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9.75KB ,
资源ID:183964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83964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速铁路设计新规范隧道篇执行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速铁路设计新规范隧道篇执行文档格式.docx

1、单线隧道不应小于70 m2。2 设计行车速度目标值为250kmh 时,双线隧道不应小于90 m2,单线隧道不应小于58 m2。8.2.3 曲线上的隧道衬砌内轮廓可不加宽。8.2.4 隧道内应设置救援通道和安全空间,并符合下列规定:1 救援通道1)隧道内应设置贯通的救援通道。单线隧道单侧设置,双线隧道双侧设置,救援通道距线路中线不应小于2.3m。2)救援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5m,在装设专业设施处可适当减少;高度不应小于2.2m。3)救援通道走行面不应低于轨面,走行面应平整、铺设稳固;2 安全空间1)安全空间应设在距线路中线3.0m 以外,单线隧道在救援通道一侧设置,多线隧道在双侧设置;2)安全

2、空间的宽度不应小于0.8m,高度不应小于2.2m。8.2.5 双线、单线隧道衬砌内轮廓如图8.2.5-14 所示。图8.2.5-1 时速250km/h 双线隧道内轮廓(单位:cm)图8.2.5-2 时速300、350km/h 双线隧道内轮廓(单位:内轨顶面路中线隧线道隧图8.2.5-3 时速250km/h 单线隧道内轮廓(单位:图8.2.5-4 时速300、350km/h 单线隧道内轮廓(单位:8.3 隧道衬砌8.3.1 暗挖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明挖隧道应采用整体式衬砌。8.3.2 防水型隧道二次衬砌应考虑静水压力对结构受力的影响。8.3.3 、级围岩隧道衬砌宜采用曲墙带底板的结构形式,级围

3、岩隧道衬砌应采用曲墙有仰拱的结构形式。8.3.4 隧道衬砌内轮廓宜采用圆形断面,单线隧道可采用三心圆断面,边墙与仰拱应圆顺连接。8.3.5 隧道衬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5。、级围岩隧道衬砌底板厚度不应小于30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5,并应配置双层钢筋。仰拱填充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8.3.6 隧道二次衬砌级围岩地段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级围岩地段宜采用混凝土,并可掺加一定比例的纤维,减少混凝土表面裂纹。8.4 洞内附属构筑物8.4.1 隧道内设备专用洞室应根据相关专业要求设置。可不设置供维修人员使用的避车洞。8.4.2 隧道内应设置双侧电缆

4、槽,电缆槽盖板应平整,铺设稳固。8.4.3 水沟或电缆槽结构外缘至同侧轨道中线的距离,不应小于2.20m,靠近道床一侧的沟(槽)身应增设构造钢筋。8.4.4 隧道长度大于500m 时,应在洞内设置余长电缆腔,可与专用洞室结合设置。余长电缆腔应沿隧道两侧交错布置,每侧间距宜为500m。长度为5001000m 的隧道,可只在其中部设置一处。8.4.5 当隧道长度大于2000m 时,可根据接触网设计要求在洞内设置下锚区段。下锚区段宜布置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当隧道内接触网固定结构采用预埋滑槽时,隧道衬砌结构应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8.4.6 隧道衬砌结构应按照有关专业要求预埋综合接地系统相关的设施。电

5、缆过轨通道宜采用预埋过轨管方式。8.4.7 高速铁路隧道内附属构筑物设计应考虑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所产生的压力变化和列车风对附属构筑物结构及安装件的附加受力影响,设计时应按照最不利情况组合考虑。8.5 洞口结构8.5.1 隧道洞口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质和环境条件,综合考虑景观要求,贯彻执行“早进晚出”的设计理念。隧道洞门优先选用斜切式和帽檐式结构形式,以减少洞口边仰坡开挖。8.5.2 当洞口附近有建筑物或特殊环境要求时,宜设置洞口缓冲结构,并符合表8.5.2 要求。表8.5.2 洞口缓冲结构设置要求建筑物至洞口距离 建筑物有无特殊环境要求基准点 微气压波峰值50m有建筑物按要求无 20Pa50m

6、有 距洞口20m 处 50Pa8.5.3 隧道洞口缓冲结构设置应考虑列车类型及长度、隧道长度、隧道净空有效面积、隧道轨道类型、隧道洞口附近地形和居民情况等因素。8.5.4 洞口缓冲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缓冲结构形式应从实用美观角度出发,结合洞口附近的地形环境条件确定,宜采用与隧道衬砌内轮廓形状相似的开孔式结构,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形式;2 缓冲结构当横断面不变时,侧面或顶面应开减压孔,减压孔面积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宜为隧道净空有效面积的1/51/3;3 缓冲结构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4 预留设置缓冲结构条件的洞口,当有路基挡土墙时,其位置应在缓冲结构之外。8.5.5 隧道洞口上方有公路跨越时

7、,公路应设置防撞护栏及监测设备。8.5.6 两座隧道洞口距离小于30m 时,宜采用明洞形式将两座隧道连接,以提高列车安全性和旅客舒适性。8.6 防排水8.6.1 隧道防排水设计方案应结合隧道洞身水环境要求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隧道防排水应采取“防、堵、截、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地下水环境保护要求高、埋深浅的隧道应采用全断面封闭防水。8.6.2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应铺设防水板,防水板厚度不得小于1.5mm。8.6.3 新建铁路双线隧道应设置双侧水沟和中心水沟,中心水沟应与双侧水沟相连通。干燥无水或排放量很小的隧道,可不设中心水沟。8.6.4 隧道衬砌背后应设置与排水沟连通的环、纵向排

