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8.14KB ,
资源ID:18408330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4083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1)通过演示实验比较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2)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教 学 目 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碳酸钠、碳酸氢钠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侯氏制碱法的学习,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树立努力学习为国争光的志向。 (3)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

2、心和求知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5)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重 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溶解度、热稳定性、与盐酸反应的性质差异难 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不同的本质原因教 具仪器和材料:相同试管(2支) 胶头滴管 烧杯 气球(2个,大小相 同,颜色不同)药品:碳酸钠 碳酸氢钠 盐酸溶液教 学方 法探究法 观察法 实验法 比较法 归纳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辅助 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3、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说明【环节一】 导 入 课 题生活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应用【导课】碳酸钠俗名纯碱,也叫苏打,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为什么家庭厨房中常备有这两种物质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有哪些主要性质发散思维,大胆联想,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由生活情境提出问题来导入化学内容,直奔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环节二】 在 水 中 溶 解 性 探 究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性及其酸碱性2.Na2CO3:白色粉末NaHCO3:白色晶体3.Na2CO3溶解快而且全部溶解NaHCO3溶解慢而且少【结论】溶解度Na2CO3碱性Na2CO3【知识过渡】1.二者均为碳酸盐,相对分子质量大

4、的为苏打,相对分子质量小的为小苏打,他们就像两兄弟。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两兄弟的庐山真面目(陈列药品、课件图片展示)【问1】请大家描述一下它的颜色状态,并进行比较【补充完善学生的回答】2.从外观上看固体试样没多少区别,那它们的溶液呢?我们一起来看:(1)取等量的固体分别装于两支试管;(2)各加入23mL蒸馏水;(3)观察实验现象将同学分为两边,每边摸一支试管大家【评价学生的回答,说明溶解度大小】3.【问2】我们在两支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有什么现象?(滴入酚酞)【讲解】溶液均为碱性,但碱性Na2CO3耐心听老师讲解,写出二者的名称、化学式及俗名,进行比较记忆仔细观察药品的颜色、状态,回答问题,完成

5、学案【答1】Na2CO3:思考差异性听老师讲解,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配合教师完成实验,记录笔记【答2】溶液均变红,但碳酸钠颜色更深,而碳酸氢钠为粉红色完成学案循序渐进,启发学生,加深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讲解完善,解决问题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二者的溶解度大小演示实验,得出酸碱性差异【环节三】 热 稳 定 性 比 较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比较Na2CO3无现象澄清石灰水中有气泡产生,且溶液变浑浊。2NaHCO3Na2CO3+H2O+CO2【过渡衔接】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探究苏打与小苏打的热稳定性【实验演示】套管试验【知识梳理】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碳酸钠不分解想象猜想积极思考

6、,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人入胜进行实验对比,得出结论【环节四】 碳 酸 钠 与 碳 氢 钠 和 盐 酸 的 反 应回顾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颜色状态学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并且气体体积不等,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实验设计:(1)取两支相同的试管,加入等量的盐酸;(2)将事先各装有0.3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气球套在试管口;(3)同时立起气球。使药品落入盐酸;(4)观察实验现象反应实质,不同现象的原因分析【史料过渡】在中国的近代的历史上,“宋氏三姐妹”名扬中外(宋庆龄、宋美龄、宋爱龄)。在化学王国里也有三姐妹那是“苏氏三姐妹”苏打、小苏打、大苏打。在前面我们知道苏氏三姐妹中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显碱

7、性,那么当他们遇到心仪的对象盐酸时,他们各自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实验探究】提:产物?猜:产生气体,并且气体体积不等设计实验:(学生讨论交 流,教师完善)实验操作:(按实验设计 完成,教师 与学生共同 完成)验证分析得出结论【辨别药品】装在气球里的药品混淆了,【问3】怎么才能辨别出来?形状不发生改变(用于实验设计后提问)【问4】大家在实验中都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呢?(用于验证分析)【现象归纳总结】:【教师总结】从实验现象,我们得知相同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和同浓度等体积盐酸反应,碳酸氢钠反应较为剧烈,产生气体较多。看来妹妹在遇到心仪的对象时你姐姐更心动,产生的化学反应更剧烈。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姐姐

8、反应迟钝吗?我来向大家解释其中的缘由: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分析化学方程式)【总结】从分析我们看出姐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是比较坎坷的。【结论】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更加剧烈认真听讲,回顾历史,仔细思考,分析推理合作、交流、讨论、分析、判断,作出推理猜想发散思维,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合作,交流,讨论,根据教师所给实验器材进行简单实验的设计配合教师完成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答3】通过触摸(根据两者性状不同)【答4】从反应剧烈程度,产生气体快慢多少等方面作出回答记录笔记,加深实验印象对教师所提问题充满疑惑,寻求证据

