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卷)光裸岩石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后的地方开始的为次生演替。(7)(2014全国卷)次生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所需时间短,因为形成森林需要一定土壤条件。知识自主梳理一群落的概念及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强调该区域中全部生物,包括全部植物、动物、微生物。2特征: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34群落的种间关系(1)连线群落中生物的种间关系答案cbda(2)“四种”种间关系的比较关系名称数量坐标图特点互利共生数量上呈现“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寄主会生活得更好竞争两种生
2、物生存能力不同,数量上呈现“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如图A;两种生物生存能力大致相当,如图B捕食从变化趋势看,先到达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到达波峰的为捕食者;从最高点判断,被捕食者数量多,捕食者数量少二群落的空间结构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2类型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1)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2)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三群落的演替1图解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2自然群落演替的特征演替方向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能量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结构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3、,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可逆/不可逆)变化,群落稳定性越来越高四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土壤小动物的作用: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2取样:取样器取样。3采集(1)诱虫器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2)吸虫器吸虫器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吸气时将土壤小动物吸走。4观察和分类可借助放大镜、实体显微镜观察,借助动物图鉴分类。5统计和分析: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统计。1种内斗争种间竞争某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
4、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简单记为:“同斗争,异竞争”。例如大鱼吃小鱼,若为同一物种则为种内斗争,若为不同物种,则为捕食。2竞争捕食竞争是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不直接获取食物;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以维持自身生存。另外,两种生物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竹林中的竹子是种群,不具有群落的空间结构。2水体中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引起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3高山上植物的分布取决于温度,从山顶到山脚下,分布着不同
5、的植物类群,属于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4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有分层现象。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2演替是“不可逆”的。但人类活动可改变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此时群落内物种组成处于动态变化。4并不是所有群落都可以演替到森林阶段。如干旱地区,一般只能演替到草原或低矮灌木阶段。考点题型突破考点1群落的结构题型一 种间关系的判断1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6、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B解析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是此关系,A正确;乙图是捕食关系图,b为捕食者,a为被捕食者,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B错误;丙图是竞争关系图,初期种内互助与种间斗争都会存在,后期因与X竞争的种群消失,X种群数量增大,X种内斗争会加剧,C、D正确。2(2019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热带雨林中的木蚁经过森林地表时,常会感染一种真菌的孢子。一经感染,便会脱
7、离蚁群,爬到距地面较近的树叶下面,咬住中央叶脉一动不动,形成“僵尸蚂蚁”。木蚁死亡后,真菌从头部萌发,孢子成熟后被释放到雨林地面。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真菌可能通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控制木蚁的神经系统B“僵尸蚂蚁”所在树叶温度、湿度适宜真菌的萌发和生长C木蚁和真菌是互利共生关系,两者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僵尸蚂蚁”体内的有机物为真菌生存提供了所需营养答案C解析被真菌感染后的木蚁会脱离蚁群,爬到距地面较近的树叶下面,咬住中央叶脉一动不动,说明真菌可能通过释放某些化学物质控制木蚁的神经系统,A正确;木蚁死亡后,真菌从头部萌发,说明“僵尸蚂蚁”所在树叶温度、湿度适宜真菌的萌发和生长,B正确;根据以上分析
8、可知,真菌与木蚁之间的种间关系为寄生,C错误;“僵尸蚂蚁”体内的有机物为真菌生存提供了所需营养,所以真菌可以从其头部萌发,D正确。 1.寄生与捕食关系的辨析寄生者在寄主那里吸取的营养物质一般是寄主体内的汁液、血液或寄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如果是吃掉整个“寄主”或“寄主”的某一部分,则是捕食关系。如:蚊子与人为寄生关系,蝗虫与青草为捕食关系。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病毒均营寄生生活。3快速判断捕食曲线中的被捕食者题型二 群落结构的种类及成因分析3(2019成都金堂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
9、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D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解析群落中的植物因受光照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B错误;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C正确;群落中的动物因受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影响也具有垂直分层现象,D正确。4下图中A、B、C分别代表山地、森林、海洋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造成这三个区域内植物分布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有垂直结构CC处植物的分
10、层现象主要是因为光照的影响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解析温度是造成高山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而森林和水域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的影响,A、D错误,C正确;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 区分“高山植被分布”与“群落垂直结构”(1)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植被分布不同,从低到高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2)高山植被分布不属于群落垂直结构,因为在每一个自然区域地段,均具有自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如图所示。考点2群落的演替题型 群落的演替1(201
11、8江苏高考)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与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解析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结构比较简单,但已经形成垂直结构,B错误;阶段由阶段演替而来,两个阶段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部分相同,C错误;和阶段、相比,阶段沙丘上的群落结构复杂,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1如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可
12、表示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B若时间允许,甲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D第N年,甲、乙的群落结构一定相同解析甲表示初生演替,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错误;若环境条件不利,即使时间允许,甲也不一定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B错误;乙群落的演替也属于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C正确;第N年,甲、乙的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甲、乙群落结构不一定相同,D错误。12(2019河南周口高三期末调研)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
13、S”型曲线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草原群落不发生演替答案A解析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如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会使群落的结构变的更简单,A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可能会有物种的消失,优势物种的改变等,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曲线,B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会导致营养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C错误;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也会发生演替,D错误。实验14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14、()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B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解析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A错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B错误;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2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5、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解析由图可知,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其中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便于小动物的采集,A正确,C错误;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B、D正确。方向真题体验1(2019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