8、水盲管。环、纵向排水盲管应直接引水入侧沟。8.6.5 水沟断面应根据水量大小确定。水沟的设置应考虑清理和检查要求;暗埋中心排水沟应设检查井。检查井间距不宜大于50m,其盖板面宜与隧底填充面齐平。8.6.6 侧沟在边墙衬砌侧应预留进水孔,间距不宜大于4m。侧沟与中心水沟间应设置排水管,间距不大于50m。8.6.7 隧道衬砌结构的施工缝、变形缝应按一级防水要求采取可靠的防水措施。8.6.8 隧道洞内排水系统应与洞外排水系统顺接,必要时设置具有检修、维护功能的缓冲井(池)。8.6.9 洞外排水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1 应避开不良、不稳定地质体,以较短途径引排到自然稳定的沟谷中;经路堑侧沟、涵洞排放时,

9、应采用无缝顺接,并保证过水能力满足要求,防止雍水。2 对洞口范围威胁施工及运营安全的地表径流、坑洞、漏斗、陷穴、裂缝等,应采取封闭、引排、截流等工程措施消除安全隐患。3 对横跨洞口的自然冲沟、水渠,当沟底高程大于隧道洞顶高程时,优先采用明洞顶设渡槽排水方案。8.7 运营通风8.7.1 隧道运营通风应根据隧道长度、隧道平面与纵断面、道床类型、行车密度、自然条件、气象条件及两端洞口地形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长度大于20km 的隧道宜设置运营通风。8.7.2 紧急救援站应设置防灾通风,避难所和有紧急出口的隧道应设置应急通风;防灾通风应在火灾情况下能控制烟雾扩散方向,与人员疏散相反方向的风速不应小于2.

10、0m/s;防灾通风应与运营通风结合考虑。8.7.3 隧道通风方式应根据技术、经济条件,考虑工务维修、防灾救援等因素,综合比选确定。8.8 防灾救援疏散8.8.1 隧道防灾救援疏散应贯彻“以人为本,应急有备,方便自救,安全疏散”的工作方针。健全防灾救援疏散系统,预防灾害发生,将列车发生灾害事故后所产生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8.8.2 长度大于10km 的隧道宜采用两个单线隧道方案。8.8.3 长度为20km 及以上的隧道应设置紧急救援站,紧急救援站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0km;长度10km 到20km 之间的隧道应设置避难所;长度10km 到3km 之间的隧道可结合辅助坑道情况设置紧急出口。8.8

11、.4 隧道内的紧急救援站应符合下列规定:1 紧急救援站长度应根据旅客列车编组长度加一定富余量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450500m。2 紧急救援站内的疏散横通道间距不宜大于60m。横通道内应设置两道防护密闭门,门通行宽度不应小于3.4m。3 紧急救援站内应设置疏散站台,站台宽度宜为2.3m,站台高度应满足旅客安全疏散需要,并不得侵入基本建筑限界。4 紧急救援站内满足人员等待的空间应按0.5m2 /人设计。5 紧急救援站内应设置防灾通风、应急照明、应急通信、消防等设施。8.8.5 避难所应设置应急通风、应急照明、应急通信等设施,其面积按0.5m2 /人考虑。8.8.6 紧急出口应优先考虑采用平行导

12、坑和横洞,其宽度不应小于3.0m、高度不应小于2.2m。当采用斜井作紧急出口时,水平长度不宜大于500m、纵向坡度不宜大于12%。8.8.7 救援通道、紧急救援站、待避所、紧急出口、横通道应设置疏散引导标识。8.9 抗震设计8.9.1 隧道洞口、浅埋和偏压地段以及断层破碎带地段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有关规定进行抗震设防,其衬砌结构应加强。对活动断层破碎带地段,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预留断面净空。洞口设防段的长度可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设防烈度确定,并不得小于2.5 倍的隧道净空宽度。8.9.2 隧道抗震设防段应采用曲墙有仰拱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并应设置变形缝。8.9.3

13、 地震区隧道应贯彻“早进晚出”的设计原则,避免洞口高边坡。洞口边仰坡宜采用柔性防护措施,并适当接长明洞。8.10 接口设计8.10.1 隧道设计应考虑相关专业在隧道内设施的布置要求。各种设施在隧道内的布置应综合考虑,减少设备洞室数量。隧道与相关专业的接口应有良好的过渡和衔接。8.10.2 隧道与路基、桥梁接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隧道洞口边坡防护应与路基边坡协调设计;2 路基隧道分界处应设置过渡段;3 隧道洞内排水沟与路基排水沟应顺畅衔接,保证隧道内地下水能顺利排出;4 隧道内的电缆槽向路基、桥梁范围的电缆槽过渡时其转弯半径应满足电缆铺设要求;5 桥梁与隧道相连时,隧道内的救援通道与桥梁人行

14、道应平顺连接。8.10.3 隧道与接触网、通信、信号等专业的接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隧道衬砌结构应考虑接触网下锚、综合接地等专业的安装要求。设备安装不应对隧道结构安全和防水效果产生不良影响;2 隧道内过轨管应采用预埋方式,管径不宜大于100mm,并应埋入隧道底部混凝土内足够深度以下,避免受力变形或损坏。8.10.4 隧道与无砟轨道接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无砟轨道底座应设置在牢固的基础之上。隧道底板、仰拱填充应与无砟轨道底座结合设置。2 隧道施工完成后应对隧道结构的沉降与变形进行观测,并对隧道底部结构进行检测。3 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底部结构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评估合格后方可铺设无砟轨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