9、仔细听讲,记录笔记理解反应实质得出结论,记录理解设置悬念,自然过渡,激发学生兴趣,扩充学生知识面,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等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学会知识的巧妙运用总分总,首尾呼应,解除学生的疑惑讲解反应实质,理解反应原理,解释现象差异的原因加强理解,完善实验内容【环节五】 堂 小 结得出结论:组成决定性质,碳酸氢钠比碳酸钠多了一个氢原子,使它们性质产生了很大的差异【小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都属于碳酸盐,但他们的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在生活中,碳酸钠用于生产玻璃、造

10、纸、纺织、洗涤剂;而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它们在生产生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拓宽知识,学会运用化学解决实际问题灌输化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板 书 设 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1.物理性质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色态实验1溶解性(水)实验2溶解度Na2CO3溶液酸碱性(PH)实验32.化学性质与HCl反应实验6热稳定性实验73用途制皂、玻璃、造纸、纺织等、热纯碱除油污。发酵粉、泡沫灭火器、治胃酸。教学反思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探究 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作为科学探究的“区别Na2CO3和NaHCO3的实验”,教材的设

11、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以上特点,我淡化了Na2CO3和NaHCO3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

12、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说 课 教 案(1)说教材分析说教学课题: 本节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是金属化学性质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他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的了解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性质的基础之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部分电子转变为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他们之间存在着

13、因果关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金属,为以后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打下基础。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钠的化合物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介绍了铁等金属,以及碳酸钠、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碱金属知识的介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只所以将碱金属编排在卤族、氧族之前,是因为本章较之简单,便于记忆,有利于减轻学生在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而“钠的化合物”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是考试的热

14、点。通过本节的学习,更有利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等知识。为以后学生学习元素周期率和原子结构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应用意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重点让学生把握过氧化钠、小苏打、苏打的性质、用途。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归纳,使学生系统把握钠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熟练的运用。认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学习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实验原理与鉴别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过氧化钠与水、二氧碳的反应;小苏达、苏达与盐酸反应及热稳定性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

15、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通过讲授、分析、归纳、整理、总结,以及学生练习,授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对比法、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优秀品质和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爱国主义等教育。说教学重点与难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又是本节的教学难点。通过学生自习(预习),老师讲授,师生互动实验,总结练习,来突破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重点:1、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的研究, 培养学生用对比的方

16、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 辑思维能力;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难点:1、激发学生课前理论探究及实践调查的兴趣;2、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说程序设计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从生活情景“家庭厨房常备苏打与小苏打”,引出问题“为何要常备这两种物质?”进而由生活过渡到教学内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2)实验探究 探究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性 探究二:热稳定性比较 探究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在此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按照探究实验的方法指导学生

17、进行实验探究。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提问、问题讨论、实验猜想、实验设计、交流讨论、方案汇报、分享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学、互学、分析、讨论、发言,利用屏幕和板书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将实验的各个结论提取出来、学生感到清晰、明确。(3)由表及里,学以致用(4)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较为精妙,内容合适,排版独特,构局巧妙。本次板书主要根据对比的便利性设计为表格式,包含碳酸钠与碳酸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学生的强化记忆与形成知识网络,也是对知识的

18、一种归纳总结。说教学媒体使用:本次教学虽然主要是科学探究为主,但同时也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其中将图片、文字、动画等等巧妙集为一体,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增强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官认识,也使整个教学及实验探究过程直观、精妙、易于理解。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很好的提升了教学效率,促成了教学的成功。说教学方法:本节课教学主要体现“教学并重”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简单实验设计能力及灌输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同时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采用目标教学模式,运用讲授、引导、探索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形式的教学方法。首先以生活情境提出

19、问题,激起学生兴趣后,循序渐进,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由实验现象的强烈对比并进一步分析而的出实验结论,达到了教学目标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说学生学法指导:现代的教育理论的观点是:现代的教学,应以发现为重点,指导学生应用“发现学习法”开展他们的学习活动。因此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应用贮藏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1.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地实验探究,包含作出实验猜想、用已有材料简单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并对现象进行分析解释。2.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增加实验现象的能见度。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化学实验素质,增强合作的精神。3.帮助学生抓住关键,掌握重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