16、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个体出现变异在种群内是普遍存在的,A正确;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后,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原有的植物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在此类地方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少,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C错误;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等行为,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不涉及种间关系,D错误。2(2017海南高考)在某一农
17、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A、B、C正确;由题目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D错误。3
18、(2016海南高考)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群落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B正确;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包括无机环境,C正确,D错误。4(2015全国卷)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析初
19、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大致要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物种丰富度更大,A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复杂度加强,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5(2015四川高考)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
20、要因素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解析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生物量均减少,因此植物之间的竞争减弱,A错误;从柱状图可以看出,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个体平均数越少,推测可能是因为离石头越远,蜥蜴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正确;石头导致了地形、光照等变化,故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正确;由图可知距离石头越远,蝗虫种群密度越大,因此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控制蝗虫等有害昆虫数量,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正确。6(2019天津高考)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
21、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或乔木等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指标样地土壤含水量(%)土壤全氮(gkg1)草本植物种数(种)节肢动物个体数(只样本1)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弃耕地(对照)0.260.091.13.10.6禁牧草地0.660.362.69.41.7人工灌木林0.770.422.87.40.8人工乔木林1.370.271.610.0*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据表回答:(1)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_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_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2
2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价值。(3)在半干旱地区,节肢动物是物种最丰富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在食物网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于中温带半干旱区的是_。(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_。答案(1)人工乔木林人工灌木林互利共生(2)间接(3)围封禁牧(4)强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土壤含水量增加最明显的是人工乔木林样地。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人工灌木林样地,题目指出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说明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其种间关系为互
23、利共生。(2)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影响了环境条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3)据题可知,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可反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表中数据显示,在中温带半干旱区,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样地是禁牧草地,所以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应采取的恢复措施是围封禁牧。(4)在中温带半干旱区,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更丰富,营养结构更复杂,所以其自我调节能力更强。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关于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水平结构与种群分布、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一般是向物
24、种多样化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造林、退耕还湖等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群落水平上呈镶嵌分布,A正确;在人工马尾松群落中存在着多种植物,而不是只有马尾松一种植物,不同生物之间一般会形成上下不同的垂直分层,即形成垂直结构,B错误;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物种越多种间关系越复杂,C正确;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2某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采用封山育林措施若干年后,现已成为植被茂盛,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
25、差异是群落垂直结构的体现B该地区封山育林后可能会经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演替阶段C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人类活动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解析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等差异,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形成差异,这是群落的水平结构的体现,A错误;由于该生态系统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地区恢复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可能会经历草本、灌木、乔木三个演替阶段,B、C正确;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正确。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
26、构B群落中动物与植物均有分层现象,二者互不影响C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解析群落的水平结构研究的是不同种群在水平方向的分布,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不属于群落的研究范畴,A错误;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是由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的,B错误;种群的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出生率,不影响死亡率,C错误;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因此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而出现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正确。4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
27、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解析甲地原有的植被不存在,但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发生的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而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原来存在过的植被也被彻底消灭,因此其发生的演替类型为初生演替,A错误;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由于气候条件适宜,仍可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森林阶段植物的分层现象更明显,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C正确;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逐渐提高,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D正确。5(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三第五次调研)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蕴含着生物学知识的语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