一切都跟士卒同甘共苦。士卒中有长毒疮的,吴起亲自为他吸出脓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了这个消息,不禁失声痛哭起来。旁人不解的问:“你的儿子,只是一个兵卒,而贵为上将的吴起亲自为他吸出溃
13、疮的脓汁,你为何反而哭起来了呢?”那名士兵的母亲解释说:“这个你们就有所不知了,往年吴公也曾为我的孩子的父亲吸过脓疮,孩子父亲为报答他恩德,在战场上,奋勇冲杀,就死在敌人手里。而今,吴公又为他的儿子吸吮脓疮,我不知道这孩子又会为他卖命战死在哪里了。因此我要哭出来了。”编辑本段字词解释 起:吴起,军事家。 为:作为 ; 与:和; 设席:铺设柔软的垫褥 ;裹:背;赢粮:多余的粮食。病疽:得了恶性的毒疮。吮:用嘴吸。而:连词,表顺接。然:这样。战不旋踵:脚跟不向后转,即奋勇冲杀。是以:即“以是”,因此。是:指示代词,这。以:因为。七、哀溺文序原文: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14、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 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
15、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 。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柳宗元出身于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
16、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 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翻译: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江水猛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都游起
17、泳来。其中一个人尽力游却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此刻为什么落后了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因此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了摇他的头。过了一会儿,他更累了。已经游过去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十分愚蠢、十分蒙昧,自己将要淹死了,还要钱干什么呢?”他又摇了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我于是写下了哀溺。寓意: 哀溺文序本文讽刺了世上那些利令智昏的人,并进而警告 一些贪财好利的人,如果不猛醒回头,必然葬身名利场中。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丢失了性命,再多的钱财也是无用。“哀溺”是哀叹溺水者
18、的意思,哀的原因是作者哀叹那个至死还不能醒悟的溺水者,他对钱财的贪婪使他丧失了对生命的顾及,从而引起了作者大利淹死大人物的感想,从而表达了其对官场贪图名利者的担忧与讽刺!注释 永:永州。水暴甚:江水猛涨。寻常:像以前一样;汝:(代词)指代你。后:落后。吾:我(代词)腰:腰里缠着。何:疑问代词,为什么。甚:表示程度之大。其:代词,指代那个腰缠千钱的人之:指代此人为钱送命的事。已济者:已上岸的人 者:.的人。氓:百姓,人,人物。最也:(游得)最好。绝湘水:横渡湘江,湘水,湘江,纵横湖南南北。绝:过,渡。尽力而不能寻常:尽力游却游不出多远。能,到。寻:古八尺。常:两个八尺。寻常:指很短的距离。货:财
19、货,财宝。 咸:都 , 济:渡。 号:大叫。 且:如果所以,因此。 益:更。 作:写。 且:而且。 怠:疲惫。 去:丢掉 。遂:于是 。 蔽:蒙昧。创作,制作。 咸:全,都。 有项:又。济:横渡 哀溺文序通过记叙一个平素最善于游泳的人因舍不得钱财而被淹死的故事,讽刺了世上爱财如命之人的愚昧无知,警告他们若不猛醒回头,必葬身于名利场中。那些见钱眼开,掉进钱眼里的人,宁可放弃自己生命也不愿丢掉钱财的人。“钱乃身外之物”我们不应该重视钱财。写作特色 (1)哀溺文序的特色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主要刻划了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使全文叙述相当精炼,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传神。正面描写主要从三个方
20、面着手:一是行动描写,“尽力而不能寻常”,暗示钱的累赘;二是语言描写,“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说明他明知关键在钱,却仍不愿割舍;三是表情描写,两次“不应,摇其首”,说明他要钱不要命,至死不悟。侧面烘托也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反衬,“善游最也”,借他人之口指出他平素善于游泳,从而反衬他今日“尽力而不能寻常”的反常行为;二是对比,把最善游泳的他反倒淹死,与本来游水本领不如他的人都能安全到达彼岸进行对比。三是用“己济者”的呼号,从侧面揭示他的蒙昧心隆。八、邻人烹鸡道理应该说的时候不说,不该说的时候却说,都会招致祸事。因此可见,我们说话做事时都应讲究时宜。无论发言还是沉默都要在对的时间和地点,不然只
21、会害了自己。 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编辑本段全文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注释: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或:有的。取:招致。书:恶(w):厌恶。祥:吉祥欤y:文言助词,相当于“吗”表示疑问、感叹、反诘等语气。足:
22、足够,足以。邻人有一只鸡在夜里打鸣,厌恶它不吉祥,便把它烹吃了。过了几天,另一只鸡天亮了却不打鸣,便又把它烹吃了。过后(他)对我说:“我家的鸡有的夜里打鸣,有的早晨却不打鸣,对这种不吉祥怎么办?”我告诉他说:“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是鸡自己不吉祥罢了。有的夜里打鸣,鸣得不是时候;早晨不打鸣,不打鸣也不是时候,那是它们自作不吉祥而导致被烹吃的,同人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它们按时打鸣,那么人将依靠他们报晓,谁还会烹吃它们呢?”我又想到:人的发言与沉默和这件事有什么不同呢?不应发言而发言,同应当发言而不发言,都足以招来灾祸啊。所以写下来作为发言和沉默的告诫。作者:杨时(10441130),字中立,南
23、剑州将乐县(属今福建明溪)人。生于宋仁宗庆历四年,卒于宋高宗建炎四年,年八十七岁。【疑年录作生于皇祐四年,卒于绍兴五年,年八十三岁;宋史本传不著卒于何年,亦作八十三年。此从直齐书录解题】幼颖悟异常,能属文。稍长,心经史。熙宁九年,(公元一七六年)中进士第,调官不赴。学于程颢,颢死,又学于程颐。杜门不仕将十年。历任州一级的司法、防御推官、教授、通判等职,历知刘阳、余杭、萧山三县,多有惠政。高宗时,官 至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优游林泉,以读书讲学为事。东南学者,推为“程学正宗。”朱熹、张栻的学部,皆出于时。学者称为龟山先生。卒谥文靖。时著有龟山集二十八卷,文献通考及二程粹言四库总目等,并行于世。阅读答
24、案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1)或旦而不鸣 或:_【(1)有的(2)皆足取祸也 取:_(2)招致】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桑中生李原文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
25、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乃小疾,亦行自愈。闻者传语:“盲者得视。”众犬吠声,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1(选自晋干宝搜神记)2编辑本段注释(1)南顿:古县名,在今河南项城市。(2)欲:想要。(3)去:离开。(4)顾:(5)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6)因:于是,就。(7)以余浆:用多余的水。用。(8)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出的李树。(9)豚:小猪 谢以一豚:用一只小猪拜谢。(10)亦行自愈:自己也会逐渐痊愈。亦,也。愈,病好了,此指痊愈。行,不久。(11)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26、的省略,意思:一只狗叫,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12)得:能够。(13)翕赫:此指轰动、惊动。翕:聚集。赫:盛貌。(14)滂沱:原来形容雨很大。这里形容酒肉多而不断。(15)间:事隔。(16)就斫:跑去砍了。就,接近。斫,砍。(17)谢,感谢1南顿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种庄稼时发现一颗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头看见空心的桑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种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浇了一些。后来,有人看见桑树中又长出李树来,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就互相传说开来。正好有个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树下休息,向李树祷告说:“李树您如果能让我的眼睛变好,我就把小猪献给您。”眼痛这种小病,不久就会
27、康复。众人随声传闻,李树因为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见,所以远近闻名。而远近的人听到这消息都很轰动,那树下常有数千辆马车,大家纷纷前来敬祭,酒肉很多,绵绵不断。时隔一年,张助出远门回来,看见这景象十分惊诧,说:“这哪有什么神仙?这是我种的李树啊。”于是砍掉了它。编辑本段主旨归纳本文借桑中生李的故事,主要批评了那些人云亦云者,指出了随波逐流的社会心理的危害。告诫我们不应该不加思考就盲目相信自己的见闻,从而揭示要从客观角度出发看待事情,不要盲目相信眼前所见。编辑本段阅读训练对这篇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对的一项是(D)A、传闻容易失真B、这个故事批评了那些不进行思考就盲目相信自己的眼睛的人们C、要从客观角度出发看待事情,不要盲目相信眼前所见D、消除迷信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把迷信的事物除掉下了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于田中种禾(于:介词,在)B、见之惊云(之:代桑中李树)C、以余浆灌溉(以:介词凭借)D、因植种(因:连词,于是、就)十、此琴弗古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